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这批华人靠外卖发财!跑腿业务融资160亿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0年7月29日 0点28分 PT
  返回列表
60871 阅读
15 评论
纽约消费指南

1989年,随父母来美国伊利诺伊的4岁男孩徐迅,或许很难想到,30载春秋后,自己从那个和父母挤在小公寓的新移民男孩,摇身一变,美国“外卖帝国”DoorDash的掌门人。

(图片来自forbes, 版权属于原作者)

在480多万人失业的当下,他和他的企业,却乘疫情逆势而上,成为估值160亿美元,潜力无限的独角兽BAT。

课堂作业中挖掘出的商机

1989年,南京出生的徐迅(Tony Xu)才4岁,由于工程师父亲得到了一份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工作,Tony Xu便跟随父亲举家赴美,居住在美国中部。

"那时家里并不宽裕,从幼儿园到中学,我都几乎是靠学校里的免费午餐生活,一家三口,也挤在很狭小的公寓里。

从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外出兼职。后来我还开了一家除草公司,但我不止是常规地修剪,而是会将草剪成不同高度,修出不同图案,因为,我发现那样会获取更高的酬劳。

“或许也是从那时候,生意头脑就在我心中展现。”

“我母亲在南京时,是一名中医,但来美后由于美国不承认她的学位,她只有去餐厅工作,而我也常去那里洗盘子,可能这段经历,让我和小商户,有了更紧密的情感联系。”

(图片来自Business Insider, 版权属于原作者)

后来,Tony一家搬到了圣何塞,Tony也凭借优异成绩,进入UC Berekely求学,先后进入Paypal, Square任职。

在2011年,Tony Xu重返校园,进入斯坦福大学攻读MBA, 而正是在学校中的课程,Tony Xu和日后一同创业的小伙伴们,发现了一片在当时尚未被人关注的“商业蓝海”--成为不提供外送服务的当地小商户和居家消费者间的纽带。

(图片来自food on demand, 版权属于原作者)

为了定量摸清需求,Tony和朋友们,快速建立起一个名为“PaloAltoDelivery.com"的外送服务网站,开始进行测试。

在网站上,他们附上了斯坦福大学附近8家餐厅的菜单,及Tony Xu的个人手机号,任何想要网络订餐的朋友,只需致电,Tony Xu就会帮其代买,并送至府邸。

(图片来自endaget, 版权属于原作者)

令Tony Xu团队欣喜的是,网站仅上线45分钟,就收到了第一通电话,往后的5个月内,他们每天大约能收到5-10个对这8家餐厅有意向的订单,在对每一个订单进行追踪和纪录后,他们依稀看到了潜在市场的轮廓,对自己“外卖+配送”的商业模式,有了信心。

(图片来自Chicago Tribune, 版权属于原作者)

“为那些无法送餐的餐厅提供送餐服务,其实填补了DoorDash出现前的产业空白。因为此前的外送平台,更多只是信息平台,只是为消费者匹配提供可送餐的餐厅信息。

但全美约有85%的餐馆,没有自己的送餐服务,这就意味着,在我们的模式下,能连接更多未被接入的餐厅,打开尚未开垦的市场。”

(图片来自ins@doordash 版权属于原作者)

2013年,DoorDash加入了Y Combinator孵化器,6个月后,带着天使轮获得的240万美元融资,走向美国市场。

(图片来自entrepreneur, 版权属于原作者)

此后DoorDash还获得了7轮融资, 就连日本软银,也为DoorDash注入了发展所需的资金动力。

截至2019年,DoorDash司机的车轮,已经开到了全球4000多个城市,触角延伸到美国和加拿大的34万个餐馆里。

(图片来自油管channel@Doordash, 版权属于原作者)

2020年2月,DoorDash还悄然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IPO申请。

(图片来自cnbc, 版权属于原作者)

在疫情影响下,DoorDash更是决定增加赛道,扩大疆土,提早开始实施DoorDash与全美1800多家便利店的合作计划,在生活用品配送方面进行发力,让用户足不出户,就能便捷获取必要的生活用品。

近日,DoorDash已经完成4亿美元的H轮融资,公司最新估值,已经达到160亿美元。

“90后名校留学生”送外卖Tony Xu绝不是唯一一个 的华裔弄潮儿,留学生温林鑫、张肃羽和Chowbus的餐饮外卖故事,更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同样激动人心。

(图片来自Chicago Business Journal, 版权属于原作者)

7年前,从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和投资专业毕业的温林鑫,和从电子科技大学机器人与应用物理专业毕业的张素羽,相继来到芝加哥留学,读书期间,有“中国胃”的他们,发现美国当地的几大订餐平台,都较缺乏对亚洲餐饮的关注。

(图片来自Chicago Business Journal, 版权属于原作者)

“美国有千亿级的亚洲餐市场,但这一细分板块的内生需求,却并未得到满足,于是,机缘使然,我们在2016年,决定成立Chowbus, 专供亚洲美食。”

(图片来自Chicago Business Journal, 版权属于原作者)

而不同于其他外卖平台,Chowbus首创先河地提供“拼餐服务”,用户一个订单里,可以同时订购多家餐厅美食,跨商户选购主菜、饮料、甜品等;

(图片来自ins@Chowbus, 版权属于原作者)

甚至,因时利导,疫情后,在各城市重开之际,Chowbus还新上线了“堂食点餐”,让顾客从点餐到付费都在app端操作,去餐馆用餐就可以全程“无接触”了。

(图片来自ins@Chowbus, 版权属于原作者)

区区4年间,这家由小小留学生创立的公司,从最初仅有7人的小团队,成长为有300多名员工、7000位合作司机的新锐创业公司。19年一年,收入增长近700%。

(图片来自ins@Chowbus, 版权属于原作者)

5天前,这家仅四岁的公司,宣布获得了3300万美元的A轮融资,创造了美国送餐平台A轮融资的最高纪录。

(图片来自TechChurch, 版权属于原作者)

"华人外送App"美国崛起

其实,如DoorDash、Chowbus一般,致力于打造美版“饿了么”,抢夺美国垂直市场的华裔Start-up,还有很多。

2013年在纽约创立的RICEPO,凭借“低配送费”和“智能化点餐”的亮点,将自家“一勺一筷”的招牌logo,放在全球40多个城市,约1,000家中式餐厅的门口。

(图片来自RICEPO官网, 版权属于原作者)

诞生在加拿大温哥华的北美最大送餐平台饭团外卖,也在2019年南下美国,在西雅图试水后,正式登陆纽约、加州洛杉矶。

(图片来自bc journal, 版权属于原作者)

还有成立于英国,去年才漂洋过海进入美国市场的华人外送平台,“熊猫外卖”(Hungry Panada),也凭借快速的送餐速度,简单的操作体验,崭露头角。今年2月,HungryPanda还得到了2000万美元的融资。

(图片来自the wall street, 版权属于原作者)

在疫情间,熊猫外卖,还凭借自身的物流优势,信息平台渠道,帮助中国驻美国各使馆,为各领区留学生运送防疫爱心包。

根据marketwatch网站数据显示,2020年由于疫情,在线外卖行业提早迎来了行业的“爆发”时刻,预计到2023年,北美在线送餐市场规模,将达到377亿美元,每年平均增速,将达到12.3%。

该报告还指出,美国的按需服务正在崛起,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驱动力。疫情危机下,是“危”亦是“机”,由于送餐平台给消费者带来的便利不言而喻,这将永久性地扩大了他们的市场份额,连接华人餐厅和华裔食客的华人外卖App, 也将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图片来自youtube, 版权属于原作者)

“希望我们的平台,能给中式小餐馆带来更多收入,也能让更多人,看到华人创业者的创新和努力-通过对中国模式的本土化改造,为海外华人开拓更多的利润增长机会。

"民以食为天,民依食而立,外卖是件小事,却也能做成让华人圈骄傲的大事儿。“

k
killer5
1 楼
哈哈哈 高大上的美帝居然要山寨饿了么
把我整笑了
2 楼
: 一看就知道翻墙出来的了。 你不知道本土人家用的是unber?
k
killer5
3 楼
????对不起,UNBER是什么?一个美国不代表世界,你们知道不?
地中海的爱
4 楼
马上又要被抖音了!
菜阴瘟
5 楼
unber是专门给狗粮送死耗子的么
p
pipitoo
6 楼
互相学习挺好的,也说明中国在互联网服务方面领先美国了。
z
zk100yyy
7 楼
很早就是这样了,不管是美国的还是中国的,不管谁现有,如果火,过几年很有可能也会在对方那里火起来。只是需要契机
一切随性
8 楼
用了这么多外卖在纽约,除了UBER,其他几个平台的送餐速度真的是1~2小时这是基本要等的
把我整笑了
9 楼
你不是说美帝吗? 喔。 玩文字游戏啊。 你赢了你赢了 NB 。
l
liaohuawu
10 楼
CBC 的面部特征跟土豆泥薯条脱不了干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分局政委
11 楼
餐饮业就是被这些外卖平台给剥削殆尽的
东北偏北
12 楼
新四大发明 1网购-干死了中国实体经济 2 共享单车-干残了中国汽车工业 3 移动支付-彻底断绝了老百姓要求税务财产透明的前路 4 外卖-正在毁灭改革开放以来的制造业基础 悲哀。 整个国家一片叫好。没有一个清醒的。 很好。让我们拭目以待墙国腾飞。
a
abablin
13 楼
在美国一家餐馆都有一个人送餐的
最高评价
14 楼
严格来讲这种公司是靠剥削挣钱吧?和UBER一样的,雇了一些不能够适应公司职场工作,或者零时打工挣学费的大学生跑腿而已……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
壑颦
15 楼
年轻人都去送外卖做跑腿的了,确实不是什么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