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10月31日消息,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新闻发布会定于2019年11月1日(星期五)上午10时举行。
中央宣传部、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全国政协办公厅、司法部负责人将在会上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据路透社公布了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会议公报要点摘录。并指出四中全会与2018年2月26-28日召开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间隔长达20个月。
路透社指中国官方新华社周四刊登会议公报全文称,“必须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路透社指以下为会议公报要点摘录:全会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必须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要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必须坚持一切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美丽中国。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确保人民军队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巩固和拓展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成果,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确保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必须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管治,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要坚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完善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保障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共同反对“台独”、促进统一。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健全党对外事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完善全方位外交布局,推进合作共赢的开放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必须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增强监督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
中共四中全会闭幕:官方公报无人事话题 着墨港澳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周四(10月31日)在北京闭幕。在新华社发布的官方公报中,中共最高领导层提及要在特别行政区建立“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
官方公报没有提及事前曾引发外界广泛猜测的诸如习近平是否会选定接班人,以及党内是否会出现诸如常委七变九等的高层重大人事调动传闻。
四中全会公报透露信号
新华社周四发布的四中全会公报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公报还同时指出,中国必须在“一国两制”下,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对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管治,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其中,公报提到要“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但未提及具体做法。
过去五个月,香港因政府提出修订能将在港逃犯引渡至台湾和中国大陆的条例,引发长时间、大规模的反政府示威,至今仍未停息。
有专家向BBC中文表示,四中公报整体上显示中共未来一段时间内会致力“加强专政”。
对于台湾,全会则提出要坚定“和平统一”的进程,并致力反对“台独”。
“要坚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完善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保障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共同反对‘台独’、促进统一。”
治理能力“现代化”
新华社周一(28日)公布,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代表政治局向全会做工作报告,会议讨论的重点包括“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8月底确定10月召开四中全会。这次十九届四中全会和三中全会之间相隔一年零八个月,十分罕见。
中央政法委公众号“长安剑”根据习近平以往讲话解读,“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等各领域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安排;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
香港时评人刘锐绍则指出,治理能力现代化其实是用经济、政治、监控等手段保证中共执政。
刘锐绍认为,由于中美贸易战和长年发展的积弊,中国经济目前面临巨大困难,所以经济上会开放改革,但在政治上会进一步收紧,利用人脸识别和信用管理体系监控民众。
中国历史学者章立凡则认为,有关“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表现,才是接下来一段时间关注的重点。
“好像什么都说了,但又好像什么都没说,”章立凡在电话中这样评价四中全会的第一份公报,他认为真正的“干货”要等到有关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文件出台。
他还表示,公报整体上显示中共是要“加强专政”:“通篇讲的也是加强党的领导——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
“我觉得这场会议,我觉得经济上的举措基本上没有谈——基本上是在谈党建和以党治国……凡是出现这样的情况,一般都是有很多事情摆不平,”章立凡说。
港澳特区管治
至于具体有什么事情摆不平,章立凡则说,他不记得以前的全会公报里会有关于“港澳管治”的说法。
公报中特别提到,要“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
对此,章立凡表示,这一提法“恐怕是这次才有的”:“本来一直在讲,‘一国两制’嘛,就是香港要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应该也包括资本主义的法治,不是中共的法治。”
“现在中共的这套所谓的法治可能……要延伸到港澳去了。”
近年香港备受关注的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立法,章立凡认为接下来中共有可能会想落实,但是现在会比较“碍手”。
“‘一国两制’本来是做给台湾看的……但是现在中共把‘一国两制’的橱窗打了个稀巴烂,那还怎么搞‘和平统一’?”章立凡说。
“我觉得这个是非常矛盾的。”
人事变动传言
四中全会是神秘的闭门会议,会议内容引发外界诸多揣测,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称,即使会议结束后新华社发布的公报不提及,但会议将讨论贸易战、中国经济放缓以及香港问题。
会议召开前,外界十分关注这次会议是否会出现人事变动,是否会出现习近平的“接班人”。
2017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九大,新一届中央权力核心全部都是“50后”,并没有包括较为年轻的潜在接班人,曾一度被认为有望成为常委的胡春华和陈敏尔都不在此列。胡春华现任国务院副总理,陈敏尔是重庆市委书记。
去年中国修改宪法,去除了国家主席任期限制,外界将其视作习近平寻求连任的重要讯号。
路透社引述外交官和领导层消息人士称,虽然习近平目前没有明显接班人,但3名与习近平较亲近的官员较有机会:上海市委书记李强、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以及广东省委书记李希。
习近平2002年至2007年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李强与陈敏尔曾与其共事,李强当时是省委秘书长,陈敏尔则是省委宣传部长。期间,《浙江日报》头版推出特色栏目《之江新语》,习近平以笔名“哲欣”评论官员执政为人的大小事,而陈敏尔一直被视为该栏目的幕后操刀人。
刘锐绍指出,即使陈敏尔和胡春华此次入常,也不代表他们就是未来的接班人。
“顶多就是李克强的接班人,是未来总理人选。习近平去年年初才取消国家主席任期的限制,他做那么多功夫,然后四中全会就亮出接班人?”刘锐绍说,“尽管有入常的人事安排,都不说明习近平在二十大后会淡出以及交权。”
习近平过去讲话引关注
四中全会前,中共党刊《求是》发表2018年1月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对新进中央委员会委员和省部级领导干部的一篇讲话,其中提及“祸起萧墙”引发公众关注与讨论。
习近平称,共产党自身要过硬,“怎样才算过硬,就是要敢于进行自我革命,敢于刀刃向内,敢于刮骨疗伤,敢于壮士断腕,防止祸起萧墙”。
不少人将其解读为习近平的领导地位受到威胁。但刘锐绍认为,目前无人挑战习近平的地位,但他为了继续巩固权力,需要“制造凝聚力量的机会”。
四中全会: 外媒指新时代内忧外患主题仍不脱“维稳”
据世界日报今天报道,化解内忧外患,四中全会主题仍不脱“维稳”。
报道引述官方的中新网指,有媒体分析,四中全会主要议程“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十九届四中全会把研究这个总目标的若干重大问题列入主要议程,颇有深意。这可从2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嗅出端倪。报导指出,此次会议披露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到中共成立100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据报道指出,四中全会以往讨论的议题多在党务,关注度原本不高,但2018年1月、2月连续召开了中共二中、三中全会,原预定在同年下半年举行的四中全会,却延至2019年年末才举行,这中共历史上相当罕见,也使得四中全会引人注目。
该报道指出,习近平2013年于18届三中全会时,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设定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外媒解读这是第五个现代化,也被称为“政治现代化”,也是四中全会的重点。多维新闻网分析,相较在毛泽东时代提出、经邓小平时代背书确认和发展的“四个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可以称之为“第五个现代化”,是中国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据报道称,习近平提出的“第五个现代化”深化改革总目标,强调“依法治国”,借此使中共成为现代化执政党。习近平仍在其中扮演关键的指向性角色。
美国之音:中共四中全会称要按宪法严格对香港实行管治
在香港持续了4个多月之久的示威抗议仍在持续之际,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在10月31日星期四闭幕后的公报中强调说,必须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对香港实行管治。
中国从本星期一开始举行备受各界关注的四中全会,香港问题被认为是这次会议的核心议题之一。官方的新华社在会后发布的公告将 “一国两制”称为是中国的“一个伟大创举”,并提出要“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管治”,此外还要“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
香港自六月初以来连续爆发大规模游行抗议,期间不断发生警方和市民之间的暴力冲突。星期四(10月31日)仍有示威者在旺角弥敦道及太子道等地举行抗议,警告向示威者施放催泪烟驱散示威者。
香港政府周四的一份报告说,今年第三季度香港经济比二季度萎缩了3.2%,已经构成了技术性经济衰退。
在另一方面,英国外交大臣多米尼克·拉布(Dominic Raab)星期四说,各方必须尊重香港的自治、法治。拉布说,香港应寻求缓和紧张局势,寻找政治解决方案,并呼吁港府和抗议者双方保持克制。
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10月31日消息,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新闻发布会定于2019年11月1日(星期五)上午10时举行。
中央宣传部、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全国政协办公厅、司法部负责人将在会上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据路透社公布了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会议公报要点摘录。并指出四中全会与2018年2月26-28日召开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间隔长达20个月。
路透社指中国官方新华社周四刊登会议公报全文称,“必须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路透社指以下为会议公报要点摘录:全会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必须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要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必须坚持一切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美丽中国。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确保人民军队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巩固和拓展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成果,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确保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必须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管治,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要坚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完善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保障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共同反对“台独”、促进统一。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健全党对外事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完善全方位外交布局,推进合作共赢的开放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必须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增强监督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
中共四中全会闭幕:官方公报无人事话题 着墨港澳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周四(10月31日)在北京闭幕。在新华社发布的官方公报中,中共最高领导层提及要在特别行政区建立“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
官方公报没有提及事前曾引发外界广泛猜测的诸如习近平是否会选定接班人,以及党内是否会出现诸如常委七变九等的高层重大人事调动传闻。
四中全会公报透露信号
新华社周四发布的四中全会公报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公报还同时指出,中国必须在“一国两制”下,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对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管治,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其中,公报提到要“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但未提及具体做法。
过去五个月,香港因政府提出修订能将在港逃犯引渡至台湾和中国大陆的条例,引发长时间、大规模的反政府示威,至今仍未停息。
有专家向BBC中文表示,四中公报整体上显示中共未来一段时间内会致力“加强专政”。
对于台湾,全会则提出要坚定“和平统一”的进程,并致力反对“台独”。
“要坚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完善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保障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共同反对‘台独’、促进统一。”
治理能力“现代化”
新华社周一(28日)公布,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代表政治局向全会做工作报告,会议讨论的重点包括“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8月底确定10月召开四中全会。这次十九届四中全会和三中全会之间相隔一年零八个月,十分罕见。
中央政法委公众号“长安剑”根据习近平以往讲话解读,“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等各领域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安排;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
香港时评人刘锐绍则指出,治理能力现代化其实是用经济、政治、监控等手段保证中共执政。
刘锐绍认为,由于中美贸易战和长年发展的积弊,中国经济目前面临巨大困难,所以经济上会开放改革,但在政治上会进一步收紧,利用人脸识别和信用管理体系监控民众。
中国历史学者章立凡则认为,有关“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表现,才是接下来一段时间关注的重点。
“好像什么都说了,但又好像什么都没说,”章立凡在电话中这样评价四中全会的第一份公报,他认为真正的“干货”要等到有关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文件出台。
他还表示,公报整体上显示中共是要“加强专政”:“通篇讲的也是加强党的领导——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
“我觉得这场会议,我觉得经济上的举措基本上没有谈——基本上是在谈党建和以党治国……凡是出现这样的情况,一般都是有很多事情摆不平,”章立凡说。
港澳特区管治
至于具体有什么事情摆不平,章立凡则说,他不记得以前的全会公报里会有关于“港澳管治”的说法。
公报中特别提到,要“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
对此,章立凡表示,这一提法“恐怕是这次才有的”:“本来一直在讲,‘一国两制’嘛,就是香港要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应该也包括资本主义的法治,不是中共的法治。”
“现在中共的这套所谓的法治可能……要延伸到港澳去了。”
近年香港备受关注的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立法,章立凡认为接下来中共有可能会想落实,但是现在会比较“碍手”。
“‘一国两制’本来是做给台湾看的……但是现在中共把‘一国两制’的橱窗打了个稀巴烂,那还怎么搞‘和平统一’?”章立凡说。
“我觉得这个是非常矛盾的。”
人事变动传言
四中全会是神秘的闭门会议,会议内容引发外界诸多揣测,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称,即使会议结束后新华社发布的公报不提及,但会议将讨论贸易战、中国经济放缓以及香港问题。
会议召开前,外界十分关注这次会议是否会出现人事变动,是否会出现习近平的“接班人”。
2017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九大,新一届中央权力核心全部都是“50后”,并没有包括较为年轻的潜在接班人,曾一度被认为有望成为常委的胡春华和陈敏尔都不在此列。胡春华现任国务院副总理,陈敏尔是重庆市委书记。
去年中国修改宪法,去除了国家主席任期限制,外界将其视作习近平寻求连任的重要讯号。
路透社引述外交官和领导层消息人士称,虽然习近平目前没有明显接班人,但3名与习近平较亲近的官员较有机会:上海市委书记李强、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以及广东省委书记李希。
习近平2002年至2007年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李强与陈敏尔曾与其共事,李强当时是省委秘书长,陈敏尔则是省委宣传部长。期间,《浙江日报》头版推出特色栏目《之江新语》,习近平以笔名“哲欣”评论官员执政为人的大小事,而陈敏尔一直被视为该栏目的幕后操刀人。
刘锐绍指出,即使陈敏尔和胡春华此次入常,也不代表他们就是未来的接班人。
“顶多就是李克强的接班人,是未来总理人选。习近平去年年初才取消国家主席任期的限制,他做那么多功夫,然后四中全会就亮出接班人?”刘锐绍说,“尽管有入常的人事安排,都不说明习近平在二十大后会淡出以及交权。”
习近平过去讲话引关注
四中全会前,中共党刊《求是》发表2018年1月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对新进中央委员会委员和省部级领导干部的一篇讲话,其中提及“祸起萧墙”引发公众关注与讨论。
习近平称,共产党自身要过硬,“怎样才算过硬,就是要敢于进行自我革命,敢于刀刃向内,敢于刮骨疗伤,敢于壮士断腕,防止祸起萧墙”。
不少人将其解读为习近平的领导地位受到威胁。但刘锐绍认为,目前无人挑战习近平的地位,但他为了继续巩固权力,需要“制造凝聚力量的机会”。
四中全会: 外媒指新时代内忧外患主题仍不脱“维稳”
据世界日报今天报道,化解内忧外患,四中全会主题仍不脱“维稳”。
报道引述官方的中新网指,有媒体分析,四中全会主要议程“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十九届四中全会把研究这个总目标的若干重大问题列入主要议程,颇有深意。这可从2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嗅出端倪。报导指出,此次会议披露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到中共成立100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据报道指出,四中全会以往讨论的议题多在党务,关注度原本不高,但2018年1月、2月连续召开了中共二中、三中全会,原预定在同年下半年举行的四中全会,却延至2019年年末才举行,这中共历史上相当罕见,也使得四中全会引人注目。
该报道指出,习近平2013年于18届三中全会时,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设定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外媒解读这是第五个现代化,也被称为“政治现代化”,也是四中全会的重点。多维新闻网分析,相较在毛泽东时代提出、经邓小平时代背书确认和发展的“四个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可以称之为“第五个现代化”,是中国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据报道称,习近平提出的“第五个现代化”深化改革总目标,强调“依法治国”,借此使中共成为现代化执政党。习近平仍在其中扮演关键的指向性角色。
美国之音:中共四中全会称要按宪法严格对香港实行管治
在香港持续了4个多月之久的示威抗议仍在持续之际,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在10月31日星期四闭幕后的公报中强调说,必须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对香港实行管治。
中国从本星期一开始举行备受各界关注的四中全会,香港问题被认为是这次会议的核心议题之一。官方的新华社在会后发布的公告将 “一国两制”称为是中国的“一个伟大创举”,并提出要“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管治”,此外还要“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
香港自六月初以来连续爆发大规模游行抗议,期间不断发生警方和市民之间的暴力冲突。星期四(10月31日)仍有示威者在旺角弥敦道及太子道等地举行抗议,警告向示威者施放催泪烟驱散示威者。
香港政府周四的一份报告说,今年第三季度香港经济比二季度萎缩了3.2%,已经构成了技术性经济衰退。
在另一方面,英国外交大臣多米尼克·拉布(Dominic Raab)星期四说,各方必须尊重香港的自治、法治。拉布说,香港应寻求缓和紧张局势,寻找政治解决方案,并呼吁港府和抗议者双方保持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