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全力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会不会削弱中俄关系?这是很多人关心的“战略大三角”话题。但是客观说,中国民间对这个话题的议论远比西方多。在美欧,有一些深度分析出现,甚至有人编了一个“反向基辛格”标签,考量特朗普是不是在朝重置“大三角”的方向走。这个话题总体上还没热起来。特朗普全面改善美俄关系的决心很大,他甚至多少将乌克兰问题看成了拖累美俄缓和的障碍。他肯定有削弱中俄关系的考虑,但它能有什么工具来实施这个野心,受到广泛怀疑。
▲美国白宫发言人莱维特上周六向媒体表示,特朗普有信心在本周内与俄罗斯达成和平协议,让俄乌战争“画下句点”。(图片来源:美联社)
因特朗普突然转向受到最大冲击肯定是欧洲,同时它会改变中俄关系的外部环境,但它触动不了中俄上世纪90年代以来持续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所构建起的强大内容。老胡因此对中俄关系很有信心,我觉得特朗普走近莫斯科,这一路线改变对中国的影响被夸大了。
欧洲领导人和主要官员基本没有谈论目前变局对中俄关系的影响。美国副总统万斯朝这个方向说了,但他更像是给特朗普的乌克兰政策进行辩解,他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示:“特朗普政府的目标是让普京相信,俄罗斯在谈判桌上能比在战场上取得更多成就。莫斯科目前与西方市场隔绝,这使它成为北京的小伙伴,在与中国的联盟中扮演小弟的角色不符合普京的利益。”不能不说,万斯的说法很浅薄,这是针对大国政治最低级的大路货叙事。
▲2月14日,万斯在参加慕尼黑安全会议前参观了郊外的达豪集中营纪念馆(图片来源:美联社)
多家西方主流媒体在谈到“反向基辛格”或者“反向尼克松”时,没有一家对其成功高度看好。它们中最尖锐的分析认为,特朗普走近莫斯科,无论成功与否,都会给中俄之间“播下怀疑的种子”;CNN宣扬,中俄并非“真正的盟友”,双方的关系“也许不那么可靠和牢固”,从历史上看,“俄罗斯在声称自己是中国最亲密的伙伴时对中国构成了最大的威胁”,文章提到1969年,苏联与中国之间因漫长的共同边界而爆发激烈的领土争端,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基本得到解决。这是典型的炒作历史阴影,试图将它放大。
另外就是宣扬中俄“不平衡”,因为俄罗斯越来越弱,西方的3年经济制裁让俄罗斯处于半孤立状态,“莫斯科在经济上严重依赖北京,如果特朗普解除对俄罗斯的制裁,那么俄罗斯对中国的依赖就会减少”。但那些分析对特朗普究竟能用什么方式取得进展,又都普遍持怀疑态度。
《外交》杂志则在21日发文,直接说特朗普离间中俄关系“是一个战略幻想”。文章说,美国任何与俄罗斯结盟以制衡中国的尝试都缺乏成功所必需的地缘政治、经济和战略基础,这种战略不切实际,而且适得其反。
这篇文章指出,“逆基辛格”方法的最大障碍之一是中俄的伙伴关系很牢固,与尼克松利用的 20 世纪 70 年代中苏分裂完全不同。两国在关键地缘政治问题上的相互支持就是明证。与此同时,俄罗斯与美国之间的信任赤字进一步加剧了这一战略的复杂性。数十年的制裁、北约扩张以及欧洲的利益冲突,让莫斯科对华盛顿的意图深表怀疑。即使美国伸出橄榄枝,俄罗斯也不太可能因为与一个历史上敌对的大国结成不确定的联盟而危及与中国的稳定互利关系。
▲2024年12月2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年输气能力增至380亿立方米,达到最高水平。
文章还说,美国本身也缺乏向俄罗斯提供令人信服的经济激励,而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关系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俄美贸易关系。2023 年,中俄贸易额达到 2400 亿美元,俄罗斯严重依赖中国作为其石油和天然气出口的买家,这种经济相互依存关系使中国对俄罗斯拥有了巨大的影响力。而俄美贸易额仅为 520 亿美元(实为52亿,原文作者引用错了,老胡注),这一数字还因美国制裁而缩水。美国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净出口国,对俄罗斯能源需求不大,而俄罗斯经济的另一个主要支柱出售军火,也是华盛顿方面的竞争对手。
文章总结称,任何假设的俄美结盟都可能是暂时的和脆弱的,因为它不会解决莫斯科和华盛顿之间根本的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分歧。与当年尼克松相比,特朗普的做法似乎更具交易性,而缺乏长期战略规划的根基。这个想法高估了俄罗斯与美国联手对抗中国的意愿和能力,并误判了当今多极世界秩序的复杂性。
▲外媒批评特朗普的“拉拢俄罗斯”战略。
最后作者还警告美国,“反向基辛格”战略可能会在多个方面损害美国的信誉。这种做法将欧洲和亚洲的传统盟友排除在外,削弱了美国同其民主伙伴之间的信任。另外,这样的政策转变可能会加剧美国国内的分歧,因为这个举动会被视为为了短期的地缘政治利益而放弃美国民主和人权的核心价值观,未来可能将在国内外遭遇巨大阻力。
向大家展示了西方舆论的分析之后,老胡想说,俄美关系突然改善是重大地缘政治事件,重置了全球地缘政治的一个重要维度,但是这种时候,中国人一定要自信,我们应尊重俄罗斯的战略利益和外交权利,达观看待俄美关系正常化,欢迎乌克兰战争走向结束。特朗普团队在这中间有一些令全世界意外的表演,展现了华盛顿的善变和自私自利,我们嘲笑华盛顿的反复无常,但这一态度不能朝着莫斯科延伸。中俄关系需要超越乌克兰战争的爆发,也要超越围绕它结束的复杂谈判和安排。
特朗普全力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会不会削弱中俄关系?这是很多人关心的“战略大三角”话题。但是客观说,中国民间对这个话题的议论远比西方多。在美欧,有一些深度分析出现,甚至有人编了一个“反向基辛格”标签,考量特朗普是不是在朝重置“大三角”的方向走。这个话题总体上还没热起来。特朗普全面改善美俄关系的决心很大,他甚至多少将乌克兰问题看成了拖累美俄缓和的障碍。他肯定有削弱中俄关系的考虑,但它能有什么工具来实施这个野心,受到广泛怀疑。
▲美国白宫发言人莱维特上周六向媒体表示,特朗普有信心在本周内与俄罗斯达成和平协议,让俄乌战争“画下句点”。(图片来源:美联社)
因特朗普突然转向受到最大冲击肯定是欧洲,同时它会改变中俄关系的外部环境,但它触动不了中俄上世纪90年代以来持续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所构建起的强大内容。老胡因此对中俄关系很有信心,我觉得特朗普走近莫斯科,这一路线改变对中国的影响被夸大了。
欧洲领导人和主要官员基本没有谈论目前变局对中俄关系的影响。美国副总统万斯朝这个方向说了,但他更像是给特朗普的乌克兰政策进行辩解,他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示:“特朗普政府的目标是让普京相信,俄罗斯在谈判桌上能比在战场上取得更多成就。莫斯科目前与西方市场隔绝,这使它成为北京的小伙伴,在与中国的联盟中扮演小弟的角色不符合普京的利益。”不能不说,万斯的说法很浅薄,这是针对大国政治最低级的大路货叙事。
▲2月14日,万斯在参加慕尼黑安全会议前参观了郊外的达豪集中营纪念馆(图片来源:美联社)
多家西方主流媒体在谈到“反向基辛格”或者“反向尼克松”时,没有一家对其成功高度看好。它们中最尖锐的分析认为,特朗普走近莫斯科,无论成功与否,都会给中俄之间“播下怀疑的种子”;CNN宣扬,中俄并非“真正的盟友”,双方的关系“也许不那么可靠和牢固”,从历史上看,“俄罗斯在声称自己是中国最亲密的伙伴时对中国构成了最大的威胁”,文章提到1969年,苏联与中国之间因漫长的共同边界而爆发激烈的领土争端,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基本得到解决。这是典型的炒作历史阴影,试图将它放大。
另外就是宣扬中俄“不平衡”,因为俄罗斯越来越弱,西方的3年经济制裁让俄罗斯处于半孤立状态,“莫斯科在经济上严重依赖北京,如果特朗普解除对俄罗斯的制裁,那么俄罗斯对中国的依赖就会减少”。但那些分析对特朗普究竟能用什么方式取得进展,又都普遍持怀疑态度。
《外交》杂志则在21日发文,直接说特朗普离间中俄关系“是一个战略幻想”。文章说,美国任何与俄罗斯结盟以制衡中国的尝试都缺乏成功所必需的地缘政治、经济和战略基础,这种战略不切实际,而且适得其反。
这篇文章指出,“逆基辛格”方法的最大障碍之一是中俄的伙伴关系很牢固,与尼克松利用的 20 世纪 70 年代中苏分裂完全不同。两国在关键地缘政治问题上的相互支持就是明证。与此同时,俄罗斯与美国之间的信任赤字进一步加剧了这一战略的复杂性。数十年的制裁、北约扩张以及欧洲的利益冲突,让莫斯科对华盛顿的意图深表怀疑。即使美国伸出橄榄枝,俄罗斯也不太可能因为与一个历史上敌对的大国结成不确定的联盟而危及与中国的稳定互利关系。
▲2024年12月2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年输气能力增至380亿立方米,达到最高水平。
文章还说,美国本身也缺乏向俄罗斯提供令人信服的经济激励,而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关系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俄美贸易关系。2023 年,中俄贸易额达到 2400 亿美元,俄罗斯严重依赖中国作为其石油和天然气出口的买家,这种经济相互依存关系使中国对俄罗斯拥有了巨大的影响力。而俄美贸易额仅为 520 亿美元(实为52亿,原文作者引用错了,老胡注),这一数字还因美国制裁而缩水。美国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净出口国,对俄罗斯能源需求不大,而俄罗斯经济的另一个主要支柱出售军火,也是华盛顿方面的竞争对手。
文章总结称,任何假设的俄美结盟都可能是暂时的和脆弱的,因为它不会解决莫斯科和华盛顿之间根本的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分歧。与当年尼克松相比,特朗普的做法似乎更具交易性,而缺乏长期战略规划的根基。这个想法高估了俄罗斯与美国联手对抗中国的意愿和能力,并误判了当今多极世界秩序的复杂性。
▲外媒批评特朗普的“拉拢俄罗斯”战略。
最后作者还警告美国,“反向基辛格”战略可能会在多个方面损害美国的信誉。这种做法将欧洲和亚洲的传统盟友排除在外,削弱了美国同其民主伙伴之间的信任。另外,这样的政策转变可能会加剧美国国内的分歧,因为这个举动会被视为为了短期的地缘政治利益而放弃美国民主和人权的核心价值观,未来可能将在国内外遭遇巨大阻力。
向大家展示了西方舆论的分析之后,老胡想说,俄美关系突然改善是重大地缘政治事件,重置了全球地缘政治的一个重要维度,但是这种时候,中国人一定要自信,我们应尊重俄罗斯的战略利益和外交权利,达观看待俄美关系正常化,欢迎乌克兰战争走向结束。特朗普团队在这中间有一些令全世界意外的表演,展现了华盛顿的善变和自私自利,我们嘲笑华盛顿的反复无常,但这一态度不能朝着莫斯科延伸。中俄关系需要超越乌克兰战争的爆发,也要超越围绕它结束的复杂谈判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