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德国已经陷入大麻烦 没人知道该怎么办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5年2月22日 11点12分 PT
  返回列表
17820 阅读
9 评论
世界眼

德国即将于2月23日举行大选,基民盟领袖默茨有望成为下任总理。但是《纽约时报》2月21日发表了一篇题为《德国陷入大麻烦,没人知道该怎么办》的文章,称无论谁胜出,都难以改变德国的糟糕现状。文章的作者是康斯坦丁·里希特(Konstantin Richter),里希特是一名记者,正在撰写一本关于德国企业历史的书。

文章摘编如下:

这是德国严峻的选举季。这场选举是由去年12月政府垮台引发的,贯穿了严冬的几个月,在昼短、气温低、情绪低落的背景下进行的。低水平的政治辩论对提振这个国家的精神没有什么作用。

在一段短暂的时间里,税收、就业和政府开支——选举的主要内容——获得了最多的关注。但在1月下旬,一名阿富汗人袭击了巴伐利亚小镇的一个幼儿园,造成一名幼儿和一名旁观者死亡。这一事件引发了一场政治风暴,使其他一切都黯然失色。


政客们立即介入。保守的基民盟领袖默茨向议会提出了一项不具约束力的提议,要求加强边境管制,打击非法移民。为了通过这项动议,他依靠了极右翼德国新选择党的支持。这引起了一片哗然。中间偏左的社会民主党和绿党大声疾呼,称自己是反对极端主义崛起的堡垒。

这场辩论在整个2月份都在酝酿。直到上周五,美国副总统万斯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表了一篇煽动性的演讲,抨击欧洲各国政府宽松的移民政策,以及它们所谓的对极右翼的审查。德国震惊了,陷入了对其与日益敌对的美国关系的深深的焦虑之中。

这已经够麻烦的了。但在最近的骚乱中,这个国家忽视了另一个与移民或跨大西洋联盟衰落同样紧迫的问题:摇摇欲坠、萎靡不振的经济。经济衰退已经持续了两年,德国陷入了低增长和低生产率的恶性循环,似乎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做。无论周日的结果如何,这个国家都陷入了严重的困境。

公平地说,有一点是一致的:永久性衰退的威胁是真实存在的。企业承受着高昂的能源价格、过多的官僚作风和来自其他国家日益激烈的竞争。人口老龄化意味着能够胜任重要工作的高素质工人越来越少。多年来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不足正在造成损失。在一场迫在眉睫的全球贸易战中,德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将比其他国家损失更多。一个由经济学家和记者组成的评委会被任命选出2024年的“年度商业词汇”,评委会考虑了“官僚主义怪物”等词汇。最后,它选定了“去工业化”。

不管用什么词来形容现在发生的事情,很明显,它能说明一些情况。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任总理的默茨将自己描绘成一个改革者,并承诺全面减税。然而,他并没有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说明他将如何提供资金。他谈到了创新和经济增长,但他对减少政府补贴和社会服务的计划含糊其辞。默茨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承认,他愿意做的事情也是有限度的。“一个在和平与繁荣中生活了多年的老龄化社会,”他说,“比一个处于变化中的社会更不愿意接受变革。”

由总理朔尔茨领导的社会民主党则更加矛盾。他们希望放松宪法对政府借贷的严格限制,以增加教育、住房和基础设施方面的支出。但是,这个历史上植根于劳工运动的政党,仍然依附于该国大规模制造业的传统,并将其与高就业率和社会稳定联系在一起。和绿党一样,社会民主党把希望寄托在低碳技术上,他们相信这将引发工业复兴。朔尔茨说,多亏了气候保护,经济将“实现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相同的增长率”。

这不是偶然的暗示。朔尔茨和默茨都经常提到战后几十年的经济奇迹,暗示另一个奇迹可能即将到来。但在内心深处,他们肯定知道,这25年的繁荣时期是一种历史反常现象。尽管如此,他们显然还是想让选民相信,不劳而获是可以实现的,所以他们一直在假装。

实际上,那个时代很久以前就结束了。今天的一些挑战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就很明显了。缺乏对未来技术的投资,人才外流到美国,以及过度依赖汽车、化工和机械等少数出口导向型行业,这些挑战在那时都存在。钢铁和煤炭,曾经的经济支柱,已经开始衰落。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历届政府,无论是由社会民主党还是基督教民主党领导,都有充足的资源来投资于长期增长。但他们只是三心二意地这么做了。为了减轻去工业化的影响,他们补贴老工业,拯救濒临破产的公司,让工人继续从事蓝领工作,并为所有不再需要服务的人提供慷慨的福利。这就是为什么德国与其他一些国家不同,保持了强大的制造业基础。

现在真正令人担忧的是,汽车和机械——在过去几十年里支撑着经济的行业——正在走上钢铁和煤炭很久以前走过的道路。当然,转机是有可能出现的。德国的工业巨头可以在机器人、人工智能以及低碳技术方面加倍努力。但他们也必须裁员,关闭或搬迁那些不再具有竞争力的部门。类似的情况也适用于德国整体经济。重回胜利之路并非不可能,但并不容易。事实上,这可能需要政党间高度分裂。

然而,选举后最有可能的结果不是分裂,而是传统执政党基督教民主党和社会民主党结成联盟。默茨曾表示,他会考虑放松债务限制,以增加国防开支。社会民主党也将不得不做出让步。可能会出现对企业减税和增加政府开支的混合方案,结果会导致经济政策的不足,就像朔尔茨模糊的竞选口号:“给您更多,让德国更好。”

2024年10月,柏林洪堡大学(Humboldt University)的社会学家安德烈亚斯·雷克维茨(Andreas Reckwitz)出版了一本书,引起了广泛关注。它的标题是“损失”,简单地说,它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会变得越来越好”这种观念塑造的西方文化无法应对根本的、不可逆转的衰退。雷克维茨认为,重新取得进步是可能的。但他认为,同样有可能的是,一些社会群体将不得不接受损失,并尽其所能地管理衰退。为了鼓励自己,他引用了美国诗人伊丽莎白·毕晓普(Elizabeth Bishop)的一句名言:“失败的艺术不难掌握。”

也许这是德国人必须掌握的一门艺术。谁知道呢,也许没有增长也会有美好的生活——只要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但是,你如何将一首诗的精神转化为冰冷的经济学语言呢?首先,政治家们必须诚实地告诉选民,“给您更多,让德国更好”这个选择已经不在讨论之列。如果没有什么改变,它将是“给您更少,德国会更糟糕”。

咔炸飞
1 楼
这是必然的 德国一战前开始引领全球经济已经超过一百年 盛极必衰 这道理德国人不明白?没有一个文明体能逃过。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考虑下一步吧 别整天花时间沉浸在左右自由的幻想和无意义的政治争斗。万斯说的没错。欧洲这么乱就是移民政策导致。中国这几百年就是保证了宗教和民族的纯正性。民族融合只能发生在单一大陆。和智力差异的非洲,宗教两级的中东融合就是根本不应该发生的事情。欧洲不来个内战解决不了问题。
令胡冲
2 楼
德国是个强大而密实的富裕发达国家。真的没有必要替他操心。它不怕任何国家。政府换届换成极右或极左都没有任何问题——- 极左,德国强;极右,德国强。 纽约时报忽悠不了美国,也忽悠不了华人,改去忽悠德国了?
w
worley
3 楼
如果一个国家接纳高素质移民,是合理的。 如果一个国家在左派的推动下,热衷于大量接受低素质移民,这个国家迟早要完蛋。
远方的湖
4 楼
实际上,德国即将迎来曙光。 川普上台,欧洲会受到鼓舞:仿效美国,让欧洲重现辉煌。 1. 相应川普的呼吁,尽快结束俄乌战争,重新获得俄罗斯廉价的能源供应;同时恢复核能,保障和满足国家和人民对能源的需求; 2. 向美国学习,用关税保护国内的工业,发生利益冲突时不惜关闭国外的生产企业; 3. 阻止非法难民入境并驱逐境内的非法难民; 4. 重新建设一个美好的国家。
远方的湖
5 楼
响应川普的呼吁...
B
Bhistory
6 楼
把选举欺诈干掉,把非法移民停掉,把伪环保放下,把乌战停了,LTBGQ停了,恢复常识,不要不停得非把俄罗斯树立为敌人,发展和俄正常关系,不要搞类似USAID控制媒体那一套,允许老百姓说话,并且倾听老百姓说的话 国家很快就活了
飞来寺
7 楼
德国就是很怪异,出了那么多杰出哲学家、科学家、艺术家的国度,怎么现在的德国人似乎连常识都丢掉了。
o
oktober01
8 楼
德国没有你们形容的那么堕落和脆弱。他的问题也是世上其他国家的的普遍问题,这个国家有着良好的教育系统和民主环境,强大的工业基础和各行业的专业人员。 别嘲笑德国,如果有第三次世界大战,就象人们说的那样,还是德国人发起的。
西
西岸-影
9 楼
德国唯一明智的选择是与俄国联手,获得廉价能源。但这意味打破欧盟体制。 这是默克尔时代的国策,可惜她退休后就被改变了。默克尔是右派,但不是极右派,如今的德国政府包括了左派的绿党,控制了外交和财政两个部长。 这是乌克兰战争爆发的内在原因,德国同意北约东扩。 德国在最近几年把五百个企业转移到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可以提供足够电力。这是在乌克兰战争爆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