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个别地方出现了疑似甚至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拒绝接受隔离治疗、擅自脱离隔离,甚至还去公共场所的情况。
今年2月,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等就已发布《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对上述行为的定罪处罚作出明确规定:新冠确诊病患拒绝隔离进入公共场所,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
最高法副院长杨万明表示,疫情发生以来,绝大多数群众能够依照法律规定,自觉配合和支持有关部门依法采取的疫情防控措施,但有的地方也出现了抗拒疫情防控措施的现象。
如已经确诊或者疑似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人拒不服从隔离治疗措施,或者曾经进出疫情高发地区、已出现发热等感染症状,仍刻意隐瞒甚至进入公共场所等等。
“上述行为不仅危害行为人自身的生命健康安全,而且危害公共卫生和公共安全,应当依法惩治。为准确适用法律,《意见》区分案件不同情况,特别是行为人的主观心态,对定罪处罚作出了明确。”他说。
一个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已经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应当接受隔离治疗。已经确诊或者疑似病人违背法定义务,拒绝隔离治疗并进入公共场所的,显属“明知故犯”,属于希望或者放任新型冠状病毒传播,危害公共安全,对此,依法应当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论处。
基于此,《意见》明确,故意传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原体,具有下列两种情形之一,危害公共安全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一百一十五条的规定,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一是已经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人、病原携带者,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并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的;二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疑似病人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并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造成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
此外,还可以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定罪。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已决定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防控措施。
《意见》明确,其他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拒绝执行卫生防疫机构依法提出的防控措施,引起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三十条的规定,以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定罪处罚。
已有地方发通知,
境外输入隐瞒病情治疗费自担
3月14日,唐山市人民政府网发布《唐山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境外入(返)唐人员疫情防控的通告》。
《通告》称对境外入(返)唐人员刻意隐瞒接触史、旅居史,故意谎报病情或拒不执行疫情防控措施,引起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或者有传播危险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本人一旦感染新冠肺炎,所有相关治疗费用由本人承担。
人民日报:刻意隐瞒病情入境,不配享有免费治疗
13日,唐山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通告称,对境外入(返)唐人员刻意隐瞒接触史、旅居史,故意谎报病情或拒不执行疫情防控措施,引起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或者有传播危险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本人一旦感染新冠肺炎,所有相关治疗费用由本人承担。消息甫出,无数网友拍手称快:“硬核,干得漂亮”“建议全国都这样”。
隐瞒病情治疗费自担,合情合理,是否合法尚存争议。隐瞒者康复后面临法律惩处,还要承担医疗费,是否过于严苛?或许也需专业化讨论。但不难形成共识的是,刻意隐瞒接触史、旅居史,故意谎报病情或拒不执行疫情防控措施,危害巨大,会让身边每个人成为直接或潜在的受害者,这是唐山这一规定大受好评的重要原因。
对隐瞒病情和行程者,的确要“算账”。 法律代价要承担,也有必要算一算经济账。
不久前,郑州确诊患者郭某鹏刻意隐瞒出境行程,让河南省近在咫尺的“清零行动”功亏一篑,更拖拽复工复产复学的步伐。因他一人隐瞒,造成多少人被隔离?使得多少本已准备复工的企业再次按下暂停键?掐灭了多少商场重回正轨的念头?林林总总,损失无法量化,但委实惊人。
在社会损失面前,一个人的医疗费能有多少?人们广泛赞同“隐瞒病情治疗费自担”,不是刻意跟隐瞒者过不去,而是希望隐瞒者受到触动,希望其他人引以为鉴,希望通过强有力的制度安排防范隐瞒情形再度出现,更是希望疫情防控取得全面胜利,不能因个别人任性而架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效。
疫情防控远未到刀枪入库的时候,在全民齐心抗疫之际,即便帮不上忙,也别添乱。如实报告个人情况,是身为公民的底线要求,请尊重他人的不懈努力。
近期,个别地方出现了疑似甚至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拒绝接受隔离治疗、擅自脱离隔离,甚至还去公共场所的情况。
今年2月,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等就已发布《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对上述行为的定罪处罚作出明确规定:新冠确诊病患拒绝隔离进入公共场所,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
最高法副院长杨万明表示,疫情发生以来,绝大多数群众能够依照法律规定,自觉配合和支持有关部门依法采取的疫情防控措施,但有的地方也出现了抗拒疫情防控措施的现象。
如已经确诊或者疑似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人拒不服从隔离治疗措施,或者曾经进出疫情高发地区、已出现发热等感染症状,仍刻意隐瞒甚至进入公共场所等等。
“上述行为不仅危害行为人自身的生命健康安全,而且危害公共卫生和公共安全,应当依法惩治。为准确适用法律,《意见》区分案件不同情况,特别是行为人的主观心态,对定罪处罚作出了明确。”他说。
一个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已经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应当接受隔离治疗。已经确诊或者疑似病人违背法定义务,拒绝隔离治疗并进入公共场所的,显属“明知故犯”,属于希望或者放任新型冠状病毒传播,危害公共安全,对此,依法应当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论处。
基于此,《意见》明确,故意传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原体,具有下列两种情形之一,危害公共安全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一百一十五条的规定,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一是已经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人、病原携带者,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并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的;二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疑似病人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并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造成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
此外,还可以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定罪。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已决定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防控措施。
《意见》明确,其他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拒绝执行卫生防疫机构依法提出的防控措施,引起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三十条的规定,以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定罪处罚。
已有地方发通知,
境外输入隐瞒病情治疗费自担
3月14日,唐山市人民政府网发布《唐山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境外入(返)唐人员疫情防控的通告》。
《通告》称对境外入(返)唐人员刻意隐瞒接触史、旅居史,故意谎报病情或拒不执行疫情防控措施,引起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或者有传播危险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本人一旦感染新冠肺炎,所有相关治疗费用由本人承担。
人民日报:刻意隐瞒病情入境,不配享有免费治疗
13日,唐山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通告称,对境外入(返)唐人员刻意隐瞒接触史、旅居史,故意谎报病情或拒不执行疫情防控措施,引起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或者有传播危险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本人一旦感染新冠肺炎,所有相关治疗费用由本人承担。消息甫出,无数网友拍手称快:“硬核,干得漂亮”“建议全国都这样”。
隐瞒病情治疗费自担,合情合理,是否合法尚存争议。隐瞒者康复后面临法律惩处,还要承担医疗费,是否过于严苛?或许也需专业化讨论。但不难形成共识的是,刻意隐瞒接触史、旅居史,故意谎报病情或拒不执行疫情防控措施,危害巨大,会让身边每个人成为直接或潜在的受害者,这是唐山这一规定大受好评的重要原因。
对隐瞒病情和行程者,的确要“算账”。 法律代价要承担,也有必要算一算经济账。
不久前,郑州确诊患者郭某鹏刻意隐瞒出境行程,让河南省近在咫尺的“清零行动”功亏一篑,更拖拽复工复产复学的步伐。因他一人隐瞒,造成多少人被隔离?使得多少本已准备复工的企业再次按下暂停键?掐灭了多少商场重回正轨的念头?林林总总,损失无法量化,但委实惊人。
在社会损失面前,一个人的医疗费能有多少?人们广泛赞同“隐瞒病情治疗费自担”,不是刻意跟隐瞒者过不去,而是希望隐瞒者受到触动,希望其他人引以为鉴,希望通过强有力的制度安排防范隐瞒情形再度出现,更是希望疫情防控取得全面胜利,不能因个别人任性而架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效。
疫情防控远未到刀枪入库的时候,在全民齐心抗疫之际,即便帮不上忙,也别添乱。如实报告个人情况,是身为公民的底线要求,请尊重他人的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