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最新估值已经突破万亿元!
10月3日,OpenAI在官网宣布,获得6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63亿元)融资,这笔资金使这家人工智能公司成为有史以来估值最高的初创公司之一。该公司投后估值已达到157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万亿元。
获得融资的OpenAI并未在官网透露具体投资者,根据路透社等多家媒体报道,本轮融资由美国创投基金兴盛资本(Thrive Capital)领投,参与者还包括富达、微软等机构,芯片巨头英伟达也首次参与其中,此外软银、阿联酋投资公司MGX等机构也现身其中。
OpenAI估值突破1万亿
据OpenAI官网日前宣布,该公司获得66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投后估值也达到1570亿美元(约1.1万亿元人民币)。该公司表示,新的融资资金将使该公司能够加倍发挥其在前沿 AI 研究方面的领导地位,以“提高计算能力,并继续构建帮助人们解决难题的工具”。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兴盛资本在OpenAI本轮融资中提供了约13亿美元。其中,约7.5亿美元由兴盛资本自有资金投资,另外约5.5亿美元来自于兴盛资本合作伙伴的投资。该公司还表示,若OpenAI实现预期收入,明年还可获得10亿美元融资。
此外,作为OpenAI最大股东的微软公司,在此前已有130亿美元的投资基础上,再追加约7.5亿美元投资。而软银集团的投资规模在5亿美元左右。
除此之外,英伟达、富达、Khosla Ventures、阿联酋投资公司MGX等机构也是此轮投资参与方,但并未有具体投资数额公布。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多家外媒报道称,苹果公司也参与了此轮融资谈判,但最终并未参与投资。但目前,苹果公司已与OpenAI建立合作关系,这也让苹果设备可以使用其提供的AI功能。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显示,OpenAI还要求参与此轮融资的投资者不要支持竞争对手的初创公司,例如马斯克的xAI等。
除了风险投资人的直接资金支持,OpenAI随后还在官网宣布获得了多家银行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80亿元)的循环信贷额度,这也使该公司的总流动性资金超过100亿美元。
据该公司透露,此次包括摩根大通、花旗、高盛、摩根士丹利、桑坦德银行、富国银行、三井住友银行、瑞银集团和汇丰银行等银行均有参与信贷支持。
将转型为营利性公司
事实上,在获得融资的同时,OpenAI正在商业化的道路上步步深入。
资料显示,在2015年该公司成立之初,其组织架构主要由营利性公司OpenAI LP及非营利性母公司OpenAI Inc组成。这种混合结构使得OpenAI能够在保持其非营利性使命的同时,也吸引风险投资和进行商业化运作。
而在近期,据外媒报道,OpenAI计划将其核心业务重组为一家营利性福利公司,这家营利性福利公司将不再由其非营利性董事会控制,从而使公司对投资者更具吸引力。OpenAI的非营利组织将继续存在,但仅持有该营利公司的少数股权。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重组计划还包括首次向OpenAI的首席执行官山姆·阿尔特曼提供未指定数额的股权,同时将取消投资者的回报上限。在此之前,阿尔特曼并不持有OpenAI的任何股份。他还曾经表示,持有OpenAI的股份对他来说意义不大,其在职业生涯早期就已经赚到了远超自己所需的钱。
转型为营利性公司似乎与该公司成立之初的愿景有所冲突。2015年成立之际,OpenAI在一份声明里明确了公司的愿景:目标是开发AI技术以“造福全人类,不受财务回报需求的限制”。
不过,OpenAI转型为商业公司的过程中,已有一批早期员工因内部理念冲突激烈而离职,包括OpenAI的核心科学家伊尔亚·苏茨克维(Ilya Sutskever)、约翰·舒尔曼(John Schulman)、简·莱克(Jan Leike)等人的离职,也都与公司的经营理念的变化有关。
马斯克再次起诉OpenAI
除了转型为营利性公司的争议,OpenAI及其首席执行官阿尔特曼还面临着来自特斯拉公司创始人埃隆·马斯克的诉讼压力。
2024年3月,马斯克向法院起诉OpenAI及其CEO阿尔特曼等人,并指控他们违反了OpenAI成立时签订的协议,转而追求商业利益,尤其是和微软建立合作关系,并将GPT-4这一先进AI技术的细节保密,使之服务于微软的商业目的,这一行为背离了OpenAI的非营利性质和初衷。
事实上,作为OpenAI成立早期的重要支持者,马斯克在早期为OpenAI提供了大量资金和资源投入,期望OpenAI能够坚持非营利和开源的原则。然而,随着OpenAI的发展,马斯克发现自己的投资和期望并未得到应有的回报,公司的发展方向也与他最初的愿景相去甚远。
马斯克的诉讼要求法院强制OpenAI回归开源,阻止公司及其创始人以及微软等背后支持者从中获利,并偿还自己捐赠的资金。2023 年,马斯克还与其他专家和行业领军人一起,以人类面临的重大风险为由,呼吁暂停至少6个月开发比 OpenAI 的GPT-4 更强大的系统。这与阿尔特曼不惜一切代价追求更新发展正好相反。
不过,今年6月,一份法院文件显示,马斯克在加利福尼亚州法院主动撤销了此前对OpenAI和该公司两名联合创始人的诉讼。
到今年8月,马斯克再次将OpenAI以及两名创始人山姆·阿尔特曼、格雷格·布洛克曼告上北加州联邦法院,诉讼理由共计15项,包括欺诈、违反明示合同、虚假宣传等,长达83页。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新起诉状的篇幅几乎是原诉状的两倍,同时还新增了对OpenAI涉嫌敲诈勒索的指控。马斯克认为自己向OpenAI投入了名誉、大量时间和数千万美元的种子基金,却遭到阿尔特曼及其同伙的背叛。
马斯克起诉称,通过与微软合作,阿尔特曼建立了一个由OpenAI营利性子公司组成的不透明网络,展开了猖獗的自我交易,夺取了对董事会的控制,并系统性地耗尽了非营利组织的宝贵技术和人才。
OpenAI最新估值已经突破万亿元!
10月3日,OpenAI在官网宣布,获得6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63亿元)融资,这笔资金使这家人工智能公司成为有史以来估值最高的初创公司之一。该公司投后估值已达到157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万亿元。
获得融资的OpenAI并未在官网透露具体投资者,根据路透社等多家媒体报道,本轮融资由美国创投基金兴盛资本(Thrive Capital)领投,参与者还包括富达、微软等机构,芯片巨头英伟达也首次参与其中,此外软银、阿联酋投资公司MGX等机构也现身其中。
OpenAI估值突破1万亿
据OpenAI官网日前宣布,该公司获得66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投后估值也达到1570亿美元(约1.1万亿元人民币)。该公司表示,新的融资资金将使该公司能够加倍发挥其在前沿 AI 研究方面的领导地位,以“提高计算能力,并继续构建帮助人们解决难题的工具”。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兴盛资本在OpenAI本轮融资中提供了约13亿美元。其中,约7.5亿美元由兴盛资本自有资金投资,另外约5.5亿美元来自于兴盛资本合作伙伴的投资。该公司还表示,若OpenAI实现预期收入,明年还可获得10亿美元融资。
此外,作为OpenAI最大股东的微软公司,在此前已有130亿美元的投资基础上,再追加约7.5亿美元投资。而软银集团的投资规模在5亿美元左右。
除此之外,英伟达、富达、Khosla Ventures、阿联酋投资公司MGX等机构也是此轮投资参与方,但并未有具体投资数额公布。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多家外媒报道称,苹果公司也参与了此轮融资谈判,但最终并未参与投资。但目前,苹果公司已与OpenAI建立合作关系,这也让苹果设备可以使用其提供的AI功能。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显示,OpenAI还要求参与此轮融资的投资者不要支持竞争对手的初创公司,例如马斯克的xAI等。
除了风险投资人的直接资金支持,OpenAI随后还在官网宣布获得了多家银行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80亿元)的循环信贷额度,这也使该公司的总流动性资金超过100亿美元。
据该公司透露,此次包括摩根大通、花旗、高盛、摩根士丹利、桑坦德银行、富国银行、三井住友银行、瑞银集团和汇丰银行等银行均有参与信贷支持。
将转型为营利性公司
事实上,在获得融资的同时,OpenAI正在商业化的道路上步步深入。
资料显示,在2015年该公司成立之初,其组织架构主要由营利性公司OpenAI LP及非营利性母公司OpenAI Inc组成。这种混合结构使得OpenAI能够在保持其非营利性使命的同时,也吸引风险投资和进行商业化运作。
而在近期,据外媒报道,OpenAI计划将其核心业务重组为一家营利性福利公司,这家营利性福利公司将不再由其非营利性董事会控制,从而使公司对投资者更具吸引力。OpenAI的非营利组织将继续存在,但仅持有该营利公司的少数股权。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重组计划还包括首次向OpenAI的首席执行官山姆·阿尔特曼提供未指定数额的股权,同时将取消投资者的回报上限。在此之前,阿尔特曼并不持有OpenAI的任何股份。他还曾经表示,持有OpenAI的股份对他来说意义不大,其在职业生涯早期就已经赚到了远超自己所需的钱。
转型为营利性公司似乎与该公司成立之初的愿景有所冲突。2015年成立之际,OpenAI在一份声明里明确了公司的愿景:目标是开发AI技术以“造福全人类,不受财务回报需求的限制”。
不过,OpenAI转型为商业公司的过程中,已有一批早期员工因内部理念冲突激烈而离职,包括OpenAI的核心科学家伊尔亚·苏茨克维(Ilya Sutskever)、约翰·舒尔曼(John Schulman)、简·莱克(Jan Leike)等人的离职,也都与公司的经营理念的变化有关。
马斯克再次起诉OpenAI
除了转型为营利性公司的争议,OpenAI及其首席执行官阿尔特曼还面临着来自特斯拉公司创始人埃隆·马斯克的诉讼压力。
2024年3月,马斯克向法院起诉OpenAI及其CEO阿尔特曼等人,并指控他们违反了OpenAI成立时签订的协议,转而追求商业利益,尤其是和微软建立合作关系,并将GPT-4这一先进AI技术的细节保密,使之服务于微软的商业目的,这一行为背离了OpenAI的非营利性质和初衷。
事实上,作为OpenAI成立早期的重要支持者,马斯克在早期为OpenAI提供了大量资金和资源投入,期望OpenAI能够坚持非营利和开源的原则。然而,随着OpenAI的发展,马斯克发现自己的投资和期望并未得到应有的回报,公司的发展方向也与他最初的愿景相去甚远。
马斯克的诉讼要求法院强制OpenAI回归开源,阻止公司及其创始人以及微软等背后支持者从中获利,并偿还自己捐赠的资金。2023 年,马斯克还与其他专家和行业领军人一起,以人类面临的重大风险为由,呼吁暂停至少6个月开发比 OpenAI 的GPT-4 更强大的系统。这与阿尔特曼不惜一切代价追求更新发展正好相反。
不过,今年6月,一份法院文件显示,马斯克在加利福尼亚州法院主动撤销了此前对OpenAI和该公司两名联合创始人的诉讼。
到今年8月,马斯克再次将OpenAI以及两名创始人山姆·阿尔特曼、格雷格·布洛克曼告上北加州联邦法院,诉讼理由共计15项,包括欺诈、违反明示合同、虚假宣传等,长达83页。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新起诉状的篇幅几乎是原诉状的两倍,同时还新增了对OpenAI涉嫌敲诈勒索的指控。马斯克认为自己向OpenAI投入了名誉、大量时间和数千万美元的种子基金,却遭到阿尔特曼及其同伙的背叛。
马斯克起诉称,通过与微软合作,阿尔特曼建立了一个由OpenAI营利性子公司组成的不透明网络,展开了猖獗的自我交易,夺取了对董事会的控制,并系统性地耗尽了非营利组织的宝贵技术和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