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巴基斯坦和阿塞拜疆联手宣布,“枭龙”Block3交易成真,很是让大家开心了一把,之前阿根廷、伊拉克订单的接连失败,也确实需要个好消息来平复。不过,从整体来看,中国军工对外出口的尴尬情况并未改变,仅今年韩国就两次击败中国防空导弹,在中东拿下61亿美元订单,这不是一句美国支持能解释的。
▲几番推销后,“枭龙”Block3终于卖出去了
和很多人印象不同,中国军工的这种尴尬,关键问题来自自己。首先,中国是全球几个主要对外军售国中,对武器保密要求最严格的国家。举个例子,美俄英法陆军自用的主战坦克,均对外销售,尽管也在一定程度上动手脚,甚至会针对不同买家搞出不同型号、不同套餐,但大体硬件上是一致的。以大国自用一线装备为保障,自然能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买家认可。国内早年弄了一个尴尬的96B,后面又是特殊的VT-4和VT-5,不能说没有一点成绩,但和美俄坦克的成绩相比,差得实在太远了。今年两次与韩国KM-SAM Blcok2竞争的红旗-16FE,倒是自用型号衍生而来,但出口设备调整关键零部件,又是另一个问题。
▲99A实际上不允许出口
对于像红旗-9、红旗-16甚至是歼-10CE这些,不太方便发展专用外贸型号的装备,国内一贯做法是在关键领域,换上专用的外贸零件。性能稍有降低其实不是太大问题,关键在于这些新零件缺乏足够的时间、资源打磨,有很多技术问题,用户体验起来不够成熟,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机载观瞄设备。国内在这块的技术其实还可以,虽然距离美国还有差距,但和欧洲差距不大,其他二流货色更是明显超过。但包括铁杆巴基斯坦在内,很多中国战斗机、无人机用户,都选择土耳其光电设备。甚至像尼日利亚那样,在体验中国军用无人机,感觉有些晦涩后,又购入土耳其TB-2的也不少。
▲红旗-16出口效果不佳
相比之下,欧美虽然高端武器卖得很贵,但在这块的表现还真比国内好一些,本质上是通过昂贵、严格的出口协议,来避免武器核心参数外流。买家为了避免高价买来的武器,因为破坏协议而失效,也会竭力避免出现严重泄密事件。国内在军事贸易领域缺乏积累,高价销售以形成技术保护的思路,还缺乏可行性,反过来促使军工厂家出口时,在关键领域做手脚。
▲F-16高价出口背后是严格的保密协议
当然,最关键的问题,其实是现阶段国内军工产业并不缺订单,对于出口没有足够动力。国产武器出口最辉煌的时期,是上世纪80年代。像歼-7、69式坦克、053型护卫舰等已经落后的装备,之所以能畅销,除了时代机遇外,最核心的因素,是当时内部订单爆减,大量军工厂没有订单。出口才能活下去的现实,迫使厂家竭尽全力去迎合出口市场。无独有偶,俄罗斯航空工业在90年代,拿到的内部订单也屈指可数,苏霍伊费尽心思完善了苏-30,并在自己尚未装备的情况下,对中国、印度大量出口,辉煌一时。2010年之后,俄罗斯空天军恢复元气,转向内部的俄罗斯航天工业,出口随之陷入低谷,苏-30、苏-35外销也变得萎靡不振。
▲苏-30一度风光无限,现在已经沉寂
国产军工产业想要达到全球第二、三位的理想高度,首先是内部需求趋于稳定,最起码不是现在满功率运转依然不能满足的状态之后才有可能;其次官方对于满世界卖武器,要有政治上的标准;最后才是新锐装备性能保密和出口调整,得形成详细准则,有路可依。外界对国产装备出海大卖期待很高,但现实是从官方到厂家,对出口的态度都保持克制,这里面有历史因素,也有现实政治考量,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从长远来看,2030年之后,国内自用装备更新告一段落,主战装备水平与世界一流基本平齐,或许才是新时代的开端。
前两天巴基斯坦和阿塞拜疆联手宣布,“枭龙”Block3交易成真,很是让大家开心了一把,之前阿根廷、伊拉克订单的接连失败,也确实需要个好消息来平复。不过,从整体来看,中国军工对外出口的尴尬情况并未改变,仅今年韩国就两次击败中国防空导弹,在中东拿下61亿美元订单,这不是一句美国支持能解释的。
▲几番推销后,“枭龙”Block3终于卖出去了
和很多人印象不同,中国军工的这种尴尬,关键问题来自自己。首先,中国是全球几个主要对外军售国中,对武器保密要求最严格的国家。举个例子,美俄英法陆军自用的主战坦克,均对外销售,尽管也在一定程度上动手脚,甚至会针对不同买家搞出不同型号、不同套餐,但大体硬件上是一致的。以大国自用一线装备为保障,自然能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买家认可。国内早年弄了一个尴尬的96B,后面又是特殊的VT-4和VT-5,不能说没有一点成绩,但和美俄坦克的成绩相比,差得实在太远了。今年两次与韩国KM-SAM Blcok2竞争的红旗-16FE,倒是自用型号衍生而来,但出口设备调整关键零部件,又是另一个问题。
▲99A实际上不允许出口
对于像红旗-9、红旗-16甚至是歼-10CE这些,不太方便发展专用外贸型号的装备,国内一贯做法是在关键领域,换上专用的外贸零件。性能稍有降低其实不是太大问题,关键在于这些新零件缺乏足够的时间、资源打磨,有很多技术问题,用户体验起来不够成熟,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机载观瞄设备。国内在这块的技术其实还可以,虽然距离美国还有差距,但和欧洲差距不大,其他二流货色更是明显超过。但包括铁杆巴基斯坦在内,很多中国战斗机、无人机用户,都选择土耳其光电设备。甚至像尼日利亚那样,在体验中国军用无人机,感觉有些晦涩后,又购入土耳其TB-2的也不少。
▲红旗-16出口效果不佳
相比之下,欧美虽然高端武器卖得很贵,但在这块的表现还真比国内好一些,本质上是通过昂贵、严格的出口协议,来避免武器核心参数外流。买家为了避免高价买来的武器,因为破坏协议而失效,也会竭力避免出现严重泄密事件。国内在军事贸易领域缺乏积累,高价销售以形成技术保护的思路,还缺乏可行性,反过来促使军工厂家出口时,在关键领域做手脚。
▲F-16高价出口背后是严格的保密协议
当然,最关键的问题,其实是现阶段国内军工产业并不缺订单,对于出口没有足够动力。国产武器出口最辉煌的时期,是上世纪80年代。像歼-7、69式坦克、053型护卫舰等已经落后的装备,之所以能畅销,除了时代机遇外,最核心的因素,是当时内部订单爆减,大量军工厂没有订单。出口才能活下去的现实,迫使厂家竭尽全力去迎合出口市场。无独有偶,俄罗斯航空工业在90年代,拿到的内部订单也屈指可数,苏霍伊费尽心思完善了苏-30,并在自己尚未装备的情况下,对中国、印度大量出口,辉煌一时。2010年之后,俄罗斯空天军恢复元气,转向内部的俄罗斯航天工业,出口随之陷入低谷,苏-30、苏-35外销也变得萎靡不振。
▲苏-30一度风光无限,现在已经沉寂
国产军工产业想要达到全球第二、三位的理想高度,首先是内部需求趋于稳定,最起码不是现在满功率运转依然不能满足的状态之后才有可能;其次官方对于满世界卖武器,要有政治上的标准;最后才是新锐装备性能保密和出口调整,得形成详细准则,有路可依。外界对国产装备出海大卖期待很高,但现实是从官方到厂家,对出口的态度都保持克制,这里面有历史因素,也有现实政治考量,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从长远来看,2030年之后,国内自用装备更新告一段落,主战装备水平与世界一流基本平齐,或许才是新时代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