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傍晚,在此次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大连市六院应急病区,护士曹雯在轮岗休息时和自己5周岁的女儿做了一次视频连线……
当晚19时32分,曹雯护士的微信朋友圈里留下这样一张截图。瞬间,让她朋友圈的好友都流泪了……
对话·曹雯
01 她没发脾气,就是默默流泪
通过医院,我们联系上了曹雯,
她讲述了当天那张截屏照片背后的故事:
“我的宝贝今年5周岁了,视频当天,是我进病区的第10天。
1月31号那天,我女儿和她学前班的小朋友视频聊天。聊天之后,她就自己进屋写作业了。后来姥姥进房间的时候,发现孩子在默默流眼泪,然后姥姥就给我打电话了。
当时我刚巧换班休息,我猜想是因为孩子看到小朋友有妈妈陪在身边,而她觉得自己妈妈不在身边,很想妈妈!于是就赶紧和宝贝视频,她一直看着我,就是很委屈地哭,没有说一句话,也没有发脾气,就是默默地流泪……
这次我进病区之后,姥姥告诉过孩子我在病区的特殊情况。她心里应该是知道的,然后我就安慰她,但是,一直到这次视频结束,她都没有和我说话。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左右吧,我又和她视频了,她很开心地告诉我,她在家跳抗病毒健身操(她自己起的名字),然后告诉我别担心,她会想我的,爱妈妈,等妈妈平安回家,等妈妈回来再过生日,妈妈什么时候回来什么时候过生日,还说以后都不让妈妈操心了……”
为了让女儿长大后能够更清楚地记得这段经历,曹雯趁休息时间,在清洁区为女儿录了上文那段视频,作为未来的回忆见证……
02 孩子那么小,你想过不进病区吗?
曹雯是一名入党不到2年的年轻党员,进入病区的时候她哭了。问她为什么哭?她坦率地说:“想到早上在家把手表、项链都摘下来,还不知道要多久能回来,甚至也怕不能回来了,就会有些感触吧......”
——再问她:“那你想过不进病区吗,孩子还那么小?”
——她说:“从来没有!我是护士啊,我怎么能在疾病面前退缩,那患者怎么办?”
说到这里,曹雯是坚定的。
“当时有点慌,也怕做不好,毕竟原来没真正直面过疫情,我自己知道,我的腿是有点抖的。我就给自己打气,我是党员,我必须能行!”
慢慢地,和大家一起按程序完成工作,一起面对和解决困难,曹雯越来越从容,也能更好地帮助他人。
她说:当我在病区里,握紧拳头,重温誓词,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肩上的责任,那一刻“不计报酬、无谓生死”真的就是我的职业使命。
据了解,曹雯是这次大连市六院应急病区内首例患者的责任护士。现在,这名辽宁省首例确诊患者已经出院了,这离不开曹雯和团队队员们的精心呵护和治疗。
1月23日,曹雯的朋友圈里还有这样一句话:
“护士,母亲,女儿,爱人,
这才是我人生角色的顺位”
让我们向曹雯护士致敬!
向六院应急病区全体“白衣战士”致敬!
向第一批、第二批
赴湖北支援的“白衣战士”致敬!
向全市7万余名医务工作者们致敬!
同时,我们还要向这些人背后
默默付出的家属们致敬!
你们辛苦了!
“抗疫”身影
大连市六院应急病区最美的他们
一张张没用美颜滤镜的照片
却让我们看到了更美的他们......
多日下来,摘下N95口罩后的压痕
大家都需要涂药膏来缓解
首例治愈患者离开应急病区前,
队长王拱辰在门后凝望患者
护士长裴霞和社区工作者一起
送首例治愈患者回家
为了少些人进应急病区
降低感染风险
很多工作都是医护人员在里面自己完成的
从污染区工作后出来
在清洁区休息的杜景华医生
互相加油,互相鼓励
进入应急病区前
大家为王拱辰鼓劲儿加油
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工作
请大家放心
凌晨进入应急病区工作的医护人员
与对面楼的同事打招呼
1月31日傍晚,在此次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大连市六院应急病区,护士曹雯在轮岗休息时和自己5周岁的女儿做了一次视频连线……
当晚19时32分,曹雯护士的微信朋友圈里留下这样一张截图。瞬间,让她朋友圈的好友都流泪了……
对话·曹雯
01 她没发脾气,就是默默流泪
通过医院,我们联系上了曹雯,
她讲述了当天那张截屏照片背后的故事:
“我的宝贝今年5周岁了,视频当天,是我进病区的第10天。
1月31号那天,我女儿和她学前班的小朋友视频聊天。聊天之后,她就自己进屋写作业了。后来姥姥进房间的时候,发现孩子在默默流眼泪,然后姥姥就给我打电话了。
当时我刚巧换班休息,我猜想是因为孩子看到小朋友有妈妈陪在身边,而她觉得自己妈妈不在身边,很想妈妈!于是就赶紧和宝贝视频,她一直看着我,就是很委屈地哭,没有说一句话,也没有发脾气,就是默默地流泪……
这次我进病区之后,姥姥告诉过孩子我在病区的特殊情况。她心里应该是知道的,然后我就安慰她,但是,一直到这次视频结束,她都没有和我说话。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左右吧,我又和她视频了,她很开心地告诉我,她在家跳抗病毒健身操(她自己起的名字),然后告诉我别担心,她会想我的,爱妈妈,等妈妈平安回家,等妈妈回来再过生日,妈妈什么时候回来什么时候过生日,还说以后都不让妈妈操心了……”
为了让女儿长大后能够更清楚地记得这段经历,曹雯趁休息时间,在清洁区为女儿录了上文那段视频,作为未来的回忆见证……
02 孩子那么小,你想过不进病区吗?
曹雯是一名入党不到2年的年轻党员,进入病区的时候她哭了。问她为什么哭?她坦率地说:“想到早上在家把手表、项链都摘下来,还不知道要多久能回来,甚至也怕不能回来了,就会有些感触吧......”
——再问她:“那你想过不进病区吗,孩子还那么小?”
——她说:“从来没有!我是护士啊,我怎么能在疾病面前退缩,那患者怎么办?”
说到这里,曹雯是坚定的。
“当时有点慌,也怕做不好,毕竟原来没真正直面过疫情,我自己知道,我的腿是有点抖的。我就给自己打气,我是党员,我必须能行!”
慢慢地,和大家一起按程序完成工作,一起面对和解决困难,曹雯越来越从容,也能更好地帮助他人。
她说:当我在病区里,握紧拳头,重温誓词,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肩上的责任,那一刻“不计报酬、无谓生死”真的就是我的职业使命。
据了解,曹雯是这次大连市六院应急病区内首例患者的责任护士。现在,这名辽宁省首例确诊患者已经出院了,这离不开曹雯和团队队员们的精心呵护和治疗。
1月23日,曹雯的朋友圈里还有这样一句话:
“护士,母亲,女儿,爱人,
这才是我人生角色的顺位”
让我们向曹雯护士致敬!
向六院应急病区全体“白衣战士”致敬!
向第一批、第二批
赴湖北支援的“白衣战士”致敬!
向全市7万余名医务工作者们致敬!
同时,我们还要向这些人背后
默默付出的家属们致敬!
你们辛苦了!
“抗疫”身影
大连市六院应急病区最美的他们
一张张没用美颜滤镜的照片
却让我们看到了更美的他们......
多日下来,摘下N95口罩后的压痕
大家都需要涂药膏来缓解
首例治愈患者离开应急病区前,
队长王拱辰在门后凝望患者
护士长裴霞和社区工作者一起
送首例治愈患者回家
为了少些人进应急病区
降低感染风险
很多工作都是医护人员在里面自己完成的
从污染区工作后出来
在清洁区休息的杜景华医生
互相加油,互相鼓励
进入应急病区前
大家为王拱辰鼓劲儿加油
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工作
请大家放心
凌晨进入应急病区工作的医护人员
与对面楼的同事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