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想控股今日发出通告,指焦团董事长、“联想王国”创办人柳传志已提交书面辞呈,将在本月31日结束后生效。董事会颁授公司名誉董事长职衔予柳传志,并与柳传志签订顾问协议,聘任柳传志为公司资深顾问;董事会选举执行董事宁旻,接任公司第二届董事会董事长及提名委员会主席职务,自明年1月1日起生效。
据苹果日报今天报道说,柳传志正式宣布退休,然民企教父假辞职真止蚀?
该报道称,虽然柳传志年届75岁,不过今年多名民企掌门人退位,名单包括阿里巴巴马云、腾讯马化腾、百度李彦宏、京东刘强东、顺丰王卫,柳传志到底是自愿退场,还是被迫配合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国进民退”方针?江湖众说纷纭。时事评论员刘锐绍(夫子)就对《苹果》直言,中国经济下行令政治张力膨胀,向民营企业家刮起“新共产风”,才是民企大佬退位主因。柳传志早前分析中国经济崩坏的“教父级”访问,更加印证了这个说法。
苹果日报说,柳传志接受《财新网》的访问时直言直语,他说:“中共官场腐败不遏止的话,中国经济肯定崩盘!”柳续说出民企最怕的三件事:第一是“不安全”,中共官员腐败,没有真正的法制,说你好你就好,说你有罪就有罪,让人觉得极度不安全,这是第一怕;第二是政府不作为,而且会有一堆的理由,严重影响效率之余,也会使民企丧失信心,“这也做不成,那也做不成,那就干脆甭做”;第三是怕(政府)说的跟做的不一样,此举影响经济,混乱人心,对于后边的孩子(较年轻的民营企业家)更是。
报道称,此外,柳传志今年8月在天津企业家论坛上,直指中美贸易战真打起来,“吃大亏的肯定还是中国”。针对被指为中国开后门的民企华为遭美国封杀一事,柳传志批评,中国企业的科技基础确实还是薄弱,“一遇到考验就会表现出来”。除此之外,联想于5月一度传出取消所有华为定单的消息,加上贸易战、华为太子女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等因素,带动内地舆论,普遍声音认为,联想与华为充满敌意,被贴上“不爱国”的标签,联想随即澄清,但仍骂声不绝。
该报道说,对于中共的敏感神经而言,柳传志及其手下可谓语出惊人。夫子亦笃信年龄并非柳传志选择退下的真正原因,他指中国经济低迷,加上忧虑民企大力发展下,形成难以控制民间经济力量,影响政权势力,才会刮“新共产风”,透过安插官员进驻民企董事局的方式收紧控制,改变江泽民时代靠收编资本家加入中共驾驭民营企业家的政策。“中共担心富豪财大气粗,富可敌国,甚或寻求政治上的角色,威胁到中共管治。企业家见势色不对,现在都知所进退,宁愿先取回一部份(利益),实行战略性退却。”
苹果日报说,中共近年提倡国企混改布局,计划用民间资本强化国企竞争力,参与市场竞争,但强调这不是公私合营,更非国进民退。但国进民退论自去年10月流传后不久,阿里巴巴创办人马云就宣布卸任董事局主席一职,有指他此举是为了“止蚀”。今年5月起,马云正式卸任旗下公司职务,此后民企巨头一个接一个,除去职衔:马化腾卸任腾讯征信公司法定代表人及执行董事、百度创办人李彦宏卸任百度云计算技术执董、刘强东接连卸任京东物流、京东云计算等多间旗下公司的职务、顺丰控股董事长王卫卸任顺丰商贸公司董事长一职,集团亦有多名董事退出。柳传志是今年第六名退位的重量级民营企业家。
据该报道说,柳传志的身家一直是个谜,亦有人推测柳传志的身家只是马云的千分之一,约4亿元人民币。不过,在80年代发迹的柳传志,江湖地位达“教父级”,更被马云盛赞是“中国企业界的财富”。
柳传志正式请辞联想控股董事长职务,宁旻接任
12月18日,联想控股发公告称,柳传志提交书面辞呈,辞任董事长、执行董事及提名委员会主席职务,自今年12月31日结束后生效。董事会授予柳传志“名誉董事长”职衔,并与其签订顾问协议,聘任其为资深顾问。
接任者将是现联想控股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执行董事宁旻。与此同时,现联想控股总裁、执行董事朱立南也宣布卸任总裁职务,并由执行董事调任为非执行董事。
“柳先生为本公司创始人和缔造者,其用远见卓识和坚韧不拔,带领联想控股树立‘产业报国’的愿景,不断开疆拓土,持续锻造人才,形成了今天横跨战略投资与 财务投资、中国与海外的战略布局;柳先生还用这35年的时间,着力推动了本公司的机制体制建设、管理规律总结和企业文化打造,这对本公司的长远发展极具深远意义。”联想控股公告如是评价柳传志。
1984年,柳传志等11名科研人员创立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是为联想控股的前身。2015年6月29日,联想控股正式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
彼时,身为联想控股董事长的柳传志站在港交所敲钟,对媒体表示“不辜负长线投资人对我们的希望,对得起客户,对得起员工,对得起社会,对得起所有支持和信任我们的人”。
上市之后,联想控股实现了收入的平稳增长。2014~2018年,联想控股的收入由2894.76亿元攀升至3589.2亿元,四年复合增长率为5.5%。但归母净利润呈先增后降之势,由2014年的41.6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50.48亿元,又在2018年下降至43.62亿元。
柳传志卸任前,今年上半年,联想控股实现收入1793.11亿元,同比增长14.5%;实现归母净利润26.65亿元,同比下降5.8%。
图片源自联想控股官网
公告披露的“接班人”宁旻出生于1969年9月14日,1991年毕业于北京城市学院国际金融专业,于1997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颁发的经济学学士学位,并于2001年完成了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开设的工商管理硕士课程。
22岁入职联想集团后,宁旻在早期担任秘书职务,此后逐渐成为柳传志工作和生活上最值得依靠的帮手之一。
1991年至2000年间,宁旻在联想集团历任总裁秘书、董事会主席助理等职务。2000年加入联想控股后,宁旻历任助理总裁兼企划办副主任、董事会秘书、助理总裁兼资产管理部总经理、高级副总裁兼资产管理部总经理。
2012年,宁旻被任命为联想控股的高级副总裁及执行委员会成员,此后宁旻一路晋升。2014年2月18日联想控股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时,宁旻获委任为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财务官兼董事会秘书。2015年3月15日,宁旻获委任为公司联席公司秘书。
2018年12月,联想控股宣布提名宁旻出任公司第二届董事会执行董事,宁旻成为继柳传志、朱立南和赵令欢后的联想控股第四名执行董事。
此次联想控股公告评价宁旻称,在担任首席财务官期间,他在公司的资金与财务管理、资本运作等方面业绩突出,包括领导完成了联想控股上市和H股全流通首家试点企业等工作;负责联想控股财务投资工作期间,联想控股旗下的君联资本、弘毅投资和联想之星,以及联想控股自身的直接投资业务均获得长足发展,为联想控股做出了重要价值贡献。
75岁“商界教父”退休!这三件事,成就柳传志35年“教父”生涯
“一个人只有一种命运。”
正如电影《教父》所言,公众眼中,柳传志的一生只有一种命运——中国商界教父,即使今日,他终于如愿成为退休后“快乐的老头儿”,都不会改变他被公认的“教父”之名。
12月18日傍晚,联想控股正式宣布柳传志辞任第二届董事会董事长、执行董事及提名委员会主席职务,2019年12月31日结束后生效,同时授予柳传志“名誉董事长”职位,聘任其为资深顾问。
历经商场35年的柳传志,开启退休人生。从1984年创业至今,现年75岁的柳传志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也是中国商界从蹒跚学步到独当一面的亲历者。
“柳传志柳总,是每一个中关村人心中的教父。”正如雷军所言,在无数企业家心中,柳传志是中国IT行业的奠基人,也是现代化企业建设过程中的引领者,更是提携、培养大批商界人才的良师益友,35岁的联想则是中国大量创业公司的启蒙与典范,以至于在纷扰之中,谈起柳传志,企业家们都挺身而出,不掩敬重。
回顾35年征途,创联想、留经验、带人才,这三件事,成就了柳传志的“教父”生涯。
创联想:挺住意味一切
“当年在宣传上能与联想齐名的企业也还有不少,可现在还有几个呢?真可谓是凤毛麟角。”
20年前,时任《中国经营报》副总编张曙光在撰写对柳传志的专访报道时,闪过一丝茫然,他写道,自20世纪80年代起,关于联想与柳传志的分析报道就多见于报端,透明度很高,但他转念一想,与联想、柳传志同时代的企业、企业家,不少已销声匿迹,“这样一想,又觉得联想是个写不完的企业,总能让人有可思可想的地方” 。
的确,80年代共同叱咤中关村的“两通两海”,如今声量与联想已不可同日而语,放在今天,35岁的联想已然成为中国IT行业元老级企业,创始人柳传志的业界地位也由此奠定。
在被称为“中国公司元年”的1984年,当时已经40岁、坐了小半辈子办公室的柳传志,怀揣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投资的20万元,与10位同事共同在不足20平方米的传达室成立“联想”,开启往后30余年的商海沉浮。
1984年联想创业的传达室
为了让襁褓中的联想活下去,起初的4年,柳传志和同事们骑着三轮卖过家电、裤衩和蔬菜,也曾被骗走14万元,直到1988年,联想在代理进口电脑时找到出路,这群“技术宅”终于在贸易中留下生存的诀窍,也埋下“贸工技”的基因。
1988年香港联想成立
1994年2月,在香港上市的联想春风得意,但柳传志不顾多方阻力,坚持要自创品牌与产品,组建微机事业部。很快,国家放开进口电脑审批政策,代理商一片哀嚎下,联想靠自主品牌站稳脚跟。
1990年,联想品牌的微机
此后20余年,柳传志持续引领联想转型、多元发展。2001年,联想成为国内较早步入风险投资领域的企业,成立“联想投资”,后改名为“君联资本”,又在2003年成立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弘毅投资,并在2005年并购IBM PC事业部,国际化步伐大举加快。
2004年联想集团并购IBM全球PC业务
收购IBM PC事业部之后,联想出现“水土不服”,原已宣布退休的柳传志重新出山,不到一年扭亏为盈,2011年再度退休。从2013年开始,联想集团个人电脑市场份额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2015年,联想再度登陆港股,柳传志以“联想控股董事长”之名二次敲钟,此时他已71岁。2018年5月,在投票之争中,柳传志再次发声,公开捍卫联想名誉。
“只要联想确实有危险存在,不管危险多大,我就出来。”柳传志之于联想,是船长,是“救火队长”,更是难以取代的“灵魂人物”。回顾30余年的创业史,柳传志曾感慨道:“在这30年中,我们有过无数次要死要活的坎,其中有的是早年间国家计划经济的体制带来的大麻烦,有的是我们战略决策错误造成的苦果,这里面有大量的难以忘怀的痛苦。”
奥地利诗人里尔克写道:“挺住意味着一切。”有数据显示,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中国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在联想控股的上市庆功大会上,马云就感慨道:“今天我看到了一个中国企业家、民营企业家、坚持了31年的企业家,这是非常之艰难的。”
柳传志也曾悉数:“我从1984年开始办企业,1988年、1989年就已经站在各种领奖台上,但直到现在仍然还和我站在同一个台上的人,少之又少。曾经的企业界风云人物,如周冠五、褚时健、倪润峰、于淑珉,现在都彻底退出;而淹没在历史浪潮中的企业小人物就更多了,仅中关村就数不胜数。”
尽管仍面临多重压力,但联想从一间传达室,发展为集IT、投资、服务等多元领域于一体的综合性世界级企业,柳传志挺了35年。
留经验:管理三要素
马云还对柳传志评价道:“联想的战略,柳传志的眼光,使得联想、柳传志能够平安地做到非常了不起的收官,这是我们企业界的榜样。”
诚然,在缔造联想的过程中,柳传志所积累的管理经验、坚持的原则,也广为外人称道,尤其在股权改革、战略选择等方面。
20世纪90年代末,柳传志接受《中国经营报》“与老板对话”栏目专访
在联想的发展过程中,柳传志强调“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 ,他曾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解释道,这是联想企业管理中最核心的部分,也被视为企业管理的朴实心法,包括阿里巴巴文娱集团董事长兼CEO俞永福、世茂集团等企业家与企业都曾在公开场合推崇、认可,视若圭臬。
在1994年,联想突破阻力自建品牌,抢占先机,这被柳传志概括为“提前动手拐大弯”经营原则。他曾解释道,未来有可能往哪个方向走提前要把弯慢慢地拐过去,拐死弯是要摔的,所以提前动作,将“重要紧急”的事化解为“重要不紧急”的事,帮助企业家从容应对。
2000年前后,企业界流行“快鱼吃慢鱼”,但柳传志坚持:确定战略时,一定要把事情想透,想透之后就要坚决把事情做成。
“不创新会死,但创新可能死得更快,活着的毕竟是极少数。”因此,冷静分析后,柳传志为联想选择了多元化布局和转型。“电脑、高科技继续要往前推动,不能按住它、不让它创新,但是怎么能让它继续活下去?就是允许它有犯错误的机会、有总结的机会,只要现金流别断就行。”
这也是时任《中国经营报》副总编张曙光对柳传志和联想的深刻印象之一:“每个成功的企业都自有其发展的道理,但联想的冷静和自知之明却是旁人所不及的。”柳传志曾指出3件企业不能干的事:“没有钱赚的事不能干;有钱赚但投不起钱的事不能干;有钱赚也有钱投但没有可靠的人去做,这样的事不能干。”今年5月,柳传志接受采访时谈及退休,也说:“人老了也是一样,自己还是要非常有自知之明。”
联想历时7年的股权改革也被视为中国企业史的经典案例。早在1993年,联想面临严重业绩危机时,柳传志就向中科院提出,拿出35%的股权给员工持股,激励管理层与员工,并保持联想的“国有”属性。在外界看来,这一相对中庸的改革措施,不但没有激化矛盾,而且激发了员工与管理层的积极性,在同时代的企业家中,柳传志也由此成为平稳过渡者。
带人才:商界引路人
“对于我个人来说,如果说联想真的离开我不行了,那就是我的失败。”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时,柳传志强调,他十分看重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培养,在他看来,“在企业的创业阶段,能人经济现象是在所难免的,但一个企业真正成熟后就不应该是这样” 。
事实上,在为联想与中国企业界留下经验的同时,也带出大批管理人才与商界领军人物,受到柳传志提携、支持过的企业与企业家,不少都广泛活跃在大众视野中。
2011年,柳传志宣布卸任联想集团董事长时,杨元庆曾表示,“柳传志是我生命的引路人”。1994年,本想出国留学的杨元庆被柳传志挽留,担任微机事业部总经理,后逐渐成长为联想集团的掌舵者。
1989年就加入联想的朱立南,从工程师成长为成熟的风险投资人,挑起联想在投资领域的大梁。
在马云看来,柳传志最了不起之处,就在于培养了一批新生代人才,“只有这些年轻的人,才能让你的体力持久地增长”。
而称柳传志为“中关村教父”的雷军,也曾受到柳传志与联想的支持。雷军回忆称,在他二十八九岁担任金山软件CEO时,“前有狼,后有虎,内忧外患”,差点关门,1998年,联想“投了我们450万美元,帮助我们从困境中一步一步走出来” 。
冯仑对柳传志也充满感激之情,他曾撰文指出,1992年,刚刚创办万通的“六君子”非常渴望向前辈讨教经验,但“人家觉得我们是小孩儿,都不待见我们” ,但柳传志不仅接受见面交流之情,还带团队亲临万通办公室,仔细了解万通的业务情况,并相约半年一见,“随时点拨我一下”。
任正非也对柳传志不吝赞美,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二人开始交往时,柳传志曾向任正非分享改制经验。“很多年后网上把联想改制的秘密全公布出来了,与柳传志讲的一模一样。我认为柳传志对我那么真诚,那我为什么不对他真诚?”任正非因此称赞柳传志,“太值得我尊重了。”
东山再起的史玉柱也曾公开表示,最敬佩的人是柳传志,在低谷期,柳传志提供了很多管理上的经验,同时弘毅资本投资了史玉柱创办的巨人网络。
而柳传志引领联想形成“战略投资+财务投资”的双轮驱动模式的过程中,一批创新企业得到联想的支持,包括联想麾下君联资本投资的宁德时代、Bilibili、神州专车等200多家企业,以及弘毅资本投资的字节跳动、苏宁易购等40多家企业。
2007年,柳传志主动向中科院提出,联想愿意投入资金与人力,免费培养有创业意愿的科学家成为企业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并在2008年开办联想之星创业CEO特训班,持续至今。
王健林评价柳传志:“柳总的确是我们中国企业家的领袖,也是我们中国企业家群体的一个榜样。”马云则称:“中国有柳传志,我们的柳传志和联想不亚于世界上任何一个了不起的企业家,任何一个企业界的教父。他就是我们中国企业界的财富。”
如今,征战商场三十五载的“教父”柳传志,即将开启另一重人生——功遂身退、含饴弄孙,曾受肺癌困扰的他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了。据《南方周末》报道,75岁的柳传志今年有了新爱好——打竹板,逗孙子时,他会即兴编词:““打竹板,咱们有话说,老柳家就是故事多,今天咱们喝了点酒,说说柳家的小朋友。小朋友,有好几位,大大小小能排队……”
(图片来源:联想控股等 校对:颜京宁)
中国联想控股今日发出通告,指焦团董事长、“联想王国”创办人柳传志已提交书面辞呈,将在本月31日结束后生效。董事会颁授公司名誉董事长职衔予柳传志,并与柳传志签订顾问协议,聘任柳传志为公司资深顾问;董事会选举执行董事宁旻,接任公司第二届董事会董事长及提名委员会主席职务,自明年1月1日起生效。
据苹果日报今天报道说,柳传志正式宣布退休,然民企教父假辞职真止蚀?
该报道称,虽然柳传志年届75岁,不过今年多名民企掌门人退位,名单包括阿里巴巴马云、腾讯马化腾、百度李彦宏、京东刘强东、顺丰王卫,柳传志到底是自愿退场,还是被迫配合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国进民退”方针?江湖众说纷纭。时事评论员刘锐绍(夫子)就对《苹果》直言,中国经济下行令政治张力膨胀,向民营企业家刮起“新共产风”,才是民企大佬退位主因。柳传志早前分析中国经济崩坏的“教父级”访问,更加印证了这个说法。
苹果日报说,柳传志接受《财新网》的访问时直言直语,他说:“中共官场腐败不遏止的话,中国经济肯定崩盘!”柳续说出民企最怕的三件事:第一是“不安全”,中共官员腐败,没有真正的法制,说你好你就好,说你有罪就有罪,让人觉得极度不安全,这是第一怕;第二是政府不作为,而且会有一堆的理由,严重影响效率之余,也会使民企丧失信心,“这也做不成,那也做不成,那就干脆甭做”;第三是怕(政府)说的跟做的不一样,此举影响经济,混乱人心,对于后边的孩子(较年轻的民营企业家)更是。
报道称,此外,柳传志今年8月在天津企业家论坛上,直指中美贸易战真打起来,“吃大亏的肯定还是中国”。针对被指为中国开后门的民企华为遭美国封杀一事,柳传志批评,中国企业的科技基础确实还是薄弱,“一遇到考验就会表现出来”。除此之外,联想于5月一度传出取消所有华为定单的消息,加上贸易战、华为太子女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等因素,带动内地舆论,普遍声音认为,联想与华为充满敌意,被贴上“不爱国”的标签,联想随即澄清,但仍骂声不绝。
该报道说,对于中共的敏感神经而言,柳传志及其手下可谓语出惊人。夫子亦笃信年龄并非柳传志选择退下的真正原因,他指中国经济低迷,加上忧虑民企大力发展下,形成难以控制民间经济力量,影响政权势力,才会刮“新共产风”,透过安插官员进驻民企董事局的方式收紧控制,改变江泽民时代靠收编资本家加入中共驾驭民营企业家的政策。“中共担心富豪财大气粗,富可敌国,甚或寻求政治上的角色,威胁到中共管治。企业家见势色不对,现在都知所进退,宁愿先取回一部份(利益),实行战略性退却。”
苹果日报说,中共近年提倡国企混改布局,计划用民间资本强化国企竞争力,参与市场竞争,但强调这不是公私合营,更非国进民退。但国进民退论自去年10月流传后不久,阿里巴巴创办人马云就宣布卸任董事局主席一职,有指他此举是为了“止蚀”。今年5月起,马云正式卸任旗下公司职务,此后民企巨头一个接一个,除去职衔:马化腾卸任腾讯征信公司法定代表人及执行董事、百度创办人李彦宏卸任百度云计算技术执董、刘强东接连卸任京东物流、京东云计算等多间旗下公司的职务、顺丰控股董事长王卫卸任顺丰商贸公司董事长一职,集团亦有多名董事退出。柳传志是今年第六名退位的重量级民营企业家。
据该报道说,柳传志的身家一直是个谜,亦有人推测柳传志的身家只是马云的千分之一,约4亿元人民币。不过,在80年代发迹的柳传志,江湖地位达“教父级”,更被马云盛赞是“中国企业界的财富”。
柳传志正式请辞联想控股董事长职务,宁旻接任
12月18日,联想控股发公告称,柳传志提交书面辞呈,辞任董事长、执行董事及提名委员会主席职务,自今年12月31日结束后生效。董事会授予柳传志“名誉董事长”职衔,并与其签订顾问协议,聘任其为资深顾问。
接任者将是现联想控股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执行董事宁旻。与此同时,现联想控股总裁、执行董事朱立南也宣布卸任总裁职务,并由执行董事调任为非执行董事。
“柳先生为本公司创始人和缔造者,其用远见卓识和坚韧不拔,带领联想控股树立‘产业报国’的愿景,不断开疆拓土,持续锻造人才,形成了今天横跨战略投资与 财务投资、中国与海外的战略布局;柳先生还用这35年的时间,着力推动了本公司的机制体制建设、管理规律总结和企业文化打造,这对本公司的长远发展极具深远意义。”联想控股公告如是评价柳传志。
1984年,柳传志等11名科研人员创立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是为联想控股的前身。2015年6月29日,联想控股正式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
彼时,身为联想控股董事长的柳传志站在港交所敲钟,对媒体表示“不辜负长线投资人对我们的希望,对得起客户,对得起员工,对得起社会,对得起所有支持和信任我们的人”。
上市之后,联想控股实现了收入的平稳增长。2014~2018年,联想控股的收入由2894.76亿元攀升至3589.2亿元,四年复合增长率为5.5%。但归母净利润呈先增后降之势,由2014年的41.6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50.48亿元,又在2018年下降至43.62亿元。
柳传志卸任前,今年上半年,联想控股实现收入1793.11亿元,同比增长14.5%;实现归母净利润26.65亿元,同比下降5.8%。
图片源自联想控股官网
公告披露的“接班人”宁旻出生于1969年9月14日,1991年毕业于北京城市学院国际金融专业,于1997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颁发的经济学学士学位,并于2001年完成了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开设的工商管理硕士课程。
22岁入职联想集团后,宁旻在早期担任秘书职务,此后逐渐成为柳传志工作和生活上最值得依靠的帮手之一。
1991年至2000年间,宁旻在联想集团历任总裁秘书、董事会主席助理等职务。2000年加入联想控股后,宁旻历任助理总裁兼企划办副主任、董事会秘书、助理总裁兼资产管理部总经理、高级副总裁兼资产管理部总经理。
2012年,宁旻被任命为联想控股的高级副总裁及执行委员会成员,此后宁旻一路晋升。2014年2月18日联想控股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时,宁旻获委任为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财务官兼董事会秘书。2015年3月15日,宁旻获委任为公司联席公司秘书。
2018年12月,联想控股宣布提名宁旻出任公司第二届董事会执行董事,宁旻成为继柳传志、朱立南和赵令欢后的联想控股第四名执行董事。
此次联想控股公告评价宁旻称,在担任首席财务官期间,他在公司的资金与财务管理、资本运作等方面业绩突出,包括领导完成了联想控股上市和H股全流通首家试点企业等工作;负责联想控股财务投资工作期间,联想控股旗下的君联资本、弘毅投资和联想之星,以及联想控股自身的直接投资业务均获得长足发展,为联想控股做出了重要价值贡献。
75岁“商界教父”退休!这三件事,成就柳传志35年“教父”生涯
“一个人只有一种命运。”
正如电影《教父》所言,公众眼中,柳传志的一生只有一种命运——中国商界教父,即使今日,他终于如愿成为退休后“快乐的老头儿”,都不会改变他被公认的“教父”之名。
12月18日傍晚,联想控股正式宣布柳传志辞任第二届董事会董事长、执行董事及提名委员会主席职务,2019年12月31日结束后生效,同时授予柳传志“名誉董事长”职位,聘任其为资深顾问。
历经商场35年的柳传志,开启退休人生。从1984年创业至今,现年75岁的柳传志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也是中国商界从蹒跚学步到独当一面的亲历者。
“柳传志柳总,是每一个中关村人心中的教父。”正如雷军所言,在无数企业家心中,柳传志是中国IT行业的奠基人,也是现代化企业建设过程中的引领者,更是提携、培养大批商界人才的良师益友,35岁的联想则是中国大量创业公司的启蒙与典范,以至于在纷扰之中,谈起柳传志,企业家们都挺身而出,不掩敬重。
回顾35年征途,创联想、留经验、带人才,这三件事,成就了柳传志的“教父”生涯。
创联想:挺住意味一切
“当年在宣传上能与联想齐名的企业也还有不少,可现在还有几个呢?真可谓是凤毛麟角。”
20年前,时任《中国经营报》副总编张曙光在撰写对柳传志的专访报道时,闪过一丝茫然,他写道,自20世纪80年代起,关于联想与柳传志的分析报道就多见于报端,透明度很高,但他转念一想,与联想、柳传志同时代的企业、企业家,不少已销声匿迹,“这样一想,又觉得联想是个写不完的企业,总能让人有可思可想的地方” 。
的确,80年代共同叱咤中关村的“两通两海”,如今声量与联想已不可同日而语,放在今天,35岁的联想已然成为中国IT行业元老级企业,创始人柳传志的业界地位也由此奠定。
在被称为“中国公司元年”的1984年,当时已经40岁、坐了小半辈子办公室的柳传志,怀揣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投资的20万元,与10位同事共同在不足20平方米的传达室成立“联想”,开启往后30余年的商海沉浮。
1984年联想创业的传达室
为了让襁褓中的联想活下去,起初的4年,柳传志和同事们骑着三轮卖过家电、裤衩和蔬菜,也曾被骗走14万元,直到1988年,联想在代理进口电脑时找到出路,这群“技术宅”终于在贸易中留下生存的诀窍,也埋下“贸工技”的基因。
1988年香港联想成立
1994年2月,在香港上市的联想春风得意,但柳传志不顾多方阻力,坚持要自创品牌与产品,组建微机事业部。很快,国家放开进口电脑审批政策,代理商一片哀嚎下,联想靠自主品牌站稳脚跟。
1990年,联想品牌的微机
此后20余年,柳传志持续引领联想转型、多元发展。2001年,联想成为国内较早步入风险投资领域的企业,成立“联想投资”,后改名为“君联资本”,又在2003年成立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弘毅投资,并在2005年并购IBM PC事业部,国际化步伐大举加快。
2004年联想集团并购IBM全球PC业务
收购IBM PC事业部之后,联想出现“水土不服”,原已宣布退休的柳传志重新出山,不到一年扭亏为盈,2011年再度退休。从2013年开始,联想集团个人电脑市场份额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2015年,联想再度登陆港股,柳传志以“联想控股董事长”之名二次敲钟,此时他已71岁。2018年5月,在投票之争中,柳传志再次发声,公开捍卫联想名誉。
“只要联想确实有危险存在,不管危险多大,我就出来。”柳传志之于联想,是船长,是“救火队长”,更是难以取代的“灵魂人物”。回顾30余年的创业史,柳传志曾感慨道:“在这30年中,我们有过无数次要死要活的坎,其中有的是早年间国家计划经济的体制带来的大麻烦,有的是我们战略决策错误造成的苦果,这里面有大量的难以忘怀的痛苦。”
奥地利诗人里尔克写道:“挺住意味着一切。”有数据显示,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中国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在联想控股的上市庆功大会上,马云就感慨道:“今天我看到了一个中国企业家、民营企业家、坚持了31年的企业家,这是非常之艰难的。”
柳传志也曾悉数:“我从1984年开始办企业,1988年、1989年就已经站在各种领奖台上,但直到现在仍然还和我站在同一个台上的人,少之又少。曾经的企业界风云人物,如周冠五、褚时健、倪润峰、于淑珉,现在都彻底退出;而淹没在历史浪潮中的企业小人物就更多了,仅中关村就数不胜数。”
尽管仍面临多重压力,但联想从一间传达室,发展为集IT、投资、服务等多元领域于一体的综合性世界级企业,柳传志挺了35年。
留经验:管理三要素
马云还对柳传志评价道:“联想的战略,柳传志的眼光,使得联想、柳传志能够平安地做到非常了不起的收官,这是我们企业界的榜样。”
诚然,在缔造联想的过程中,柳传志所积累的管理经验、坚持的原则,也广为外人称道,尤其在股权改革、战略选择等方面。
20世纪90年代末,柳传志接受《中国经营报》“与老板对话”栏目专访
在联想的发展过程中,柳传志强调“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 ,他曾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解释道,这是联想企业管理中最核心的部分,也被视为企业管理的朴实心法,包括阿里巴巴文娱集团董事长兼CEO俞永福、世茂集团等企业家与企业都曾在公开场合推崇、认可,视若圭臬。
在1994年,联想突破阻力自建品牌,抢占先机,这被柳传志概括为“提前动手拐大弯”经营原则。他曾解释道,未来有可能往哪个方向走提前要把弯慢慢地拐过去,拐死弯是要摔的,所以提前动作,将“重要紧急”的事化解为“重要不紧急”的事,帮助企业家从容应对。
2000年前后,企业界流行“快鱼吃慢鱼”,但柳传志坚持:确定战略时,一定要把事情想透,想透之后就要坚决把事情做成。
“不创新会死,但创新可能死得更快,活着的毕竟是极少数。”因此,冷静分析后,柳传志为联想选择了多元化布局和转型。“电脑、高科技继续要往前推动,不能按住它、不让它创新,但是怎么能让它继续活下去?就是允许它有犯错误的机会、有总结的机会,只要现金流别断就行。”
这也是时任《中国经营报》副总编张曙光对柳传志和联想的深刻印象之一:“每个成功的企业都自有其发展的道理,但联想的冷静和自知之明却是旁人所不及的。”柳传志曾指出3件企业不能干的事:“没有钱赚的事不能干;有钱赚但投不起钱的事不能干;有钱赚也有钱投但没有可靠的人去做,这样的事不能干。”今年5月,柳传志接受采访时谈及退休,也说:“人老了也是一样,自己还是要非常有自知之明。”
联想历时7年的股权改革也被视为中国企业史的经典案例。早在1993年,联想面临严重业绩危机时,柳传志就向中科院提出,拿出35%的股权给员工持股,激励管理层与员工,并保持联想的“国有”属性。在外界看来,这一相对中庸的改革措施,不但没有激化矛盾,而且激发了员工与管理层的积极性,在同时代的企业家中,柳传志也由此成为平稳过渡者。
带人才:商界引路人
“对于我个人来说,如果说联想真的离开我不行了,那就是我的失败。”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时,柳传志强调,他十分看重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培养,在他看来,“在企业的创业阶段,能人经济现象是在所难免的,但一个企业真正成熟后就不应该是这样” 。
事实上,在为联想与中国企业界留下经验的同时,也带出大批管理人才与商界领军人物,受到柳传志提携、支持过的企业与企业家,不少都广泛活跃在大众视野中。
2011年,柳传志宣布卸任联想集团董事长时,杨元庆曾表示,“柳传志是我生命的引路人”。1994年,本想出国留学的杨元庆被柳传志挽留,担任微机事业部总经理,后逐渐成长为联想集团的掌舵者。
1989年就加入联想的朱立南,从工程师成长为成熟的风险投资人,挑起联想在投资领域的大梁。
在马云看来,柳传志最了不起之处,就在于培养了一批新生代人才,“只有这些年轻的人,才能让你的体力持久地增长”。
而称柳传志为“中关村教父”的雷军,也曾受到柳传志与联想的支持。雷军回忆称,在他二十八九岁担任金山软件CEO时,“前有狼,后有虎,内忧外患”,差点关门,1998年,联想“投了我们450万美元,帮助我们从困境中一步一步走出来” 。
冯仑对柳传志也充满感激之情,他曾撰文指出,1992年,刚刚创办万通的“六君子”非常渴望向前辈讨教经验,但“人家觉得我们是小孩儿,都不待见我们” ,但柳传志不仅接受见面交流之情,还带团队亲临万通办公室,仔细了解万通的业务情况,并相约半年一见,“随时点拨我一下”。
任正非也对柳传志不吝赞美,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二人开始交往时,柳传志曾向任正非分享改制经验。“很多年后网上把联想改制的秘密全公布出来了,与柳传志讲的一模一样。我认为柳传志对我那么真诚,那我为什么不对他真诚?”任正非因此称赞柳传志,“太值得我尊重了。”
东山再起的史玉柱也曾公开表示,最敬佩的人是柳传志,在低谷期,柳传志提供了很多管理上的经验,同时弘毅资本投资了史玉柱创办的巨人网络。
而柳传志引领联想形成“战略投资+财务投资”的双轮驱动模式的过程中,一批创新企业得到联想的支持,包括联想麾下君联资本投资的宁德时代、Bilibili、神州专车等200多家企业,以及弘毅资本投资的字节跳动、苏宁易购等40多家企业。
2007年,柳传志主动向中科院提出,联想愿意投入资金与人力,免费培养有创业意愿的科学家成为企业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并在2008年开办联想之星创业CEO特训班,持续至今。
王健林评价柳传志:“柳总的确是我们中国企业家的领袖,也是我们中国企业家群体的一个榜样。”马云则称:“中国有柳传志,我们的柳传志和联想不亚于世界上任何一个了不起的企业家,任何一个企业界的教父。他就是我们中国企业界的财富。”
如今,征战商场三十五载的“教父”柳传志,即将开启另一重人生——功遂身退、含饴弄孙,曾受肺癌困扰的他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了。据《南方周末》报道,75岁的柳传志今年有了新爱好——打竹板,逗孙子时,他会即兴编词:““打竹板,咱们有话说,老柳家就是故事多,今天咱们喝了点酒,说说柳家的小朋友。小朋友,有好几位,大大小小能排队……”
(图片来源:联想控股等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