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世界顶级学术刊物 为何连续3天向中国道歉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0年4月11日 0点53分 PT
  返回列表
74021 阅读
41 评论
参考消息

英国《自然》杂志道歉了。

作为一本世界顶级学术刊物,此前,该杂志曾将新冠病毒直接与武汉、中国相关联。

而在最新的社论中,《自然》杂志表示,“当初的做法确实有误,我们愿为此承担责任并道歉”。

▲《自然》杂志网站截图

新冠病毒疫情全球蔓延之际,种族主义和歧视的杂音甚嚣尘上。

与此同时,为科学与真相奔走,反对污名化、政治化的声音,也正在国际舆论场上形成一股强大力量。

连续三天致歉:“病毒不会歧视——我们所有人都有风险”

英国《自然》杂志的道歉首先于4月7日,以英文社评的方式发布在官方网站上。

4月8日,同样的内容发布于《自然》杂志海外社交账号上。

▲ 《自然》杂志推特截图

4月9日,《自然》杂志官方微信公众号又发布了中文翻译版本。

连续三天,国内外三次发声,这一世界著名科学期刊以此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这篇题为《停止新冠病毒的污名化》的文章开宗明义地指出,世界卫生组织2月将新冠病毒引起的疾病命名为“COVID-19”时,曾委婉地提醒在新闻报道中错误地将新冠病毒与武汉和中国关联在一起的人和组织。

而其中就“包括《自然》杂志”。

“我们当初的做法确实有误,我们愿为此承担责任并道歉。”文内这样写道。

道歉后,社论不忘科普,世卫组织早在2015年就发布指引,要求停止这种做法,以减少污名化和恶劣影响,比如对所涉区域或当地民众的恐惧或愤怒之情。

为什么要道歉?文章援引传染病和流行病学家的话表示,历史表明,大流行会导致一些群体被污名化,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所有人都要谨言慎行。

“如果存有疑问,可以征求他人意见,但无论如何,一定要落到实实在在的证据上。”文章说。

亮明态度后,这篇道歉社论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进一步引申出“种族主义攻击”、“一损俱损”两个子话题,描绘了新冠病毒污名化给特定群体和世界带来的严重影响:

世界各地的亚裔成为种族主义攻击的对象;大批中国留学生苦恼于遭受种族主义歧视和未来学业的不确定性;高校损失来自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学子……

显然,这篇洋洋洒洒近2000字的文章,并非仅仅为向中国道歉,同时还试图表达出这样一种深远忧虑: 全球化文明之下,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如果任由歧视和偏见滋生,那么人类面对的敌人就不再仅仅是新冠病毒。

而更好的总结也许是《自然》杂志在其海外账号上提炼的那句话: 病毒不会歧视——我们所有人都有风险。

多国网友高呼:停止污名化!

这份以科学的名义,向世界发出的分量十足的疾呼,也立刻引发各方热议和共鸣。

美国《国民评论》网站在4月9日的报道中注意到,《自然》杂志还在文章中指责少数政客“抱守旧辞不放”,并点名美国总统特朗普、巴西众议员爱德华等此前攻击中国的政客们。

“执意将一种病毒及其所致疾病与某个地方关联在一起,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需要立即停止。”报道援引《自然》杂志文章称。

俄罗斯卫星通信社则在报道中援引文章另一段话表示,如果新冠病毒引起的污名化导致亚洲年轻人离开国际校园,缩短教育时间,放弃自己和他人的机会,让科研环境每况愈下——在这个世界依赖科研寻求出路之际,将不啻为一个悲剧。

▲俄罗斯卫星通信社报道截图

引发媒体多角度解读的同时,《自然》杂志的文章也在中外网友间引发讨论。

不少中国网友首先对《自然》杂志能够改正错误、反对污名化的举动表示赞赏。

一些外国网友则开始反省西方此前的舆论攻击。

更有外国网友直接引用《自然》杂志的标题呼吁:停止污名化!

“污蔑和指责别人是赶不走病毒的”

事实上,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反对污名化、反对歧视的声浪日益响亮。

美国反诽谤联盟、美国全国亚裔美国人委员会以及其他258个团体此前致信众议院两党领袖,敦促国会采取切实措施,以遏制种族主义、仇外情绪和错误信息。

美国华盛顿州卫生部门专门设计“减少污名化”专题链接,强调关于疫情的错误信息会造成恐惧和敌意。

而反对污名化成为趋势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也正在看到: 污名化带来的影响,并不局限于中国。反对污名化的呼声,并不仅仅来自于欧美国家。在歧视面前,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必须最大限度成为共同体,携手直面偏见并发起反击。

尼泊尔《喜马拉雅时报》周刊网站在4月9日报道中指出,甚至在尼泊尔,一名刚刚从韩国回国的男性由于出现症状自我隔离。但他和他的家人却遭到邻居的歧视,隐私信息也被发布于社交媒体上。

▲《喜马拉雅时报》周刊网站报道截图

报道呼吁有识之士、名人、媒体等积极行动,尽量减少污名化。

在新冠病毒威胁下,每个人都可能身处于危险中。而在饱含偏见、歧视、种族主义的“思想病毒”的威胁下,任何人都可能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在4月9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针对美国政客又一次利用疫情抹黑中国,发言人赵立坚也驳斥称,对中国污名化的行径不得人心。

赵立坚指出,任何国家都应该始终把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放在首位,并为本国人民提供足够和有效的保障。

“污蔑和指责别人是赶不走病毒的。”他说。

l
lywww
1 楼
希望服刑人员知道,党的官员在贪污,吃喝玩乐,你们在计算机前做5毛。o(︶︿︶)o出去操死他们! 不要忘记是谁把你们关在这的, 把你们搞得家破人亡的! !
潜水点赞
2 楼
司体凡草你妈逼 草泥马大写比,看在你是友军不骂你,你他妈了隔壁 登鼻子上 你他妈逼样来这找草啊
l
lywww
3 楼
是对华人! 不是对中国或中共道歉! 真的吗?! 中共病毒害死全世界!
白玉老虎
4 楼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H
HENGKAN
5 楼
禽流感就是例子
花舟
6 楼
英国之所以在过去二三十年能与德法主导的欧盟分庭抗礼,主要得益于英国手里的两张牌或者说是两个小弟,墨黑穆杂居的美国和流亡小族的以色列。这是英国的底气,他掌握着所有英语语系国家的意识定价权和政治话语权。在西方看来,英国领导美国才赢得了苏联的解体,而不是什么美苏争霸和美苏冷战。这与很多大陆人和台湾人对于西方的理解,有非常非常大的区别。
古久先生
7 楼
现在真难说这病毒到底来自哪里。NATURE这么顶级的刊物这么公示,是否已有某些有关病毒起源的信息?
g
guci886
8 楼
不应该呼吁停止污名化,仅仅是停止污名化的话随随便便道个歉就行了!现在要的是正本清源,纠察病毒的真正起源!
会飞的双鱼
9 楼
政客们最讨厌科学,玩弄政治高于一切,今年流行玩甩锅艺术。
D
DVR
10 楼
狗能看懂文字吗?只能是给有基本文明基础的人看的。
j
junoc
11 楼
这家世界顶级学术刊物 ,连续3天向中国道歉---知恥而悟,良心未泯, 孺子可教。
日出东方朔
12 楼
毒株的采样三个团队都得出类似的结论就是中国远不是病毒初始形态的发源地。至于发源地是哪里这些团队也没有明确证据指明,只是提供了毒株的变异的最可能的路线。编辑们也做的很好,不管源自几个团队暗示的美国也好,疫情初发地中国也好,就应该贯彻15年WHO的决议精神,不将病毒和特定族群,地区和性别联系上。少了人类互相的攻击才能更好的抗击疾病不是吗
m
myemail889
13 楼
确确实实就是起源于中国的武汉肺炎病毒嘛。
文学少年
14 楼
正直的科学家们和肮脏的政客们是有天壤之别的。
t
toupi
15 楼
英国的柳叶刀自然这些主编哪个没去过中国揩油?吃人家的嘴短,这个道理大家还是要懂的。
t
toupi
16 楼
《自然-通讯》执行主编Ed Gerstner博士做“《自然》、开放获取与你”的讲座 https://www.tsinghua.edu.cn/publish/thunews/10303/2014/20140617134137990494320/20140617134137990494320_.html 《自然》主编Magdalena Skipper访问北大 https://news.pku.edu.cn/xwzh/ce4ee9abb3b94cfaa4451bc281d7d389.htm 《柳叶刀》主编理查德·霍顿与清华师生共叙人类未来 https://news.tsinghua.edu.cn/publish/thunews/10303/2017/20170313093905004754143/20170313093905004754143_.html
c
cove11
17 楼
搞科研的人,都认nature,够权威,今年也是咱们元年,越来越多工作受认可了,祝好,大家都好
h
holytuzki
18 楼
如果科学界被政治严重污染,还还会有什么成果
虽万千人吾往矣
19 楼
: 对。是共和党,是米国政府,是金毛大统领。还有你这个死贱的狗粮
h
hotcpu
20 楼
希望大家能去看看原文,nature 认为学术上有用首发地命名的惯例。但根据who 这样的命名有歧视。所以为发表了这样命名的文章道歉。
金水木火土
21 楼
剑桥昨天发表文章追踪病毒来源,虽说源头还没最终确定,但不会是中国已经显然,所以为了留点脸面赶紧改口吧。 剑桥文章链接:https://www.pnas.org/content/pnas/early/2020/04/07/2004999117/F1.medium.gif
h
hyz000
22 楼
自然杂志表示停止对亚裔种族歧视,病毒对所有人都,没有提到对中国道歉,小编又再幻想
戒爱
23 楼
回复6楼:是的……!完全正确
w
www123
24 楼
呆弯人滚
炼狱人间
25 楼
帮朋友问一下 像你这样专业发汉奸评论贴多少钱一次?还招人不?
贯军
26 楼
无毛阉狗真不要脸,又在这里颠倒黑白,是不是以为别人也像你一样不懂英语不读原文?下面是原文摘要里的原话 The A and C types are found in significant proportions outside East Asia, that is, in Europeans and Americans. In contrast, the B type is the most common type in East Asia, and its ancestral genome appears not to have spread outside East Asia without first mutating into derived B types, pointing to founder effects or immunological or environmental resistance against this type outside Asia. 懂不懂什么叫“pointing to founder effects or immunological or environmental resistance against this type outside Asia.”?
b
blass
27 楼
搞政治品论的人理所当然比自然更懂病毒。
贯军
28 楼
来,无毛阉狗,再来读读这段,啪啪啪地打你的逼脸啊。 On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phylogenetic network is to reconstruct infection paths where they are unknown and pose a public health risk. The following cases where the infection history is well documented may serve as illustrations (SI Appendix). On 25 February 2020, the first Brazilian was reported to have been infected following a visit to Italy, and the network algorithm reflects this with a mutational link between an Italian and his Brazilian viral genome in cluster C (SI Appendix, Fig. S1). In another case, a man from Ontario had traveled from Wuhan in central China to Guangdong in southern China and then returned to Canada, where he fell ill and was conclusively diagnosed with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on 27 January 2020. In the phylogenetic network (SI Appendix, Fig. S2), his virus genome branches from a reconstructed ancestral node, with derived virus variants in Foshan and Shenzhen (both in Guangdong province), in agreement with his travel history. His virus genome now coexists with those of other infected North Americans (one Canadian and two Californians) who evidently share a common viral genealogy. The case of the single Mexican viral genome in the network is a documented infection diagnosed on 28 February 2020 in a Mexican traveler to Italy. Not only does the network confirm the Italian origin of the Mexican virus (SI Appendix, Fig. S3), but it also implies that this Italian virus derives from the first documented German infection on 27 January 2020 in an employee working for the Webasto company in Munich, who, in turn, had contracted the infection from a Chinese colleague in Shanghai who had received a visit by her parents from Wuhan. This viral journey from Wuhan to Mexico, lasting a month, is documented by 10 mutations in the phylogenetic network.
g
g10狗粮
29 楼
: 你家人死了吗?
s
snofox
30 楼
卧槽,这个道歉牛呀,在病毒被发现来源于美国的事实真相越来越清楚的时候,提前甩锅,“你们到时别攻击我们白皮猪”
c
cooldoggyx
31 楼
中共病毒,祸害全球
W
WUSHINJ
32 楼
这个算港灿的爹!
天罡
33 楼
不停道歉,因为不小心犯了法西斯主义,不得不澄清。
七素八荤
34 楼
现在B型恐怕也是美国最多
贯军
35 楼
: 多不多跟来源没有关系。 口交部赵立贱的甩锅啃腚会变成世界各国索赔的证据之一。咎由自取,害人害己。
w
w16982001
36 楼
看来看去还是没有看出来对中国道歉,小编没事自己编吧!
C
Chdjim
37 楼
台湾慰安仔什么时候道歉呢
l
las
38 楼
: 你是狗,不是华人。
城市沉睡
39 楼
现在反华这么造谣,别人早就免疫了。 以后武统的时候,你们怎么造谣啊? 例如这个? 在菜英文的忽悠下,中国的导弹军内部哗变,把对准台湾的导弹都对准了内地
u
urawa
40 楼
封口,特别是外国人的口,是很难的。
五毛猪
41 楼
不 應該説中国武汉肺炎 不 應該説中国武汉肺炎 不 應該説中国武汉肺炎 不 應該説中国武汉肺炎 不 應該説中国武汉肺炎 不 應該説中国武汉肺炎 不 應該説中国武汉肺炎 不 應該説中国武汉肺炎 不 應該説中国武汉肺炎 不 應該説中国武汉肺炎 不 應該説中国武汉肺炎 不 應該説中国武汉肺炎 不 應該説中国武汉肺炎 不 應該説中国武汉肺炎 不 應該説中国武汉肺炎 不 應該説中国武汉肺炎 不 應該説中国武汉肺炎 不 應該説中国武汉肺炎 不 應該説中国武汉肺炎 不 應該説中国武汉肺炎 不 應該説中国武汉肺炎 不 應該説中国武汉肺炎 不 應該説中国武汉肺炎 不 應該説中国武汉肺炎 不 應該説中国武汉肺炎 不 應該説中国武汉肺炎 不 應該説中国武汉肺炎 不 應該説中国武汉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