最近又有网友在加拿大偶遇了元华。
作为“七小福”之一,元华在许多电影中的表演深得观众喜爱,尤其是《功夫》里包租公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
在香港活了大半辈子,元华却也不得不面临很多老一辈港人的宿命——跟着儿女移居海外。
元华的儿子很早就全家移民加拿大了,孙辈也在当地出生长大。尽管非常舍不得香港的生活,但在家庭面前,元华还是选择了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离开香港来到了温哥华。
元华在加拿大过得很是滋润的。
网友偶遇元华时正在爬山,据网友称,元华抱着孙子在山路上依然健步如飞,可以看出身体和精神状态都非常好。
这两年香港的移民潮确实有些猛。
这种猛不仅仅指的是移民出去的人数多,而且常见到的是举家移民,几代人一起都离开了香港。
从数据上来看,移民记录也在被不断打破。港府税务局今年将发出240万张个人报税表,较去年减少7万张,是连续三年下跌,数目也是九年新低。但统计处反映的情况更严峻,数据显示香港去年劳动人口减少高达9.4万人,跌幅是近40年有纪录以来新高。
根据香港教育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9月,在2021至2022年学年度,本地学校流失超过3万3600名学生,较上个学年度增加了10%,而上个学年度流失了3万500名学生。也就是说,在过去两个学年度,香港流失超过6万4000名中小学及幼儿园学生。
而移民被认为是这些学生流失的主因之一。
这些香港人拖家带口的走了,有的香港老人因为难以割舍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没有跟随子女一起移民,但是他们的心理状态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香港的一个民调反映:36%受访长者有家人移民,而未有随家人移民的“留港老人”有69.9%有抑郁倾向。这些留港老人一下子与家人分别,心理的失落可想而知。
这就是香港移民潮的后劲。对于香港来说,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从移民潮带来的影响中走出,而对于一个个个体来说,或许余生都将被其影响。
真实的数据就摆在那里,我们也毋需掩耳盗铃,毕竟中国来去自由,港府并没有为难和挽留那些要离开的人,这也能体现出港府的“自信”。
曾经的特首林郑月娥,这样说:“政府不想开口挽留那些离开香港的人,而是希望向已经离开或打算移民的市民,展示香港前景如何,包括未来的居住环境、生态保护和各项产业发展,再由市民自行决定。”
如今的特首李家超干脆就说,香港没有移民潮,香港是国际港,人来人去很正常。
这样的“自信”多少有点“残忍”。
对于那些一辈子生活在香港,万般不舍离开的人。
但这就是现实。
港府不可能因为移民潮而低头,历史的车轮也不会因此而停下它滚滚向前的速度。
香港像一座围城,有人舍弃一切要离开,也有人削尖了脑袋要进来。
就在移民潮汹涌之时,港府加大了引进内地人才的力度。
先是取消了“优才计划”的年度配额,然后又推出了全新的“高才通计划”。
效果非常明显。
从“高才通计划”开通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港府已收到逾6万份香港身份的申请,已获批1.5万。
要知道这可是年薪250万港币以上,或者是毕业于全球百强高校的优秀人才才有资格申请的签证。
内地的优秀人才好像着了魔一样,一窝蜂涌入香港,也算是为香港的移民潮解了些燃眉之急。
这就是港府“自信”的底气吧?
香港的未来,由那些坚守和新移民们创造。
在另一边,离开的人也带走了自己的“香港”。
“我在哪里,哪里就是香港”。
几十万像元华这样的移民港人,虽然肉身离开了,但是他们在海外,依然保留着香港人的生活方式,人文精神。
加拿大的温哥华、日本的大阪、福冈、英国的伦敦……这些港人热门的移民目的地,将在未来建立起一个个小小的“香港城”。
李嘉诚已经在英国投资了数十亿英镑建造“伦敦香港城”。为漂泊海外的港人提供亲切熟悉的港式家园。
香港人曾经很烦“李家城”的垄断,不知道在海外还会不会买李嘉诚的帐了。
这就是香港这些年的故事。有人离开,有人进来。铁打的港岛流水的人,这也是自由港的魅力所在。
尽管这波移民潮的后劲有些猛,但时间会冲淡一切。
作为中国唯一的国际金融中心,在这样一个敏感的全球局势之下重要性更为明显,所以没有人会愿意看到香港的衰落。
最近又有网友在加拿大偶遇了元华。
作为“七小福”之一,元华在许多电影中的表演深得观众喜爱,尤其是《功夫》里包租公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
在香港活了大半辈子,元华却也不得不面临很多老一辈港人的宿命——跟着儿女移居海外。
元华的儿子很早就全家移民加拿大了,孙辈也在当地出生长大。尽管非常舍不得香港的生活,但在家庭面前,元华还是选择了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离开香港来到了温哥华。
元华在加拿大过得很是滋润的。
网友偶遇元华时正在爬山,据网友称,元华抱着孙子在山路上依然健步如飞,可以看出身体和精神状态都非常好。
这两年香港的移民潮确实有些猛。
这种猛不仅仅指的是移民出去的人数多,而且常见到的是举家移民,几代人一起都离开了香港。
从数据上来看,移民记录也在被不断打破。港府税务局今年将发出240万张个人报税表,较去年减少7万张,是连续三年下跌,数目也是九年新低。但统计处反映的情况更严峻,数据显示香港去年劳动人口减少高达9.4万人,跌幅是近40年有纪录以来新高。
根据香港教育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9月,在2021至2022年学年度,本地学校流失超过3万3600名学生,较上个学年度增加了10%,而上个学年度流失了3万500名学生。也就是说,在过去两个学年度,香港流失超过6万4000名中小学及幼儿园学生。
而移民被认为是这些学生流失的主因之一。
这些香港人拖家带口的走了,有的香港老人因为难以割舍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没有跟随子女一起移民,但是他们的心理状态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香港的一个民调反映:36%受访长者有家人移民,而未有随家人移民的“留港老人”有69.9%有抑郁倾向。这些留港老人一下子与家人分别,心理的失落可想而知。
这就是香港移民潮的后劲。对于香港来说,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从移民潮带来的影响中走出,而对于一个个个体来说,或许余生都将被其影响。
真实的数据就摆在那里,我们也毋需掩耳盗铃,毕竟中国来去自由,港府并没有为难和挽留那些要离开的人,这也能体现出港府的“自信”。
曾经的特首林郑月娥,这样说:“政府不想开口挽留那些离开香港的人,而是希望向已经离开或打算移民的市民,展示香港前景如何,包括未来的居住环境、生态保护和各项产业发展,再由市民自行决定。”
如今的特首李家超干脆就说,香港没有移民潮,香港是国际港,人来人去很正常。
这样的“自信”多少有点“残忍”。
对于那些一辈子生活在香港,万般不舍离开的人。
但这就是现实。
港府不可能因为移民潮而低头,历史的车轮也不会因此而停下它滚滚向前的速度。
香港像一座围城,有人舍弃一切要离开,也有人削尖了脑袋要进来。
就在移民潮汹涌之时,港府加大了引进内地人才的力度。
先是取消了“优才计划”的年度配额,然后又推出了全新的“高才通计划”。
效果非常明显。
从“高才通计划”开通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港府已收到逾6万份香港身份的申请,已获批1.5万。
要知道这可是年薪250万港币以上,或者是毕业于全球百强高校的优秀人才才有资格申请的签证。
内地的优秀人才好像着了魔一样,一窝蜂涌入香港,也算是为香港的移民潮解了些燃眉之急。
这就是港府“自信”的底气吧?
香港的未来,由那些坚守和新移民们创造。
在另一边,离开的人也带走了自己的“香港”。
“我在哪里,哪里就是香港”。
几十万像元华这样的移民港人,虽然肉身离开了,但是他们在海外,依然保留着香港人的生活方式,人文精神。
加拿大的温哥华、日本的大阪、福冈、英国的伦敦……这些港人热门的移民目的地,将在未来建立起一个个小小的“香港城”。
李嘉诚已经在英国投资了数十亿英镑建造“伦敦香港城”。为漂泊海外的港人提供亲切熟悉的港式家园。
香港人曾经很烦“李家城”的垄断,不知道在海外还会不会买李嘉诚的帐了。
这就是香港这些年的故事。有人离开,有人进来。铁打的港岛流水的人,这也是自由港的魅力所在。
尽管这波移民潮的后劲有些猛,但时间会冲淡一切。
作为中国唯一的国际金融中心,在这样一个敏感的全球局势之下重要性更为明显,所以没有人会愿意看到香港的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