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学霸校4名学生自杀!病态抢跑毁了一代精英学霸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4年11月20日 11点35分 PT
  返回列表
68809 阅读
22 评论
爸爸真棒



来源 | 爸爸真棒

ID | babazhenbang

作者 | 静思

又一起顶尖私立中学学生自杀的悲剧发生了!

10月17日星期四上午,顶级私立中学Harvard-Westlake School(哈佛西湖)九年级学生Benjamin Ellis自杀身亡,他于两年前转入哈佛西湖就读。



■ Benjamin Ellis的全家照,左一是他

算上去年的自杀案例,迄今为止这已经是哈佛西湖的第四起了。在去年的9个月里,该校连续发生了三起学生自杀事件,分别是10、11和12年级的三名学生。

在NICHE上,哈佛西湖是洛杉矶地区排名第一的私立中学,在整个加州464所私立中学里排名第三的学校。从师资、学术到体育等各方面都是A+和A的评分。



每年4万7千美元的学费说明能就读于此的家庭经济条件不错。有人不理解,在如此优秀的学校和家境优渥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怎么就选择走上了绝路?

这几年,美国顶尖私立中学、藤校学生自杀的新闻屡见。比如今年5月,“藤校中国女博士在美失联”的新闻在互联网发酵,警方搜救多日后传来噩耗——证实因心理健康问题而自杀。



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甚至选择极端的原因也有不少专家和文章分析过:学业压力大、竞争激烈、学生自我要求高、家长和校方对孩子心理问题的忽视。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更隐秘的原因未被我们忽略了,而这些原因也许就是压垮孩子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越好的学校、自杀率越高?

哈佛西湖的四起自杀案例并非个案。在过去几年里,美国的一些知名私立高中和精英大学发生了多起学生自杀事件:

全美排名第二的私立高中菲利普斯学院(Phillips Andover Academy),17岁的学生跳下站台撞火车自杀身亡。



2022年,斯坦福大学足球队队长Katie Meyer自杀身亡;

2021年,18岁的耶鲁大学新生Rachael Shaw-Rosenbaum自杀身亡,

在2019年麻省理工学院的报告称,在过去十年中,有11名学生自杀身亡。这相当于每10万名学生中有18.5人自杀,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多;

仅2017年一年,哥伦比亚大学就有7名学生自杀身亡、宾夕法尼亚大学有6名学生自杀身亡;

2007年至2017年间,哈佛大学有9名本科生自杀身亡

……

美国自杀预防基金会称,自杀是大学生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在美国,年轻人的自杀率近年来一直在稳步上升;斯坦福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等研究机构的分析显示,顶尖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为突出,自杀率也往往更高,就连在藤校(比如哈佛大学)学生的自杀尝试率也是普通人群的两倍。



■ 《就这样我们把金鱼放进了泳池》剧照

为什么越好的学校自杀率越高?一些原因是显而易见的。比如,通常精英学校的学业任务重,对学生的要求——不只是成绩——科研、实习经历、社团活动、运动等各方面都有着高要求。

美国记者、普利策奖获得者爱德华·休姆斯曾花了一年时间,在加州排名很靠前(2027所高中里排名23)的高中Whitney High School  “蹲点”一年。期间他在这所学校听课、和学生聊天,采访学生和老师们,还在这个学校教一门论文写作课、甚至也亲自参加考试。

一年的体验让他写成一本书 School of Dreams,揭开了美国精英中学教育的疯狂一面:

学生疯狂学习,每天甚至只睡4个小时;

他们课外活动丰富,特长“傍身”;

家长们关注教育,90%的家庭不惜重金聘请家教。

这里的学生为了得到最高的平均成绩4.0、他们一天只睡4个小时、灌下4大罐拿铁咖啡,为的就是能够熬过一整夜。

耶鲁大学的一名新生在社交平台上形容自己在这里就读的感受,才第一学期,她和同学们就觉得自己要burnout了!



昨天,我路过耶鲁医学院的图书馆,馆内放置了一个白板,询问学生们当下的感受,正面情绪屈指可数。



为什么在顶尖象牙塔里的学生会如此疲惫?在Reddit上,有人提问:上完课后,藤校和非藤校的学生在做什么?有一位藤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现身说法:



以他为例,作为藤校计算机里的学生,除了应对艰难的课程之外,还要抽出时间来刷 Leetcode、做个人项目、申请实习岗位。

这种日常任务的堆叠加上课程的难度,使大家几乎没有时间进行其他活动。尤其是国际学生,他们面临着签证等额外压力,通常需要在短时间内刷大量题目,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同时,大家还要隐藏真实的努力。在这些顶尖学府中,很多学生常常表现得“轻松应对”,给人一种自己并未花费太多时间或精力去准备的假象,但实际上可能投入了大量时间。这样做是为了给同伴一种轻松应对的印象,避免暴露自己的脆弱感或压力。

不仅要求高、期待高、还要维持“我的优秀要毫不费力”,这种默认的、矛盾的追求让好学校里的学生疲惫不堪。



■ 《就这样我们把金鱼放进了泳池》剧照



让孩子不堪重负,

还有一些更隐蔽的原因

除了上述显而易见的原因外,还有一些隐蔽的原因让孩子们容易走上绝路。

比如,现在的孩子过早被“社会化”。父母和学校为了让孩子能有竞争力,push孩子“社会化”的年龄越来越早,而心智发展需要正常的周期和节奏,在这种冲突下,许多孩子还未进入社会、已经饱受了社会的“毒打”。

这几年,我们总是能看到网上有这样一类新闻:“10岁小学生考取10项证书”、某小学三年级“高含金量简历”、“12岁中学生发表SCI论文”、某大附中学生斩获多项科研比赛奖项。

排除极个别天才,更多的孩子是过早被父母包装成 “牛娃”的形象,其中少不了家长的过度参与、甚至团队包装,其目的是为孩子的升学和就业早早铺路。

但孩子投入了很多时间和经历参加这些活动、竞赛和科研是真的,家长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承受了与自己心智发展不同步的竞争更是真的,导致孩子不知如何应对、不堪重负。

正因如此,我们才能在后续报道中看到那么多轻则“天才泯然众人矣”“学霸半生、归来仍在啃老”,重则厌世、走上绝路的故事。



■ 《就这样我们把金鱼放进了泳池》剧照

在美国,孩子过早社会化的情况也在发生。就以大学实习这件事来说,学生的实习年龄较之过去早已提前。越来越多的美国大学生在大一或大二阶段就开始参与实习活动,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大三或大四。因为企业和招聘者更倾向于雇佣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毕业生,学生们为了增强竞争力,只能选择提早积累职场经验。

不仅实习年龄提前、实习的时长也在增加。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的一项调查显示:

2020年代的大学生比2000年代的学生参与更多的实习活动。大约70%以上的毕业生在获得正式工作之前完成了至少一段实习经历,而10年前这一比例较低;

根据Glassdoor的报告显示:

2023年美国大学生实习申请量较2010年增加了近50%;

在《美国大学生职业发展趋势报告》里提到一组数据:

超过60%的企业雇员在被录用前有过实习经历,而这一比例在20年前只有30%左右。

现在的教育,正如《躺不平的千禧一代》的作者安妮·海伦·彼得森说得那样:“与其说是培养孩子,不如说是培养简历……竞争的可视化和可追踪化,让每个人打造的只不过是最具销路的那一款纸面上的自己“。

为了简历漂亮,孩子们从小就投入“军备竞赛”。

另外,严重的自我认同危机导致的绝望感,也是压垮现在的学生的最后一根稻草。

Reddit 上有人发帖问:是什么导致现在顶尖大学的自杀率如此之高?高赞第一的回答是:这是你人生中第一次发现,自己远远不是那里最聪明的人。



我们都知道,刚刚进入顶尖私立中学和精英大学的新生,容易遭遇严重的自我认同危机。一直优秀的自己,多年来第一次发现不再是同龄人最优秀的那个,从而自尊暴跌。

当年哥伦比大大学自杀的七名学生里,有一位名叫泰勒的孩子,他的母亲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谈到了自己的儿子:

泰勒在一个只有4400人的小镇长大,高中时,他们整个年级只有73个学生,他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发言。但进入哥大后,他周围的人都是地球上最聪明的年轻人,他们有的已经开始创业,有的开始非营利组织,有的在艺术方面表现出色。泰勒曾告诉母亲,自己不适合这里——周围的这些学生比他聪明得多、也比他优秀得多。

这种经历不少好学生都曾有过,许多学生会鼓起勇气、继续努力、让自己继续“自我挑战”。但他们的自我挑战实际是拿自己与那些更优秀的同学作比较——比他的绩点更高、比他的实习更多、要成为社团的领导者…——而不是健康状态下的积极的自我提升。这种比较让学生处于巨大的心理压力之中,往往伴随着焦虑、抑郁。进一步发展,就是深深的绝望感。



我曾和几个藤校的学生一起吃饭,闲聊时问大家,为什么现在好学校的学生自杀率那么高,那些选择轻生的孩子到底怎么想的?比不过周围的人,也不至于走上绝路吧?

他们告诉我,自己去一个更好的平台时有自我认同危机是正常的,他们也知道人外有人,但当他们发现自己如何努力、动用各种资源或者方法也无法追上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比如智商更高、父母资源更强大、能力更强)时,那种深深的绝望感才是压垮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些优秀的、却选择走上绝路的孩子,他们并不“脆皮”,他们可以接受比自己优秀的人,但接受不了自己拼尽全力后的无效。



■ 《就这样我们把金鱼放进了泳池》剧照



家长若忽略了这两点,

可能会错过拯救孩子的关键时机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的监测报告,在过去的10多年间,美国青少年持续悲伤和绝望的感受(其中包括想要自杀的想法和行为),已经增加了40%。

中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关于青少年心理焦虑、抑郁的问卷调查报告》在研究了全国2万多名青少年的数据后发现:

一周出现一次以上焦虑的青少年,占比高达41.1%;

在导致焦虑、抑郁的因素中,“升学压力”排名第一,占比54.66%。 

可以说,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有轻生念头、甚至付诸实践,已然成为全球的“公共卫生危机”。应对之法不少专家、机构、和专业书籍都有提供建议,比如与孩子保持沟通、观察孩子的状态、及时向专业人士和医生寻求帮助等。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容易被家长忽略的地方,可能导致我们错过拯救孩子的最佳时机。

第一,不要以为好学校就对学生的健康问题很关注。

很多不惜重金把孩子送进顶尖学校的家长,“理所当然”认为学校在师资、环境、设施等各方面都是很好的。其实不然。

Ruderman Family Foundation曾发布过一份调研报告,对大学生获得的心理健康支持水平进行了排名,结果显示,没有一所常春藤盟校的得分高于D。尽管这些学校资源丰富,但在心理健康支持方面,许多顶尖学校的投入并不充足。

18岁的耶鲁大学新生Rachael Shaw-Rosenbaum自杀身亡后,她的朋友在社交平台就抱怨了学校对学生精神健康问题关注不足。



我居住的城市有全美第三古老的顶尖私立中学,在全州私立中学里排名第五,全校370多名学生,真正具备专业心理咨询资格的心理医生只有一位。



如此优秀的中学尚且这般,其他学校只怕数据更不佳。所以,对于顶尖中学和精英大学对学生提供的健康帮助,家长要持谨慎态度。

第二,不要忽略孩子的“无心之语”。

两年前,EducationWeek曾做过一项调研,在中学阶段认真考虑过自杀的学生随着年级越高、比率也上升。



美国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的一项研究发现, 成年人通常只知道大约四分之一的孩子有自杀念头。为什么孩子有轻生的念头,家长不易发现?

一方面,家长往往因为孩子年龄小、心理不够成熟,容易忽视孩子的“童言童语”。有自杀念头的孩子可能会说“活得好累”或“我不想活了”这样的言辞,而不直接提到自杀,家长通常会把这些话当作孩子的感慨或无心之言。

另一方面,由于年龄和心理发展的原因,孩子往往很难用语言表达他们不想活的想法。很多时候,当他们有自杀念头时,会把这种情绪视为耻辱,甚至不知道自己到底发生了什么,因此选择隐瞒。更常见的是,他们可能沉默不语,而是在游戏中沉迷于暴力或死亡的主题,或者表现出易怒、胃痛、头痛等身体健康问题。

所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家长一定要投入更多精力去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而不是只聚焦在孩子的成绩上。

杰瑞王
1 楼
继续卷吧!
弯刀月
2 楼
卷,就要往死里卷
逐风
3 楼
想自杀的人理由一堆。跟别人比不够优秀会自杀,因为永远都不会成为顶尖。太优秀别人都比不上也会自杀,因为塔尖太孤独廖。其实就是心里疾病。永远记住那句名言,好死不如赖活着。
风啸啸壮士
4 楼
我在中学时就有一名同学自杀,在当时(八十年代)可是极其罕见。 在这些知名学校容易被报道,敢于平庸,并承受平庸的压力也是一种高智力,并不是只有出色一种选择。 出色而承受不了压力选择自杀也是一种人生。
b
bluetag
5 楼
美国好一点的高中是真的卷,比国内卷多了,国内只要管考试成绩就行了。
芬妖精
6 楼
美高确实很累,每一次考试和作业都要打起精神,不是一次高考过了就行的
n
nobear
7 楼
虎爸虎妈们加剧内卷
O
Observerx
8 楼
自相矛盾,批判学生过度社会化,应该是过度学院化造成的现象,与社会严重脱轨,学霸容易在学海无涯中迷失自我。和AI比学霸去,学死也学不完。
不能再沉默
9 楼
这么多自杀的,学校绝对有问题。
秋林小屋
10 楼
以后在评价一个人和学生的时候,凡是抢跑的,要适当减分。因为他不是完全的能力,而是抢跑作弊。
a
aloevera
11 楼
小时候逼得太紧的孩子越到后来就越累。我们大学寝室里成绩好的都最会玩,学习一点不累。学不好的都是要么高中就被逼的太紧要么就是整天学习没有课余自由支配时间的。大学里自杀的就是高中是优秀生,进了大学心理压力太大造成的。
真环
12 楼
假富豪,真的哪有时间逼孩子,也不屑跟这群假的为伍。华人扎堆的地方就是事多。
真环
13 楼
这么多自杀的,学校绝对有问题。 一群傻缺家长
真环
14 楼
这种学校毕业的学生到哪上学都埋着雷
m
mcsquare
15 楼
这些孩子都有先天性的心理疾病,无论如何,他们都会选择这种方式离开这个世界。跟学校无关。别在这里蛊惑人心。
r
ridicu
16 楼
确实比国内卷。国内只要抓学习就可以了,这里要包装成十项全能,还不一定能申请到好大学。
真环
17 楼
为了孩子健康,远离此校的学生。
西
西岸-影
18 楼
这有什么奇怪的,这种学校卷的厉害,心理压力也就巨大。 这就像医学院的学生有10%自杀类似,期望值太高,不论自己还是家长。
文学城普通人
19 楼
这种学校其实给很大一部分学生学费减免来提高学生群体的多样化。对于一个好莱坞明星送孩子就读的学校,什么东西卷是显而易见的,心理压力多是因为社交问题。
y
yingshu
20 楼
全校370多名学生,真正具备专业心理咨询资格的心理医生只有一位, 这还不够吗?假设工资加福利二十万,每个学生要出540
真环
21 楼
此校50%亚裔,好莱坞50%那华人牛X大了,呵呵。
真环
22 楼
感谢编辑这篇文章,的确现在卷出来都是病态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