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封城 只有外卖小哥和志愿者知道的那些事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0年2月7日 16点37分 PT
  返回列表
76310 阅读
11 评论
一条/运营研究社

到2月7日,武汉已经封城16天了,

 一条辗转联系上了身在武汉的救援志愿者李雄,

通过他的叙述,

了解武汉的千万民众,日常生活到底如何?

李雄李雄本身是一个小企业主,财务自由,

去年10月,他加入了蓝天救援队,

那也是中国民间最大的专业紧急救援机构。

疫情爆发后,

他第一时间投入到一线的志愿救助工作中。

封城十六天以来,他的心情随着疫情的发展,经历了过山车一样的变化。“历史选择了武汉,我们和这座城市一起咬紧牙关承担。” 

封城第二天,我所在的蓝天救援队就发起了物资转运的号召。前几天我都在帮助运送各种物资。从1月31日到2月4日,因为120急救中心人手紧缺,我被调去工作了5天。志愿者加上正式的工作人员,一共才十几个人。我们来不及培训就直接上岗了,一边操作一边学习,不懂的就马上现场问。上岗前两天,不管我们怎么努力接电话,在线等待的永远有十几个,甚至是几十个。后来情况稍好,两个电话之间可以休息一两秒。所有人都在高负荷运作,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120平时是三班倒,每班8个小时,现在改成了两班倒,分白班和晚班,早八点到晚八点,一班12个小时。

接到电话,我们首先需要确认患者是轻症还是重症。轻症的,发烧在38度以内的,就自己在家隔离,重症患者,高烧、无力、想吐、呼吸困难,我们才能出车。因为我们目前车辆严重不足,市中心这边只有50辆车,如果是运送发热患者的话,每辆车运送完之后都必须消毒,消毒之后还要再放半个小时才能开。所以一辆车每天算下来,其实运不了几次。其次,要出车的话,还要确认你是不是已经对接好了医院。因为不光车力不足,医院也存在病床不足的问题。如果医院没有对接好,我们把你送过去了,医院不收,我们还需要把你再送回来,消毒车辆,一来一回,至少一两个小时就耽误了。所以现在120这边的流程是,患者和社区报备,社区报告到卫健委,卫健委联系医院,确认好了床位,再通知街道社区,社区通知患者,患者打电话给我们,我们出车。

120救护流程 “你是逼着我在家里等死!” 

这几天,我们接到了很多很多电话,因为我们没办法安排床位,患者很激动,会骂我们,甚至还威胁说要过来杀死我们同归于尽。我刚上岗不久就接到一个这样的电话,他说我现在已经这样了,你们120还在推脱,你这是逼着我在家里等死!有的人哭着哀求我们,你一定要帮我想想办法。有些人跟我们说话的时候,明显听到他呼吸困难,我们也只能眼睁睁地旁观,没有办法,因为120现在确实解决不了床位——以前120是可以帮忙联系医院的,但现在是特殊情况——我们可以出车送你过去,可是送去以后医院不接收,怎么办?也有一些人会骗车,没有联系好医院,说自己联系好了,让我们出车。前两天我还接到一个电话,说让我们出车送他到雷神山医院,但是雷神山医院那时都还没有对外开放。这种行为我们非常理解,他随时面临着生命的危险,每个人都想求生。我还接过一个美籍华人的电话,他很希望我们能够出车,但是他的情况并没有那么严重。他在电话里可能想表达一个意思,外籍人士是不是能获得更多的一些关注。我委婉地跟他说,我们出车的主要标准还是病征严重指数,在我心里,国籍跟这件事没有关系,生命面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最痛苦的可能是空巢老人。子女不在身边,或者是没有子女,两个老人家,都是七八十岁,不怎么会使用网络,信息获取都很滞后,也不知道跟谁去联系是最有效的。我们很难受很着急,但是也没办法解决。我做这个的头一天,就问过我们有经验的老队友,做这个工作要注意些什么。他说,你要有心理准备,你接起来的每一个电话,都可能是人间悲剧。我每天要接一两百个电话。有的人,家里每个人都已经感染了。还有的人,全家五口人,可能已经死了两口,还有三口人等着床位。他们把电话打到120来,可能是已经求助过所有可以求助的渠道了。面对这种患者,我经常无言以对。安慰的话根本没有用,只能把各个电话号码报给他:要不你跟医院打电话试试,要不你跟卫健委打电话试试,这是省卫健委的电话,这是市卫健委的电话,这是区卫健委的电话,甚至如果你不知道的话,你们居委会的电话我帮你查。也许正好打通某个电话后,能够碰到一点点希望。 

 疫情连锁反应:其他的患者无处可去 

这个病发生以来,我有一个很深的感触:因为这个病,其他病的患者几乎都躲在家里,不敢去医院看病。我接过一个电话,他的老婆要生了,不敢去医院,害怕交叉感染,孩子的脐带都出来了,给我们打电话求救。这种不用他联系医院,我们120马上加急派车。我还接过一个电话,说鱼刺不小心卡喉咙里了,弄不下去,已经十天了,想自己扛过去,结果还是有问题,拖了这么久,可能已经引起严重感染了。我们遇到的最多的,就是心脏问题,做过支架的,出问题了,请我们救护车快过来。还有中风的,脑梗的,打电话来,我们能帮他送到哪个医院去?很多医院都爆满了,协和、同济等等医院,已经只接收发热患者了。我的一个朋友,牙疼得不行了,每天靠吃止疼药扛着。而且现在就算他去医院,也没有牙科开。还有尿毒症的人,一周三次要做透析,没有地方去。就拿我自己家人说,我开了一家整形医院,我妈妈1月20日在我自己的医院做的去眼袋手术。按惯例,7天之后要拆线,但是我们医院的整形科医生是外地的,回不来,其他医院也不可能开门接收,开了门,你也未必敢去,万一交叉感染。我妈妈天天在家都要急死了,求我赶紧想办法安排,不然线不及时拆,长到肉里去了,到时候一拉一脸的血。直到前天下午,我终于找到了一个医生,安排我妈妈和我们医院的其他顾客解决了这个拆线的问题。

终于找到医生给妈妈拆线 最危险的是超市 

封城以后,武汉所有大大小小的菜市场都关了,大家买东西没有地方去。生鲜电商在武汉也没有很普及,盒马就那么几家,不是每个区都能送到,接单率也很低,不是你想订就可以有。绝大部分人还是只能在家附近的大型超市去买菜。大超市的菜场区域,我感觉是现在最危险的地方。里面好多人聚集,结账又要排队,超市空间基本都是密闭的,每个人之间不到半米的距离,戴着口罩也还是很危险。我有一次去买点东西,一看这么多人排队,我把东西放下就走了。回家以后我就警告爸妈,让他们不要去超市,故意把情况说得再夸张一点,引起他们的重视。以前过年,我最烦的一件事情,就是我爸妈要准备好多年货,炸圆子,腌腊鱼腊肉,自己在家卤海带卤牛肉,吃都吃不完。结果现在这些储备都派上了用场。小区楼下偶尔会有人摆摊子卖点青菜,我们就补充一点。但是年货的储备吃了十多天以后,到现在也没有了。到今天早上,家里没有肉了,我只能去超市排队。现在新鲜的肉和蔬菜,只有每天超市开门的时候才有,不到半个小时就抢完了。下午再去超市,人会少很多,但卖的东西只剩下干货,不是必需品。我早上9:30到的,超市还没开门,就已经有好多人在门口等着了。十点钟门一开,黑压压的人群涌进去,每个人和每个人之间可以说是摩肩接踵。我不敢往前挤,怕传染,只能跟在后面。

等待超市开门的人群等我进去的时候,买肉买菜的地方已经排了一长条队,快一百米。我一看,我肯定买不上了,就转身走了,想其他超市会不会好一点,我就换到盒马去了。等我到了盒马,发现盒马的人更多。我到的时候差不多十一点,也没有新鲜肉了,但是至少还有冻肉,羊肉卷、牛肉卷、牛排这些,管他是什么,我统统往购物车里装。想买一点蔬菜,但是蔬菜也没有了。我一边排队结账,一边不时跑到旁边的货架上抢一点东西放进购物车。最后结账等了快一个小时。

 爸爸妈妈哀求我不要出门了 

我自己当了志愿者以后,朋友圈里很多人跟我联系,说他们也想当志愿者。大部分人都是年轻人,很多人最后没有当,是爸爸妈妈不允许。想一下我也能理解。这个病传染性很强,病愈主要靠自身免疫力。我经常玩户外,是属于身体好的那种,但我老爸也担心我,说你搞志愿工作,也不靠这个升官发财,天天不停,每天12个小时,身体怎么吃得消?他已经很不高兴了。

我已经把老婆送回娘家住了。我现在每天出门戴两个口罩,酒精分装成小瓶,随身带着,走到哪里都喷。上车之前先喷一下,到了急救中心的办公室,也喷一下。下班回家,进门之前,全身先喷一下。回家之后,自己一个人吃饭,在房间里看书追剧运动玩手机。不管怎么样,看书和运动还是要坚持,保持心理和身体健康,才是战胜病毒的最佳方法。2月4日之后,我从120急救中心的岗位上退下来了。因为一下子来了四五十个志愿者,我觉得现在这里不缺人了。为什么我要去做这个工作?因为这个工作缺人我才去做。但是这两天我也没没闲着,还在协调和运送物资。2月4日我搞到了一批酒精,当天晚上就在朋友圈里发消息,免费送给家里急缺需要消毒的朋友。酒精现在也是一级管控物资了,需要开各种相关证明、介绍信,你购买的用途是什么,用途成立了,才能买到。药店里面基本都断货了。普通人基本都买不到。

消息发出以后,一个高中同学来找我,她在武汉市儿童医院。我很奇怪,说你在医院里,怎么会缺酒精?她说她们一个科室,今天只领到了三瓶酒精,医用的不足,家里需要用的就更没有。我免费分发这些酒精,本来有一个原则,就是只把东西送给我认识的人,因为我没有办法去照顾到所有的人,我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但是还是有一个我不认识的人通过朋友来找我。他说他母亲确诊了,但是到现在也没有住上院,他每天带着母亲往医院跑,没有酒精,家里也需要消毒。他说我可以给你钱,你能不能卖点给我?一桶酒精差不多是20斤,我最后给他留了大半桶。交接的时候,因为他一直跟他母亲居住在一起,有没有确诊不敢说,但是跟他接触风险也是很高的,我把酒精放在离他车10米的地方,放下就走了。我跟他说,这半桶送给你,你自己下车拿就可以了。有朋友来拿酒精的时候,会给我带一包口罩过来,说谢谢你,我们家里缺酒精,但是口罩还有一些。有的给我提了一箱牛奶过来,还有的人给我带了几瓶矿泉水。还有很多人想要酒精,但是没有车子出行来拿。武汉城区机动车禁行,我每天在路上奔波都是开私家车出行,扣了多少分我也不知道了。爸爸妈妈每天都哀求我,今天不要出门了。我也一直在下决心,真的不出门了。但是总是有事需要出去。今天2月6日,应该是我在外面跑的最后一天吧。之前我和几个朋友一起找渠道,想办法买了一些防护鞋、护目镜和酒精,捐给一线奋战的医护人员。买的时候其实我对这个渠道也没什么把握,反正先把钱打过去。突然有这样一个机会,你说买还是不买?先买一点再说。还好前两天通知我到货了,是靠谱的。

奋战了一天,把护目镜和防护鞋套送到了武汉洪山方舱医院我今天出门跑最后一趟,把东西送到医院。之后我就自己在家隔离。毕竟,我年轻身体好,可能感染了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万一我把病毒带回家,传染给了我爸妈,他们年纪大,床位资源又这么紧缺,到时候我去哪里给他们找床位、送医院?

 大家都来向我咨询,我无能为力 

疫情爆发后,可能因为我一直在外面跑,做各种志愿工作,大家都觉得我很有办法,很多人在微信上向我咨询。昨天晚上有一个朋友告诉我,她的奶奶86岁了,一个人在家里,疑似发热患者,子女都不在身边。她奶奶的症状已经比较严重了,但是床位安排不上。老人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有人喂她吃饭。她问我能不能搞到护目镜、口罩,毕竟,喂饭那么近的距离,普通人都会害怕,但是作为子女,你也不能不管。还有一个朋友发微信,问我能不能搞到家用的呼吸机,他妈妈也是疑似患者,呼吸困难,快喘不过来气了。我很想帮忙,但是我也买不到。昨天晚上我问一个好朋友,我说我搞了点酒精,要不要给你送过去。他说他被隔离了。我很惊讶,他和他妈妈一直住在一起,没出去过,为什么会被隔离?他说他妈妈前两天开始不舒服,拍片子,发现肺部感染,他到这个时候还没有任何症状,因为天天和妈妈生活在一起,也去拍片子,发现肺部也存在感染。于是两人双双被隔离,安排住在武汉这边一个普通的医院里。

建设中的方舱医院(图片来源:人民日报微博)新闻上说,武汉要建方舱医院了。武汉体育中心已经快改建好了,我有两个朋友在里面做志愿者,每天工作到凌晨三点。我看到方舱医院的设施照片之后,觉得有些担心:那么大的一个空间,那么多病床,床和床之间的距离那么近,这会不会造成交叉感染?而且床位是有了,医护人员是不是也能到位?医护人员需要的口罩、手套、防护服是不是也能到位?这些问题希望能有更多的信息给老百姓一个澄清和普及。

 每天心情像坐过山车 

说实话,随着疫情的发展,我们的心情最近是变得有点急躁了。2月2日、3日那两天,好像感觉快熬到头了,结果2月4日开始,又紧张起来。最近大家几乎没有人敢出门了。本来觉得,病毒突然爆发,一线的工作者也是人,谁能保证能一切都做得很好,完全不出一点问题?各单位应急不足,有些是需要问责,但大多数人都还是积极地奋斗着。春节过了,很多城市开始复工,物资问题、人员问题,都应该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但是目前每天发生的事情,总让你感觉慢半拍。我其实也算是一个私营企业主吧,手下除了一家整形医院之外,还有几家台球吧和餐厅。这次疫情,损失有多惨重,根本不愿意去想,也不想去算。

2019年12月18日武汉下雪,李雄拍摄的医院外景

医院、台球吧、餐厅处处要交租金,一个月加起来光租金的支出就是二十多万。员工几十号人,每个人要发工资交社保吧,按武汉市最低工资标准,再加社保医保,一个人的成本差不多1500到2000块钱,我一个月什么进账都没有,工资这一块就要去掉大几万块钱。我不知道国家政策最后会怎么规定,但是对于我来说,疫情期间不开工,还要正常发工资,甚至是按假期发双倍工资,我肯定是做不到的。我们医院最贵的医生,一个月底薪就10多万,光几个医生加在一起,两个月公司就破产了。未来怎么样,我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但我心态也很好,不是我一个人遇到这样的情况,我的情况也不是最惨的。最后大家一定能想出办法来的。

封城十六天,我们与病毒抗争了十六天,未来还要咬紧牙关,继续抗争下去。有的人说武汉这次牺牲很大,在我看来不存在。其实放在每个城市,它都会这样做。这只是历史的选择。这一次,历史选择了武汉而已。我们所有人都被迫地去做了我们的选择。现在我不后悔自己的决定,希望未来也不会后悔。

相关报道:只有外卖小哥、志愿者们知道的那些事

武汉封城十多天了,像是过去了半个世纪。 十多天过去了,现在武汉到底怎么样了?那些穿梭在城市中的外卖员们,那些奋战在一线的志愿者们,那些在家等待上班的员工们,他们都怎么样了? 我们采访了 5 位来自武汉的小伙伴,他们中有外卖小哥、冲在一线的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等,真真切切地感受到: “武汉没有超级英雄,有的只是普普通通默默无闻的这么一些人。”

最近有很多媒体朋友注意到我,写了我的事情,本来我在武汉做外卖骑手只有我的家人知道,这回倒好,全世界都知道了哈哈哈。 我的老家在湖北丹江口,之前辗转过很多城市,后来因为做生意失败欠了一屁股债,于是来到武汉当一名外卖老哥。 我很早就决定不回家过年了,因为春节期间的订单价格高,单子也比较多,我想着可以多挣一些钱。

和很多人一样,我一开始也不觉得疫情有多严重,后来钟南山院士接受采访时表示新型冠状病毒会人传人之后,我才开始戴口罩。 1 月 21 号开始,帮买帮送的跑腿订单突然多了起来,点开一看,基本都是买口罩和消毒液的。除了防护用品,我还收到很多买零食和蔬菜等生活用品的订单,比如今天早上我就给两个家庭买了青菜和肉什么的。 除了采购物品之外,我还接过一些比较稀奇的单子,比如有一次的跑腿单是帮不在武汉的宠物主人捉猫。 他的猫不知怎么从寄养的宠物中心跑了出来,后来我在三十多层的天台发现了它并花了大半天的时间将它“缉拿归案”。 

我现在每天出门都会戴口罩,并用酒精给餐车和骑行手套消毒。平台现在也推出了“无接触送餐”的服务,和顾客约定一个地方把东西放在那儿,他们直接去拿就行了。 封城之后,街上只能看到交警、环卫工人和外卖同行们,武汉没有超级英雄,有的只是普普通通默默无闻的这么一些人。 

楚河汉街本来应该是武汉春节最热闹的地方,现在却空荡荡的,我昨天在那闲逛的时候看到两个流浪汉,都没戴口罩,于是从存货里匀出了 4 个送给他们。 

我心里一直觉得自己不喜欢武汉,这里的路面不太平整,工地总是那么多,的士师傅脾气火爆,公交司机像是退役的赛车手,但是在外面漂泊的那些年,我却总是惦记着武汉的热干面和面窝。

 让我留恋的不仅仅是武汉的食物,还有这里的人。 刚当骑手不久的一个夏天,去老小区送餐,爬到七楼,满头大汗,楼下一位阿姨看到我说,小伙子你们好辛苦,还给我倒了一杯凉开水。       有一次,送餐超时,感觉十分抱歉,没想到顾客热情地说没关系,没关系,还递给我一把枣子。 还有一次车子抛锚,拎着餐袋正想办法,一位路过的的士小哥问我咋回事,说明情况之后,他让我上车,很快安全到达,我要给钱却被婉拒。 这样的小事还有很多很多,你能真切地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善意。武汉虽然不是我的家,但这里有我的母校,有我的亲人和朋友,还有那么多在送单路上给过我小温暖的武汉人,我其实已经和武汉分不开了。

我为什么愿意分享这些呢?因为这也是我疗愈自己和做心理建设的一个过程。 所以微博上面我大部分记录的都是相对比较温暖、向上的东西,悲伤的东西我不太爱写。当然在现在这种特殊时刻,难免会碰到一些让人心情复杂的事。 比如前几天,我经过武昌医院的时候,在路口看到一个中年人手里提着一袋片子背着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慢慢地走过,背上的人一动不动。 很平静,周围站着的人、后面的保安、马路旁的医护、身后商店的老板,都很平静,我却觉得好像有一座山向我压过来。

  

这次疫情对我的生活其实没有太大影响,只是经常去的餐馆关门了,我和两个一起住的同行现在吃饭基本就是方便面或者自热米饭什么的,自己在家解决。 还有就是,我平常每个礼拜会抽一天去玩的网吧也停业了。 我之前一直觉得“武汉加油”这句话和我没什么关系,但是有一天晚上,我的电动车没电抛锚了,换好电池之后我坐在路边抽烟,突然听到背后楼上的小姐姐喊:“武汉加油”,我眼眶一湿,骂了一句:“麻蛋,烟熏了眼睛!” 那天路过沙湖公园,发现春天已经到了,路过武汉第一高楼的时候,我觉得它像武汉一样,只是暂时停顿了。武汉人么斯没见过?大武汉一切都会好的!

 

不知道这已经是大家熬过的第几个凌晨 3 点了,奋战在一线的志愿者小伙伴们一刻也不敢松懈。 这段日子,我一个人分成两半在做事情。

一边在负责协助文创会(武汉文化创新产业促进会协会成员)的海外志愿者的物资捐赠;另一边在和武大校友会、华科校友会这边协助对接全省各个城市的地方志愿者,在每个城市成立单独的志愿者社群,直接和当地的医院对接物资。

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 1 月 23 日的文创会的成员们花了 6 个小时就打通了所有海外关口,并整理出了海外志愿者物资对接的流程。 虽然工作过程中困难重重,但大家那种迎难而上,高效有序地工作让每一个人都心生鼓舞。即便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看了太多的人性阴暗面,即便被无数次误会成骗子。 除了紧锣密鼓地进行对接物资工作之外,我们每天还要和各种“骗子”斗智斗勇。 有冒充院方的。前两天,有个人冒充火神山院长来找我们要物资,我们团队在核实信息的时候才发现,这个院长根本就是假的。 有冒充货方的。这是我身边的人遇到的事情,他说被假货方骗了一万多块钱。本来和货方谈好的是 1.5 元一个医用口罩,结果到要发货的时候,货方要求加价才能发货。后来在协商的时候,对方直接把他拉黑了,电话也都联系不上。 

 还有人冒充志愿者半路''截胡''运送物资的司机。 有一次我们和厂商直接订了 5W 套防护服,到后来厂家因为一些原因只发了 6000 件。我猜是因为在找爱心车队的过程中泄露了信息,所以被截胡了两箱货。为了避免被盯上,我们只用登记在案的本地志愿者司机组成的爱心车队。 更可气的是,二道贩子哄抬物价。一个韩国的爱心华侨本来和厂商谈好 5 块钱一个 N95 口罩,结果去提货的时候发现提不了货,全被二道贩子以 10 块钱每个的价格买走了,再以 15 块钱每个的价格卖给了他。 最难的是什么?有的企业做慈善用过期货源应付差事。我们在进行海外货源分析的时候,发现有的捐赠的物资不符合标准。比如某大厂为应付差事,捐赠了 340万 过期的防护服,这些过期的防护服根本不能用,基本上就是那种一碰就碎掉了。 拉货司机、捐赠物资被掉包、二道贩子哄抬物价、过期货源应付差事……这些事情一次又一次颠覆我们的三观,很多志愿者笑称,这场仗打完后一定要去看下心理医生。 让人欣慰的是,虽然大家都在坚持,互相打气。前两天,就在我们的努力下,线上心理疏导平台春雨医生上线了,平台的背后有一千多个有临床医学经验的林大心理医生的支持,为需要帮助的人们免费提供服务。 

现在正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我们汇聚所有的力量,竭尽全力让一切快点恢复正常。

我们社区位于武昌区,是一个比较大的老旧社区,离武昌火车站特别近,这片社区有将近 3500 户居民,社区工作者一共 10 人。

武汉宣布封城的第 2 天,武汉市新型肺炎防控指挥部发布了通告,规定由全市各社区负责全面排查和分类安排辖区内的发热人员。

于是我们的工作量大大增加,每天都有很多电话打进来。

疫情来势凶猛,工作人员总共 10 人,我们 3 个人一组,每天 24 小时全天候轮流值班。社区书记是我们当中最辛苦的,很少回家,几乎天天都在值守,从春节前到现在没有一天休息。

我们目前的主要工作是上门入户排查发热病人,统计确诊患者以及居家隔离的人数,帮助防控疫情,截止到 2 月 1 号时社区内共有 5 个确诊为肺炎的人。

如今这个数字变为了 9 个,增加了近一半,目前只有 2 个人安排进了医院,剩下的都在居家隔离。我们每天都会与社区内的发热人员联系两次,询问他们的最新情况。

除了对出现症状的居民进行登记之外,我们每天还要进行小区内的消毒工作,以及给有困难的居民送菜或送药上门。

超市每天限时开放,所以我们通常要赶在超市关门之前采购好相关物资,送到不方便出门的困难居民家里。

封城之后市里所有的公共交通都停了,我们得自己想办法去上班的地方,每天连轴转,加上人手有限,我们的压力不可谓不大。

跟大多数居民一样,我们也是在上面宣布疫情不容乐观之后,才开始戴口罩的。一开始街道处没有给我们发, 大家需要自费购买,1 月 24 号之后街道办开始提供防护服、口罩和消毒酒精等用品。

这片社区老人比较多,所以防疫的宣传工作仅仅通过微信群发通知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打电话、上门入户。

此外,我们还会用一些比较传统的办法,比如挂宣传横幅、设立科普宣传栏、拿着小喇叭在社区里喊话等,不停叮嘱居民尽量不外出,外出要戴口罩,多洗手,勤通风。

政府给每个社区安排了 3 台出租车,给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但一开始有司机没有注意防护,已经出现发热症状被隔离了,现在需要用车的居民也越来越少了,大家都知道尽量不要出门。

最后我想说的是希望疫情赶紧结束,一切恢复正常。大家现在出门一定要戴好口罩,保护好自己和家人,活着是最重要的。

今天立春,天气晴,封城的第 13 天。

我像往常一样,睡到 11 点起来,看看窗外,或是站在阳台。

马路上车子稍微多了几台,但和往常还是比不了,对面的汉孝城际高铁依旧没有一辆列车跑过。

这里是汉口,离华南海鲜市场不到 3 公里的位置。现在的我,身体状态良好。

这个春节我没敢回家,自己虽然没有什么症状,但不能确保身上没有病毒,万一把病毒带回家感染到家人那就麻烦了。我能做的就是叮嘱父母做好防护措施,好好呆在家里不要到处走动,另一边保护好自己不让他们担心。

从 1 月 18 到现在,我除了去超市买菜基本上没有出过门。偶尔我会去楼顶上晒晒太阳,吹吹风,看看这座“伤痕累累”的城市,祈祷它快点好起来。

家里菜吃的差不多了,我待会还要去趟超市,准备买点水饺和泡面简单应付一下。隔壁的帅哥比我还懒,他们一天只吃一顿饭,不晓得怎么活过来的。

刚开始觉得被迫在家的感觉很难受,像坐牢一样,没什么事也不知道干啥,出去还浪费一个口罩,只能在家自娱自乐。暖心的是,以前许久不联系的同学、朋友,一个个都突然间就冒出来问候我。

虽然在家里,我也希望力所能及尽到自己的一份力量。看到朋友圈有人发某某医院物资短缺信息,看到志愿者寻求货源等信息,我就承担这一个接力棒的角色,把消息转发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汇聚各方力量。

让人欣慰的是,现在火神山医院每天能接纳很多病人,医院的物资基本上能供应上了,整体的方向越来越好了,之前的混乱状态有很大的缓解。

现在的我已经感受不到之前的那种紧迫和压抑,能感受到的是这个城市乐观向上的一面,感受到的是前线的医务工作者们奋斗在一线的正能量,向他们致敬。我偶尔还会为支援前线的女朋友担心,希望她早点平安回来。

现在,窗外已经可以明显感受到外面温度的升高,我隐约觉得,春天就要来了。

现在的我是一名科技行业的媒体工作者,公司目前休假一月,不盈利不发工资。因为目前存款足够,个人开销比较少,相对来说可以接受。

因为武汉封城,我未来两个月可能都无法到岗,如果我们无产出,公司就没有回报,这是可以理解的。命要紧,钱后期可以赚回来,我刚好趁这段时间休假,进行未来职业规划。

如果是其他无存款人员,在武汉超长待机肯定比较难,至于难到哪种程度,这得看个人,房、车、吃住、父母孩子都是开销。

我以前的职业是个护士,自从我 12 月底发现肺炎的相关报道以来,我基本没怎么出门,也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地方。

去买菜的时候拍的

武汉封城确实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如果有私家车的话还能好点,但是对于底层患病人员还是存在看病困难等问题,主要的原因在于医护人员不足,物资、药物不足等。

就我所知,当下武汉的现状还是蛮严峻的,整个流程“就诊→确诊→住院→隔离”存在很大的困难的,因为病人实际数量庞大,疑似病人数量庞大,密切接触者更是无法统计。

现在确诊病例数据还在不断攀升,虽然增速有所放缓,但是我们都不能放松警惕。为什么这么说,我也不是想制造恐慌,只是希望大家都能引起重视。

前段时间我看到了很多报道,主要着重在很多病人不能住院,但是其实主要问题并不在医护这里。呼吁大家要爱护医护,医护是用自己的生命来救人。在这里感谢国家、社会、其他地区医护不顾生命的支持。

我个人认为,让疫情有效控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现在肺炎攻坚战的关键点在于这 3 方面:

传染源(病人):确诊人员、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这三种人全部都要隔离起来。当然了,关于传染源的控制,全国都在抓这个事情。

传播途径(飞沫、接触、粪口):目前只有街道和其他密集场所消毒。但是基本的社区单位,我们小区还未见小区盘查、小区消毒计划。

易感人群(所有人):这部分人一定要做好防范。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护自己和家人,阻止家人外出,保持好心态。

最后再说一点,最近听闻因为疫情,武汉人、湖北人在外不受待见、被差别对待,我还是挺难受的。

外国人觉得中国人带病毒,中国人觉得湖北人带病毒,湖北人觉得都是从武汉跑出来的人带病毒,武汉说是汉口人的,汉口说都是华南海鲜市场,最后还是怪吃野味的。

生病不是原罪。谁都不想被感染,谁都不想生病。湖北人已经够难的了,希望其他地区人民不要排斥湖北人,落在谁身上都特别痛苦。

希望更多人还是能够用爱来关注和解读武汉,多体谅,多支持。众志成城,相信世界会更美好,2020 我们一起战胜肺炎。

没有过不去的冬天,也没有来不了的春天。大家都不计回报地努力着,为了让这个城市,让这个世界快点好起来。

为了能让更多人吃上饭,没日没夜地往返于空荡荡的街道,看遍人间冷暖的外卖小哥。

主动冲往一线,熬过了无数个凌晨三点,马不停蹄地筹集和发放“捐赠物资”的志愿者。

每天给小区消毒,坚持给困难的居民送药、送菜的,任劳任怨的社区工作人员们。

还有那些被迫禁足在家的普通市民们,笑称自己走得最远的距离就是去超市,最剧烈的运动就是去抢菜。

看得出来,大家都在竭尽全力让这个城市快点好起来,让自己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武汉没有超级英雄,有的只是普普通通默默无闻的这么一些人。”

j
junkuanzhao7
1 楼
在大陸遭受瘟疫的时候有人幸灾乐祸,造謠煽動,这种黑心肝,爛肚腸,齷齪骯髒的做法【喪盡人性】,說得真實一點那就和畜牲一模一樣(用台灣名嘴黃智賢的話說:喪盡天良)。他們這麼做为的就是扰乱大陸的稳定,制造更多的恐怖。 疫情面前,這群慕洋狗/狗屎蠅們发动了对大陸政府和人民的攻击,吃著骯髒的人血饅頭,好像看惡狗看到的米田共。。。這无疑就是为了給大陸人民制造更多的恐慌。妄图在恐吓之中,进行扰乱社会的稳定;他們不是為了幫助大陸人民儘快地制止疫情做正面的貢獻---這就是那些:無恥下賤的台巴子香港腳和雜種們。
c
caozhiqiham
2 楼
无论如何自愿者值得称赞!!!
d
dbj
3 楼
狗操的医学先锋造谣的军队开枪打人呢?
西
西洋迷鹿
4 楼
这才是实话真情!
不醉
5 楼
中国人太苦了
p
pickle
6 楼
中小企业估计死很大一批,国企跟进吧
D
DN360
7 楼
向在前线工作的勇敢无私人们致敬!!
d
doublekill
8 楼
给实实在在的普通人,好人点赞,顺便问候一下造谣说风凉话的狗粮们,你们全家不得好死。
j
jazwang
9 楼
看完以后 想哭 只希望疫情赶快过去
江南游侠
10 楼
这才是最真实的武汉,内容毫无偏颇,最值得尊敬的武汉普通市民。那些整天造谣的去死吧。武汉一定会挺过去。
c
cbs888
11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