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22年GDP同比增长3.0%,突破121万亿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1月17日 8点28分 PT
  返回列表
85858 阅读
65 评论
国家统计局/纽约时报中文网

2022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应对内外部挑战,国民经济顶住压力持续发展,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人民生活持续改善,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经济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1020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8345亿元,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483164亿元,增长3.8%;第三产业增加值638698亿元,增长2.3%。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二季度增长0.4%,三季度增长3.9%,四季度增长2.9%。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与三季度持平。

一、全年粮食增产丰收,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

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8653万吨,比上年增加368万吨,增长0.5%。其中,夏粮产量14740万吨,增长1.0%;早稻产量2812万吨,增长0.4%;秋粮产量51100万吨,增长0.4%。分品种看,稻谷产量20849万吨,下降2.0%;小麦产量13772万吨,增长0.6%;玉米产量27720万吨,增长1.7%;大豆产量2028万吨,增长23.7%。油料产量3653万吨,增长1.1%。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9227万吨,比上年增长3.8%;其中,猪肉产量5541万吨,增长4.6%;牛肉产量718万吨,增长3.0%;羊肉产量525万吨,增长2.0%;禽肉产量2443万吨,增长2.6%。牛奶产量3932万吨,增长6.8%;禽蛋产量3456万吨,增长1.4%。年末生猪存栏45256万头,增长0.7%;全年生猪出栏69995万头,增长4.3%。

二、工业生产持续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较快增长

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6%。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7.3%,制造业增长3.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0%。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4%、5.6%,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3.8、2.0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3.3%;股份制企业增长4.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1.0%;私营企业增长2.9%。分产品看,新能源汽车、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产量分别增长97.5%、16.3%、15.0%。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环比增长0.06%。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7180亿元,同比下降3.6%。

三、服务业保持恢复,现代服务业增势较好

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1%、5.6%。12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0.8%,降幅比上月收窄1.1个百分点。1-11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9%。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企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8.3%、8.3%、8.1%。

四、市场销售规模基本稳定,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和网上零售增长较快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9733亿元,比上年下降0.2%。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80448亿元,下降0.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9285亿元,与上年持平。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395792亿元,增长0.5%;餐饮收入43941亿元,下降6.3%。基本生活消费稳定增长,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分别增长8.7%、5.3%。全国网上零售额137853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19642亿元,增长6.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7.2%。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8%,降幅比上月收窄4.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4%。

五、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增势较好

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72138亿元,比上年增长5.1%。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9.4%,制造业投资增长9.1%,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0.0%。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35837万平方米,下降24.3%;商品房销售额133308亿元,下降26.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0.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0.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0%。民间投资增长0.9%。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8.9%,快于全部投资13.8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2.2%、12.1%。高技术制造业中,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7.6%、27.2%;高技术服务业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研发设计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6.4%、19.8%。社会领域投资增长10.9%,其中卫生、教育投资分别增长27.3%、5.4%。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增长0.49%。

六、货物进出口较快增长,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420678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出口239654亿元,增长10.5%;进口181024亿元,增长4.3%。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58630亿元。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11.5%,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3.7%,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2.9%,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0.9%,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机电产品进出口增长2.5%,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9.1%。12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7713亿元,同比增长0.6%。其中,出口21607亿元,下降0.5%;进口16106亿元,增长2.2%。

七、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涨幅回落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2.0%。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2.4%,衣着价格上涨0.5%,居住价格上涨0.7%,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2%,交通通信价格上涨5.2%,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1.8%,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6%,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6%。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猪肉价格下降6.8%,粮食价格上涨2.8%,鲜菜价格上涨2.8%,鲜果价格上涨12.9%。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上涨0.9%。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8%,环比持平。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4.1%;12月份同比下降0.7%,环比下降0.5%。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6.1%;12月份同比上涨0.3%,环比下降0.4%。

八、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有所回落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超额完成1100万人的全年预期目标任务。1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4%;外来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7%,其中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4%。16-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16.7%,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25-59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8%,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1%,比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7.9小时。全年农民工总量29562万人,比上年增加311万人,增长1.1%。其中,本地农民工12372万人,增长2.4%;外出农民工17190万人,增长0.1%。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4615元,比上年增长4.1%。

九、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9%,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28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3.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2%。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137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4.7%。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8601元,中间偏下收入组19303元,中间收入组30598元,中间偏上收入组47397元,高收入组90116元。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53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0.2%。

十、人口总量有所减少,城镇化率持续提高

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从性别构成看,男性人口72206万人,女性人口68969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69(以女性为100)。从年龄构成看,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75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2.0%;60岁及以上人口2800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978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9%。从城乡构成看,城镇常住人口9207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4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49104万人,减少731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65.22%,比上年末提高0.50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2022年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稳住了宏观经济大盘,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发展质量稳步提高。同时也要看到,国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经济恢复基础仍不牢固。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附注

(1)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均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2)根据季节调整模型自动修正结果,对近一年来各期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增速进行修订。修订结果及2022年四季度GDP环比数据、2022年12月份其他指标环比数据如下:

2021年及2022年各季度GDP环比增速分别为0.9%、1.6%、0.3%、1.5%、1.3%、-2.4%、3.9%和0.0%。

(3)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产品产量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统计范围尽可能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一是统计单位范围发生变化。每年有部分企业达到规模纳入调查范围,也有部分企业因规模变小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建投产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等影响。二是部分企业集团(公司)产品产量数据存在跨地区重复统计现象,根据专项调查对企业集团(公司)跨地区重复产量进行了剔重。

(4)服务业生产指数是指剔除价格因素后,服务业报告期相对于基期的产出变化。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范围是从事商品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个体户)、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个体户)、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个体户)。

由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个体户)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单位、个体户)统计范围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是每年都有部分企业(单位、个体户)达到限额标准纳入调查范围,同时也有部分企业(单位、个体户)因规模变小达不到限额标准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开业、破产、注(吊)销企业(单位、个体户)的影响。

网上零售额是指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实现的商品和服务零售额之和。商品和服务包括实物商品和非实物商品(如虚拟商品、服务类商品等)。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不包括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6)进出口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城镇新增就业人员数据来源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7)就业人员是指16周岁及以上,有劳动能力,为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而从事一定社会劳动的人员。

(8)农民工是指户籍仍在农村,进城务工和在当地或异地从事非农产业劳动6个月及以上的劳动者。本地农民工是指在户籍所在乡镇地域内从业的农民工。外出农民工是指在户籍所在乡镇地域外从业的农民工。

(9)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是指将所有调查户按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调查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五等份分组是指将所有调查户按人均收入水平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平均分为五个等份,处于最高20%的收入群体为高收入组,依此类推依次为中间偏上收入组、中间收入组、中间偏下收入组、低收入组。

(10)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注:

1.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全国及分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增速为实际增长速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项增速、中位数增速为名义增速;其他指标增长速度均按现价计算。

2.全国建筑业企业指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不含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

3.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农产品生产者直接出售其产品时的价格。

4.进出口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

5.此表中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附图

中国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长2.9%,全年增速未达目标

春节假期前原本应该是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繁忙时期,但如今顾客寥寥。 Qilai Sh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在去年最后几个月遭遇挫折,因为频繁的新冠封锁拖累了经济增长,之后致命疫情又以惊人的速度席卷全国。根据政府的数据,10月至12月,经济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9%。

去年全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为3%——不到2021年的一半,远低于该国5.5%左右的目标。对于这个全球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之一来说,这样的表现令人失望,在疫情前的十年,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7.7%。

12月7日,在疫情暴发近三年后,中国毫无预警地取消了严苛的“新冠清零”限制。仅仅数周时间,数以亿计的民众感染了新冠病毒,医院病房和殡仪馆不堪重负,工厂、办公室和餐馆的员工和客人都消失了。

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的政策大转弯虽然导致经济在12月出现瘫痪,但仍给今年晚些时候的恢复带来了希望。这对全球意义重大,因为中国消费者是国内外企业几乎不可替代的营收来源。中国工厂在全球制造业产出中所占的份额超过了美国、德国和日本的总和。中共一直依赖经济增长来获得政治合法性。

为了重振消费,中国必须挽回消费者的信心。 Qilai Sh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中国官员坚称,经济将在感染人数达到峰值后的几个月迎来反弹。北京和上海重新看到了交通拥堵和越来越拥挤的地铁。在上海有名的南京路(相当于中国的第五大道)上,沿街商铺不再空无一人。中国各大机场的国内航站楼满是旅客。这种乐观情绪也反映在最近几周不断上涨的中国股市上。

但前景仍充满了不确定性。中国大部分人口——尤其是老年人——没有完全接种疫苗,导致新冠病毒变异的风险增加。房地产行业被巨额债务拖累,而它通常是财富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许多经济学家都不看好1月(可能还有2月)的增长。大量工人开始返乡过年,对许多人来说,这是三年来的第一次。没有人知道他们何时会回到城市工作。

“3月的经济活动数据和信心可能会有出人意料地好转,”牛津经济研究院新加坡办公室的经济学者露易丝·罗(音)表示。

R
Rough29
1 楼
: 就是正增长了,怎么滴?不服,有逼能耐也出一套官方认可的数据?睡服一下智商在正常值范围内的 [1评]
天意難求
2 楼
核酸倒閉,工人失业討薪,肪舱工人失业...GDP增長?
江南游侠
3 楼
今年2023年中国疫情松绑后经济增长幅度大幅增加毋庸置疑了。狗粮吐血去吧,当然狗粮可以说是假的,中国崩溃了。
j
jeffinvade
4 楼
: 这些都是官方数据...... 1,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212/t20221214_1891016.html 2022年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5.9% 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22-12-15 10:00 2,https://www.nbd.com.cn/articles/2023-01-04/2621015.html 中国信通院:2022年11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2323.8万部,同比下降34.1% 2023-01-04 20:59:27 3,https://www.xiadun.net/article/7508.html 以2019 年同期为基数,2022 年11 月国航、东航、南航国内航线客运量分别下跌72.3%、72.7%、74.3% 4,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677633 国家统计局:11月销售投资跌幅扩大,全年规模降至五年前
C
ChinaTruth
5 楼
统计局又立功了。
大胖豆豆
6 楼
这个数据有点儿假了,不知道怎么算的。
品春风
7 楼
无语,,,看到中国发展的这么好,狗粮如丧考妣。。。说啥好呢,五毛又一次胜利了。无语,现在就看习近平同志能活多少年了。
东方红NO1
8 楼
: 然而事实没人看 人家只会说你数据都是假的 然后盯着个例说独裁统治灾难 [2评]
j
jaychong
9 楼
狗粮洗着碗骂娘了。我劝狗粮早日放弃中国国籍,撕了护照,以做纯纯的霉国人为毕生目标才好。中国数据都是造假,现在不崩以后也会崩,会可持续性崩溃50年
j
jeffinvade
10 楼
"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615亿元,同比下降5.9%。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4828亿元,下降6.1%。" "2022年11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为2323.8万部,同比下降 34.1%。其中,5G手机1792.0万部,同比下降38.1%" “2022 年11 月,民航客运总量约1162.1 万人,环比上月下降20.6%,仅为2019 年同期的23.1%” "2022年11月全国商品销售面积和金额分别为10071万平方米和9816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3.3%和32.2%" 中国消费的数据都这样了,统计局还能给出正增长,真是了得 [1评]
j
jeffinvade
11 楼
"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615亿元,同比下降5.9%。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4828亿元,下降6.1%。" "2022年11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为2323.8万部,同比下降 34.1%。其中,5G手机1792.0万部,同比下降38.1%" “2022 年11 月,民航客运总量约1162.1 万人,环比上月下降20.6%,仅为2019 年同期的23.1%” "2022年11月全国商品销售面积和金额分别为10071万平方米和9816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3.3%和32.2%" 中国消费的数据都这样了,统计局还能给出正增长,真是了得 [1评]
j
jaychong
12 楼
西媒会不信,但专家和资本可不是傻子。看未来的资本流动吧 [1评]
l
lyabc
13 楼
数据是要全部看的,而不是拿出放大镜对准你想看的那部分,对中国的评价也应当如此,不要只盯着缺点。 对于中国的GDP,IMF最初的预期是3.3,在7月份中国封控比较严的时候,曾经给出过1.1的调整,而11月份又调整为,中国2022的GDP增长率在3.2左右,2023年大约到4.4。 Following the impressive recovery from the initial impact of the pandemic, China’s growth has slowed and remains under pressure. GDP growth is projected at 3.2 percent for 2022, improving to 4.4 percent in 2023 and 2024. 参考:https://www.imf.org/en/News/Articles/2022/11/21/pr22401-imf-staff-completes-2022-article-iv-mission-to-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 https://www.business-standard.com/article/international/imf-revises-china-s-2022-growth-by-1-1-predicts-major-global-spillovers-122072601270_1.html
l
lyabc
14 楼
数据是要全部看的,而不是拿出放大镜对准你想看的那部分,对中国的评价也应当如此,不要只盯着缺点。 对于中国的GDP,IMF最初的预期是3.3,在7月份中国封控比较严的时候,曾经给出过1.1的调整,而11月份又调整为,中国2022的GDP增长率在3.2左右,2023年大约到4.4。 Following the impressive recovery from the initial impact of the pandemic, China’s growth has slowed and remains under pressure. GDP growth is projected at 3.2 percent for 2022, improving to 4.4 percent in 2023 and 2024. 参考:https://www.imf.org/en/News/Articles/2022/11/21/pr22401-imf-staff-completes-2022-article-iv-mission-to-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 https://www.business-standard.com/article/international/imf-revises-china-s-2022-growth-by-1-1-predicts-major-global-spillovers-122072601270_1.html [2评]
五十而立
15 楼
现时中国的经济战略阶段已经不是创业初期、高歌猛进了,而是改错、完善、优化、升级。从报告来看,执行得很好。当然了,你可以选择不相信数据,你还可以说,中国经济马上要崩溃了,哈哈。
j
jeffinvade
16 楼
http://www.customs.gov.cn/customs/302249/zfxxgk/2799825/302274/302275/4794242/index.html 中国海关总署:12月以美元计出口、进口同比各降9.9%、7.5%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212/t20221214_1891030.html 国家统计局:11月销售投资跌幅扩大,全年规模降至五年前 2022年12月16日 07:30 2022年11月全国商品销售面积和金额分别为10071万平方米和9816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3.3%和32.2%
j
jeffinvade
17 楼
我给了进出口,房地产,零售消费,航空,还有手机销售 都是最具有代表性,最有广泛意义的行业和指标,反映的是中国经济整体状态 [1评]
j
jeffinvade
18 楼
http://www.customs.gov.cn/customs/302249/zfxxgk/2799825/302274/302275/4794242/index.html 中国海关总署:12月以美元计出口、进口同比各降9.9%、7.5%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212/t20221214_1891030.html 国家统计局:11月销售投资跌幅扩大,全年规模降至五年前 2022年12月16日 07:30 2022年11月全国商品销售面积和金额分别为10071万平方米和9816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3.3%和32.2%
俺样
19 楼
中国的牛羊肉消费量好少呀。
五十而立
20 楼
虚心问一下,你说此文的数据和结论不可信,那么请你根据你对数据的观察就中国的整体经济状态做个概括性的分析,可以吗?
阿乌乱
21 楼
😄 🪳
v
van-vn
22 楼
网上举报GDP造假的那个,请县委书记出来走走
w
wilburwang
23 楼
所以2022只有11月和12月是吧,google些有的没的和GDP有屁关系。 本文里面那么多图表数据,直接说哪个是假的,放个证据。没有就把JB吐出来再说话
l
lyabc
24 楼
你的问题是以偏概全,跟5楼:说通过香港负增长就知道中国负增长是同一个毛病。这里的逻辑都不能理解的话,真的应该少发言。
陷疯稻谷
25 楼
11月是负的,所以全年就不能是正的?还有一群狗给你捧场,你这个团队智商低的吓人啊
l
laolaofo
26 楼
芯片产业已加速回流美国,中国这几年还在研发追赶阶段,目前无法对美国造成大的冲击。其他重要产业,中国已经开始发力,尤其是汽车产业,中国车今非昔比,尤其是电动车,不傻的人都知道物美价廉。越来越多的行业被中国占领,接下来看中国在疫情后如何表演,其他人就静静看着好了
R
Riordan
27 楼
狗粮逻辑大致如下: 中国数据nb,就是统计局作弊。 中国数据垃圾,就是中国被美国打垮。 任何一个角度,狗粮都可以给主子舔得高潮迭起,哈哈
飞翔的鱼头
28 楼
他这么说真的太绝对了,至少报时还是准确的
b
bingfenglu
29 楼
我只看一项,人口负增长,许多傻X盼了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不知道新冠病毒在这里贡献有多大?
j
jaychong
30 楼
: 中国好惨哦,哭哭
H
HL16888
31 楼
这个数字比较保守,实际应该高一点,3.1到3.2
H
HL16888
32 楼
说中国是唯一控制住通货膨胀的主要经济体不过分吧?!
龙笑天地
33 楼
跟大家讲个笑话,中国有个叫统计局的地方。
两百斤
34 楼
强国的数字全部靠编
R
Rough29
35 楼
: 。。。傻逼,你还少很多工厂2022年关停的数据。你麻痹想要啥,屁眼里扣一下,都能找到。24K纯损货傻逼
l
liebsh
36 楼
果然躺平也能赢!
经度为零
37 楼
觉得增长太快,习近平要亲自抓经济了
按律当斩
38 楼
狗粮看这种新闻费脑费电 辩解苍白无力,就像麻袋里的老鼠
C
CBA2012
39 楼
若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比以前李克强说的有六亿人月收入只有一千元好得多了,算不算他的毕业成绩😂
l
lyabc
40 楼
我看他就是放大局部,盯着下降的一部分扯开嗓子拼命地喊。真要能客观的做全面的概括性分析的人,绝对不会是狗粮,当然也不会是五毛,两者都太偏颇了。
s
sutter
41 楼
全是真的?鬼才信!全是假的,也不可能。那部分真的那部分假的,只有统计局知道。2022年上海被封了两个月,长春新疆等等地方被封的更久,全国后半年此起彼伏滴封控,香港数据真实,是负的。大家见仁见智,3%水分有多大自己想吧
东方红NO1
42 楼
不如你去看进出口总额吧,这是最不容易大规模造假的领域 因为和其他国家数据有互相印证
望和平
43 楼
停止惠詐騙畜Ecfa!今年又給乞丐詐騙台巴畜1700億美元順差
文强
44 楼
lol
郑长仁
45 楼
美帝们不高兴了!
j
jeffinvade
46 楼
http://www.customs.gov.cn/customs/302249/zfxxgk/2799825/302274/302275/4794242/index.html 中国海关总署:12月以美元计出口、进口同比各降9.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