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女亲述就医:加拿大仨月不成 回国一周解决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5年7月12日 18点23分 PT
  返回列表
25297 阅读
50 评论
加国无忧

最近回国探亲时, 顺便拜访了不久前刚从加拿大回国定居的老友Lily,听她详细讲述了近期在中加两地的就医经历,感觉有些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事情要从今年年初说起。因为肺部感染,Lily 的家庭医生给她开了抗生素。服药后,Lily的咳嗽明显减轻,随后的X光复查结果也显示炎症消失。虽然看医生很麻烦,整个过程足足折腾了一个多月,但毕竟病已经痊愈,Lily感觉一块石头落了地。

没成想才过了两个多星期,咳嗽又卷土重来,而且开始出现胃反酸。Lily再次联系家庭医生时,诊所秘书说最早的预约要等一个月。无奈,她只得去了一家无需预约的Walk in 诊所。医生检查了她的喉咙,说扁条体发炎了,然后又给她开了抗生素。Lily本想提醒他,自己有胃病,最近吃过抗生素,已经有胃反酸迹象,再吃抗生素是否需要同时服用抗胃酸药物?可惜,她刚一开口说自己这几天胃不舒服,医生就不耐烦地打断了她,说病人每次来看诊只能看一个症状,胃的问题下次再来看吧。医生一边说,一边站起来打开房门,Lily只好起身离开。

事实证明,Lily的担心是有道理的。这次服药后,胃痛和胃反酸明显加重,而且喉咙奇痒难忍,咳到夜不能寐。她只得又回到Walk in 诊所,这一次,医生倒是给她开了抗胃酸的药物,让和抗生素搭配着吃。

冬去春来,Lily的症状不仅没有痊愈,反而添了新毛病:鼻涕倒流。虽都不是什么要命的大病,却也折磨得她苦不堪言。咳嗽加剧,夜里只能半坐着睡觉,体重也下降了近十磅。去过一次医院急诊室,医生转介她去看耳鼻喉和肠胃科专家。Lily打电话一问,像她这种 “非紧急” 的病情,要两个月后才能见到肠胃科医生,耳鼻喉科更夸张,需要三个多月。恰巧她已经预定了回国的机票,与其在这里干等,倒不如直接回国内医院就诊。

回国前,Lily的家人已经帮她在一家三甲医院做了网上预约。按照规定的时间到了医院大厅,导诊护士马上走过来将她领到相应的科室。医生听她讲了这几个月的身体症状,很快就开出了一系列的检验单:验血、胸部CT、呼吸测试和过敏测试。

领完结果回诊室见医生,医生告诉Lily,她的肺部依然有感染,但面积不大,不用太担心。按照医生的说法,肺感染、胃酸反流、过敏性鼻炎引发的鼻涕倒流,这几个因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才导致久咳不愈,需要多管齐下才能彻底治愈。医生不仅给她开了抗生素和止咳糖浆,还要求同时服用抗过敏和胃动力的药物。由于她的白血球很低,医生还特意提醒她当务之急是要加强营养,提高自体免疫力。 

服药才一周,Lily的胃反酸和过敏性鼻炎就明显缓解,咳嗽也逐渐减少。身体的好转带来了食欲的改善,按照医生的要求,她一日三餐保质保量,力求把前几个月失去的营养补回来,结果才半个多月,体重就长了好几斤。我见到她时,距离她回国才刚满一个月,她的白血球已经恢复正常,咳嗽也基本痊愈了。

自从孩子大学毕业,作为独生女的 Lily就一直在犹豫:到底是该回国陪伴年过七旬的父母,还是帮老人移民到加拿大?这次的就医经历让她对加拿大的医疗很失望,担心年迈的父母万一患病,在这里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于是决定长期留在国内照顾老人。

听了Lily的讲述,我真心为她的康复而开心,也尊重她的人生选择。回想她的整个就医过程,有几个疑问仍是百思不得其解。

第一,同样的病,在中国只需一个上午,看病、做检查、看结果、取药的过程就全部完成。而在加拿大,不仅每次预约看医生要等待很长时间,还要另外跑几趟分别去不同的地方验血、做X光等检查。更不要说结果出来后,还要等很多天才能复诊和拿到处方药。这种效率低下的就诊程序到底有什么意义?

第二,我们加拿大人常常为公费医疗而自豪,怎奈僧多粥少,很多该做的检查却很难排上队。像这次Lily前前后后咳了几个月,也曾要求做个肺部CT检查和过敏测试,却都未能如愿。在中国就医,她虽然是自费,但各项检查非常及时,而且价格合理。所以,对于危急重症以外的普通病症,完全免费的医疗真的有必要吗?如果像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那样,适当的收一点费,是不是能减少医疗资源的滥用,也让那些真正 有需要的病人能及早得到治疗呢?

第三,很多人都对加拿大的医生不满,但在我看来,更需改进的是医疗体制。就好比这次,Lily被Walk in诊所医生告知 “每次就诊只能看一个病症” ,我相信作为受过多年训练的医生,他不会真的只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但是,如果医疗制度规定是按病人的就诊次数来给医生付费呢?假如你是医生,花十五分钟给病人解决三个问题,和花五分钟只给病人解决一个问题收到的报酬都一样,你会做出哪个选择?

我觉得加拿大并不真的缺医生,也不缺其他医疗资源,只是没有合理利用。可不可以把现有资源整合起来,建立一种类似于中国基层社区医院的机构,专门医治危急重症之外的普通病症?机构里有数位家庭医生和专科医生,就诊、验血、影像检查等都放在一起,病人只来一两次就能解决基本就医需求。可以适当收一点挂号费,或者百分之几比例的检查费,哪怕每次看病只收10元,也可以将一部分滥用医疗资源的人挡在门外。

这样的基层医疗机构会在加拿大出现吗?虽然希望渺茫,但我仍翘首以待。

L
LLC
1 楼
回国定居嘛
z
zaku2ass
2 楼
新闻多少年都说了慢,非要去验证,给你十个工作日好好想想如何适应加拿大
清除五毛
3 楼
炎症因子 inflammatory cytokines - 他的构架 氢和健有特定的频率 直接受表层水的侄子梯度 约束 - 生物体 原子间大呢节拍 胚胎时 神经 逐层涡旋式 发育 - 根部病因 害怕 排外 不能融入 环境造成的 CN 障碍! 特爹定时空下 表象为 不同炎症 - 就我说这些 14 亿里边 一个 都不会明白 - 因为是前锋认知 [1评]
C
CBBU
4 楼
他有一点说的是对的,加拿大也有好的不比国内三甲差的私人医院,这类私人医院的治疗效果不会比国内的差也能做到一天搞定一周痊愈,费用多少不清楚但感觉不会比中国看病吃药的费用加上机票旅费后贵多少。 不是特意拿中国来计较,哪怕不去中国而是去泰国甚至越南的医院看这类病的医疗效果和耗时也远远优于加拿大。 [1评]
J
Jambox
5 楼
4 楼狗粮不开心了(¯へ¯)
m
maningreen
6 楼
看那类病,我父亲在加拿大做了3次心脏手术,跟在国内住院比,好太多。费用全面,护士全面照顾从饮食到服药,我们作为家人跟不用超心,不用请啥护工不用送饭买饭。国内任何手术先排队交费,所有检查先缴费,排队都排死。我家人在国内也是体制内,90%报销,但是都需要自己先付在报销。以前报销很快,现在一年起才报,还很多药不给报 [3评]
r
rootrootroot
7 楼
笑话就是可笑,等你在国内,就不会一周给你解决问题了,首先你有钱看病吗?对于大部分普通老百姓最基本就得考虑这个,当然网上的吹牛喊口号弱智们个个年入百万还是美元,这事当然与他们无关了。 ·· · · ·
j
jxxy1234
8 楼
低端狗杂说,我们在美国拿白卡看病不要钱,土共 p 民没钱看病 呵呵,傻逼,你以为全世界的人都给你们狗杂种一样?
u
ukzhutou
9 楼
买医疗保险看私立呀 [1评]
古往今来
10 楼
外行人说内行话,让人笑话 [1评]
m
maomaodog
11 楼
是的啊,一直不明白这些人,你觉得国内好就回国,写这些文章到底想获得什么
清除五毛
12 楼
: 你也是个馒头
m
mrp
13 楼
国外好,一直到自己生病需要方案的时候。哈哈哈
醒时方为人
14 楼
死活请留在加拿大,不要回去挤占医疗资源,贱货
J
Jambox
15 楼
我看到楼下很多狗都不高兴了 标题应该变成 华女亲述就医:中国大仨月不成 回加一周解决 狗粮大赞 顺便辱骂中国把这个帖子盖到了月球上去
m
mrp
16 楼
现在私立不要等啊?
m
mrp
17 楼
消耗加拿大资源的人老黄皮。滚回中国
w
wujinlong
18 楼
在意大利也一样
w
wang68p2003
19 楼
大病就要赖在加拿大,国内腾出资源为中国人看病。给你老爸点赞。
灯塔路
20 楼
西方社会: 懒散拖拉 缺乏责任心
C
CBBU
21 楼
我说的是非致命慢性疾病而非你父亲那种需要住院开刀的手术。 这种公费医疗最大的优势是对那些婴幼儿恶性疾病,特别是先天刚出生的需要立即医治的恶疾,更本不需要考虑救还是不救或人财两空的问题
t
treebear
22 楼
放屁,现在都是医保直接扣,出院的时候账单就直接出来了。 必须手术都是按持有医保按经验要求预先缴费,根本不需要每次检查都缴费。 最后医院到处都是自动挂号缴费取报告的机器,排队的只有人工窗口。 你拿的是狗粮签证或者干脆就是通缉犯,几十年不敢去中国了。
g
googlebot
23 楼
是家庭医生太水,专科医生太少
J
Jambox
24 楼
有人骂你是通缉犯 你是吗
f
frank1818
25 楼
家庭医生说会让专科医生联系我,到现在两个多月了,毫无动静,家庭医生也不告诉我那个专科医生是谁。这就是加拿大的公费医疗。文章中用的词是“公费医疗”比较贴切,不是免费医疗,因为我缴税了,医疗都是税务里出的。年老了,有两件事特别重要,一个是医疗的方便,再一个就是饮食的适应。在加拿大,这两项都不存在。我不理解那些把老人接过来受洋罪的儿女们是怎么想的。那次在医院,听到隔壁(这边医院都是病床中间隔一个大布帘子,隔壁说什么话都毫无隐私)的一个华裔老人用手机翻译器和医生对话,华裔老人会说的一句英语就是thank you.
灯塔路
26 楼
随着“资本主义耗材经济体系”全面衰退崩溃 西方世界 正在成为“噩梦”
a
anywho
27 楼
看內分泌醫生、5月20號預約、 居然預約到10月30日、、
a
anywho
28 楼
糞💩蛆人渣狗糧!
紫衣无痕
29 楼
加拿大不允许私立医疗
大春哥
30 楼
主要是公費醫療被濫用,因為公費,不用白不用,有事冇事都去睇醫生。大量的非移更加劇了這個問題。就像毛年代一樣,有公費醫療的國營或集體職工及家屬有事冇事都去醫院,醫院為了多發獎金甚至用處方A,處方B的型式發營養品甚至電飯煲。點樣將公費醫療搞好,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
z
zmhw
31 楼
专职来黑
南方兔儿爷
32 楼
就是整个系统效率地下,人员浪费严重。
大春哥
33 楼
古哥幫忙翻譯的麼
z
zlr
34 楼
独裁国家把你治好了,来多领几年民主国家的福利。
z
zmhw
35 楼
这么害怕大陆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