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游子痛哭:出国十年 我竟成了父母客人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5年7月12日 17点39分 PT
  返回列表
18927 阅读
10 评论
约克论坛

回国过年本是许多人每年都会期待的事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网友开始反思回国后的心情变化。即使是回到父母身边,回到家乡,依然感受到疏离感。原本温暖的家,现在却像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出国多年,很多漂泊在外的年轻人都开始怀疑——我们究竟是回到家里,还是回到了一个让人倍感疲惫的“折磨”之地?

身在他乡,每年几乎所有人都会回国一次,这已成了习惯。回到家里,吃家乡的饭菜,睡回自己的床,和父母一起出去玩,度过一个轻松、温馨的假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回国的意义逐渐发生了变化。曾经无忧无虑的回家时光,如今似乎成了内心复杂的纠结与无奈。

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的心情,回国后,尽管父母还在,但他依然觉得与家有一份距离感。出国多年,回到熟悉的地方,居然还是无法完全适应。有人甚至表示,今年暑假决定不再回家,“别再互相折磨了”。对于在外漂泊多年的我们来说,这种感受并不陌生。回到家,原本期待的温暖和放松,反而让人觉得不自在。

网友分享的原文:

图片来源:小红书

这段话反映了很多在外多年的人的内心状态。即使回到了父母的身边,那个曾经称之为“家”的地方,逐渐变成了一个需要重新适应的陌生场所。我们渴望的是休息、是放松,然而每次回去,却往往要面对父母的过度期待和无形的压力。这种“回家的矛盾”,是许多在外漂泊的人的共同经历。

一位网友分享了她的感受:“回国后,父母依旧把我当成那个依赖他们的小孩,但我已经是个三十岁的大人。回到家里,我感觉自己像个‘客人’。”

这样的评论也让很多人产生了共鸣,仿佛自己回到家,熟悉的一切依然存在,却已经无法回到过去那种完全放松的状态。我们渴望的是休息、是放松,然而每次回去,却往往要面对父母的过度期待和无形的压力。这种“回家的矛盾”,是许多在外漂泊的人的共同经历。

“假期一次用完就意味着平时没办法放假,时间长了就觉得很疲惫,也没办法去新的地方看看世界。”

 

这位网友说出了很多人回国后的真实感受。即使在家人身边,假期的自由感也会被“回归父母期待”的压力所吞噬。每年回去,本来是为了解压,反而成了身体与心理的双重负担。

“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到不了的地方叫远方。”

另一位网友的话触动了很多人的心,回不去的地方总是那么深刻,无法再次融入的地方却让人心生无奈。对于很多长时间在外的人来说,家似乎成了一个充满矛盾的空间。我们渴望回到那个熟悉的地方,但在回到那个地方时,又无法找到曾经的“归属感”。

很多网友都提到,虽然父母和家乡都在身边,但自己却总是觉得“有点不对劲”。这不仅仅是因为父母还是将我们视为那个小孩子,而是因为我们自己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依赖家的孩子。随着自己逐渐独立,回国时总会有种深深的疏离感,仿佛自己变成了家里的一位“外来者”。这让我们开始反思,我们到底从哪里来,是否还能够真正找到自己的“家”?

有网友表示:“出国十二年,现在真的是哪里都可以待,哪里都像家,却又哪里都不完全是家。”

这句话让许多人产生了共鸣。我们虽然在不同的地方生活,但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根”。家,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地点,而是一种情感的归属。

这些网友的评论揭示了一个普遍的现象——即便回到家乡,依然感到一种陌生感和疏离感。很多人在长时间的异国生活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立生活模式,回国时,不仅要面对父母的期待,还要适应与父母之间那种“无法融合”的生活节奏。

或许我们已经不再是曾经的那个依赖父母的孩子,而父母也无法完全理解我们已经成长为独立个体的事实。家,渐渐不再是那个安慰的港湾,而变成了一个矛盾的场域——既想回去,但又找不到归属感。对于许多出国生活多年的我们来说,回国变得不再像过去那么简单,反而多了一些复杂的情感。

回国,本应是与家人团聚的时光,但对许多漂泊在外的人来说,回国的意义早已发生了变化。是回到家里,还是回到曾经的自己?这是每个出国多年的“异乡人”都可能面临的心灵困惑。是时候重新思考,我们真正的“家”在哪里?是父母的身边,还是我们自己已经建立的生活空间?这个问题,或许是每个在外漂泊的人的共同困惑。

直接一点
1 楼
矫情
绿
绿野飞鹤
2 楼
无病呻吟。世界从来就是不断变化的,不可逆的。
F
Flyingmirror
3 楼
感情需要陪伴和互動,離開了生活圈子,感情就淡了。
史前巨混
4 楼
别超两周最好别住家里。
文学少年
5 楼
在父母眼里,孩子永远需要他们关怀。享受这份甜美的情感吧,
b
battleships
6 楼
自媒体矫情就成了新闻?
俺样
7 楼
痛哭?海外10年?
醒时方为人
8 楼
这学你白留了
灯塔路
9 楼
每天都要和父母视频聊几句
f
fybs
10 楼
世间哪有万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