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差评君被微博上的一段视频给刷屏了。
可能是差评君孤陋寡闻,不知道是不是最近银行点钞业务扩编,各位家长闻风而动,点钞这门技艺也要从娃娃抓起,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说不定就错过了一个未来金融业的大佬。
可真相更让人匪夷所思,实际上孩子们正在进行一种叫 “ 量子波动速读 ”( QSR )的脑力竞赛。
什么是“ 量子波动速读 ”呢?
根据网上培训机构的解释,它是一种凭借着翻书所形成的量子波动,不用眼睛看就能了解书中含义的科学速读法。宣称可以培养 “ 十分钟可以读完一本书 ” 的惊人阅读量。
“ 量子波动速读 ”( Quantum Speed Reading )的创始人飞谷由美子( Yumiko Tobitani )是这样解释速读原理的。
当你巴拉翻书的时候,书中的文字和图像可以帮助你迅速的理解书里的内容。
一个日本小朋友抱着厚厚的一本英文原版的《 哈利波特 》,能够复述出其中的内容。( 视频中用的是英语,而不是日语。)
飞谷由美子把这神奇的想象归为人类大脑的三级构造。翻书的时候,信息能直接能进入到间脑,这是存放深度潜意识的地方,通过它,再让信息进入大脑就很容易了。
也就是说,翻书的过程就像电脑上的 Ctrl+C 一样,只要顺利的把他放进潜意识,就能记的住,活脱脱一个人肉翻译机啊!
先不说阅读量有没有惊到人,翻书波动这个理论正面撼动了量子力学的理论基石,就很惊人。。。
度娘百科对量子理论给出的解释是这样的:
根据量子理论的波粒二象性学说,微观实物粒子会像光波水波一样,具有干涉、衍射等波动特征,形成物质波( 或称德布罗意波 )。
日常所见的宏观物体,虽然是由服从这种量子力学规律的微观粒子组成,但由于其空间尺度远远大于这些微观粒子的德布罗意波长,微观粒子量子特性由于统计平均的结果而被掩盖了。
因此,在通常的条件下,宏观物体整体上并不出现量子效应。
——百度百科
上面说的翻译成人话就是,在日常生活中,量子效应几乎不会对我们造成什么实质的影响。
宏观世界的架构还是以经典物理学( 经典力学、经典电磁场理论和经典统计力学为三大支柱的经典物理体系 )为基准。
总之,如果能证实“ 量子波动速读 ” 确有其事,那直接把目前人类的认知上限拔高了好几个维度,颁俩诺贝尔物理学奖给她都不为过。
靠着这套天衣无缝的理论,国内的民科同僚可算找到了金钥匙,将“ 量子波动速读 ” 引入国内之后,还进阶了高级玩法——蒙眼速读。
派生出的门派还有开天眼、蒙眼辨物、魔方盲拧速成,无所不能。
最不可思议的还有吸勺子凝聚注意力的,您是属磁铁的吗?勺子这样放脸上有什么意义啊喂。。。
勺子上的猫腻多半是在本身的重心上,不少的益智玩具也是这样设计的。。。
正规的魔方盲拧有着成体系的记忆方法,甚至在反作弊的方法上,也独树一帜,偷看?我拿块板挡住不就行了?
至于早年间流行的珠心算,本意是好的,学好老祖宗留下来的算盘,传承中华文化,但把好好的孩子教成这样,实在没必要。
再回到速读这件事,其实它本身并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绕。
如果说速读是在原有的阅读能力上进行的一种提升,那无可厚非。
就好像英语考试时的阅读理解,有时候认识文中几个关键的单词就能大致明白文章在讲什么。
不同类型的书籍也会影响阅读的速度。打个比方来说,若读一本网络小说,通篇爽文,一口气读下来酣畅淋漓,直呼过瘾,可能不到五分钟就把一个章节看完了。
这是因为人们对于干货( 偏理性 )类的知识吸收的过程会慢一些,和信息密度有着很大的关系,一句话中的信息量越大,理解成本就越高。
说到底,每个人接收信息的方法都不尽相同,速读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为了快,而本末倒置,才是真的把书读傻了。
小孩子正处于大脑成长的黄金期,记忆力和专注力都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把心思花在不可能的技术上,不如老老实实多识几个字,打好基础先。
科学家们研究了这么久量子力学,都很难找到应用,这些培训机构竟然不借助仪器设备,几个月就能让孩子突破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鸿沟?
爱因斯坦的棺材板都怕是按不住咯。。。
相关报道:tui!您骗傻子呢?!
前几天,叔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少儿速算的视频,被惊呆了。
200多个小孩右手拿着笔,左手在狂甩算数,每一帧都能剪成鬼畜视频。
这种算法是由珠心算演变出来的,左手配合大脑一起计算,手计算个位数,脑子记进位。
据培训老师说,8个数连加的算术题,这些小孩15分钟就能算219道。
按照这种方法,我试着算了一下,感觉自己像得了帕金森,看来这种“掐指一算”不是谁都能学会的。
就在我还在震惊之余没缓过来的时候,又看到了一个更“厉害”的读书法。
量子波动速读。
这种读书法和速算不同,量子速读谁都能学会,非常简单,只要会翻书就行,翻得越快读的就越好。
前几天,北京某教育机构组织学生举行了一场量子速读比赛,比赛视频一发到网络上,网友们纷纷露出了地铁老爷爷看手机的表情。
因为,这种看书的方式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他们是这样看书的↓
说这是扇风还差不多,夏天这样看书最合适不过了。
而全场只有一个小女孩,没被这些人给传染,仍然在用正常的速度看书。
她认真又时不时的抬头对那些人露出了嫌弃的表情再摇一下头,简直是现实版赫敏。
量子波动速读法在我们看来很奇葩,但是培训机构的人说这种方法可以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
视频中有的参加了比赛的小孩,两三分钟就能读完一本书。
读《装在口袋里的爸爸》用时3分01秒,人物以及书里的内容全部都能说出来。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用了2分23秒,图像、声音、动画、3D图像在脑子里全部都有。
据培训机构的海报显示, 量子波动速读是运用HSP高感知力进行量子波动速读,大脑呈现动态的影像,1-5分钟看完一本10万字的书籍,并且可以把内容完整的复述出来,全面提升阅读兴趣和阅读质量。
在培训机构的墙上,还有这样的横幅“给孩子补习功课,不如补习方法”,培训老师表示,书翻得越快,你离宇宙的距离就越近。
量子波动速读是日本全脑教育家飞谷由美子研发的,随后被推广到了其他国家。
飞谷由美子称当你翻动书页的时候,图像的出现会帮助你理解书的内容,即使书的内容是用法语、德语或者英语写的,也会翻译成你的母语。
原理是当你翻书的时候,你右脑中的高效能运算系统迅速激活,随之激活大脑中的翻译功能。
真是遇事不决量子力学,解释不通穿越时空,撒谎都不带打草稿的。
要是大脑有自动翻译功能,那岂不是人均翻译了,再看日漫美剧也不用眼巴巴的等着字幕组翻译了,直接拿本书翻呗。
英语考试的时候也不用发愁了,翻翻卷子就行了。
量子波动速读除了能自动翻译以外,还可以蒙眼速读,哪怕是不看也能读完一本书,这种技能要是放在武侠小说里,可能完全碾压那些听声辨位的大侠。
同样,一直鼓吹全脑开发的“教育者”们也在大肆宣扬蒙眼做各种事,只要是做了全脑开发,眼睛就是个摆设了。
能蒙眼做饭↓
蒙眼穿针引线↓
蒙眼玩游戏↓
蒙眼骑车↓
蒙眼弹钢琴↓
简直就是盲僧培训班,培训的好不好不知道,反正那个蒙眼骑车的没有几条命还真不敢瞎学。
这些培训机构就差举个牌子写着“我要收你智商税”了,可却还有那么多家长信以为真,一个月拿着几万块去打水漂,到最后只换来一句人傻钱多的嘲讽。
其实家长也无非是望子成龙心切,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被任何人落下,看到新出现的事物就挤破脑袋去报名,结果刚从这个坑里爬出来,又掉进另一个坑里。
可能有人会说了,你并没有说这个到底怎么个假法啊,是,我没说。可这用说吗?量子教学?就算看客们蒙在鼓里,可那些考上清华北大的状元们怕是要笑掉大牙惹。
如果量子波动速读有用的话,还要十年寒窗苦读做什么?
今年5月份的时候,媒体曝出有一种号称培训情商的培训班非常火爆。
情商培训班可以解决孩子太内向、孩子不听话、专注力不集中等各种让家长头疼的问题。
有的培训班9个月大的小孩就可以报名参加,全套课程需要8个月的时间。
太原有一家培训机构,两年的培训费就要2万多,甚至还有比这更贵的。
培训机构的老师说,现在的很多家长生下孩子就交给老人带,孩子会安全感非常缺失,而培训班能让这些孩子养成好习惯,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能让自己开心快乐起来。
平时上课的方式就是老师和孩子们做互动,课上还原生活中300多个场景,是体验式的教学。
从目标受众到教学方式,可以说是把家长的焦虑和人性的弱点拿捏的死死的。
家长担心工作忙没时间陪孩子、担心孩子性格养成缺失、担心别人家孩子都学了就自己家孩子没学,担心孩子不合群被孤立。
正所谓关心则乱,担心的太多完全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而情商培训班能培训的无非是一些为人处世的技巧和套路,可就算是一个走入社会的大人,还被人际关系搞得团团转,别说让一个孩子过早的接受这种教育了。
更何况,9个月大的孩子,开口晚的还连爸爸妈妈都还不会叫,他们又怎么去接受情商培训?
家长做这么多,花那么多冤枉钱,不如自己以身作则,用自己的方式去教育孩子,毕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想让孩子养成爱读书多读书的习惯,就每天抽出一点时间陪孩子读书,想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性格好会为人处世的大人,就花时间培养他们,教育孩子不是只靠报各种培训班就可以走捷径的。
这次十一放假,看到很多小朋友的假期都被排的满满的,一整天除了上培训班就是在写作业,回想起我的童年,简直就是不学无术,玩红白机游戏、去池塘抓青蛙、用弹弓打鸟。
而那些被功课压弯了腰的小朋友,多年后回忆小时候,会是快乐的吗?
家长都希望孩子以后能有出息,活的幸福快乐,才会有周杰伦在《听妈妈的话》里唱的“别人在玩游戏,我却靠在墙角背我的ABC”。
但是,为了孩子好也没有必要学那么多不需要的东西,起码要明白自己的孩子更适合什么更喜欢什么。
不然,孩子也累,钱也打了水漂,只有培训机构的人数着钱笑到了最后。
这两天差评君被微博上的一段视频给刷屏了。
可能是差评君孤陋寡闻,不知道是不是最近银行点钞业务扩编,各位家长闻风而动,点钞这门技艺也要从娃娃抓起,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说不定就错过了一个未来金融业的大佬。
可真相更让人匪夷所思,实际上孩子们正在进行一种叫 “ 量子波动速读 ”( QSR )的脑力竞赛。
什么是“ 量子波动速读 ”呢?
根据网上培训机构的解释,它是一种凭借着翻书所形成的量子波动,不用眼睛看就能了解书中含义的科学速读法。宣称可以培养 “ 十分钟可以读完一本书 ” 的惊人阅读量。
“ 量子波动速读 ”( Quantum Speed Reading )的创始人飞谷由美子( Yumiko Tobitani )是这样解释速读原理的。
当你巴拉翻书的时候,书中的文字和图像可以帮助你迅速的理解书里的内容。
一个日本小朋友抱着厚厚的一本英文原版的《 哈利波特 》,能够复述出其中的内容。( 视频中用的是英语,而不是日语。)
飞谷由美子把这神奇的想象归为人类大脑的三级构造。翻书的时候,信息能直接能进入到间脑,这是存放深度潜意识的地方,通过它,再让信息进入大脑就很容易了。
也就是说,翻书的过程就像电脑上的 Ctrl+C 一样,只要顺利的把他放进潜意识,就能记的住,活脱脱一个人肉翻译机啊!
先不说阅读量有没有惊到人,翻书波动这个理论正面撼动了量子力学的理论基石,就很惊人。。。
度娘百科对量子理论给出的解释是这样的:
根据量子理论的波粒二象性学说,微观实物粒子会像光波水波一样,具有干涉、衍射等波动特征,形成物质波( 或称德布罗意波 )。
日常所见的宏观物体,虽然是由服从这种量子力学规律的微观粒子组成,但由于其空间尺度远远大于这些微观粒子的德布罗意波长,微观粒子量子特性由于统计平均的结果而被掩盖了。
因此,在通常的条件下,宏观物体整体上并不出现量子效应。
——百度百科
上面说的翻译成人话就是,在日常生活中,量子效应几乎不会对我们造成什么实质的影响。
宏观世界的架构还是以经典物理学( 经典力学、经典电磁场理论和经典统计力学为三大支柱的经典物理体系 )为基准。
总之,如果能证实“ 量子波动速读 ” 确有其事,那直接把目前人类的认知上限拔高了好几个维度,颁俩诺贝尔物理学奖给她都不为过。
靠着这套天衣无缝的理论,国内的民科同僚可算找到了金钥匙,将“ 量子波动速读 ” 引入国内之后,还进阶了高级玩法——蒙眼速读。
派生出的门派还有开天眼、蒙眼辨物、魔方盲拧速成,无所不能。
最不可思议的还有吸勺子凝聚注意力的,您是属磁铁的吗?勺子这样放脸上有什么意义啊喂。。。
勺子上的猫腻多半是在本身的重心上,不少的益智玩具也是这样设计的。。。
正规的魔方盲拧有着成体系的记忆方法,甚至在反作弊的方法上,也独树一帜,偷看?我拿块板挡住不就行了?
至于早年间流行的珠心算,本意是好的,学好老祖宗留下来的算盘,传承中华文化,但把好好的孩子教成这样,实在没必要。
再回到速读这件事,其实它本身并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绕。
如果说速读是在原有的阅读能力上进行的一种提升,那无可厚非。
就好像英语考试时的阅读理解,有时候认识文中几个关键的单词就能大致明白文章在讲什么。
不同类型的书籍也会影响阅读的速度。打个比方来说,若读一本网络小说,通篇爽文,一口气读下来酣畅淋漓,直呼过瘾,可能不到五分钟就把一个章节看完了。
这是因为人们对于干货( 偏理性 )类的知识吸收的过程会慢一些,和信息密度有着很大的关系,一句话中的信息量越大,理解成本就越高。
说到底,每个人接收信息的方法都不尽相同,速读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为了快,而本末倒置,才是真的把书读傻了。
小孩子正处于大脑成长的黄金期,记忆力和专注力都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把心思花在不可能的技术上,不如老老实实多识几个字,打好基础先。
科学家们研究了这么久量子力学,都很难找到应用,这些培训机构竟然不借助仪器设备,几个月就能让孩子突破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鸿沟?
爱因斯坦的棺材板都怕是按不住咯。。。
相关报道:tui!您骗傻子呢?!
前几天,叔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少儿速算的视频,被惊呆了。
200多个小孩右手拿着笔,左手在狂甩算数,每一帧都能剪成鬼畜视频。
这种算法是由珠心算演变出来的,左手配合大脑一起计算,手计算个位数,脑子记进位。
据培训老师说,8个数连加的算术题,这些小孩15分钟就能算219道。
按照这种方法,我试着算了一下,感觉自己像得了帕金森,看来这种“掐指一算”不是谁都能学会的。
就在我还在震惊之余没缓过来的时候,又看到了一个更“厉害”的读书法。
量子波动速读。
这种读书法和速算不同,量子速读谁都能学会,非常简单,只要会翻书就行,翻得越快读的就越好。
前几天,北京某教育机构组织学生举行了一场量子速读比赛,比赛视频一发到网络上,网友们纷纷露出了地铁老爷爷看手机的表情。
因为,这种看书的方式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他们是这样看书的↓
说这是扇风还差不多,夏天这样看书最合适不过了。
而全场只有一个小女孩,没被这些人给传染,仍然在用正常的速度看书。
她认真又时不时的抬头对那些人露出了嫌弃的表情再摇一下头,简直是现实版赫敏。
量子波动速读法在我们看来很奇葩,但是培训机构的人说这种方法可以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
视频中有的参加了比赛的小孩,两三分钟就能读完一本书。
读《装在口袋里的爸爸》用时3分01秒,人物以及书里的内容全部都能说出来。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用了2分23秒,图像、声音、动画、3D图像在脑子里全部都有。
据培训机构的海报显示, 量子波动速读是运用HSP高感知力进行量子波动速读,大脑呈现动态的影像,1-5分钟看完一本10万字的书籍,并且可以把内容完整的复述出来,全面提升阅读兴趣和阅读质量。
在培训机构的墙上,还有这样的横幅“给孩子补习功课,不如补习方法”,培训老师表示,书翻得越快,你离宇宙的距离就越近。
量子波动速读是日本全脑教育家飞谷由美子研发的,随后被推广到了其他国家。
飞谷由美子称当你翻动书页的时候,图像的出现会帮助你理解书的内容,即使书的内容是用法语、德语或者英语写的,也会翻译成你的母语。
原理是当你翻书的时候,你右脑中的高效能运算系统迅速激活,随之激活大脑中的翻译功能。
真是遇事不决量子力学,解释不通穿越时空,撒谎都不带打草稿的。
要是大脑有自动翻译功能,那岂不是人均翻译了,再看日漫美剧也不用眼巴巴的等着字幕组翻译了,直接拿本书翻呗。
英语考试的时候也不用发愁了,翻翻卷子就行了。
量子波动速读除了能自动翻译以外,还可以蒙眼速读,哪怕是不看也能读完一本书,这种技能要是放在武侠小说里,可能完全碾压那些听声辨位的大侠。
同样,一直鼓吹全脑开发的“教育者”们也在大肆宣扬蒙眼做各种事,只要是做了全脑开发,眼睛就是个摆设了。
能蒙眼做饭↓
蒙眼穿针引线↓
蒙眼玩游戏↓
蒙眼骑车↓
蒙眼弹钢琴↓
简直就是盲僧培训班,培训的好不好不知道,反正那个蒙眼骑车的没有几条命还真不敢瞎学。
这些培训机构就差举个牌子写着“我要收你智商税”了,可却还有那么多家长信以为真,一个月拿着几万块去打水漂,到最后只换来一句人傻钱多的嘲讽。
其实家长也无非是望子成龙心切,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被任何人落下,看到新出现的事物就挤破脑袋去报名,结果刚从这个坑里爬出来,又掉进另一个坑里。
可能有人会说了,你并没有说这个到底怎么个假法啊,是,我没说。可这用说吗?量子教学?就算看客们蒙在鼓里,可那些考上清华北大的状元们怕是要笑掉大牙惹。
如果量子波动速读有用的话,还要十年寒窗苦读做什么?
今年5月份的时候,媒体曝出有一种号称培训情商的培训班非常火爆。
情商培训班可以解决孩子太内向、孩子不听话、专注力不集中等各种让家长头疼的问题。
有的培训班9个月大的小孩就可以报名参加,全套课程需要8个月的时间。
太原有一家培训机构,两年的培训费就要2万多,甚至还有比这更贵的。
培训机构的老师说,现在的很多家长生下孩子就交给老人带,孩子会安全感非常缺失,而培训班能让这些孩子养成好习惯,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能让自己开心快乐起来。
平时上课的方式就是老师和孩子们做互动,课上还原生活中300多个场景,是体验式的教学。
从目标受众到教学方式,可以说是把家长的焦虑和人性的弱点拿捏的死死的。
家长担心工作忙没时间陪孩子、担心孩子性格养成缺失、担心别人家孩子都学了就自己家孩子没学,担心孩子不合群被孤立。
正所谓关心则乱,担心的太多完全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而情商培训班能培训的无非是一些为人处世的技巧和套路,可就算是一个走入社会的大人,还被人际关系搞得团团转,别说让一个孩子过早的接受这种教育了。
更何况,9个月大的孩子,开口晚的还连爸爸妈妈都还不会叫,他们又怎么去接受情商培训?
家长做这么多,花那么多冤枉钱,不如自己以身作则,用自己的方式去教育孩子,毕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想让孩子养成爱读书多读书的习惯,就每天抽出一点时间陪孩子读书,想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性格好会为人处世的大人,就花时间培养他们,教育孩子不是只靠报各种培训班就可以走捷径的。
这次十一放假,看到很多小朋友的假期都被排的满满的,一整天除了上培训班就是在写作业,回想起我的童年,简直就是不学无术,玩红白机游戏、去池塘抓青蛙、用弹弓打鸟。
而那些被功课压弯了腰的小朋友,多年后回忆小时候,会是快乐的吗?
家长都希望孩子以后能有出息,活的幸福快乐,才会有周杰伦在《听妈妈的话》里唱的“别人在玩游戏,我却靠在墙角背我的ABC”。
但是,为了孩子好也没有必要学那么多不需要的东西,起码要明白自己的孩子更适合什么更喜欢什么。
不然,孩子也累,钱也打了水漂,只有培训机构的人数着钱笑到了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