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裔女子唐人街摆水果摊27年 两个子女常春藤毕业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4年3月2日 2点27分 PT
  返回列表
70675 阅读
28 评论
哥谭派

据哥谭派2月28日报道 走在曼哈顿,你很有可能曾经遇到过张梅(音译,Muoi Truong),即使你不知道她的名字。

哥谭派新闻截图

过去的27年里,她在Mulberry Street和Canal Street的拐角处经营着一个水果摊。张梅说,自1997年以来,她一直把车停在同一个街角,每周七天,从早上6点至到晚上9点。在谷歌地图的街景中,都可以见到她作为景观的一部分出现。

报道称,几十年来,即使经历病痛,她也一直风雨无阻地出摊——尽管她曾经因为耳朵感染休息过半天;她在暴风雪和冰雹天气、以及极端炎热和寒冷的天气下都在工作。今年,直到农历正月初一(2月10日)的前两天,她仍在那里工作。

尽管现年55岁的张梅在这个摊子上工作了近30年,养育了四个孩子,其中包括两名常春藤盟校毕业生,但她仍坚持到唐人街这里摆摊。她说她不能放弃工作。

农历新年前寒冷的周四下午,人们挤满了她的摊位,购买橙子、金桔、柚子和苹果等传统节日水果。张女士有条不紊,根据顾客的要求忙着给水果称重,然后将水果装进袋子里。

如果她感觉到客人的犹豫,她就会向他们推销:“它们很甜。像你一样甜美。”她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密切注视着人群,时不时地从保温瓶里喝点茶。

她的女儿艾米·武(音译,Amy Vo)在最近的一次电话采访中说,“她就是做得与众不同”。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张梅每年都会放假一次:带着她的四个孩子去一个温暖的地方旅行五天。有一次他们去了佛罗里达;还有一年,他们去了坎昆。

根据纽约市的研究,像张梅这样的移民,创立自己小企业可能性是本地出生居民的两倍多。一种理论是,以前的专业证书和推荐信在这里可能不适用;而创业,你所需要的只是启动资金。

这座城市的许多移民经常选择开餐馆或超市。开设街头小摊的开销甚至更小,不过由于市政府限制了街头摊贩的许可证,这类机会近年来已经减少了。

作为“Arepa Lady”为人所知的玛丽亚·卡诺(Maria Cano)在掌舵著名的哥伦比亚街头推车之前,曾是一名法官和一所大学的联合创始人。埃维利亚·科约齐(Evelia Coyotzi)从街边小摊做起了她的Evelia’s Tamales连锁店,她在凌晨4:30就出摊,为那些要去上早班的建筑和餐馆工人提供食物,这些工人大多是移民。

移民并不是一个统一的群体。其中有许多人来自较富裕的阶层,一些人是有连带关系或带着其他形式的特权来到这里的,但张梅是那些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找工作的人之一。

张梅在战后的越南看不到任何经济机会,所以她在1992年移民美国,和她的妹妹、母亲、哥哥一家挤在皇后区埃尔姆赫斯特(Elmhurst)的一套公寓里。

后来,她搬到了Canal Street的一栋公寓楼,在那里她遇到了现在的丈夫。他们开始约会时,他已经在唐人街的水果摊工作了,几年后,她成为了摊主。

她的摊位这么多年来一直存在的一个原因是,她提供的水果最新鲜且价格低廉,她说这是她的竞争优势。这也是她每天早上要花两个小时开店的部分原因:她会从每天批发来的水果中筛选最好的产品。她说,她会把不合格的产品退回给经销商,并要求他们给她运送质量更好的替代品。

烹饪历史学家、唐人街保护者格蕾丝·杨(Grace Young)说,像张梅这样的街头摊贩的“利润率非常低”。要在33美分的苹果上获得足够的利润,销售量是非常重要的。

她说:“你必须卖出很多。这就是你赚钱的方式。”

但达到这样的规模需要很长时间,而且没有捷径可走。

杨说:“唐人街的购物者非常非常挑剔,也很节俭。”

在水果摊前逗留几分钟,你就会发现顾客在为一美元讨价还价。柚子价格上涨50美分,消费者就会转向另一家。但张梅能够留住几代顾客,并见证了他们中的一些人从孩子成长为父母。

张梅在竞争中胜出的另一个原因是她的水果种类很丰富。她销售的农产品在Whole Foods不容易买到,尤其是她迎合了华裔美国人的饮食习惯,他们对热带水果的口味可能与加勒比文化的口味重叠。

纽约烹饪书作者拉敏·甘尼施拉姆(Ramin Ganeshram)说,她20年来一直在纽约寻找自己最喜欢的特立尼达水果——马六甲蒲桃(pommerac或Malay apple)。她丈夫去年在张梅的摊位上发现了它。

甘尼施拉姆5月曾在社交媒体Instagram发帖说,“当他把它们从包里拿出来的时候,我简直尖叫起来”。

报道称,张梅辛勤获得的大部分利润都花在了周六的备考班、书籍和孩子们的补习班上。有空闲时,孩子们会在水果摊上帮助他们的父母。

张梅的孩子们在Mott Street一套一居室公寓里长大。现在,他们中一些人是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毕业生。

张梅向记者展示了她女儿艾米·武在哈佛医学院穿着白大褂参加毕业典礼的照片,并说:“我感到很自豪。”

从小说粤语、越南语和潮州话的张梅补充说,“我女儿用粤语向我表达了感激之情。我简直不敢相信。我哭了”。

张梅女儿说:“我也哭了。我的一切都归功于她。”

报道称,多年的体力劳动对张梅造成了伤害。她的膝盖总是疼,她的腿弯了,脚也在向内凹。

张梅女儿说:“她越来越矮了。我们以前一样高。”

尽管孩子们已经获得了精英大学的学位,并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但张梅拒绝放弃工作。

她说:“如果我什么都不做,我会发疯的。”

她的女儿对此表示赞同:“她没有找到工作以外的自己。”

尽管张梅对工作十分坚持,但她最近做出了一个让步。她的孩子们一直恳求她多休息一下,让腿脚缓解一下,在工作之外的生活中寻找乐趣。

今年2月,张梅和丈夫去度假了。她报名参加了为期14天的阿根廷和智利之旅。

艾米·武说:“她说这是为了她自己。”

a
adodi
1 楼
小编可能不理解这些,水果摊赚钱不比那些高级白领差,还不用上税,更不是小白领可比的。 [2评]
j
jamesun
2 楼
真是个伟大的母亲
s
searay
3 楼
层次决定命运。这么多年,租个门面的可能性是非常好的。有些人,就是满足做小摊贩一辈子。 [2评]
j
jppsshit
4 楼
重要的是,不报家庭收入,孩子上学可以减免很多,即使是私校, 至少学生贷款可以cover很多,和国内的韭菜不一样。 [1评]
g
gamma
5 楼
地摊经济好!小费谋生好! - 李克强 -
z
zk100yyy
6 楼
: 缺点也很明显啊,体力劳动风吹日晒 [1评]
k
kacha7
7 楼
不找我们白人换血,你们黄狗这些都是镜花水月😂😂😂 [1评]
k
kacha7
8 楼
罚一次,一辈子,你们黄狗就是不长记性😂😂😂
g
greentee
9 楼
也许吧。不过在培养子女方面人家并不差
p
pumaking0614
10 楼
之前看过一个上海男人在日本打黑工供女儿在美国上哈弗的纪录片 实在是太感人了...和老婆几十年无法见面却能彼此保持着信任 女儿也是真的给力没有让家长失望, 最后看看牙齿都掉光的男人 终于露出笑脸离开日本去美国和家人团聚的时候,太感人了 但是也很清楚这种等级付出和牺牲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 简直是真实世界中的魂系玩家。 坦白说吧少点抱怨多努力
j
jppsshit
11 楼
你有病啊 [1评]
f
firetoucher
12 楼
没办法,常春藤最喜欢这样的底层家庭出来的孩子啦,出生于中产阶层的中国孩子根本竞争不过他们,政治正确万岁。 [2评]
j
jppsshit
13 楼
这种工作,虽然付出点体力, 但是自由度,健康度,远比坐在办公室里的人好。
j
jppsshit
14 楼
如果说政治正确,美国确实流行一句口号: Education reduces inequality。富豪们也常把这句话带在嘴边,这倒是没有什么不好。
9
94111
15 楼
所以常春藤的学历含金量越来越低。可能找工作容易点? 但出来混,还是看实际能力。
c
caozheng
16 楼
不一定
c
caozheng
17 楼
国家需要更多中产,新韭菜,你已经是中产了,那就等着割就行了,统治阶级不再给你上升通道了
屡教不改
18 楼
所以反对用种族为标准的AA。不是所有亚裔和华裔都出生在高收入家庭。
E
EOS
19 楼
全靠他妈摆水果摊才有的好文案,面试官听到新故事也来了精神!老一辈海外拼的华人谁不是这样?!
k
kacha7
20 楼
: 我说的大实话呀😉
r
roysui
21 楼
小编呀小编,你可知道那个水果摊执照多值钱吗?你看低人家,人家那个执照分分钟可以买栋房子
低层群众
22 楼
在纽约市她算好了!多少比她更勤劳的人,因为没有摆摊许可证,被没收东西还罚款!整天提心吊胆。她就是摆摊人中的高人一等的存在,并不辛苦!
南方兔儿爷
23 楼
奇怪吗?五十年代家乡一个卖豆腐的大叔两个儿子清华。
吃斋念佛大灰狼
24 楼
个例,美国需要这个,以彰显人人有机会。
y
yuba
25 楼
亚裔之光
q
qrafzv
26 楼
现在媲美常春藤的学校很多了,比如加州的学校都不是常春藤,但我们加州人却认为本州的更好。如斯坦福、CalTech、南加大等。
我爱豹纹女王1
27 楼
也没有几十年 也就是十多年出头。他幸福多了 不要借几十万的债去日本,当时他也就几万元的费用。
a
adodi
28 楼
: 起早贪黑是真的。风吹日晒就没有,而且我看他们没客人时候也就坐着跟隔壁摆摊聊天。进货也不用他们,电话下单,大清早货车帮他们运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