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澳洲总理访华谨慎走钢丝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11月9日 7点22分 PT
  返回列表
80175 阅读
30 评论
凤凰大参考

▎阿尔巴尼斯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晒出抵达北京天坛后的照片。

核心提要

1.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在中澳建交50周年之际访华,开启了破冰之旅。阿尔巴尼斯似乎顶住了美国的压力,走出一条与“反华急先锋”莫里森不同的“战略自主”路线。不过,访华前高调访美、“在必要时对华表示反对”,呈现出阿尔巴尼斯政府的微妙处境。

2. 自就任总理后,阿尔巴尼斯致力于修补莫里森留下的“烂摊子”,积极推进中澳回暖,双方就经贸关税、达尔文港租约等问题进行友好协商,中澳迎来解冻关键时机。阿尔巴尼斯不当美国的“反华马前卒”,证明对华“脱钩断链”不切实际。

3. 阿尔巴尼斯能够顶住美国压力访华,也是考虑到澳国内关切:澳商界在莫里森的政策下损失惨重,自然要推进中澳经贸回暖;华人选票一直是澳大选的必争之地,改善对华关系也成为阿尔巴尼斯的应有之义。另外,与中国缓和将有助于澳争取更多的地区乃至国际事务的话事人角色。

4. 阿尔巴尼斯先访美后访华,在中美之间“走钢丝”。但是,澳大利亚在涉台海、南海等核心问题上与美国亦步亦趋,并希望从美军那里获得核动力潜艇。如何处理澳政府“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是中国接下来需要直面并解决的问题。

《凤凰大参考》特约作者丨刘牧远

编辑丨胡雨凡

应国务院总理李强的邀请,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于2023年11月4日对华展开3天访问,备受国际社会关注。

今年正值中澳建交50周年重要节点,此次也是2016年至今澳大利亚总理首次访华。过去4年,澳前总理莫里森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导致两国关系急转直下。

▎双方会谈前,李强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为阿尔巴尼斯举行欢迎仪式。图源:中国日报。

阿尔巴尼斯此访中国被外界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国际社会普遍称这次中国之行为阿尔巴尼斯促进双边关系实质转圜的“破冰之旅”。

在接手莫里森对华关系“烂摊子”的背景下与美国的压力下,阿尔巴尼斯政府充分利用建交50周年契机与中国政府相向而行,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澳大利亚对外政策由前期的“战略依附”逐步走向“战略自主”。

▎阿尔巴尼斯的“破冰之旅”恰逢纪念前总理惠特拉姆访华50周年。11月6日,他在惠特拉姆拍照的天坛回音壁留影。

但是,结合其在印太战略、关键矿产等重要问题上的涉华政策与表态,以及访华前强调的“澳大利亚要在可能的领域与中国合作,在必要时对华表示反对”,阿尔巴尼斯政府表现出斡旋于中美之间的微妙处境。

时隔7年,中澳迎来解冻时刻

阿尔巴尼斯从莫里森手上接了一个对华关系的“烂摊子”。 2018年起,莫里森担任澳总理, 在地区安全问题上紧追美国步伐,加入针对中国的“美日印澳”四边安全机制,禁止华为供应5G设备,随后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期间配合美国开启对华疫情溯源调查等一系列行为,进而导致澳对华酒类、大麦、海鲜、煤炭及牛肉等贸易遭遇影响。

而自阿尔巴尼斯就任总理后,中澳双边关系回暖面临重要契机, 两国在各层级的互动和各领域对话也趋于频繁。 2022年印尼巴厘岛G20峰会期间中澳进行新冠疫情以来首次高层会晤,此后中澳两国总理在印尼雅加达举行的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实现会见。

在10月22日阿尔巴尼斯宣布访华的当日,中国商务部表示近期中澳在世贸组织框架下,就彼此关切的葡萄酒、风塔(风力发电设备)等世贸争端进行了友好协商,并达成妥善解决的共识。 澳政府则搁置世界贸易组织(WTO)对中国惩罚性关税的申诉,同时高调宣布延续对华达尔文港租约。

▎阿尔巴尼斯抵达上海,接过欢迎花束。

除了上述双边关系层面的影响以外,阿尔巴尼斯这次访华,还有着更为宏观的地区和国际意义。

在地区层面上看, 自2022年中旬,中国周边包括韩国、菲律宾及澳大利亚三国先后完成了政权更替,但韩国尹锡悦政府与菲律宾马科斯政府一改前期务实的对华外交政策,转而走向一条在美策动下的对华针对路线。 而 阿尔巴尼斯政府则不同,在接棒后一改前莫里森政府激进的反华政策,转而走向一条务实积极的路子,强调对华解决分歧的政策转变。

而从国际层面着眼,继法国总统马克龙2023年4月访华、美国国会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率两党参议员代表团访华、欧盟外交代表博雷利以及美加州州长访华等之后,阿尔巴尼斯也开启访华之旅,无疑向地区乃至国际社会证明,虽然美欧乃至澳与中国在一些问题上存在竞争与分歧,但交流与合作仍是主旋律,对华搞“脱钩断链”不切实际。

▎当地时间10月25日,拜登与来访的阿尔巴尼斯举行新闻发布会。

顶住美国压力访华,才是澳大利亚国内关切?

阿尔巴尼斯力推澳中关系回暖,背后还有哪些考量?

一是面临来自国内商界的压力。在澳前总理莫里森的对华激进政策下,利益损失最为惨重的无疑是澳商界,甚至澳旅游与国际教育等高端服务业都遭遇严重冲击。根据澳大利亚办公室发布的一则报告,中国是澳最大贸易伙伴,一直是澳牛肉、酒类、煤炭及大麦的主要出口国,双边贸易额占澳贸易总额近三分之一。

随阿尔巴尼斯访华并出席进博会的澳贸易部长唐·法雷尔在参加进博会期间明确指出,澳大利亚和中国的贸易给两国带来了巨大利益,此次访问是一个为澳大利亚企业代言的机会,包括推动全面恢复澳大利亚对华出口。

▎11月5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阿尔巴尼斯在开幕式上致辞。

另外,他还旨在进一步争取国内华裔支持。华人选票一直是澳大选的必争之地,在莫里森领导的自由党执政期间,因其对华强硬态度导致澳国内华裔生活工作面临巨大困难,这也导致在2022年的澳大选期间,根据计票结果,几乎华人的聚居区选票均流向工党。

面对扬言将要在下届大选中回归的自由党,阿尔巴尼斯借2023年中澳建交50周年推动双边关系回暖,巩固并进一步扩大华裔票仓支持,也是应有之义。

▎当地时间2022年5月11日,时任澳大利亚总理的莫里森和反对党领袖阿尔巴尼斯参加第三次领导人辩论。

而澳大利亚在南太地区的自身定位也促使阿尔巴尼斯选择了更为务实的对华决策。事实上,澳大利亚也一直寻求在地区乃至国际事务中的协调者、话事人角色, 但因前莫里森政府在涉华立场上的激进强硬态度,也让部分东南亚,特别是南太平洋岛国在处理对澳、对华关系问题上陷于尴尬境地。

阿尔巴尼斯政府力推与中国的和解,将有助于向地区乃至国际社会展示其外交政策灵活与务实性,进而为其在地区与国际事务中扮演大国协调者角色增加积极助力。

先访美后访中,阿尔巴尼斯真想一碗水端平?

阿尔巴尼斯借访华促中澳关系回暖,也绝不可忽视背后的美国因素。 在阿尔巴尼斯来华的一周前,他高调访问美国并受到拜登政府的高规格接待。 此间有两点问题值得关注。

一是阿尔巴尼斯选择先访美后访华,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解释为澳在向美传递信号,即美仍是澳最重要的盟友,甚至有评论认为阿尔巴尼斯寻求借提前访美就访华议程进行“解释说明”。

二是在10月22日启程赴美前数小时,阿尔巴尼斯政府宣布称将于11月4日至7日访问中国。阿尔巴尼斯方面赴美前“先声夺人”、宣布访华行程,也被认为“反映出阿尔巴尼斯政府排除美方干扰,顶住内外压力,继续释放希望改善中澳关系的信号”。显然,这是阿尔巴尼斯政府寻求在中美关系上“走钢丝”。

▎当地时间10月25日,拜登与来访的阿尔巴尼斯举行新闻发布会。

然而尽管如此,“五眼联盟”背后的底色仍是美澳间紧密的情报防务安全合作,这个层面澳仍然对美实行的是“战略依附”。

一是澳仍在涉台海、南海等中国核心底线问题上与美保持较高的一致性。

根据美白宫在阿尔巴尼斯访问后发出的联合声明,美澳在涉及“印太地区”所谓自由航行与飞越权,在南海问题上维护2016年国际法庭仲裁结果,以及反对所谓单方面改变台海地区现状等问题上保持一致,甚至澳方面还于10月25日派出澳大利亚皇家海军的DDG41布里斯班号导弹驱逐舰在阿尔巴尼斯访华前与新西兰、日本、美国和加拿大在南海海域举行联合军演。

二是澳在涉及关键战略矿产问题上仍在紧密跟随美国。根据澳政府6月发布的《关键矿产战略2023—2030》,澳正在根据美国的利益重组其矿业领域。该战略核心旨在通过增加投资并强化与“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合作,以解决对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担忧。

阿尔巴尼斯近日宣布为矿工和关键矿产加工商提供20亿美元的融资的举动,正旨在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并支持由美国主导的供应链,且澳政府还于3月阻止中国某基金对澳稀土矿产的投资。

三是防务上阿尔巴尼斯政府对“奥库斯”(AUKUS)机制寄予厚望。按照美新版“印太战略”,美英将协助澳大利亚建造一支核动力潜艇舰队,按照3月公布的细节,澳将从美国获得至少3艘核动力潜艇,有望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七个拥有核动力潜艇的国家。阿尔巴尼斯此访美国的核心议程之一即是敦促美加速通过对澳在机制下技术转移的相关立法。

此外,尽管澳中关系持续回暖,“五眼联盟”机制下,关于澳情报部门持续对中国学者实施盘查骚扰的报道仍不绝于耳,正常的双边人文学术交流也面临一定程度的挑战。

阿尔巴尼斯政府力推对华关系“破冰”促进双边关系回归正常轨道具有重要意义,其在改善过去4年内双边在外交、经贸以及人文领域紧张关系中展现出一定程度的“战略自主”,然而澳对美在外交战略、防务、安全与情报等关键敏感领域实施的“战略依附”仍然是底色。

再积极的双边关系逆转也可能因澳政府与美在涉华核心问题上的联合行动遭遇挫折,这势必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中澳双边关系的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

如何防止阿尔巴尼斯寻求在中国与美国间打造的“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的平衡沦为对华关系的“政冷经热”,这在未来将是中国需要直面并且用智慧解决的问题。

r
renanxing3390
1 楼
幸福靠台湾😁美议员的xingfu
死左B
2 楼
一旦美国召唤,立即疯狂撕咬中国。 新时代的绥靖政策。王公公把统帅骗的一愣一愣的。
人面桃花相映红
3 楼
澳洲政客应该问自己,为何安全要靠美国?中立有困难吗? [2评]
w
wilburwang
4 楼
澳洲安全其实是个伪命题。就澳大利亚那地理位置,谁他妈没事去搞他?二战打得昏天黑地的有人对澳洲感兴趣吗?
新的信箱
5 楼
美国现在没余粮养狗,狗都让中国帮着养。肥了后再咬中国。
e
elseye
6 楼
一个独立主权的国家,靠什么靠,和中国做生意,是双赢,安全靠自己,难道不行? [1评]
雅痞士
7 楼
这不就是当年台湾那个“四靠市长”韩国瑜的施政方针吗?国防靠美国、科技靠日本、市场靠中国(大陆)、努力要靠自己,这种方针居然敢提出来,真是笑死人了,在中国大陆,哪个官员敢提这么一项方针,恐怕鼻子被笑掉,这么重要的东西居然要靠别人,哈哈哈
掠食者
8 楼
问题是澳洲受到了什么安全威胁,哪个国家准备要攻打它? [1评]
r
rally
9 楼
没错,经济没有中国那几年不是好好的,靠什么靠,有钱不赚王八蛋而已。 但是安全靠自己肯定不行,澳洲的海岸边境线比美国还长,靠自己守那要多庞大的海军?全澳男人都要当兵才守得住吧。
基地老二
10 楼
一战的时候,澳军就参战了,但那次亚洲没大打。自从二战的时候达尔文被日本轰炸,悉尼港出现日本潜艇后,澳村的政府和人们一直对北方的亚洲邻国心有余悸。很久前因为东帝汶和巴布亚新几内亚(澳村管理过一段时候)的原因,和印度尼西亚关系不好,非常怕印度尼西亚的渔船来登陆。而且因为人口的关系,澳村的正规军的数量就几万而已,海岸线又长,没办法保卫自己。所以二战以来所有的美军开的炉子,澳军都有参加。 [2评]
r
rally
11 楼
你这意思是,没被贼偷过的都不需装门了。
基地老二
12 楼
上面的是一个给我修房顶的本地老白说的。
一将功成万骨枯
13 楼
操翻米国
E
Ewq123ewq
14 楼
和共匪破冰没半点鸡巴用!德国比澳洲还早想破冰,下场是又一次证明共匪婊子国无可救药,德国白费气力
人面桃花相映红
15 楼
干东帝汶,巴布亚新几内亚,印尼需要美国帮忙?澳洲海岸线长,看着现在海岸线的也不是美金,现在能看,以后也能看。要是想防遥远的中国和日本,那现在和澳洲无冤无仇的中国和日本有什么动机来干澳洲?要是有动机,那遥远的美国是不是也有同样的动机?
人面桃花相映红
16 楼
另外那时候的日本本来也无意干澳洲,入侵达尔文也是因为害怕美国拿达尔文做基地攻打日本。现在也是如此,倘若澳洲和美国结盟,中美开战,中国也不得不打澳洲。可以说战争的根源还是澳洲结盟了,去掉战争威胁还是要走中立线路 [1评]
o
oldoldcandy
17 楼
哈...哈....去自生自滅吧...
r
rally
18 楼
无冤无仇就没有入侵的动机?那么日本入侵中国是因为有仇还是有冤? [1评]
D
Dimmy
19 楼
知道金三为什么总是发帖引战吗? 这个新闻发布时间:14:28:07 金三1楼回复时间:14:29:41 才一分多钟就回复了引战1楼了,为什么?告诉你们,金三等这些所谓的狗粮,就是留园的托。他们在1楼发一些恨国讽刺引战言论,引着爱国网友过来喷他们,这样这条新闻的热度就被吵起来了。如果一而再的回到这个新闻评论下面跟他们狗粮对骂,那光一个爱国网友对这条破新闻的贡献就是4-5个浏览。 如果没有金三这种狗粮账号的引战,这个新闻也许大家根本就不会点,看个标题就算了。就算点,也就是贡献1个浏览。 所以大家知道该怎么做了吗?就是别来留园这个破网就行了,看新闻真不一定要来这里。要来也来网际谈兵,这个版的狗粮很少。
基地老二
20 楼
那个历史几句话说不清楚,去查查二战关于澳洲的吧。
人面桃花相映红
21 楼
那时候日本想要中国的资源啊。现在假如你说中国日本也想要澳洲的资源,那美国也想要澳洲的啊,是不是应该也防着美国?
b
bluebluehihi
22 楼
德国有时是和反华走狗一副德行,跟在美国后面摇尾巴,冰冻三尺都是他自己争取的
人面桃花相映红
23 楼
你不看澳洲新闻?很多红酒厂商90%的生意都没有了,靠积蓄过日子,你去补贴?澳洲海岸线现在也没别的国家帮啊,现在能看住,以后就不行了? [1评]
r
rally
24 楼
30年前澳洲红酒根本不出口那又怎样?做生意本来就是有买家就做,没有买家就做别的。澳洲的青山又不是只能种葡萄。
灯塔路
25 楼
中澳新亲善 美利坚焦虑
人面桃花相映红
26 楼
正常人没人想过三十年前的生活,不要站着说话不腰疼,假如你工作的行业全部没市场了,想想后果,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今天大吃大喝,明天没钱了可以躺平吃个温饱就可以了。
r
rally
27 楼
哪个行业全部没市场了? 那些中国不买就叫苦连天的,本来就是只做中国市场的中资,例如紧跟习主席去塔州买葡萄园的,例如只做中国旅行团的中资酒店,又例如那些做中国团地接的导游。澳洲本地企业,才不会傻傻吊死在一棵树上,人家知道怎样“去风险”,市场早就多样化了。
人面桃花相映红
28 楼
随便看看英文,Peter Dillon group chief winemaker at Handpicked Wines,Tim Ford, chief executive of Treasury Wines Estates 是中资?中资或者华裔在澳洲红酒市场实际上1%都不到。你偏见好强,打住不讨论了。
网颜
29 楼
安全靠美国?真他妈扯淡,澳大利亚的安全威胁来自于哪儿?中国?美国不保护澳大利亚,中国回去打它?根本不会。好好发展自己的经济,不用到处惹事生非,哪儿来的安全问题?
妻妾成群1225
30 楼
土澳除了种葡萄还能干啥?和金三他妈一样卖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