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亚裔中产鸡娃时 白人精英家庭直接改了美名校规则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10月2日 3点48分 PT
  返回列表
81629 阅读
42 评论
外滩教育

过去的三年里,美国大学陆续放弃对标化成绩的硬性要求,转而采取更全面的录取考察模式。哈佛大学更是直接宣布,在2023-2026年申请季,依然延续“标化成绩可选”政策。许多取消SAT考试要求的大学表示,这是为了实现多样性和公平,并且不再强调硬性学业竞争。

与此同时,美国的顶尖高中,也在开展轰轰烈烈的“入学改革”。

2020年,“全美名校”托马斯·杰斐逊科技高中(简称托马斯高中)决定取消入学考试,改为“摇号上学”,一度引发热议。这所被寄予培养尖端科技人才的名校,一度是美国精英教育的代表,也是国内入学竞争最激烈的高中。

有舆论认为,在这样一所“冠军高中”搞摇号,是在以牺牲教学质量为代价,长远来看甚至会影响美国未来的科技竞争力。此举只是为了保证“教育公平”吗?

答案,或许见仁见智。

不过,在塔夫茨大学社会学教授娜塔莎·瓦里古看来,从大学到高中,录取规则改变的背后,离不开亚裔美国人和白人精英群体之间的竞争和博弈。

塔夫茨大学教授 娜塔莎·瓦里古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白人承认,我们评价学生的标准,尤其是标准化考试,存在严重缺陷。可是,几十年来,像SAT这样的考试,一直存在面向非裔学生的‘录取不平等’现象。为什么现在才认真对待这一问题?” 

瓦里古直言,白人群体开始质疑SAT的价值,正是因为亚裔移民的表现开始超过他们。

她还提醒我们注意这样一组数据:首先,在以白人精英家庭为主的美国郊区小镇,正在涌入越来越多的亚裔群体(主要来自中国和印度),且大多是受过良好教育,从事科技行业的中产阶层。以她所研究的某郊区为例,1970年当地95%的人口是白人。从1990年开始,来到这里从事科技行业的亚裔移民人口迅速攀升,大约占当地人口的三分之一。其次,这些富裕的郊区以优质学区而闻名,教学质量优异,让白人精英家庭的孩子能够顺利进入到美国顶尖大学。而重视教育、擅长鸡娃的亚裔家庭的到来,正在打破这种平衡。过去的10年里,亚裔和白人高中生的标化考试成绩差距一直在扩大。2018年,亚裔学生的SAT成绩平均竟比白人学生高出100分。2021年,这一差距更是扩大到了127分。当亚裔动了白人精英阶层的“奶酪”,一场鸡娃大战,不可避免。瓦里古教授在她的新书《Race at the Top》中将其描述为,亚裔移民和白人正在美国优质的郊区学校里,展开一场“巅峰赛跑”。

在这场赛跑中,如果说亚裔家庭的杀手锏是课外补习、拼命鸡娃,那么白人精英家庭则是直接推动游戏规则的改变。

过去的三年时间里,娜塔莎·瓦里古在一个化名为“伍德克雷斯特”的郊区做调查研究。她在这里采访了学校的工作人员、家长和学生。

这是一个典型的环境优美宜人、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小镇。无论是白人精英,还是亚裔移民,都倾向于搬去这些地方,把孩子送到当地最好的公立学校,她将之称为“伍德克雷斯特高中”。

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亚裔所面临的问题是被排斥、嘲笑和欺负,40年后的今天,随着亚裔移民在学业上的“强势鸡娃”和竞争优势,亚裔开始陷入一种新的“歧视”。

亚裔移民对学习,特别是对STEM领域的表现,有着超乎寻常的执念。他们通过让孩子参加课外补习,以提高学业成绩。亚裔当中也一度产生很多“虎妈”角色,震惊美国家长。

印度裔和中国父母的社交聚会和社交媒体上,最常见的问题是“要把孩子送到哪一个校外数学辅导班?”“孩子正在上哪个级别的课程?”“选哪些科目的荣誉课程或大学预修课程?”

在亚裔父母看来,高阶数学和荣誉课程是每个孩子都应该努力去争取的。而在白人父母眼中,这类课程是为有数学天赋或对对特定学科感兴趣的孩子准备的。

结果是,亚裔孩子的表现的确亮眼。无论是标准化考试成绩,还是精英高中、顶尖大学的录取,亚裔孩子的表现都超过了白人孩子,甚至毕业后的平均收入也更高。

在伍德克雷斯特这样的顶尖高中,瓦里古观察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亚裔学生取代了以往只属于白人学生的地位,占据了学术等级的顶端地位。

拿托马斯高中举例,人数只占当地学区20%亚裔学生,却能在这所超级牛校占据70%;东海岸的纽约名校——史岱文森高中亚裔学生比例一度攀升至73%。

这种趋势也可能会导致亚裔群体和白人父母之间的紧张关系,甚至引起了恐慌。于是,美国顶尖高中以考试为基础的选拔制度,开始受到质疑。大学校园里亚裔比例过高,也被指责为“种族不平衡”。

在白人社交圈里,常听到这样的交谈——“不敢相信,我女儿的一个韩国朋友,在SAT考试中得了1560分,但她的父母居然让她重考。为了复习SAT,他们全家甚至放弃了度假。”

伍德克雷斯特高中的校长则表示,亚裔父母和学校的主要互动,一般都是围绕孩子的学业,尤其是数学和科学等STEM领域。甚至在亚裔父母看来,如果老师没有推荐孩子参加 AP课程,简直像是对孩子智力的侮辱。

就这样,亚裔群体背上了“鸡娃”“虎妈”的标签。部分白人家庭为了逃离竞争,开始转向竞争压力更小、亚裔孩子更少的私立学校。在过去五年里,伍德克雷斯特的白人高中学生人数减少了 12%,而亚裔学生人数增加了 40% 以上。

而有一些白人家庭则选择了影响和改变规则。

就在瓦里古开始研究的不久前,当地高中决定通过停止班级排名、降低课程要求、减少家庭作业等方式,减缓竞争压力。此举得到了大多数白人家庭的称赞。

据瓦里古观察,这就是白人家庭推动和影响的结果。相比亚裔移民,白人精英家庭非常善于通过自己的意见表达和社交影响力,推动学校政策的改变。

“减少作业和学业压力,这非常符合白人孩子的需求,他们经常要参加一支或多支运动队,每周练习和比赛要占用十几个小时,因此没有太多时间留给家庭作业。”

然而,这却和大多数亚裔家庭的诉求相冲突。很多亚裔父母认为,作为优质学府,应该对孩子的学业提出更严格的要求。甚至学校现有的一些课程难度,尤其是数学,远远比不上亚洲的精英学校。

一位来自印度的移民告诉瓦里古,“印度小学的数学可比这里难多了”。每当她回印度,看到哥哥的孩子正在学习更高难度的数学内容,她就感到很焦虑,担心自己的孩子落后了。于是,她送自己读二年级的孩子参加“俄罗斯数学学校”(RSM)补习班,这是一个在美国非常火的课后数学辅导班,以“超前学”和“高难度”著称。

现实是,在影响学校政策方面,亚裔家庭的需求却很难得到满足。

一位华裔母亲就曾向学校提议,增加一些休闲的、非正式的体育运动。她发现,校园里高强度的运动项目,因为要求投入很大的精力,往往成了少数人的特权。刚开始她的儿子加入了越野队,每周要参加六次。最终她的儿子因为无法腾出这么多的时间,只能放弃。

很多亚裔家庭都认为,校园体育完全可以提供一些非正式的运动,满足孩子的基本活动量,也可以帮助孩子们锻炼身体、健康身心。

从学校政策到大学录取规则,当白人家庭占据游戏的主动权,亚裔家庭再怎么擅长“鸡娃”,恐怕都会显得被动。

与亚裔家庭比起来,白人家庭似乎要“佛系”很多。在推动孩子达到更高学术水平上,似乎并不上心。

当一位白人孩子说他想学习AP历史,父母反而问他“为什么?从来没有听说你对历史感兴趣啊。”如果孩子的想法是,“因为我所有的朋友都在学它。”这对于白人父母来说,并不是一个足够好的理由。

当孩子在学业上感受到压力,白人父母首先想到的,是建议学校减少家庭作业、甚至降低学术上的强度,以减轻孩子的学业负担;相反,亚裔家长则不希望学校限制孩子在学业上的抱负和兴趣,他们会去尝试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效率,鼓励孩子面对挑战。

可这就代表白人家庭对孩子要求宽松、更“佛系”吗?瓦里古认为并非如此。在她看来,白人家庭其实同样“鸡娃”,只不过方向和领域不同。

塔夫茨大学教授 娜塔莎·瓦里古比起学习,白人父母更在乎的是课外活动上的优异表现,比如体育比赛和戏剧表演。尤其是体育运动,不同于亚裔孩子“锻炼身体”“培养业余爱好”的基础需求,白人父母更热衷于鼓励孩子参加高强度的校队,追求卓越… …

体育,对于白人家庭来说,的确是一个可以实现弯道超车的赛道。

从伍德克雷斯特高中升入顶尖大学的学生中,有近 10% 是体育特长生;在全美顶尖的文理学院,有五分之一的录取学生有运动员身份。

而哈佛录取数据直接表明,相同GPA和 SAT 分数的前提下,亚裔申请者的录取率低于白人,因为白人申请者被招募为运动员的可能性更高。

正如一位印度裔妈妈吐槽说,“难道白人父母不拼吗?他们担忧的是,如果我的孩子不能参加XX体育俱乐部,他可能就进不了校队,从而失去竞争力。所以这有什么区别呢?”

当然,除了“鸡娃”领域不同,方式也不同。

总体而言,白人家庭比亚裔更倾向于强调孩子的自我表达和自主性,他们认为,一个孩子的自主性,直接影响他们的情绪健康和学习动力。因此,在选择参加某一项课外活动上,白人家庭的孩子会得到更大的自由;而亚裔父母更倾向于对孩子做出明确的引导。

瓦里古认为,不同育儿方式之间,需要相互理解,这背后是两种教育价值观的碰撞。

能在富裕郊区有一席之地的亚裔移民,大部分来自中国和印度的中产以上家庭。“这些父母大多在中国和印度上学,学术表现优异。在亚洲国家,标准化考试是进入精英大学的唯一路径,尤其在是数学和科学方面的成就,是进入精英阶层的绝佳途径。”

因此,“学习刻苦=成绩好=成功”就像是亚裔家庭刻入骨髓的文化基因,并潜移默化中传递给下一代。

而白人家庭的“教育价值观”可不是这样的。他们不在学术上“鸡娃”,并不代表不重视教育。

就拿伍德克雷斯特镇来说,大多数白人精英家庭的父母,也曾就读于美国各顶尖学校。他们深知,这些精英大学想要的,是更全面发展的学生。比起学业,学习之外的其他才能,比如体育特长、领导力等,将更能得到招生官的青睐。

白人父母深知并理解这种差异,因此他们更乐于鼓励孩子,在学业以外有更多追求,为课外活动,特别是体育活动腾出空间。

在瓦里古看来,“亚裔比其他族裔更重视教育”这样的说法,或许是个伪命题。不同种族都重视教育,只是方式方法不同,这取决于在不同文化背景里,通往成功和幸福的路径是什么。

白人精英家庭和亚裔移民展开的教育竞争,正在将当地学校,变成一口巨大的“压力锅”。

在一项面向全校的调查中,超过一半的学生表示他们每晚花在家庭作业上的时间超过3个小时;超过四分之一的学生每晚睡眠时间只有4小时;40%的学生在一年内至少参加一次AP考试… …

一名印度裔少年,8年级开始从邻近的一个州搬到伍德克雷斯特,他发现这里的普通班水平赶上其他学校的荣誉班级,每个人都有压力,想要上学校最高级别的课程。

“我觉得自己以前是小池塘里的大鱼,不需要那么努力就能得到完美的分数。但是进入伍德克雷斯特后,突然之间,我就变得平庸了。”

很多孩子表达了类似的感受。学霸云集的环境,让他们很有压力,饱受“自己不如别人”的心理折磨。

在巨大的竞争压力和心理落差下,中上阶层孩子的情绪健康问题也不容忽视。

有数据表明,在德克雷斯特高中,六分之一的学生在过去一年里曾“考虑过自杀”。高强度的学业竞争,正在导致青少年面临一定的心理压力和家庭冲突,中上阶层的孩子也更容易患上抑郁症和焦虑。

尽管如此,依然有很多家长乐此不疲地搬家来到这里,付出高昂的居住和生活成本。

毕竟,作为优质学区的代表,伍德克雷斯特的升学成绩,是如此亮眼。

90%以上的高中毕业生可以进入排名不错的大学,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就读于美国顶尖大学;这里的孩子很小就知道自己未来要被常春藤盟校录取;讨论上哪一所名校,是他们成长文化中的一部分。

瓦里古表示,在美国精英大学现有的录取规则下,亚裔移民和白人精英家庭,无疑拥有令人羡慕的优势——

父母基本都上过大学,甚至是名校毕业生,让孩子成为“二代大学生”;

他们有经济财力,负担得起优质学区的房产,并能支付昂贵的课外活动、私人导师和补习费用;

甚至,他们也有时间作为志愿者,参与学校管理,为孩子赢得先机……

以上种种优势,就已经将拉丁裔、非裔、以及低收入群体的孩子,排除在了竞争之外。

无论是亚裔家庭,还是白人精英家庭的孩子,其实都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可谓“出生即巅峰”,是现有精英制度的受益者。

因此,美国富裕郊区的教育竞赛,就像是一场争夺社会顶层权力和特权的巅峰较量。精英阶层在这过程中,保住下一代特权,完成自我复制。

而对于亚裔中产家庭来说,他们在追求学术卓越的同时,还要小心翼翼维护现有的优势。毕竟“择优的标准和规则”不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当然,想要赢得主流价值观的认同,他们还要破除“鸡娃”“虎妈”“呆板学霸”等刻板印象……这将是一条漫长的路。

瓦里古的书也揭示了,我们应该更客观、理性地看待不同族裔之间的教育竞争。

无论是“鸡娃”的亚裔,还是看似“佛系”的白人,都是企图用自己的背景经验和资源条件,帮助孩子获得成功和幸福。

在这一点上,全世界父母都一样。

l
lids
1 楼
简单,把体育成绩权重提升到50%,没准老黑一举反超呢 [1评]
错错错错错
2 楼
既然高中这样,为什么大学要考试面试?! 直接摇号不就好了。 [1评]
r
runface
3 楼
这就是非白人永远不可能成为国家决策主体的原因
D
Dimmy
4 楼
那样doesn’t sound 民主
大多利猫
5 楼
大外宣的傻子文章。忽悠国外华裔回国当小韭菜?外国家庭不鸡娃?笑话。人家各种体育学术培训班里的鸡的程度绝对不弱于华裔。 [1评]
m
mygod215
6 楼
胡说八道,废除大学入学SAT考试,主要是白左们要扩大老黑和老莫进大学名校的招数,因为老黑老墨的平均成绩比亚裔低三四百分。
老六生
7 楼
美国和中国竞争是必然的 对美国而言,问题在国内 .. 你靠摇号,靠肤色选拔人才 你的科技必定会逐步落后 .. 唯才是举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而不是尊重零元购的黑人 这才是美国保持科技先进的唯一正确选择
p
panchchou
8 楼
这种文章就是给墙内人看的,美国基础教育很垃圾,中国教育很厉害。所以这么多年,诺贝尔奖就是被欧美操纵了。强国制造最厉害。谁信谁sb
p
ppplu
9 楼
如果没有办法改变这一趋势,那就换个角度安慰一下自己:这样做的好处是让他们更多的进入学校学习,不去街上当混混了。
s
stock2000
10 楼
又是白左的一套。美国就是一个竞争社会,往上爬,难道要靠“怜悯”?太滑稽了。
y
yx_jy
11 楼
亚裔的各种造假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s
stock2000
12 楼
“以上种种优势,就已经将拉丁裔、非裔、以及低收入群体的孩子,排除在了竞争之外。” 1 拉丁裔、非裔、为啥不能像白人和亚裔,偏偏需要搞特权,在竞争中获得照顾? 1 “低收入群体的孩子,排除在了竞争之外”? 1 难道华人都是高收入? 拉丁裔,非裔高收入的也不少,凭啥需要照顾他们?
d
dhy1998
13 楼
这一切都是犹太开的头
樱桃儿熟了
14 楼
我在中国美国都收到了最精英的教育,我在美国公里私立大学都教过书,早就当了终身(正)教授,我孩子在美国私立学校学习。我教育过的美国学生和国际学生不计其数。在这个背景下,我想说: 1. 种族之间的智商真的又很大差距。 2. 白人我就懒得说了。即使我的犹太同学,同事,和学生,智力上并不比怎样。 3. 美国整个文化是基督迷信,反智,没有尊师爱幼的传统。 4. 黑人最烂洞,白人也很懒惰,老西总体懒惰,但底层老西很勤劳。比如,在南加洲,亚利桑那州,得克萨斯,新墨西哥周等地方,白人开的修车行关闭的时候,老西开的还在起早贪黑地开业,给我印象颇深。 5. 在平均智商不行的情况下, 黑猪白猪就想出了“你亚裔什么好,我就取消什么”作为评判标准的恶劣手段。 -------- 在伟大的人类长河里,你考修改规则的下三滥真能阻止了中华民族的崛起吗?! 答案是:只要不要过份地崇洋媚外,不要搞教育减负自断武功,减少狗粮的污染,那么,猪狗们是不会得逞的!
自由旅神
15 楼
中国人追求好大学高学历为的是黄金屋,颜如玉,做官,完成阶级跃迁,IT,金融,律师,医学。不等同于重视知识重视学问。作为移民,尤其是第一代技术移民,生存手段不如本地人。读书相对而言风险最小,利益最大。即便无法升迁,找个体面的工作还是可以的,不能接受孩子做技术做体力工作。很多第一代移民本身就是得利于高考高等教育,所以更有执念。
传播爱与光
16 楼
真棒,直接叫钢琴十级ACT满分的包皮黄滚去铺铁轨!哈哈哈
c
cloct
17 楼
体育成绩权重本来就超过100%,你以为nba那些有大学学位的运动员真的是靠学习好进的大学?
q
qeeee
18 楼
竞争不过就改规则,输不起啊
炅龙
19 楼
白人既是运动员也是裁判员,赢不了就改规则。直到可以胜你!
k
kalais
20 楼
说的难道不是事实,稍微不对你们狗粮口味就开喷。什么素质,你们狗粮比共产党能好到哪里去???
y
yorkgrass
21 楼
美国占据教育制高点,就开始左起来了,自以为左的很有民主自由特色,却从来不担心外一有一天不再是制高点怎么办?是不是真以为亚洲教育质量不如欧美呢?
f
firetoucher
22 楼
民主就是在少数人努力获得成果后,多数人再用肉票来剥夺。
e
edison2k3
23 楼
让BLM多做贡献
R
Robin_Snow
24 楼
说说我读博时候的经历。有几个白人高中生因为特别优秀暑假到大学实验室跟着做实验。我们几个中国phd最开始也以为他们是那种读书不行每天都睡到中午然后晚上喝酒乱搞的孩子,后来震撼了我们,除了学术能力很好懂得很多,而且很勤奋,好几个孩子住的地方离学校很远,每次来都是父母6点多出发送,而且他们告诉我们,他们在最好的高中(一个私立,剩下都是10分的公立)都是每天后半夜睡,还有社团和体育训练,周末两天也都补习。我想说确实白人家长改规矩能避免让自己孩子和亚裔最刻苦成绩最好的孩子直接竞争,但是很多优秀的白人孩子一样刻苦+学习好,我不觉得他们和亚裔竞争会落后。相反,墨裔命贵裔的傻逼孩子,community college想转到我们大学,连最基本的introduction 都听不懂,解释半天透了题,第二天考试照样答错,我倒觉得他们想改规矩才是亚裔家长需要警惕的 [1评]
D
Dimmy
25 楼
不是我们不支持你 你看看 楼上楼下狗粮的言论 你叫我们怎么支持你们 你们比共产党还坏
D
Dimmy
26 楼
他们怎么改还是那堆烂泥巴 从根里坏掉了
曾祖爷爷
27 楼
A
AdonisSeto
28 楼
Anglo-Saxon 对于自我定位有偏差:他们本质上是强势种族,而非优势种族; 说直白了就是: they are of an aggressive race rather than a superior one; 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意识不到他们不具备维持这种强势的物质基础,也就是整体种族的智商(极少数理智的精英除外),但是他们还是会下意识地寻求改变规则这种掩耳盗铃的办法,来尽可能维持他们的强势; 华裔和昂撒的竞争,类似于龟兔赛跑:即使华裔兔子🐰身型再矫健,要赶上目前领先几十年的昂撒乌龟🐢。那也是要耗费九牛二虎之力的….
t
treebear
29 楼
我们竞争不过你们,但是我们可以改规矩啊。这不就是中美两国的现状。
1
164
30 楼
: 你只是个160的5毛
嘿呀嘿呀啊哟哟
31 楼
快乐教育适合文科,艺术不适合理科,医学。(哪怕体育要疯狂训练好么?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c
charlie19eyes
32 楼
中国的高等教育和美国比起来和屎一样,导师研究生唯一关心的就是搞钱和搞产量搞政治运动,认真搞研究的没几个
c
charlie19eyes
33 楼
我上大学那会,学校腐败透顶,做个事情层层回扣,阶级思想严重,看了就恶心
浪漫派哥
34 楼
不要盲目崇拜白人,黒人劳模没有能力改变规则, 改变游戏规则的是幕后白人。 你就是典型的欺软怕硬的书呆子, 认知明显没有底下14楼的深刻。 白人有刻苦的么? 当然有, 但是我们说的是一个族群的整体, 不是你身边几个特例。不争的事实就是现代美国白人大部分是烂逼。 [2评]
浪漫派哥
35 楼
***懒逼
秃尾巴狼
36 楼
总体而言,白人家庭比亚裔更倾向于强调孩子的自我表达和自主性,他们认为,一个孩子的自主性,直接影响他们的情绪健康和学习动力。因此,在选择参加某一项课外活动上,白人家庭的孩子会得到更大的自由;而亚裔父母更倾向于对孩子做出明确的引导。
R
Robin_Snow
37 楼
: 每个人接触的群体和认知都不一样,没必要把自己抬得多高,说实话你的见识也就是那样,我也可以说你属于典型自我安慰的懦夫。你要真有本事没必要在这边跟我费时间,你能干过大部分白人当公司ceo吗?你能上杂志封面吗?说半天你周一还是得在公司看着白人脸色,如果你也在国外。 [1评]
浪漫派哥
38 楼
你说的部分是对的, 我虽然不需要看上司的脸色, 但我的工作是在传统白人领域,而且大部分美国亚裔在此领域确实受很大的歧视, 相比在美国STEM和医学领域都更加受歧视。
z
zjfeng78
39 楼
: 其實簡單來講,移民都比較勤勞,所謂的本地人就很懶
彪呼呼的B格
40 楼
: 内容不评论了,满篇的错别字,居然说自己是终身教授,Miss 梁都给不了你如此勇气。
k
kksummitsimon
41 楼
其实,名校的成功大部分是来自优质的生源,本身基础不好,不想学习,没有资源的学生去哪里也是枉然。什么在负责的老师耐心教导下到成逆袭,,,那是电影。
d
doublekill
42 楼
你这逻辑不对,属于高华当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