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 正被香港人挤爆!商场被攻陷 热潮会持久吗?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7月26日 21点27分 PT
  返回列表
61987 阅读
24 评论
格隆

热潮会持久吗?

深圳商场,被香港人攻陷了。

过往在香港街头,经常能看到背着大包小包,操着一口普通话的内地游客穿梭于各大药妆和品牌店。

但是现在反而是深圳的各大商圈,出现了越来越多拉着拉杆箱、操着一口特色广谱点单的香港游客,港深口岸附近的商圈尤其多。

数据上也显示,香港人,真的在攻陷深圳。

年初通关后,今年上半年,北上深圳的港人超过了408万。

尤其每逢周五周六,入境深圳的港人比平时还要增加不少。

就在最近的一个周末,出境香港的香港居民,甚至是入境香港的内地居民的两倍还多。

他们的重点出境方向,正是内地。

现在,不少深圳人已经越来越熟悉这些到处采购的香港人,还有人甚至总结出了辨认香港游客的几大特点——讲粤语、穿波鞋、背双肩包、打扮休闲等等。

以前都是内地游客涌入香港,现在却是香港游客涌入内地。

形势的显著反转,背后原因让人惊讶。

01

港人北上热潮其实很早就可以预测。

港深通关的第一天凌晨,皇岗口岸第一个通关的香港居民,就是一个穿着随意、夹着人字拖的女生。

面对采访,她说,通关是为了去深圳吃宵夜。

通关第一天,北上深圳的香港居民,就略微超过了南下香港的内地访客数量。

而最先感受到港人对深圳消费需求猛增的,是代购。

几年以前,香港代购相当火热。

香港以有着许多内地难以买到又相对便宜的商品在不少内地人中“著称”,再加上汇率转换,许多内地人对于香港代购有着很高的需求。

这些代购,往往一次行程采购下来,就能赚到上千甚至更多的差价。

但全球疫情之后,尤其今年来说,香港代购开始熄火。

现在,购物平台就可以轻松买到香港甚至海外的商品,加上人民币贬值,不少代购发觉,代购不再赚钱,有需求的顾客也越来越少了。

相反,反向代购却逐渐变得有利可图。

最开始,零星几个关于港人点深圳外卖的帖子在小红书上走红。

后来,越来越多代购一点点、鲍师傅的帖子开始火爆。

还有不少港人分享如何点外卖到港深口岸,然后带回香港的经验。

不少反向代购群兴起,人数多达上百人,港人的外卖一度“挤爆”深圳口岸。

渐渐地,更多香港人的胃口不止于外卖,他们选择直接到深圳吃吃喝喝。

发展到现在,不少人已经戏称,深圳的周末,是香港人的周末。

不少香港人开始分享自己在深圳的吃喝攻略,还有港人分享自己一家四口一天内去深圳8家店的攻略,看起来甚至比很多深圳人更“爱”深圳。

很多大湾区分享群也开始涌现,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万人,其中很多人每周末都在内地消费,每周一便在分享群里疯狂发帖。

不少港人甚至患了“北上综合征”,一有假期就想着去深圳吃吃喝喝。

香港人到深圳消费,基本上都是因为——便宜。

看看香港人在深圳的消费大头,也可以发现,香港人到深圳消费偏爱一些“轻奢”的食品饮料等快消品。

最近热门的阿嬷手作、火了很久的鲍师傅甜品,都是香港人采购的重点。盒马的阳山水蜜桃、kumokumo,也都是香港人的心头爱。

说实话,深圳的物价在内地来说虽然并不便宜,但相比一顿饭动辄几百上千,甜品几十上百的香港来说,就真是便宜得偷笑了。

在香港一餐的花费,在深圳甚至可以用上一天。

“真系好划算”“点解会咁平”,成了港人在深圳采购时的口头禅。

02

吃喝快消是港人北上消费的一大部分,各类服务产业则是另一大部分。

美甲、按摩、染发烫发、水疗养生,这些服务行业,在香港不仅价格高昂,而且服务并不算好。

但是在深圳,只需要几百块钱就能获得更为优质的服务、更为时尚的款式。

更多的高端服务,也在被香港人发掘。健身美容、修车保养、电子数码消费、时尚时装,甚至是酒店旅游,都出现了越来越多香港人的身影。

戴德梁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深圳购物中心客流同比大幅增长,今年前4个月,深圳市域级、区域级购物中心日均客流较去年同期分别大幅增长68.0%、46.8%。

这些,大都是香港人北上的贡献。

深圳过往多次被批评是“美食荒漠”、“打工人的天堂”,甚至有不少人戏称,如果想要到深圳旅游,不如直接到深圳北买张高铁票到广州。

但是,深圳现在成了香港人的香饽饽,深圳人前往香港city walk,可以说是将所谓旅游就是从自己熟悉的城市换到别人熟悉的城市这句话,体现得淋漓尽致。

港人北上的主要原因是便宜,但是更多地,是因为两地紧密的联系。

7月1日,“港车北上”正式实施,当天入境旅客就超过11.7万人次,创下复关以来皇岗口岸入境单向客流量最高纪录。

除了这些,深圳香港地铁可以一码通用,支付宝、八达通等在两地也几乎可以行走无阻。

港版支付宝AlipayHK的数据显示,香港人第二季度到内地消费金额和笔数环比飙升超3倍,出行、消费数据半年内呈现阶梯式上涨。

各地政府也通过种种措施刺激港人北上消费。

今年2月份,罗湖有数字人民币跨境消费嘉年华,给深港异地家庭、亲友以及来深港人送出1000万元数字人民币红包;5月,福田迎来深港合办的 “港·潮流 ”购物节;6月,盐田推出香港主题的夜市街“小港夜”;7月,罗湖启动深港文化月,南山专场消费券推出港深两个板块。

但是,香港和深圳的联系还不止于此。

2022年年底,香港优化了各项人才入境计划。到今年5月,人才入境计划共收到约8.4万宗申请,入境事务处已批出约4.9万宗,其中,三分之二来自内地。

今年暑假伊始,就有9个香港学生团体,来到内地研学,香港特区政府还计划本学年安排4万名高中生前往内地考察学习。

深圳这边,深圳前海建设项目开展了港深合作,目前,已经有10家香港专业企业独立承接项目,74名香港专业人士参与前海项目建设。

“i深圳”App也推出了港澳服务专区,帮助香港居民办理在深社保、公积金、预约挂号等高频服务。

相比单向或者输出式的消费和联系,这些双向的融合,反而更能体现港深的联络和交际。今年前5个月,深港贸易值达2258.1亿元,同比增长5.6%。

一个冷知识,小红书的前身就是“香港购物指南”,给内地提供在香港的购物分享。

但是现在,越来越多IP为“中国香港”的网友开始在小红书上分享到内地吃喝消费的攻略,包括香港政务司司长陈国基也在今年加入小红书。

美团、支付宝都推出香港版本,使用人数节节攀升。

相比以往单向奔赴,现在香港也开始逐渐融入内地的文化。

03

今年距离1997年香港回归已经过去了25年。

1997年香港回归之时,作为创造了经济奇迹的“亚洲四小龙”之一,香港以不及内地千分之六的人口与约内地万分之一的面积,创造了相当于内地20%的GDP。

而与香港隔“湾”相望的深圳,尽管在改革开放以后已经经历了快二十年的增长,但GDP仍旧只有香港的一个零头。

几十年后,形势彻底逆转。深圳GDP早已超越香港,越来越多人在发问,香港要衰落了吗?

过去三年,香港的劳动人口减少了约19万,2022年香港出生率创下新低,社会老龄化的大环境下,香港正在越来越缺人。

香港优化人才入境计划,也是来源于此。

但相比之前很多人偷渡也要去香港做工,现在相当多申请“高才通”的内地人才,其实也只是将前往香港作为次要选择。

最初,香港能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香港的地理位置相当优越,作为自由港,香港成为了内地商品的进出口中转站。

但随着深圳发展,香港制造业逐渐空心化。

现在的香港,早已过了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为主导的阶段,进入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社会阶段。

但是香港,并没有像内地一样的“大厂”,不足以支撑这种转型。

因此,香港增速的放缓情有可原,但衰退还远远没有。

以前深圳可以背靠香港发家,而现在香港同样可以背靠深圳发展。

实际上,港人北上,不仅是消费习惯的改变,更是如今港深关系新的写照。

毕竟消费者的消费热潮,实际也是资金的流向。

时代洪流之下,每个人,都是暗流的一部分。

c
carmensandiego
1 楼
深圳房价已经六连涨,再不买就买不起了!!! [2评]
X
XXyourOO
2 楼
深圳听说很不错的,准备去玩一下
纯洁的我
3 楼
也想去
E
Ewq123ewq
4 楼
嘿嘿!咋说这帮共匪贱崽子呢?越来越傻逼在发问,香港要衰落了吗?
纯洁的我
5 楼
俺也想去
我是大炮
6 楼
我想卖 你买吗 六连涨那种价钱
a
ak47a
7 楼
香港的零售、食肆行业就惨了。
催你明白交粑粑
8 楼
人工便宜,凡是人力密集的产品都比较便宜,不过去买吃的也是醉了,赵国的食品安全堪忧,图这点口腹之欲。
文学少年
9 楼
增加互动,彼此了解。凝聚国家的向心力。
千门昼
10 楼
哈哈,就是六连跌,我也买不起,你可真是替别人操碎了心~~
真话难听
11 楼
深圳就假冒伪劣商品集散地
阳光俊男
12 楼
深圳经济,又回到货柜车司机创造二奶村时代。 不过,现在深圳的楼价也不比香港便宜多少,靠这些能支撑?
低层群众
13 楼
看看深圳人是如何运用这次商机,这就是机遇,大陆人不会放过这种发财的机会!
T
Tulanian
14 楼
嘿嘿,再接下来深圳人要叫这帮港蟲为蝗虫了…?!
x
xiaoss188g
15 楼
来纽约看看,钱不是钱
x
xiaoss188g
16 楼
我比较注重食品卫生,我想象不了网会去深圳买甜品如果我在香港生活。贵一点少一点不更有生活品味吗?
a
anywho
17 楼
連飲用水、蔬菜禽肉都靠國內的🈚️能卻自大的垃圾🚮暴徒燦
s
slimane
18 楼
別再尬吹了,這點連蚊子肉都算不上,深圳負增長十幾個點,鹽田港去年至今靜悄悄。 上海現在都不行了,深圳比上海慘多了,空置的商場寫字樓工廠鋪天蓋地
a
aowu
19 楼
低层狗粮
拿爷叔
20 楼
港灿蝗虫滚出大陆!
吕德水
21 楼
呵呵~都被带瘸了
元非
22 楼
  ①从美国对中贸易战打响起,就能感觉到国内市场中的货品品质提高了,而在品质提高的时候,价格并没有随着提高,应当是部分出口企业转内销市场。从消费者的角度看是好事,但必定卷死了一批实力差的企业。   ②新冠疫情后更加感觉市场上的商品进一步物美价廉,相信是内卷进一步加剧的市场反应。   中国制造业就这样一层层地卷,卷来卷去,活下来的都是“蛊王”,成为行业内的尊者般的存在。   中国制造业经过中美贸易战、美西方与中国脱钩断链、新冠疫情等等冲击,一方面大量的企业被市场淘汰,另一方面却也通过市场力量,而不是中国的政府力量实现了中国的产业升级,比如,中国制造业拥有全世界比例最高的工业机器人数量,自动化水平快速提升。   因此,中国大陆市场已经是全球最物美价廉的存在。   如果台湾本岛能够与中国大陆以海底隧道通联,必定会产生一个规模庞大的从中国大陆带货回台湾的群体。    
g
gdby
23 楼
到深圳就为了吃口饭,看来香港人真的闲下来了。
出自网络
24 楼
港灿们嘴上一套,身体却很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