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环球时报齐批武汉政府 “大胆”放任行动慢(图)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0年1月23日 9点42分 PT
  返回列表
19917 阅读
29 评论
综合新闻

1月22日,人民网与《环球时报》微信公众号发文批评武汉政府。人民网的文章标题是《人民网评:面对疫情,任何侥幸都可能夺人性命》,《环球时报》社评文章标题是《武汉行动慢了教训沉痛,其他地方一定要放弃侥幸加速应对》。

人民网评认为:武汉传来的一些莫名“大胆”的消息却着实让人惊诧不已,也引发了公众的质疑。比如信息披露不够及时准确,“大胆”放任病人出行,“大胆”放任疫情源头营业,“大胆”让关键易感人群不戴口罩以免引发公众恐慌。尤其是在疫情已经引起全社会关注的情况下,武汉依然还按部就班地派送20万张免费旅游券,“邀约”市民和游客前往黄鹤楼等热门且封闭的旅游景点。舆情哗然之后,官方才如梦初醒地宣布推迟这一活动。更有当地社区“放胆”组织四万余家庭共吃团年饭。

《环球时报》社评认为:武汉没能在第一时间将新型冠状病毒封死在最小的范围内,坦率地说,我们首战不利。……但武汉的实际应对措施显然缓慢了,没有实行全面隔离治疗,封锁所有潜在的传染渠道,以至于这种病毒向全国扩散了开来。这是又一记沉痛的教训。……我们很担心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会存在武汉早期的侥幸心理,把“避免形成社会恐慌”作为制定政策的优先考量,强调“内紧外松”。

以下是文章全文。





人民网评:面对疫情,任何侥幸都可能夺人性命

作者 | 李泓冰

来源 | 人民网

源自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已在多地出现,同时也以一种“来势汹汹”的姿态呈现在舆论场。习近平总书记就此作出批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如何遏制疫情蔓延?怎样才是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措施林林总总,答案见仁见智,但有一点是明确的——任何“耍大胆”“不设防”的侥幸心态都是极其要不得的。

从有关专家呼吁“大家现在能不到武汉去就不去,武汉人能不出来就不出来”,到武汉防控升级实施进出管控,再到卫健委、民航局、国铁集团、国家医保局都行动起来,无疑都在为遏制疫情辟出“隔离带”、穿上“防护衣”。科学、规范、有序地防治措施,对于纾解人们情有可原的焦虑,将产生深层次正向影响。

相较此前,武汉传来的一些莫名“大胆”的消息却着实让人惊诧不已,也引发了公众的质疑。比如信息披露不够及时准确,“大胆”放任病人出行,“大胆”放任疫情源头营业,“大胆”让关键易感人群不戴口罩以免引发公众恐慌。

尤其是在疫情已经引起全社会关注的情况下,武汉依然还按部就班地派送20万张免费旅游券,“邀约”市民和游客前往黄鹤楼等热门且封闭的旅游景点。舆情哗然之后,官方才如梦初醒地宣布推迟这一活动。更有当地社区“放胆”组织四万余家庭共吃团年饭,甚至网传有确诊病例家属绕开机场和车站,携病人自驾数小时到外地就诊引发输入性病例。这些做法,指其“无知者无畏”恐怕有些言重,但的确让人骨鲠在喉。

“大胆”的背后是侥幸,是对传染病防治规律的无知,是对自身和他人健康风险的漠视。

疫情,特别是新型病毒引发的疫情,常常会突然爆发甚至发生变异,人们对其有一个逐步认识和完善应对的过程,完全在情理之中。从初期表示“没有证据显示人传人”,到日前指出“可能造成持续的人传人”,其实反映的是一种审慎态度。要求从一开始就作出精准判断,显然过于苛刻。但是必须指出,正因新的病毒带有复杂性和未知性,我们更应严谨细致,不能轻言“可防可控”,宁可严防死守,也不能有任何部门和个体、在任何流程和环节,存在侥幸心理。

各地方、各部门、各行业都要切实拿出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杜绝侥幸心理,坚决扛起肩头的责任。既要沉着冷静,科学应对,从医学卫生学专业角度全力防控好肺炎疫情;同时也要信息透明,主动释疑,全力缓解社会的“心病”。这当中,做好舆论引导工作,让公众客观认识疫情、科学预防疫情、冷静应对疫情,尤为重要。17年前的那场“非典”战役,暴露出了我们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方面的问题,我们为此支付了不小的社会成本。“学费”不能白交,我们务须长进。

传染病防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也会相应增加社会管理成本,降低生活便利程度。每一位社会成员应当本着对自己和别人生命负责的态度,切不可图自己方便、为一己私利,违反防疫的各种规定,更不可有“哪那么容易被传染”的侥幸心态。尊重科学,尊重生命,永远都应该是我们牢记的座右铭。

客观而言,面对疫情,一些群众出现应对失措不难理解。传染性疾病本就容易引发社会恐慌,何况此次肺炎疫情的来源和病因暂时未知,更添加了一份焦虑。更重要的是,当年的“非典”疫情引发的剧烈震荡已沉淀在公众记忆和社会心理中,很容易让人们不自觉地与其产生对应和联想。能否做好疫情防控、疫情是否还会扩大、何时才能安心出门……一系列问号,悬在每一个人心中。

在这样的时刻,看到有钟南山院士这样的老专家依然奋战在一线,我们每个人都倍感安心。武汉医生的朋友圈刷屏,让我们对医护群体心存敬意。同时,看到“15名医务人员感染”的消息,也让我们无比痛心。只有每个部门、每个岗位、每个人都心存敬畏,杜绝侥幸,我们才不至于辜负医护人员在一线的坚守。

唯其如此,坚守才有意义,才有价值。

河东狮
1 楼
好大喜功报喜不报忧的地方官僚主义一天不清除,老百姓安全一天得不到保证。 武汉市政府决策官员们将功补过的机会来了,去医院隔离区24小时当好后勤员吧。
过路人_2016
2 楼
这里有同志说了:才死了几个人,至于吗?
我要真普選
3 楼
反啦!反啦!反啦! 不是黨媒性黨嗎?
过路人_2016
4 楼
人民网、环球时报都被美帝收买了
喜得利
5 楼
手榴弹往后扔!
x
xmiaomiao
6 楼
维稳的代价!官员的习惯性思维就是所谓的维稳,说假话,而不是说真话!
y
yuntai
7 楼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中航科工六院
8 楼
马国强, bye.....
d
dumbttt
9 楼
为了维护皇上权威,地方官们献上你们的人头吧!
南岭老三
10 楼
国色和八戒啊,怎么被同志背后捅刀子啦?不是说只死啦几个人嘛,全是西方媒体抹黑中国啊,美国流感死几千人怎么没人说?胡总编怎么改性情了?
b
barryv
11 楼
粉饰太平一直是你们这些官媒的原则
d
dumbttt
12 楼
其实这种事情不能怪一两个地方官或专家,而是党国体制的必然结果。大家看看苏联核电厂事故就知道怎么回事了,HBO有连续剧,大家可以参考。 事故发生后的常规操作是否认抵赖,把敢于披露真相的人抓起来,甚至可以说是敌对势力抹黑。如果把事情按下来了就最好,如果事故太大掩盖不了,就抛出一两个人当替罪羊,再宣传一下某些英雄事迹,感谢党,感谢伟大领袖。把丧事办成喜事。
E
Emeifuguang
13 楼
这些霉体,摇身一变。厉害!
毕凡
14 楼
有人总结他们的套路: 事件发生 -〉为了维稳,或/和乌纱帽捂着 -〉 事件蔓延,捂不住了 -〉处理几个官员以平民愤 -〉表彰英雄 -〉领导慰问 -〉从不汲取教训 - 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看看接下来吧?
m
mirror1
15 楼
要找替罪羊了 两大罪魁祸首 1. 维稳是第一位的 2. 媒体不准对重大事件进行报道,等待上面的 “通稿”
j
johniewalker
16 楼
高啊!说白了吧:“说真话者死”的恐怖氛围造成了如此祸国殃民的后果,却“绝不是体制、‘人民领袖’的罪孽,而是下面的人搞砸了”。
p
pconline
17 楼
党领导一切,一尊小组长哪去了?
百姓人家
18 楼
这锅甩的,高,实在是高。
M
MarsFather
19 楼
武汉的萝卜头是临时工。
闲云看雾
20 楼
突然说点人话也实属被逼无奈
亮工
21 楼
当事人领导应该被炮决。理由是愚蠢透顶。 当事人领导应该被炮决。理由是愚蠢透顶。 当事人领导应该被炮决。理由是愚蠢透顶。
y
ytwadk
22 楼
人民的好书记岐山在哪?他应该去武汉直接指挥。
7
7080
23 楼
这些不顾百姓死活、只想保住自己乌纱的昏官、庸官在有皇上的时候也是欺君之罪,是要被杀头的!
s
smeagolrocks
24 楼
有疫情先不处理却把报㪵人抓进监狱这特么什么政府呀!
T
TNEGI//ETNI
25 楼
武汉官员的小农意识造成了目前的严重后果。初期小患舍不得出大力,自我麻痹。等到事情进展到不可收拾才如梦方醒。一群傻叉。
沱江舵爷
26 楼
前几天我就是武汉万人宴的领导会倒霉。
沱江舵爷
27 楼
首战不利,有八戒国色之流的一份“功劳”。
k
kokuhorose
28 楼
定于一尊,罪于一臣,危乎万民! 杀个替罪羊平民愤,等事情了结了,一尊再去武汉慰问群众,向因公殉职的医护人员敬献花圈,妥妥明君一枚。 咱老百姓就吃这一套,到时候夹道欢迎。
天眼里人
29 楼
武汉领导很难办,说太早吧,习总不高兴;说太晚吧,习总拿你开刀。反正都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