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查百度看病 遇到难题 可以当患者面上网查吗?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11月7日 13点17分 PT
  返回列表
67954 阅读
10 评论
医学界

“每个医生的知识都是有限的,很难面面俱到。如果遇到跨专业或超出认知的问题,查询新指南、文献的行为很正常。”

撰文 | 燕小六 王晓

近日,有网友发布就诊视频称,江苏徐州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名医生在问诊过程中,边看病边用手机上网搜索。该网友质疑医生经验不足、不专业。

上述视频已在网络发酵数日但热度不减。对此,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向媒体回应称,视频中的医生是内科的,患者问的是妇科问题,所以医生就查了百度。该工作人员还表示,医院已经在调查此事,希望网友能客观看待。

图源:红星新闻截图

边看病边学习是常态,但总被误解

“医学界”检索发现,医生当着患者面上网搜答案,并不罕见。

2022年10月12日,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新庄镇某医院,一名老医生在问诊现场,打开手机,用百度检索如何看病。这一幕被患者拍成视频,传上网,并配文称“真不把我当外人”。

涉事机构负责人告诉媒体,该名医生擅长心脑血管疾病,骨科是其弱项。当地同类医院鲜有骨科。医生此举是想帮助患者解决问题,上网查询只是作为参考。

有受访者告诉“医学界”,在基层医疗机构出诊的全科医生,经常会遇到咨询非本专业问题的患者。安徽省肥西县三河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廖剑指出,特别是那些在基层影响比较大的医生,遇到跨专业提问的几率更高。群众一般认为他“什么都知道”。

“每一名临床专业医生在接受基础医学教育时,都包含内、外、妇、儿等课程,也就是说,即使内科医生也大概知道些妇产科医疗知识。但对于不知道的问题,搜索很正常。”廖剑说。

边看病、边上网现学的情况还发生在大型综合医院。“医学界”从多名医生处获悉,其在门诊搜索过不少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药品说明书、用药禁忌、罕见症状、医学科普等。

张强医生集团创始人张强坦言,自己就这么做过。“每个医生的知识都是有限的,很难面面俱到。如果遇到跨专业或超出认知的问题,查询新指南、文献的行为很正常。”

广东省一家三级医院的产科医生曾在门诊中遇到过跨专业咨询,“产科合并其他科室的问题,比如心脏病,产科医生会在提供本专业处理意见后,提供一个大概方向,建议患者去专科诊治。部分患者还需心内科、心外科及ICU等多学科的联合评估。”

医生给出转诊建议后,仍可能面临被误解。“很可能会被质疑态度不好,还可能去投诉我拒诊。”一名内科医生告诉“医学界”。

廖剑认为,这是医疗行业的悲哀,也是患者的悲哀。

关键不是搜,而是“搜”哪里?

前不久,张强团队就利用网络,帮助一名患者获得确诊。“他已经去过3家大型三甲医院,都误诊了。我们在问诊过程中,和人工智能互动、检索,推断是恶性肿瘤。患者凭着这一推断再去三甲医院,最终得到确诊。”

知名医疗博主@白衣山猫 曾在微博分享过类似故事。他介绍,自己收到某张姓教授信息,后者称碰到一个陌生且奇怪的病例,于是就当着患者面,大大方方地上网查文献,再给患者开药。

在沟通中,@白衣山猫 发现自己也从未听说过此病。在两人的不断交流中,他记住了这个疾病的各种表现,“当时只是一种学习的兴趣。我当时想,这种疾病,我碰见的应该不多吧。”

没想到不久之后,@白衣山猫 在妇科会诊了一名年轻病人,所患疾病正好是前段时间从张教授那里所学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医生也一样,不可能把所有的疾病都学习过。遇到了新的疾病,医生也需要去学习。那位病人让两个医学专家重新学习新的知识,碰巧,学习后就诊断了一个病人。如果后者早两个月来找我,我也诊断不出她的病来,不可能给她正确的治疗。”

张强表示,自己在团队培训中反复强调,不要轻易放过患者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如果寻找答案的过程较长,那可以告诉患者,自己会在门诊结束后查找文献、资料。毕竟有些问题不全是教科书教的,或日常诊疗中多见的。

前述产科医生也认同医生要积极查资料,但她表示“不会当着患者面查,更不会百度。这会破坏医患之间的信任,要查起码也要使用一些专业软件。”

“以前,医疗小广告就像牛皮癣一样,贴在电线杆上。现在,很多自媒体平台或搜索平台就是电子版的电线杆。牛皮癣广告只多不少。”张强说,在这种前提下,医生用“百度看病”,就颇具“戏剧性”。

日前,张强赴非洲进行学术交流。他发现,当地医生对于前沿医学技术进展的掌握、了解,一点不逊于中国同行,甚至在有些层面要比中国同行更快。这可能和其熟练掌握英语有关,也和他们拥有更权威、便利的医学信息获取渠道相关。

“反观我们的基层医生,碍于语言、技术,可能鲜有机会快速接触到医学最新进展。”张强说。

面对患者的“超纲”问题,基层医生到底该怎么办?上海闵行区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宦红梅表示,其所在机构设有一些专病门诊,部分专病由上级医院下沉到社区的专家出诊,医联体之间也有便捷的转诊通道。针对社区签约居民的健康问题,还可以通过电话、通讯软件、互联网平台等方式进行健康指导。

混沌世界
1 楼
没在国外看过家庭医生。
r
rootrootroot
2 楼
当不当面有分别吗?
r
rootrootroot
3 楼
差百度最起码能证明这医生没经验了。
春风吹
4 楼
西方国家医生就是靠Google生存的
f
frank1818
5 楼
中国医生不容易,都是现问现答的。应该学习加拿大医生,在看病人之前,通过一个小护士来将病人的底细打听清楚,然后医生可以在后台悄悄地查查谷歌和资料,准备的差不多了才敲诊室的房门。
笑傲狮城
6 楼
没什么问题,医生记忆量也有限,但至少能辨证看问题
J
Jimmy代替者
7 楼
查百度最起码能证明这医生对该案例缺乏经验。
r
rollor
8 楼
在没有谷歌的年代,我的家庭医生当着我的面,搬出一大厚本药典,一边查一边给我写药方。因为他记不住到底该用多大剂量。 但你要把那本药典给我,让我去查。我查到了也不知道该用多少。
一分为二好
9 楼
这个没错,毕竟医生专业里,需要记忆的太多。只不过,网上也有许多没经确证的内容,需要小心。
k
kyogui
10 楼
有看wikipedia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