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取代京沪成最繁忙航线 背后暗含什么剧变?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3月20日 19点8分 PT
  返回列表
69585 阅读
7 评论
智谷趋势

         最近种种迹象,表明了构建内循环为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内循环并不止于抽象概念,而是实实在在打通国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拉动经济发展。         

在此背景下,国内航线的繁忙程度,可以作为观察内循环活力的窗口。         

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航班最频繁。国内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是京沪航线。这条航线,连着首都北京与经济中心上海,而京沪也是国内GDP最高的两座城市。         

但从3月2日起,深圳-上海单向55个航班,超过了北京(首都+大兴)-上海的单日53个航班,荣登国内最繁忙航线。         

变化的背后,意味深长。         

1         

民航拉近了空间距离,促进人流、信息流、投资流、贸易流的快速移动,将经济活跃的城市紧密联系,为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京沪航线与沪深航线的你追我赶,其实不是一天两天了。   

              

图源:中泰证券         

2022年,京沪航线以微弱优势,领先沪深航线。但2021年,沪深航线就已经领先京沪航线,领先优势同样微弱。         

图源:中国民航报         

抛开疫情因素干扰,2019年的数据或许更具参考意义。         

有意思是的,2019年京沪杭线第一次输给了沪深航线。但在2019年之前,京沪航线从未让出过第一的宝座。         

         

原因并不复杂。2019年,北京大兴机场通航,南航、东航两巨头悉数搬迁(东航京沪线留守首都机场),导致北京旅客出现分流。深圳只有一座宝安机场,不存在分流的情况。         

但今年3月2日,是沪深航线第一次全口径超越了京沪航线(首都和大兴全部计入)。加之疫情结束,中国经济全面复苏,此时全口径统计的超越,更具含金量。         

如果拉大视角,以城市群的角度综合考量,差距可能更大。         

北京某种程度可以代表整个京津冀,京沪航线可以视为京津冀与长三角之间的最重要连接。         

但沪深航线并不是长三角与大湾区连接的唯一通道。不要忘了,近年在京沪航线与沪深航线焦灼比拼的时候,沪广航线已经常年稳居第三。         

上海紧密牵手的不止广深,疫情前的沪港航线是中国最繁忙的地区航线之一。以香港为基地的国泰航空,甚至专门在上海浦东机场修了一个贵宾厅。随着疫情结束、经济恢复,该贵宾厅已经重新启用。         

         

除了一线城市间的连接,长三角另一大城市杭州表现同样不俗。杭广航线、杭深航线的繁忙程度分列全国第四和第五。         

这样的航班密度,让长三角和大湾区两大中国最具活力的城市群,大有在空中“合并”的趋势。         

2         

航线繁忙是果,背后的因更值得细品。         

最近飞往深圳的飞机客舱里,挤满了长三角来的IC(半导体芯片)厂商。         

郑刚(化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他搭乘的飞往深圳的航班里,大半个机舱坐满了IC圈的熟人。他感觉好似整个华东IC圈的销售们近期都在奔赴广东找客户。         

“长三角管生产,大湾区找市场”俨然成为今年IC圈的法则。         

同样新兴的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长三角与大湾区也出现了各有所长,相向而行。长三角的优势体现在芯片研发方面,大湾区则在生产能力、生产线的完整性方面做得更好。         

长三角和大湾区是中国经济最活跃,同时也是最发达的两大城市群,彼此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包括市场大、人才多、均有完善的制造业和服务业。         

与此同时,两大城市群在各自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差异化,为分工与合作打下了产业基础。         

除了同一条产业链上下游的分工与合作。两大城市群在产业布局上还存在着差异和互补。长三角的汽车制造、航空、船舶、生命科技、生物制药具有优势;大湾区则更擅长科技创新、通讯电子、互联网行业。         

令人欣喜的是,两大城市群的配合,眼下为国家探索从外循环向内循环的平稳转轨。         

深究IC厂商挤满飞往深圳航班的原因,不禁令人感叹。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前沿,早早占据应用终端的市场。诞生了华为、OPPO、比亚迪、美的、格力等一大批消费电子的龙头企业。而近些年,江苏等地开始做模组,上海等地开始造IC。         

两者本来没有太多交集。但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因为以往广东的制造业龙头企业会优先选用进口电子元器件,比如博世、霍尼韦尔等国际巨头。但近些年受地缘政治的影响,不少消费电子企业考虑将原本备用方案才使用的国产化IC器件,替换掉首选方案中的国际品牌。         

由此催生出一个全新的市场格局,大湾区的市场将留有大量的空白等待国产新兴力量来填补。长三角国产化IC制造商们近期频频南下,就是想抓住这一波市场机遇。”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大湾区有巨大的IC需求,为何不把厂从长三角直接搬来?         

事实上,因为晶圆厂比较特殊,建设投入大、技术积累所需时间长。但目前的外部形势大家等不起了,急需做大做强,仿佛迟一秒钟都是罪过。         

其实广东近年已经在大力推动的“强芯工程”,半导体产业确实逐渐开花结果,甚至呈后来居上之势。但在技术制造上,还有提升空间。         

在内循环为主的新经济格局下,产业合作面临变局,而长三角和大湾区的此番联动,增加了某种时代的使命感。         

3         

过去,我们一直是从长三角和大湾区自身维度,观察各自发展。眼下,以更宽广的视野将这两大城市群放在全国发展的坐标系中,瞬间打开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对此,早有城市跃跃欲试。         

2021年,紧跟上海多年的无锡,决定开展长三角—粤港澳(无锡)科创产业融合发展区建设,旨在把无锡打造为长三角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战略节点。除了贯彻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同时,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深化与粤港澳互利合作。         

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陈卫表示,建议国家层面推动长三角、粤港澳两大区域融合发展,并支持无锡先行先试打造跨区域融合发展节点城市。         

总部位于深圳的江波龙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系国产存储器龙头,研发布局在上海临港,国际交付中心则在香港。         

这样的布局并非一家。在一些行业观察者眼中,出于各自不同优势,深圳、上海、香港,有望构成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铁三角”。         

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办的亚洲物流航运及空运会议(ALMAC)今年将来到上海临港,首次在异地举办分论坛,为沪港深化合作交流进行积极探索。         

用香港的话说,就是从(香港)维港到(上海)临港。         

长三角和大湾区,都不缺大型国际机场,也不缺深水良港。两者集装箱货柜吞吐量合计约占全球的1/3,航空货运吞吐量合计占全的1/4。         

令人意外的是,即使如此,两者还在积极努力打通陆路大动脉。         

去年11月20日,伴随一声汽笛长鸣,搭载着食品饮料、牙膏等民生物资的“平湖南-太仓港”快速货运班列从深圳平湖南铁路物流园缓缓驶出,2天后抵达苏州太仓。         

这是大湾区首次开行通达苏州的货运班列,标志着大湾区与长三角又开辟了一条全新的物流通道。         

不止无锡、上海、香港,深圳也希望打造大湾区与长三角战略联动走廊支点,推动大湾区、长三角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4         

但大湾区与长三角连接的短板,恰恰也在于此。         

相比海上和空中,两大城市群之间的陆路连接一直难言通畅。         

京津冀陆路连接长三角和大湾区,分别有京沪线和京广线,这两条南北大动脉均配备了普铁+高铁双通道,加之京九线和京沪第二高铁的修建,可以说是条条大路通北京。         

反观东南沿海,铁路建设长期滞后。沿途东南丘陵崇山峻岭,建设成本高。本身没有普铁直连,进入高铁时代勉强有了杭深客专,时速不超过250公里。         

         

这就造成了两者之间高铁班次少,且耗时长。最快也要近7小时,且需借道深赣高铁转沪昆高铁。         

传统铁路枢纽的广州,去上海选择更少。         

         

但永远不要怀疑长三角与大湾区牵手的决心。         

不久前,广东、福建同时表示加速甬广高铁建设。这并不是一条孤立的线路,在南端,除了通向广州的广汕高铁,还能通过深汕高铁连接深圳和香港;在北端,宁波向西通过杭甬高铁连接杭州,向北通过苏嘉沪甬高铁连接上海和苏州。         

这是一条意义非凡的大动脉。设计时速350公里,开通后宁波到广州预计只需5小时。         

图源:新京报         

这条含金量十足的高铁将极大缩短两大城市群的空间距离,并极大助力东南沿海城市补齐交通短板。         

值得一提的是,沿线宁波、泉州、厦门、广州都是重要外贸城市,温州和汕头则是著名侨乡。一个形象的比喻是,它把中国最会做生意的城市全都连了起来。         

未来全球国家之间的竞合,越来越表现为顶级城市之间、都市圈和城市群之间的竞合。不同城市群的区域联动,就是要解决单个城市、城市群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实现国家战略性区域和国家总体战略的互动。         

依托中国国内大市场的优势,很容易形成长三角、大湾区相互作为战略纵深的态势。         

在新的发展格局下,故事才刚刚开始。

a
abc868
1 楼
沪深取代京沪成最繁忙航线 背后暗含习病毒
j
jeffinvade
2 楼
京沪高铁分流了
q
qwertyuiop5656
3 楼
真怀念过去坐绿皮硬卧的时代。
全国一家亲
4 楼
最大的原因就是京沪高铁。
牛皮方糖
5 楼
京沪高铁可顶1000个航班
W
Washington001
6 楼
京沪高铁一年2亿人次的运量,不是航空能办到的。高铁在国内应该是越来越被接受。如果我在北京-上海之间跑,会更喜欢高铁。更舒适、更安全,时间还差不多。也够便宜
江南游侠
7 楼
深广香港区域经济比京津区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