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访问印度是一个早该兑现的行程。(AP)
多维: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以来,印度总理莫迪已两度访美。尽管印度一再邀请特朗普访印,但一直未获特朗普积极回应。可这一次,特朗普为何会在竞选活动繁忙之际选择访问印度?除了基于选举的需要,还有什么其他层面的考量?
林民旺:我想特朗普的时机选择有三个重要考量:
第一个是因为此前他在美国国内遭遇弹劾案,所以他肯定是要等美国国内的议程基本上平静下来,再考虑访问印度。虽然现在已经到了美国大选季,但是总比靠近年终之类的时间要好一点。印度早在2017年的时候就向莫迪发出过访问邀请,2018年的时候媒体也曝光过印度方面邀请(特朗普)访问的消息,但特朗普都没来,等于这个事情已经拖了很长时间。
第二,特朗普在现在这个时间访问印度,普遍认为他是出于大选的需要。美国本土有400多万印裔美国人,在美国的政治圈、技术圈、经济圈、文化圈的影响都很大,而传统上这个群体更偏爱的是民主党而不是共和党。按照AAPI(“亚裔美国人与太平洋岛民”)的调查统计,30%印裔美国人对特朗普有好感,而62%是对特朗普没有好感的。特朗普想用这次访问收获印裔美国人的选票。
去年9月份的时候莫迪访问美国,特朗普搞了一个“你好,莫迪”的5万人集会,这次印度方面也组织了一个“你好,特朗普”(Namaste Trump)的11万人集会,以显示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这对特朗普的选举而言是一个利好,所以特朗普有动力在此时访问印度。
第三点,就是特朗普外交里面一个很重视的“印太战略”。“印太战略”提出了这么久,把印度的重要性拔高到那么高的地位,特朗普居然连印度都没有访问过,会让人感觉这个战略不太可信。所以美国的技术官僚们也会推动特朗普去访问印度。同时,美国方面也需要为进一步推进印美防务关系奠定基础。
多维:对于特朗普旋风访印的成果,各方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此访表面看来大张旗鼓、热闹非凡,但实际成果却乏善可陈、虚多实少”,也有人认为美印之间“各取所需”,你怎么评价特朗普这次访问印度的实质“成果”?
林民旺:特朗普这次访问实际的成果寥寥无几,特别让人吃惊的是,他连经济上的协定都没有签,更多的是双方战略共识和合作意向的确认。一般来说大家认为特朗普要访问哪个国家的话,肯定他是要去“收割”一番的,结果此次印度之行他居然没有“收割”。
特朗普的首次印度之行并没有太多实质性成果。(AP)
林民旺:除了签署的三项合作备忘录,最突出的就是美印宣布将双边关系提升至“全面全球战略伙伴(comprehensive global strategic partnership)”。美印之间30亿美元的军购协议大部分算是敲定下来了,印度可以购买美国 MH-60R和AH-64E直升机,但这笔军事订单其实不算大。
在特朗普最为“耿耿于怀”的贸易逆差问题上,美国暂时一无所获。印美已经启动多轮经贸协议的谈判,但是在这次特朗普访问的过程中,印度显然没有轻易做出让步。双方表示仍在磋商之中,同时还表示要开启一项更大规模的全面贸易协议的谈判。这在技术上意味着没法确保协议一定能谈下来,特朗普能否连任下一任美国总统毕竟还没有最后确定,对印度来说它的策略就是“谈起来、拖下去”,把要谈的合同规模谈的足够大,但是要把这个过程拖下去。
不管从经贸,还是从其他各方面来说,特朗普此次访印确实成果比较少,更多是一些姿态性的“对表”,以及到下一步双方想要做什么进行一个沟通。美印发表的《联合声明》里提出了一些共同要做的事情,比如双方声称要早日缔结《地理空间基本交流与合作协议》(BECA) ,确认澄清两国在所谓“印太”框架下的一系列战略共识,但是整体而言亮点确实比较少,“虚多实少”。
多维:有一个细节值得关注,那就是特朗普这次访问印度全程没有提及中国,但不管是在演讲还是与莫迪会晤后的联合记者会上,特朗普的一些说法似乎意有所指,比如演讲时在肯定印度的自由、民主之后,提到“当今世界国家之间存在重大差别——有的国家通过强权、恐吓和侵略来攫取权力,有的国家赋予人民自由,放飞他们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在联合记者会上谈到5G网络安全时,特朗普说5G技术应该是实现“自由、进步与繁荣的工具,而不应该成为压迫和审查的手段。”这些言谈的字里行间被评论普遍认为是“意在中国”,你怎么看?美印关系是否会因为中国而加强?如果美国明确提出让印度加入自己的意识形态阵营,印度会怎么选?
林民旺:美印关系里,美国对印度的战略诉求很明显是“制华”的,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实际上美国几任总统,比如小布什等等,都说的很明白,已经不需多言。这次特朗普的讲话里也有很多看似是针对中国的地方,比如针对中国“一带一路”,包括“一带一路”下面的“互联互通”构想,包括5G,其他还有诸如中国在印度洋海上的行动,中国南海问题等等,只是没有点出中国。
印度总理莫迪依然表现出在美中之间寻求平衡的策略。(Reuters)
林民旺:印度在这个问题上是比较明确的,中国毕竟是它的“邻居”,而特朗普政府则没有太强的战略可信度,所以印度不可能跟这一届美国政府走的很近。分析莫迪的发言可以看的到,印度其实是在保持一种平衡,既没有完全绑在和美国一样的立场,同时也把自己的立场表达出来,所以至少从这个意义上,印度很多(表述)中国方面还是可以接受的。
多维:特朗普在艾哈迈达巴德的板球体育场出席“你好,特朗普”大型集会时,演讲中提到美国与巴基斯坦关系时直言,“我们与巴基斯坦的关系非常好(very good)”。这样的表态激怒了一部分印度民众,而且被认为透露了印度在特朗普心中的真实地位以及真实的美印关系。你对此怎么看?
林民旺:其实美国的对印外交一直受限于印巴平衡这个问题,特朗普对巴基斯坦的认知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刚上台的时候对巴基斯坦骂的很厉害,说巴基斯坦忘恩负义,尤其是2018年元旦的时候发的第一个推特就是骂巴基斯坦的。
但是现在特朗普要解决阿富汗问题,包括要跟塔利班签约撤出美军。事实上,巴基斯坦对塔利班,乃至对整个阿富汗形势的影响力,应该说是无人能敌的,特朗普经过这么久的执政开始认识到这一点。所以进入2019年后,他开始表扬巴基斯坦,说有了巴基斯坦帮助,美国可以推进与塔利班的谈判。2019年7月,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访问华盛顿后,美国恢复了对巴基斯坦在军事训练上的援助,显示出美巴关系的逐渐回转。
特朗普这次专程飞行8,000英里访问印度,没有安排顺道访问巴基斯坦之类的行程,所以他肯定不能得罪巴基斯坦,或者至少在(访问)印度的时候不要让美巴关系受到很大的伤害,所以他很注重其中的平衡。特朗普在访问印度期间说要调节克什米尔问题等等,就是一种姿态性的表述,基本上可以说特朗普回到了“印巴平衡”的政策,没有完全与印度站在一边去压制巴基斯坦。
事实上在目前的情况下,巴基斯坦对于美国来说有很大的战略价值,无论是伊朗问题,还是美军真的撤离后如何保护美国在阿富汗的利益,特朗普都需要依靠巴基斯坦。
特朗普访问印度是一个早该兑现的行程。(AP)
多维: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以来,印度总理莫迪已两度访美。尽管印度一再邀请特朗普访印,但一直未获特朗普积极回应。可这一次,特朗普为何会在竞选活动繁忙之际选择访问印度?除了基于选举的需要,还有什么其他层面的考量?
林民旺:我想特朗普的时机选择有三个重要考量:
第一个是因为此前他在美国国内遭遇弹劾案,所以他肯定是要等美国国内的议程基本上平静下来,再考虑访问印度。虽然现在已经到了美国大选季,但是总比靠近年终之类的时间要好一点。印度早在2017年的时候就向莫迪发出过访问邀请,2018年的时候媒体也曝光过印度方面邀请(特朗普)访问的消息,但特朗普都没来,等于这个事情已经拖了很长时间。
第二,特朗普在现在这个时间访问印度,普遍认为他是出于大选的需要。美国本土有400多万印裔美国人,在美国的政治圈、技术圈、经济圈、文化圈的影响都很大,而传统上这个群体更偏爱的是民主党而不是共和党。按照AAPI(“亚裔美国人与太平洋岛民”)的调查统计,30%印裔美国人对特朗普有好感,而62%是对特朗普没有好感的。特朗普想用这次访问收获印裔美国人的选票。
去年9月份的时候莫迪访问美国,特朗普搞了一个“你好,莫迪”的5万人集会,这次印度方面也组织了一个“你好,特朗普”(Namaste Trump)的11万人集会,以显示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这对特朗普的选举而言是一个利好,所以特朗普有动力在此时访问印度。
第三点,就是特朗普外交里面一个很重视的“印太战略”。“印太战略”提出了这么久,把印度的重要性拔高到那么高的地位,特朗普居然连印度都没有访问过,会让人感觉这个战略不太可信。所以美国的技术官僚们也会推动特朗普去访问印度。同时,美国方面也需要为进一步推进印美防务关系奠定基础。
多维:对于特朗普旋风访印的成果,各方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此访表面看来大张旗鼓、热闹非凡,但实际成果却乏善可陈、虚多实少”,也有人认为美印之间“各取所需”,你怎么评价特朗普这次访问印度的实质“成果”?
林民旺:特朗普这次访问实际的成果寥寥无几,特别让人吃惊的是,他连经济上的协定都没有签,更多的是双方战略共识和合作意向的确认。一般来说大家认为特朗普要访问哪个国家的话,肯定他是要去“收割”一番的,结果此次印度之行他居然没有“收割”。
特朗普的首次印度之行并没有太多实质性成果。(AP)
林民旺:除了签署的三项合作备忘录,最突出的就是美印宣布将双边关系提升至“全面全球战略伙伴(comprehensive global strategic partnership)”。美印之间30亿美元的军购协议大部分算是敲定下来了,印度可以购买美国 MH-60R和AH-64E直升机,但这笔军事订单其实不算大。
在特朗普最为“耿耿于怀”的贸易逆差问题上,美国暂时一无所获。印美已经启动多轮经贸协议的谈判,但是在这次特朗普访问的过程中,印度显然没有轻易做出让步。双方表示仍在磋商之中,同时还表示要开启一项更大规模的全面贸易协议的谈判。这在技术上意味着没法确保协议一定能谈下来,特朗普能否连任下一任美国总统毕竟还没有最后确定,对印度来说它的策略就是“谈起来、拖下去”,把要谈的合同规模谈的足够大,但是要把这个过程拖下去。
不管从经贸,还是从其他各方面来说,特朗普此次访印确实成果比较少,更多是一些姿态性的“对表”,以及到下一步双方想要做什么进行一个沟通。美印发表的《联合声明》里提出了一些共同要做的事情,比如双方声称要早日缔结《地理空间基本交流与合作协议》(BECA) ,确认澄清两国在所谓“印太”框架下的一系列战略共识,但是整体而言亮点确实比较少,“虚多实少”。
多维:有一个细节值得关注,那就是特朗普这次访问印度全程没有提及中国,但不管是在演讲还是与莫迪会晤后的联合记者会上,特朗普的一些说法似乎意有所指,比如演讲时在肯定印度的自由、民主之后,提到“当今世界国家之间存在重大差别——有的国家通过强权、恐吓和侵略来攫取权力,有的国家赋予人民自由,放飞他们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在联合记者会上谈到5G网络安全时,特朗普说5G技术应该是实现“自由、进步与繁荣的工具,而不应该成为压迫和审查的手段。”这些言谈的字里行间被评论普遍认为是“意在中国”,你怎么看?美印关系是否会因为中国而加强?如果美国明确提出让印度加入自己的意识形态阵营,印度会怎么选?
林民旺:美印关系里,美国对印度的战略诉求很明显是“制华”的,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实际上美国几任总统,比如小布什等等,都说的很明白,已经不需多言。这次特朗普的讲话里也有很多看似是针对中国的地方,比如针对中国“一带一路”,包括“一带一路”下面的“互联互通”构想,包括5G,其他还有诸如中国在印度洋海上的行动,中国南海问题等等,只是没有点出中国。
印度总理莫迪依然表现出在美中之间寻求平衡的策略。(Reuters)
林民旺:印度在这个问题上是比较明确的,中国毕竟是它的“邻居”,而特朗普政府则没有太强的战略可信度,所以印度不可能跟这一届美国政府走的很近。分析莫迪的发言可以看的到,印度其实是在保持一种平衡,既没有完全绑在和美国一样的立场,同时也把自己的立场表达出来,所以至少从这个意义上,印度很多(表述)中国方面还是可以接受的。
多维:特朗普在艾哈迈达巴德的板球体育场出席“你好,特朗普”大型集会时,演讲中提到美国与巴基斯坦关系时直言,“我们与巴基斯坦的关系非常好(very good)”。这样的表态激怒了一部分印度民众,而且被认为透露了印度在特朗普心中的真实地位以及真实的美印关系。你对此怎么看?
林民旺:其实美国的对印外交一直受限于印巴平衡这个问题,特朗普对巴基斯坦的认知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刚上台的时候对巴基斯坦骂的很厉害,说巴基斯坦忘恩负义,尤其是2018年元旦的时候发的第一个推特就是骂巴基斯坦的。
但是现在特朗普要解决阿富汗问题,包括要跟塔利班签约撤出美军。事实上,巴基斯坦对塔利班,乃至对整个阿富汗形势的影响力,应该说是无人能敌的,特朗普经过这么久的执政开始认识到这一点。所以进入2019年后,他开始表扬巴基斯坦,说有了巴基斯坦帮助,美国可以推进与塔利班的谈判。2019年7月,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访问华盛顿后,美国恢复了对巴基斯坦在军事训练上的援助,显示出美巴关系的逐渐回转。
特朗普这次专程飞行8,000英里访问印度,没有安排顺道访问巴基斯坦之类的行程,所以他肯定不能得罪巴基斯坦,或者至少在(访问)印度的时候不要让美巴关系受到很大的伤害,所以他很注重其中的平衡。特朗普在访问印度期间说要调节克什米尔问题等等,就是一种姿态性的表述,基本上可以说特朗普回到了“印巴平衡”的政策,没有完全与印度站在一边去压制巴基斯坦。
事实上在目前的情况下,巴基斯坦对于美国来说有很大的战略价值,无论是伊朗问题,还是美军真的撤离后如何保护美国在阿富汗的利益,特朗普都需要依靠巴基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