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XX的请互删”,就这样丢掉朋友,值得吗?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3月6日 10点18分 PT
  返回列表
64633 阅读
36 评论
果壳网

“认同XX的朋友请互删”。最近几天,我在朋友圈里刷到了很多类似言论,每次看到时都心里一惊。

如果这些信息是某个“点赞之交”发的倒还好,顺手划过、或者点开头像一键删除就行。但如果说这话的是亲近的家人、朋友、伴侣(往往如此),恐怕就不那么让人好受了。

还有小区的业主群吵架,累了 | 微博截图

和亲近的人发生价值观冲突会让人感到,原来自以为熟悉的那个人竟然有这样的一面,原来与“我们”在网上激情对骂的“他们”就在身边。你可能还会感到自己重要的一部分被反驳、否定,甚至很难再信任他们。

图 | Pexels

这样的“价值冲突”不是说翻篇就翻篇的,它可能对亲密关系造成真实伤害。

2019年英国脱欧公投期间,《独立报》(the Independent)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约20人中就有一人因为脱欧与家人争吵甚至断绝关系,约12人中就有一人因此和朋友反目[1]。

要因为价值观分歧而放弃一段重要的关系吗?好像不太值得。但如果选择假装什么都没发生,我们又会焦虑、难过,无法自处。

该如何处理这样的观念冲突呢?

太长不看版

网络讨论的一些固有特征容易激化矛盾,这不是ta的错,也不是你的错

就算ta发表了你不认同的言论,ta在实际面对问题的时候也可能做出不一样的选择

承认你们是不同的个体,可能有不同的观念,同时更多地关注双方的共同之处

好好的人,怎么一上网就傻了?

研究证明,社交网络确实会让人输出更多不理性的信息。

人们天然倾向于关注那些会引发恐惧、愤怒、悲伤等消极情绪的信息,而不是积极的信息。这样的倾向刻在我们的本能当中,因为避免危险对生存至关重要。所以铁链女、乌克兰局势这样的事件一旦发生,就会把许许多多的人卷入情绪的漩涡当中。

此外,隔着网络,信息本身也容易被曲解。

和人类的历史相比,网络通讯的普及时间太短,我们其实非常不擅长仅仅通过文字来解读他人的意图,这是因为文字消息缺失了一类重要的信息:非言语信息。

非言语信息包括语气、眼神、表情、肢体语言。在面对面交流中,我们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这些信息把握谈话的节奏,传递和感知情绪,这些“言外之意”的缺失很容易引发误会[2]。

比如,我们很难在对方表露出不快的时候及时转移话题,或判断一句话到底是不是开玩笑。而在互联网上,我们可以通过表情包来辅助表达情绪,比如大家熟悉的“狗头保命”。但同一个表情在不同人眼里,又可能有不同的解读。

比如令人心情复杂的黄豆微笑

所以,当你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亲朋好友发表了迷惑言论,请记住:这时候你无法判断ta真实的情绪状态,你看到的只是人类复杂情绪一瞬间的一个切片。Ta这句话是不是出于反讽?Ta是不是刚刚看了一篇富有煽动意味的文章?Ta是不是在线下和某人吵了起来?这些你都不知道。

网络发言,仅供参考

还有一个事实或许能减少你对ta的失望:人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情境的影响,一个人在网络上讨论某个抽象概念的时候这么说,不代表ta真的是这么想的,更不代表ta在实际面临这个问题的时候也会这么做。

在过去,我们交流的背景信息很大程度上受到空间的限制,广州的张三无法理解北京的寒冷。如今,网络媒介的发展让我们得以迅速接触到远方的信息,当北京的李四在朋友圈发了雪景照片,广州的张三可以点个赞。

这是传播学家约书亚·梅罗维茨(Joshua Meyrowitz)在《消失的地域》(No Sense of Place)中提出的观点。这本书主要关注电视媒体的影响,但它的许多观点同样适用于今天的互联网。

这种转变的一个后果是,我们常常感觉到,自己“不得不”对某个话题发表意见。在整个朋友圈就乌克兰局势激烈辩论的那几天,你可能会想:这时候发快乐生活照会不会不合时宜?我要不要和大家一样去讨论时事?

在这些无形的压力之下,人们常常被裹挟着参与讨论。也就是说,你在网上看到的令人血压升高的言论,有很多可能只是跟风发言。发言者本人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甚至可能原本对这个话题就毫无了解。

而当面对眼前真实的人,共情将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为了帮助亲近的人,人们有时甚至能做出自己道德上不认同的事情。今年2月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发表的一项调查研究发现,在激烈反对堕胎的美国人(有的是因为宗教原因,有的是因为教育原因)中,仍然有将近半数的人愿意在亲朋好友需要堕胎的时候提供帮助[6]。研究者们将这种现象命名为“言行不一的善”(discordant benevolence)。

他们通过深度访谈,发现人们将自己的选择合理化主要有三种方式:

同情(commiseration):虽然家人/朋友并不完美,但是她们仍然应该得到关心

豁免(exemption):保留自己对堕胎的反对态度,但是为家人/朋友找到一个借口

自主(discretion):基于道德个人主义,承认家人/朋友有自己独立的道德观念。

面对真实的人时,共情将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Pexels

这些策略说明,即使在意见逐渐两极分化的今天,人际关系仍然发挥着强大的作用。为了满足亲朋好友的需要,为了身边人的幸福快乐,人们是愿意做出让步的。当真正的危机到来时,人性的光辉依然会闪耀。

意见不同,也能做朋友

首先,不要试图在观点矛盾的问题上说服对方,更不要攻击对方,否则很可能“赢了吵架,输了关系”。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身经历的产物。我们的成长过程,受到的教育,读过的书和走过的路,都在塑造着我们的观念。在这个意义上,否定一个人的观念,可能意味着否认ta的经历、感受和生活方式。就算是再亲密的人,也无法分享你的整个人生。

承认自己的感受、坚守自己的立场,同时承认别人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想法可能与你不同。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多地关注彼此的共同点和联系。如果可以在友好的氛围下进行讨论,你们可以展开聊聊自己的观点,或许最终会找到一些共通之处,比如你们其实都认同某种价值观,只是在如何实现它的观点上产生了分歧。哪怕最终结论是“我们都同意我们无法达成共识”,也是达成了一种新的共识。

图 | Pexels

当然,你也可以先放下分歧,更多地关注你们之间的共同点。如果你感到谈话开始变得不友好,让你感到不舒服,可以借助非暴力沟通的方式,以不冒犯对方的形式表达自己的需求,比如转移话题。

这是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Marshall Rosenberg)提出的一套沟通方法,它包含四个要素[8]:

观察:不带评判地描述对方的行为;

感受:觉察ta的行为使你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将其表达出来;

需要:表达自己的情感诉求;

请求:告诉对方你希望ta做什么。

例如在本文讨论的情况下,你可以这么说:

“我发现我们一聊这个话题就会吵起来(观察),这让我感到很难过(感受)。我希望和你一起度过的时光是快乐的(需要),我们可以谈点别的吗(请求)?”

你可能会觉得这么说有点生硬,好像背台词一样,不过没关系,可以通过不断练习来掌握这套方法。非暴力沟通是一种通用技巧,可以应用在许多场景中。卢森堡本人后来就成了一名和平活动家,将这套方法应用到国际事务谈判中去。

总而言之,既然对方是你重要的人,你们一定分享了某些共同的东西,比如共同的经历,共同的兴趣,或者在其他话题上的一致意见。因为亲近之人的存在,我们感到回忆有了备份,未来有所期待;奶茶第二杯半价有人同享,深夜回家时有人留一盏灯。虽然互联网为我们展现了更广阔的世界,但陪伴我们体验美好或穿越风浪的,终归还是一个个具体的人。

如陀思妥耶夫斯基说的那样,爱具体的人。

参考文献

[1] https://www.independent.co.uk/news/uk/politics/brexit-family-friends-argument-remain-leave-eu-opinion-poll-bmg-survey-a9147456.html

[2] Plumb, M. D. (2013).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n instant messaging (Doctoral dissertation, Southern Utah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 2013.).

[6] Cowan, S. K., Bruce, T. C., Perry, B. L., Ritz, B., Perrett, S., & Anderson, E. M. (2022). Discordant benevolence: How and why people help others in the face of conflicting values. Science Advances, 8(7), eabj5851.

[7] https://www.pewresearch.org/fact-tank/2020/09/18/few-trump-or-biden-supporters-have-close-friends-who-back-the-opposing-candidate/

[8] 马歇尔·卢森堡. 《非暴力沟通》. 华夏出版社

t
timidwolf
1 楼
有道理!
赵子龙
2 楼
被党国使馆摆了一道穿越火线还要感激涕零 被老毛子俄爹用枪扫射屁滚尿流也要摇尾舔腚 五毛魔王粉红真有你的
潜水7年多
3 楼
挺好的,平时不知道的傻逼都发现了,拉黑无妨
p
pmnedc
4 楼
大家活在现实不是在历史里,大漂亮就是中国现在的头号大敌
笔明明
5 楼
发这样朋友圈的人说明他智商和情商都有短板
笔明明
6 楼
俗称傻逼
c
cantonese
7 楼
学黄丝装修他,为何要互删
大多利猫
8 楼
国内的讨论世界大局就好比中国男足在算计巴西。然后哭如何勇夺世界杯
城市沉睡
9 楼
你还是安心吃猫粮的为好。一些事情不是你能理解的。 中国是大三角中的一个。中俄联手要大于美国加盟友。
k
kacha7
10 楼
都是戏精😝
青蛙
11 楼
微信?应该里面绝大多数人都不会相互交流吧
k
kacha7
12 楼
你现在在国外,你这是要勇夺世界杯了么😂😂😂,恭喜🎉🎉🎉
k
kacha7
13 楼
美爹俄爹都是你爹,白主子面前,尽情表演。
k
kacha7
14 楼
确实比推特热闹,微信里还有的吵,推特里支持俄的都封了😁
板砖破奇功
15 楼
如果什么时候能彼此都能包容彼此之间的看法.那才是强大起来了
大多利猫
16 楼
五毛们就是每天这么打飞机的?非洲猪瘟。放射性木板看来习主席没给你们搞够啊
k
kacha7
17 楼
包容是相对的,现在中国包容比乱搞政治正确的地方强点。两边骂骂咧咧那是在所难免的,嘴炮口嗨么,人人都爱,总之比道德绑架还是强点。
w
w0425
18 楼
这不是价值观冲突,已经有人要你命,你还能容忍傻子还在舔要你命的人屁眼。
a
azkaban
19 楼
不是意见不同,而是利益不同。 利益在国内恨不得美国华裔都饿死,利益在美国的也无所谓国内的生活怎样。不过美国商人为了钱出卖美国利益毫不手软,所以国内的人看起来更恶毒。
q
qwertyuiop2017
20 楼
最典型的就是讲道理说不过别人,然后靠拉黑来个心理上的胜利,例如某个为美国做出杰出贡献的华人女院士
思乡
21 楼
;;;.;.
b
bestnearby1
22 楼
: 仇什么华,都是赵家大使馆搞得鬼
怒月沉海
23 楼
一堆可怜的东郭先生,美国就是那匹狼。没有俄国吸引美国的火力,现在美国的眼睛还一直盯着中国找茬呢!现在美国还巴巴的指望我们向他们靠拢一起针对俄国呢!这个流氓国家哪天不在侵略别国?侵略的时候联合国也投票反对了,他有在乎吗?我们有什么立场对俄国落井下石??就算你是悲天悯人,好赖不分的圣母婊,你可以冷眼旁观,两不相帮嘛。谁是敌人谁是朋友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还分不清楚,真是悲哀。还是那句话形容你们最贴切-------但凡谴责俄国的中国人,不是蠢就是坏。蠢的人就是指圣母婊,坏的人就是指那些狗粮恨国党。
赵子龙
24 楼
: 去你麻痹没骨气的反华五毛阉狗 鬼子来了你丫第一个带路
红毒
25 楼
早就不和国内傻逼联系了
a
adelaideboy
26 楼
其实这次战争最有发言权的是在乌克兰的留学生和工作人员
s
shishifeifei
27 楼
说明不是真正的朋友
你丫真牛逼
28 楼
必须拉黑啊,吃屎得你不拉黑他难道等他给你推销屎吗?
i
inori0821
29 楼
搞这种的10个有8个是低端人口。同学群里可见一斑,最起劲的都是那几个卖保险,做前台收入都不到4000块一个月的。 。那些收入2万+的几乎很少参加这种话题。。。
英国流氓
30 楼
能和黄俄做朋友???监狱里的朋友圈吗
b
biming2022
31 楼
认贼作父的人可鄙!住在乌克兰的"定居乌克兰的菜菜米"就支持俄罗斯侵略,在被其删除的视频中说恨不得普京早几年侵略乌克兰!
吕德水
32 楼
留园里面不也是这样吗,邻居打架,自己家确干的更欢
w
wisn
33 楼
: 有一说一,这次撤侨安排的太晚了。
k
kacha7
34 楼
: 哈哈哈哈,无能狂吠,恼羞成怒了这是。
大师兄的金箍棒
35 楼
哈哈哈哈,人数的确大过欧盟和北约国家总和,至于经济和军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