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媒:《阿凡达2》是美国隐晦版《南京大屠杀》?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12月27日 23点22分 PT
  返回列表
72990 阅读
36 评论
酷玩实验室

之前说《阿凡达2》会拯救电影市场的那些人,恐怕要被打脸了。

直到2022年12月24日,《阿凡达2》的中国内地票房才艰难迈过6亿元,速度远远低于预期。

此前预测的30亿元总票房,也被下调至10亿元,超过《独行月球》和《长津湖水门桥》更是已无可能。

看得出来卡梅隆很急,都自己下场拉票了。

在知乎上,卡梅隆用千字篇幅“亲自答”了关于影片的问题,评论区里却有高赞回复称:“别拍电影了,再拍真就晚节不保了。”

不仅在中国失利,更不好的消息是,《阿凡达2》在国外也扑街了。

《阿凡达2》目前北美本土票房仅为2.17亿美元,全球票房累计为6.8亿美元。按照美媒估算,这部影片的全球票房到20亿美元才能收支平衡。

受此拖累,迪士尼的股价近一周内跌了近4%,市值创两年来收盘新低,迪士尼公司也罕见地公开表示“这一结果令人失望”。

如果说在国内失利还能归咎于疫情的话,那么对于早早放开的欧美市场,显然就不能简单把锅推给病毒了。

目前《阿凡达2》在专业影评网站Metacritic的评分只有67分。一些北美主流媒体对《阿凡达2》的评价也不高。美国CNBC称,“尽管视觉特效受到评论家们的赞扬,但有很大一部分观众对卡梅隆的剧本和长达3个小时的片长表示失望。”

而说到扑街更深层次的原因,拖沓的节奏和老套的情节还只是表象,内核还要追溯那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政治正确。

众所周知,这些年在“白左”统治之下的好莱坞,政治正确早已成为弯道超车的利器。尤其是种族这一必杀技,连美人鱼都能给漂黑。

《阿凡达2》也没忽视这点,在电影中安插了很多政治正确元素。

但用得多,不代表观众爱看。 有些政治正确虽然表面上被西方接受,实际上并不是他们真正乐意看到的。

比如在《阿凡达2》中,假如我们去掉特效和外星背景,会发现其讲的是印第安人带领部落打败西方入侵者的故事。

按理说这个题材应该在美国很有市场。作为美国“原住民”,印第安人在全美只有570万人,占总人口的2%,但暴力犯罪率却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0倍以上,有1/4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下,buff叠得比黑人还多,完全足以激起白人的“圣母心”。但事实是,白人并不想这段历史被过分关注。

这背后隐藏着一段美国最不想被外界知道的历史。按照我们过去接触到的资料,印第安人曾被欧美殖民者奴役和屠杀过,感觉和黑人的遭遇差不多。但实际上,这只是西方希望我们知道的“历史”,印第安人实际的遭遇要比黑人悲惨得多。

记得前两年读过一本西班牙传教士写的回忆录,名叫《西印度毁灭述略》,其中以大量的亲身见闻揭露了欧洲殖民者令人发指的血腥杀戮。

这本回忆录在欧美被列为禁书,我简单选取几个片段,大家感受下。

白人对印第安人动辄拳打脚踢,棍棒交加,连村中的头领、老人也不放过。

 一个探险队长身为基督徒却把当地最有权威的国王的妻子强奸了…… 他们闯进村庄,见到老少、孕妇便挑破他们的肚皮,然后剁成碎块,宛如宰割畜栏中的羔羊。还打赌看谁能一刀把人从中间劈开,谁能一下子砍掉人头或开膛破肚。

他们还从母亲怀中把吃奶的婴儿夺走,提起孩子的双脚往石头上摔。还有一些人从背后将孩子推下水,一面狞笑。 有人还用利剑把母亲连同怀中的婴儿一起刺穿,用力之猛,如果他们前面还有别人,也会一起被刺伤。暴徒们还做了一些长架,把印第安人每13个一排,吊在一个架上,双脚稍离地面,在脚下放上柴草,点上火,以上帝和其十二使徒的名义把他们活活烤死。

是不是越看越眼熟?没错,这不就跟日本侵华犯下的罪行如出一辙吗?

大家过去认为白人对印第安人只是奴役、压榨和屠杀,实际上他们是烧杀奸淫,无恶不作,是彻头彻尾的种族虐杀。

而如果对这段历史大肆宣扬和传播,对美国白人的形象简直是致命的打击,相当于彻底颠覆了他们多年来苦心经营的伪善形象。

换句话说,《阿凡达2》就是美国隐晦版的《南京大屠杀》。

看看现在日本人极力不想承认侵华历史的样子,就能知道美国人为何不待见《阿凡达2》了。

为了掩盖和粉饰掉这段历史,他们无所不用其极。比如我们从小看大的西部片,印第安人通常都被刻画成大反派,野蛮嗜血,喜欢割下敌人的头皮,是应该被白人征服和驯化的落后民族。

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也曾公开提到过:“我认为每十个印第安人,有九个是坏的。”

也正是因为这些潜移默化的洗脑,当白人们看到《阿凡达2》中的“西方入侵者”暗讽的竟是自己,印第安人则是保家卫国的正派角色时,瞬间就感到被冒犯。

你把我当成反派,我就用脚投票,不看你的电影。

你揭发我的老短,我就要你的老命,夺走你的票房。

那这时有人要问,为什么第一部上映时观众反应没这么大呢?

其实当年上映时,白人就曾抵制过阿凡达,还把它称为是反美电影。但碍于当时《阿凡达》的影响力过大,这种声音也就被压了下去。如今时过境迁,3D带来的新奇感早已过去,人们对这部系列片的关注点又重新回到内容上面,也便没有理由不对《阿凡达2》杀鸡儆猴。

其实说到踩印第安这条红线,《阿凡达2》并不是第一个。 早在2007年,一部名为《魂归伤膝谷》就将镜头对准印第安人,讲的是白人对其的一次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片子本身质量相当优质,得到了业内的广泛认可,但最终结局和《阿凡达2》一样,惨淡收场。 对比之下,会发现那些票房高的好莱坞电影,都是昂撒站在正义一方的。 比如最近同样被吐槽“剧情老掉牙”的《壮志凌云2》,就靠着宣传美式正义,票房大卖,稳拿今年第一。 哪怕这部片子本质上是美军公然入侵他国,但只要电影中随便赋予一个借口,把美国人打扮成救世主,观众就吃这套,愿意走进电影院捧场。 前些年大火的《绿皮书》,虽然表面上讲的是黑人故事,实际上也是把白人司机的角色塑造成一个更为善良、有同情心和责任心的形象,以此来拍白人的马屁。

能看得出,白人的确可以接受电影中有少数族裔,甚至成为主角,但绝不能容忍自己站在反派的位置,更不能接受被扒某些颠覆他们“伟光正”形象的黑历史。

他们喜欢政治正确,但仅限于有利于自己的“政治正确”。

当然,《阿凡达2》的失利不止因为踩错了一个政治正确,另一个让《阿凡达2》扑街的政治正确,叫做环保。 前些年,环保可以说是美国文娱领域的“白月光”,很多获奖电影都和它有关。比如去年的奥斯卡获奖真人短片《困兽》,还有让小李子圆梦小金人的《荒野猎人》等等。 甚至金球奖和奥斯卡的提名宴都改成是纯素的了,就是为了展示他们在环保上所下的心血。

卡梅隆原本也想在《阿凡达2》使用这招。比如电影中捕鲲那一段,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是在暗示人类大肆捕猎鲸鱼的行为。

放在前些年,这样拍兴许还有一定市场。

但到了今年,随着欧洲能源危机爆发,西方纷纷在环保开倒车,这个话题俨然成为一个自己打自己脸的“罪证”,不仅主流舆论不支持,观众自己也看得索然无味。

更何况,随着这些年媒体的曝光,西方人发现原来全球滥杀海洋动物的罪魁祸首,竟然是他们自己。

据《时代》曝光,虽然日本和冰岛等国因捕鲸而臭名远扬,但挪威每年捕杀的鲸鱼数量超过了这些国家捕鲸量的总和,成为全球头号“鲸鱼杀手”。

去年9月份,丹麦近1500只海豚遭捕杀,将海水染成血红色的残忍场面被上传到网上,更是让全世界惊呼“又一个海豚湾”。

这时候再宣扬海洋保护,显然就属于自讨没趣了。

一些公司这些年打着环保旗号做的商业行为,也给环保本身带来了负面影响。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去年苹果以环保的名义,取消为新款iPhone配备充电配件和耳机,理由是这样可以减少碳排放量。但后来人们发现,这样做非但没有环保,反而增加了市场对于充电器和耳机的需求量,而独立包装的充电器在包装以及运输过程中产生的资源消耗,甚至要比随机附带充电器更多。

美国人当时就开始带头抗议,要求苹果换回充电配件和耳机,后来欧洲跟着闹,一度闹得沸沸扬扬。

更早之前,星巴克、麦当劳将塑料吸管改用纸吸管,也是美国人率先抗议,要求全部换回塑料吸管。

不过这回他们给出的理由倒不是环保,而是纸吸管的“口感”不好。

后来星巴克和麦当劳不得不公布了前一年的用户问卷调查,显示当时大部分人的态度是支持环保行动的,只是感受到“环保”带来的不便,才改变了主意。

这种“骑墙式”环保一度让西方很尴尬,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不过可惜的是,“不紧跟时事”的卡梅隆显然没有及时捕捉到这些变化,还在用老一套的方式来拍电影,结果一通马屁拍在蹄子上,自讨没趣。

说完了《阿凡达2》用错的政治正确,再来聊聊这部片子该用却没用的政治正确。 啥叫该用却没用呢?其实就是这些年在西方比较吃香的元素,比如同性题材、IGBT或者极端女权,像《月光男孩》、《水形物语》、《波西米亚狂想曲》、《卡罗尔》、《伯德小姐》、《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这些获奖作品,无一不是踩中了这些“风口”。 结果这些热门的政治正确,《阿凡达2》一个都没拍出来。

相反,男主的人设还是个具有绝对话语权的阳刚父亲,甚至规定孩子们跟他交流只能说yes sir,而母亲容易情绪激动但讲话却经常被人忽略。 其他的女性角色也很难称得上有主角光环,永远忙着给男性角色救火,哪怕安排了一个似乎很拽的女性总指挥官,但也只是打了三分钟的酱油就消失无踪了。 这让《阿凡达2》在美国电影界显得相当“不合群”,虽然没人去逼迫制作方非要融入这些元素,但历数这些年的入围作品,哪一个不是削尖脑袋也要硬往这方面蹭一下的。

所谓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给你机会你不用,那就别怪欧美观众把你当成“异类”来处理了。

不过也许大家还记得,早在第一部时,《阿凡达》还并不是一个“钢铁直男”,当时对于潘多拉的设定还是一个充满母性色彩的星球,但到了第二部,这种行事逻辑戛然而止,完全改为了男性视角。

而了解卡梅隆的都知道,他本人并不能算是个男权主义者,纵观过去拍过的作品,不乏一些大女主作品。

卡梅隆的前妻吉尔·赫德就曾对此向外界解释过,说卡梅隆“一直觉得在电影中女性作为主角比男性有趣”。

唯独在《阿凡达2》中,这种偏爱没有被体现出来。

关于这种反差我的理解是,卡梅隆本人对于女性的支持是一以贯之的,早在好莱坞没有兴起这种风气时就在坚持,但随着这些年大家突然开始一窝蜂地效仿,甚至类似的题材一度成为政治正确时,反而令他有些产生抵触情绪,不再愿意去凑热闹。

这点从他抨击《神奇女侠》时就能发现端倪。早在2017年《神奇女侠》热映时,卡梅隆就公然和大众唱反调,说神奇女侠是一个被物化的偶像,是银幕上刻画女性形象的一种倒退,为此惹得被一众业内人士群起攻之。

但谁也没想到时隔多年,他就真的在《阿凡达2》来了一次“全男行”,你说他故意和权威作对也好,说他装逼也罢,反正对得起“片场暴君”的暴脾气,而结果也求仁得仁,把自己的电影也误伤了。

如今的《阿凡达2》就像一个满身脓包的流浪汉,看似所有人都要对他伸出援手,其实人人都在无声地抵制和漠视他,希望他能够赶快消失在视野里。

而放到更大的视角来看,《阿凡达2》的出现其实也又一次扒掉了美国电影的底裤。

过去美国总嘲讽我们爱拍主旋律电影,但一部电影想要在美国火,本质上也需要迎合当地的主流价值观。一旦和这个相悖,甭管多大的制作,多有名的导演,该扑街还是得扑街。 

过去我们总赞扬美国电影充满批判和反思,颂扬其具有独立思考能力,但实际上这些电影本身也有一套潜规则,只是一种更高级的“样板戏”而已。

过去我们认为美国电影优秀,对好莱坞的文艺工业充满好感,但如今时代变了,世界人民的审美水平、精神追求、眼界见识都在提升,不再抱着滤镜去欣赏所谓的美国大片了。

几十年前看《肖申克的救赎》会心生钦佩,今天看《绿皮书》却觉得有点反胃。 几十年前看《拯救大兵瑞恩》会觉得热血沸腾,今天看《拆弹部队》会觉得啼笑皆非。 十几年前看《阿凡达》会觉得心潮澎湃,今天看《阿凡达2》会觉得枯燥无味、味如鸡肋......

当好莱坞自己也无法理直气壮的输出那些“伟大”的故事时,当美国大片还在用华丽的画面来掩盖剧情的空洞时,当美式电影只能变成供白人来凸显道德优越感的工具和玩物时,所谓的美国大片就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光环,沦为政治正确的附属品。

所谓成也政治正确,败也政治正确。

在这个背景下看,《阿凡达2》的溃败在情理之外也在情理之中。这次是卡梅隆想突破政治正确的天花板撞了一鼻子灰,未来换个导演想要做类似的尝试,结局未尝不是一样。

最终的天花板,还是美国善良外衣掩盖下那副精致利己的虚伪嘴脸。

a
assvenger
1 楼
导演恨死A4。 A4不愿意背锅,但就是不去电影院。
老虎爱小米
2 楼
美国还有人通过电影反省历史自我批判,中共在中国害死了那么多国人,它反省过吗?迄今还不让研究历史,还自诩是伟光正。 [1评]
p
pillow
3 楼
如果你觉得他自我批判了,他的目的就达到了。自省只对个人有意义,是个人适应社会不被淘汰的门槛。但反省对团体没有意义,除非该团体因为反省而导致解散。 [1评]
e
evision
4 楼
就不说远的,某机构搞文革,计划生育跟一个家庭道歉过吗? [1评]
媚眼瞟瞟
5 楼
这种政治正确的电影不会有什么好看的。 还不如看星球片。
独孤苍狼
6 楼
美国哪是精致呀?完全是赤裸裸的利己主义!只不过前些年中国人被公知(洋奴)精英(买办)这些二狗子忽悠瘸了,因为美国是一个“救世主”。 实际上美国一直是一神教的忠实信徒——只救赎那些唯命是从、衷心信奉自己的愚昧信徒,其他人都是该杀的“异教徒”!!!
o
o祖宗o
7 楼
呵呵,党国嘲笑西方左逼,这不就像太监在讥笑妓女么~😂😀
大饼鸡蛋
8 楼
翻开中国历史,举凡人相食的时代,人性最恶的时代,对待中国人最残暴的永远是中国人的统治阶层。但是他们却善于把自己美化成民族的救世主角色,又让中国人痛恨一切外族。让你觉得中华民族的苦难都是外族和所谓的帝国主义殖民战争导致的。 [1评]
牛皮方糖
9 楼
演戏嘛,都是戏子
右手好累
10 楼
三年饥荒,十年文革,你他妈道过歉嘛?傻逼东西,人家讲意识形态,你他妈是种族灭绝。
w
wakawaka
11 楼
西印度毁灭述略这本书在欧美不是禁书。
d
devint
12 楼
南北战争三光亚特兰大,麦克阿瑟元帅巴顿将军首都街头坦克压老兵!
p
pumaking0614
13 楼
在如今的大环境下揭露白人丑恶面目的电影肯定不讨喜了 这跟抢中东石油根本就是一回事啊, 第一部萨达姆 第二部卡扎菲
太平天國
14 楼
共匪不除,中华必亡。
L
LLC
15 楼
这得多大仇恨?
L
LLC
16 楼
共党早就应该解散
k
kooo
17 楼
政治正确,反思过去不是好事吗?对于弱小者不是好事吗? 不反思大饥荒,不反思文革,不反思清零政策,五毛蛆洋洋得意的在主子后面跪下了,等着吃饭呢。
d
dancingwater
18 楼
都没说到点子上,阿凡达2票房失败的最大原因不是政治不正确,而是炒冷饭没新意
d
dancingwater
19 楼
文革我反对,但是计划生育是必须施行的,否则像你这种满嘴大道理满肚子坏水浪费粮食的垃圾只会越来越多
按律当斩
20 楼
作为美国“原住民”,印第安人在全美只有570万人,占总人口的2%,但暴力犯罪率却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0倍以上,有1/4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下,buff叠得比黑人还多,完全足以激起白人的“圣母心”。但事实是,白人并不想这段历史被过分关注。
南方兔儿爷
21 楼
水之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望和平
22 楼
What’s going around comes around! 殘暴倭畜戰犯、蒼天饒過誰! 遲早的事
狮城浪人
23 楼
胡扯蛋, 我看完这个电影,就感觉到是彻底的美国印第安人的历史再现。
e
edison2k3
24 楼
美国善良外衣掩盖下那副精致利己的虚伪嘴脸
b
bilili
25 楼
好莱坞的衰退也正是美国衰退的体现,伟大的作家,编剧,导演和演员要么渐渐老去,要么江郎才尽,而成长于电子垃圾的后浪却失去了创作的灵感和才华,只能限于电脑制作夸张的3D特效。近二十年都没有什么可以传世的佳作了。。。
云中故郡
26 楼
这篇文章作者简直在胡言乱语,为了反对而反对。没能解释为啥这部片子在中国票房不好。
W
Winterwy
27 楼
一帮狗粮傻逼,这也能聒噪, 服了
S
SteinD
28 楼
中国是一届领导人所为,到第二届领导人马上纠正错误,受害人都恢复了名誉补发了工资。而美国是几十届总统所为,一届一届都延续屠杀和侵占印第安人土地,不知悔改。拍个电影反省有鸟用,美国政府还给印第安人一寸土地了吗?
c
ccdb99
29 楼
最终的天花板,还是美国善良外衣掩盖下那副精致利己的虚伪嘴脸。
c
ccdb99
30 楼
中国与流氓国不同的是,中国只有政治电影、政治戏剧才讲政治。而流氓国的与政治无关的普普通通的生活剧也不往夹带私藏黑中国、黑俄罗斯的内容。
中坚力量
31 楼
美国是中国最主要的敌国 没有之一 中国必须以完全消灭美国 为自己的主要目标 只要消灭美国 中国面对的困难 都将迎刃而解 中国面对的敌人 也将一夜之间变成盟友 中国之所以面对这么的困难 完全都是美国造成的 完全都是美国影响的 中国不能对美国抱有 任何幻想 中国不能把美国当成人类的国家 要必须当作癌症一样不惜一切代价 可以用所有可以运用的 歹毒无底线欺诈残虐方法 消灭美国 不要有任何妥协和幻想 完全消灭 消灭美国是中国现在的 第一任务 不要有任何犹豫 不要有任何仁慈 残酷残忍残暴 的将美国亡国灭种 彻底在世界上抹去 才是中国最重要的任务 才是中国可以发展强大 生存下去的 的必要条件 美国和中国不可共存 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不要幻想 完全毁灭美国 这是中国人民的共识 是中国人民的民意 美国屠杀土著人类血腥的建国史 要用血来偿还 邪恶国家美国亡国灭种的任务 是中国对世界的责任 是中国要还给美国原住民的一个公道 中国强大能力是人类给中国的历史使命 完灭美国 给全人类一个说法 [1评]
零号新冠患者
32 楼
这文章写的真他妈酸 还是他妈逼d那种大热天不洗脚一脱袜子那种臭死人的酸味,也就监狱五毛喜欢这种风格狗屁不通的网文 长津湖为了金家死了那么多冰雕战士还他吗有脸提 流浪地球?那能叫特效?能叫片子吗?我勒个槽的,都是吹牛逼玩特效,人家卡梅隆玩的就比你牛逼高到不知哪里去了。。。 还他吗映射印第安人,你他妈看看印第安人能和电影里纳威人的作战实力相媲美吗?就更别提南京大屠杀了,提了就是纯熟给自己找别扭。。 人家美帝拍电影就是讲究,有深度。 正派反派都他妈的值得尊敬。
零号新冠患者
33 楼
别反美了,你妈阳康转白肺了 赶紧回家看看吧。
e
execom
34 楼
阿凡达表现了白皮肉欲向外星人伸展的极度意淫和自恋情节。白皮不能与强壮的外星雌性交配,就研发的和人体感观相通的外星机械皮具与外星母体交配,荒淫无度
其乳大尺
35 楼
阳了怎么去看电影,退烧药有用不发,发连花清瘟,很难去给这类人解释的
火星滚滚
36 楼
反华狗们应该被白左们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