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新冠疫情华科再陨落一大师!段正澄院士去世(组图)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0年2月15日 21点1分 PT
  返回列表
86467 阅读
34 评论
华科男

2月15日,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教授、博导、中国工程院院士段正澄教授因新冠肺炎救治无效而逝世。

段正澄教授在自动化、数字化加工技术与装备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研发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的创新性成果。曾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授权专利19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湖北省劳模、湖北省先进教育工作者和湖北省先进科技工作者。

短短数日,已有3位华科大师因新冠肺炎离我们而去。

2月7日23点左右,华中科技大学三级教授,生命科学院楚天学者红凌教授,因新冠肺炎逝世;2月10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科的林正斌教授,因新冠肺炎逝世;2月15日,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教授、博导、中国工程院院士段正澄教授,同样因新冠肺炎救治无效而逝世。

没有一项研究少于10年  

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旁,有一棵高大的法国梧桐。段正澄教授经常过去瞧瞧,这是他64年前刚刚迈入原华中工学院时栽下的。




 

2009年,75岁的段正澄教授登上了中国工程科技的最高平台——中国工程院院士。

花白的头发,硬朗的身体,平和的面容。外人只知道他第一次申报工程院院士就一次性通过,其实,内行人都知道,以他的成就,早就可以申报院士了。



所以,很多人都会问,段老,你为什么这么晚才报院士?

       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帮他向外界回答了这个问题:“他告诉我,有些项目有些技术需要经过历史的考验,二三十年不算久。项目应用被业界广泛认可,他才开始报奖、报院士……”

“做研究要耐得住寂寞,不能外面来一个脉冲,自己就要震荡。”这句机械术语是段正澄的口头禅,他说,从事科学研究,贵在长期坚持,不折不挠。段正澄和他的团队曾三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的三项成果,没有哪一项少于10年:研制全身伽玛刀,10年;研究激光加工技术与装备,20年;完善汽车发动机曲轴磨床,30年。

获奖项目“高性能发动机曲轴高精高效磨削加工技术与系列成套设备”,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几乎垄断了世界汽车曲轴制造设备的高端市场。1979年,段正澄团队主动走进孝感机床厂,与工人们同吃同住、并肩努力。1983年,他们研制出国内第一台数控高速全轴自动曲轴磨床。经过20多年的不断升级改造,目前,我国生产的汽车曲轴磨床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有些结构比国外设备更简单,价格却便宜一半。

对段老,李培根也说佩服  

20年前,李培根从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获博士学位后回母校工作,那时,他就见证了段正澄在专业上的过人之处,并觉得十分佩服。

1987年,郑州纺织机械厂从当时的西德引进一套柔性制造系统,希望得到技术协助。段正澄立即带李培根和另外两名老师赶到郑州。柔性制造系统,别说教研室其他人没搞过,就是留美博士李培根也是第一次接触这么复杂的系统。

全国好几家高校、研究单位也去了,段教授拿出最优惠的条件说:“交给我们,不要一分钱。”他心中有数:机械加工行业正面临一场以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为内容的革命,要借此机会在高新技术领域争得一张门票!
 



3年后,一份可行性论证报告摆出来,令厂家刮目相看。“八五”期间,郑州纺织机械厂被列为国家“863计划”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应用工厂,原华中理工大学机械自动化研究室成为当然的技术负责单位,李培根被吸收为全国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专题专家组成员。

做他的博士,不熬四五年难毕业  

在2012年湖北省科技奖励大会上,段正澄荣获“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成为全场焦点。会后,他婉拒媒体采访,表示目前仅有两件事是确定的:一是100万元奖金个人部分将全部捐出,用于资助贫困大学生;二是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科技工作者,获奖后第一件事还是回到实验室工作。

段正澄对学生的关爱由来已久,他说:“我们那时读大学4年不需要个人出钱,每个月还发1元零花钱,学费、生活费全免。实习路费,毕业设计,纸张都是国家出。就连自己所戴的第一副眼镜也是国家配的。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意。现在,若能为贫困学生分担点什么,既是一个老师的职责所在,其实也是想为国家尽一份力。”



 

段正澄对学生像老牛护犊,非常慈爱,学术上却十分严格。50余年来,他培养了博士生27名,博士后6名,与其他教授比起来,“产量”的确不高。

在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没熬个四五年,很难博士毕业。”段正澄笑呵呵地说道:“我比较挑剔,每个博士研究生的论文至少要看3遍。不过关就重来!”

他认为,做论文是对自己研究工作的总结,作为研究生,不会总结成果是件遗憾的事。

“我的成就,是大家团结协作的结果”  

无论何时,谈到自己的成果,段正澄的话语里没有“我”,多是“我们”。他说,一个重大的研究项目,仅凭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所有的成就都是大家团结协作的结果。

他举例说,1996年9月,深圳一家公司负责人找到段正澄,邀请机械学院人员加盟并主持“全身伽玛刀”的研发。随后,四单位联合的课题组开始了紧张的分工协作,其成果打破了昂贵进口设备垄断各大医院的局面。

 


 

每每有媒体采访,段正澄总是会说:“你们要多宣传年轻人,宣传我们的团队。他们就是在跟我一起的研究中立下汗马功劳,所以现在已经是教授、博导,都很有前途。”

“团队的和谐合作让我们把想法变成了现实。”段正澄说,“好的科研成果往往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我所要做的工作就是为他们创造一个和谐、团结的氛围,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力。”
 

 

 

胡阿友2
1 楼
院士都没了,这东西真厉害,以后要重点发展!
g
gccard
2 楼
狂爱蝴蝶酥
3 楼
泣。RIP
别烦我
4 楼
86岁,死就死了,没啥。
老爷们
5 楼
这些人是干实事的,自己家里也有一位这个分量级的。安息吧,祖国会好起来的!
s
size0
6 楼
岁数大身体有其他毛病,免疫力差的的都有危险。
风萧萧易水寒
7 楼
正直高尚的院士,愿安息!
e
ethane
8 楼
别烦我 发表评论于 2020-02-15 08:36:44 86岁,死就死了,没啥。 ?! ?! ?! ?! ?! ?! ?! ?! ?! ?! 的确 !因为现在中共只需要你这样的没人性的舔屎的奴才来高唱赞歌 !
五湖以北
9 楼
深切悼念。段教授是我82到84读研时的教研室主任,正直,有魄力,思想开放,学问和人品一流
观而语之
10 楼
不是所有的院士都是水货。 有很多院士是值得敬重的。 ************************************************************************* 胡阿友2 发表评论于 2020-02-15 08:28:38 院士都没了,这东西真厉害,以后要重点发展!
f
firstly1
11 楼
看来,年轻的年老的,人类被小小肉眼看不见的病毒能消灭。
J
Jeoff_zhang
12 楼
武毒所邪恶又疯狂的女人石正丽制造的几枚意外泄露的冠状病毒导致了这场全球瘟疫,也将习大大的中国梦打得七零八落;另根据我的AI数模推算,如果疯女人石正丽所在的武汉病毒所再不搬迁到偏远地区的话,那么武汉在未来十年再次爆发这样世界级冠状病毒瘟疫的概率无限接近91.999%
t
two2J
13 楼
院士和低端人口的命都是命,为所有被瘟疫残害的生命哀哭……
黎叔叔
14 楼
RIP
别烦我
15 楼
ethane: 这老院士是你爹还是你爷?他只不过是个为党服务的,你嚎什么嚎?
d
dong140
16 楼
风萧萧易水寒 发表评论于 2020-02-15 08:54:52 正直高尚的院士,愿安息!+1
m
mmnn66777
17 楼
看来,这次的死亡人数可能会上百万,感染人数上千万。
大玩家
18 楼
楼下,你全家都中毒见上帝了,你的梦想也实现不了。
阿米高
19 楼
这笔账要算在石正丽头上,血债血还
黛二的柳叶刀
20 楼
我知道这样不好,难道只有我,看见这个名字,想起了天龙八部吗?
y
yuqinqin
21 楼
也算給國家做了貢獻,省了退休金了。
大江大河_001
22 楼
别烦我,中华民族怎么出了一这么个败类,你爸真是当初应该把你射在墙上。
D
DaShuai
23 楼
楼下,俺一看到名字就想是不是段誉的后人。呵呵。
D
Doctor11
24 楼
流感一样搞死过院士,嗯
不飞
25 楼
像这样的大家,医疗条件肯定不差,都被病毒搞死,难怪习特祸不敢去。他自己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搞的过人,搞不过病毒!
花果山庄主
26 楼
段老R.I.R.
别烦我
27 楼
大江大河_001:你快去武汉披麻戴孝哦,就算陪葬也是应该的。查查基因,看是不是老段生的。
z
zzlbentley
28 楼
年纪大的肯定经不起折腾
别烦我
29 楼
院士的命是命,老百姓的命也是命,没必要特殊对待
别烦我
30 楼
那位李院士卖试验动物赚了一千多万,这些试验动物又危害了多少中国人?所以什么院士有时就是祸害
没事逛逛88
31 楼
这样的老专家老院士国家是不是应该重点保护一下?
H
HiThere123
32 楼
太可惜了,RIP
J
Jimmy1103_随便
33 楼
可惜了,走好段王爷。
s
sefree28
34 楼
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