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分!这片把性研究得真透 大开眼界 三观尽毁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11月8日 0点52分 PT
  返回列表
76736 阅读
12 评论
乌鸦电影

鸡喜欢围观香艳画面…

鸡舍里只要有一对鸡在交配,周围的鸡会立刻放下手中的活儿,挤破头观看,甚至为了抢占最佳观测位置,大打出手。

一个鸡舍的鸡在交配,

周围三个侧面鸡笼里的公鸡都会挤破头观看。

图源:新星出版社

有一种南美硬尾鸭,体长只有40厘米,却拥有42.5厘米长的丁丁,进化出如此大器,竟然是为了强奸母鸭子…

Jennifer Fox et al. / Nature (2001)

老虎全员i虎,它们通过气味交流,是为了避免社交,但交配不得不强行社交…

母老虎很不爽,所以在交配前会踢打撕咬公老虎,交配完立刻将其踹出领地…

为什么把女人比作“母老虎”?

老虎交配的前戏就是母老虎撕打公老虎。

图源:新星出版社

研究表明,越滥交睾丸越大,灵长类当中,爱乱搞的黑猩猩,睾丸超过了大脑的1/3,而人类睾丸大小仅为大脑的3%。

但人类的睾丸大脑比大于长臂猿,承认吧,人类对伴侣的忠贞度比不上长臂猿…

以上这些奇奇怪怪的“性知识”,来自一本名为《它们的性》的科普读物。

王大可 著 | 新星出版社

最近,谈话类节目《第一人称复数》更新了一期,请到了这本书的作者,牛津大学动物学博士王大可,一起聊聊动物的性。

这本书,让见过大场面的周轶君都忍不住直呼:大开眼界,三观尽毁!

而几个女人坐在一起,口无遮拦地讨论:

是男人更容易出轨,还是“男鸟”更容易出轨,还是“男兽”更容易出轨?

动物性交会爽吗?

“渣鸡”真的短命吗?

那画面,太有意思了!

王大可,本名王云珂,90后。

她花了五年时间,研究了100种动物的性爱行为,并把这些成果,写进了这本通俗生动的《它们的性》。

比起关心这本书讲了什么,很多人更好奇,一个女生,怎么对这些羞羞的东西感兴趣?

王云珂的父母也不理解,旁人问起来女儿研究什么,他们都会顾左右而言他。

王云珂说,她中学时读过一本关于天鹅的书,书里写,一对天鹅夫妇,其中一只被猎杀了,另一只在尸体上空盘旋,然后殉情了…

那一刻,她被深深打动:天鹅的爱情太忠贞了!

她觉得人类的情感没有这么美好,于是想研究动物,从动物的世界里寻找美好。

这不是王云珂一个人的美好幻想。

在上世纪60年代,就有研究者提出,93%的雀形目鸟类都是一夫一妻制的,这消息让人类很振奋,终于又可以相信爱情了。

可好景不长,科学家没多久就发现,隔壁老王无处不在…

有这么一项研究,在一个地区,因为红翅黑鹂毁坏庄稼很厉害,人类一怒之下把该地区所有的雄性黑鹂都结扎了。

然而,39窝鸟蛋里,有27窝都孵出了小鸟。

科学家们会心一笑,这些雄鸟被绿了…

到了90年代,DNA鉴定技术出现了。随后的研究发现,在雀形目中,只有14%的鸟类是真正的一夫一妻制,大约90%的鸟类物种存在私生子。

对动物研究得越深入,越能证实一件事:出轨,才是动物界的常态。

当王云珂发现,成天出双入对的天鹅夫妇,生下一窝天鹅宝宝,但DNA检测显示,孩子们各有各的爸…

她的幻想破灭了。

进而她更意识到:人类对动物存在着太多的偏见。而想象,是众多偏见的来源。

所以,她决定搜集一手动物资料,改变漫长人生中积累的各种偏见。

我们对动物界择偶的认知大概是这样的:雄性之间要拼命竞争,长得好看、身强体壮的雄性,才有机会和雌性交配。

很多人因此认为,动物界挺讲女权的,雌性掌握了选择权,雄性还要百般取悦雌性。

但王云珂却发现,不是这样的。

比如,她养的一群鸡当中,母鸡并不怎么愿意和公鸡交配,大多数时候,是公鸡“霸王硬上弓”。

公鸡体型大一些,母鸡为了躲避它们,甚至变得更灵活,更难抓。

王云珂有个师妹,本来的研究课题是,母鸡接受雄性的情况下会不会见异思迁。

最后无奈地改成:雌性拒绝性骚扰的N种方式。

性侵,在动物界非常普遍。

生活中我们就常常可以看到:一只鸟对另一只鸟穷追不舍,一只苍蝇紧跟着另一只不放,一只狗追着另一只狗,企图强行骑跨…

极端情况下,公鸭子在侵犯母鸭子的时候,会把母鸭子的头按在水里,导致它窒息而亡。

公海豹比母海豹体型大很多,有时候它们粗暴交配,会让母海豹生殖道撕裂,失血而亡。

动物界还存在骗婚行为。

比如,流苏鹬。

雄性流苏鹬,最引以为傲的,便是那颜色各异的饰羽。

求偶时,雄鸟们会展开饰羽,旋转跳跃,以吸引雌鸟的青睐,同时,它们彼此之间也会激烈比武,争夺交配权。

但有些雄性流苏鹬,不走寻常路。

这只体能弱鸡,外貌平平,如果不仔细看,你会觉得,它是一只雌性。

当其他雄鸟开始互相攻击时,它悄悄收起饰羽,若无其事地,混进雌鸟堆里。

利用“男闺蜜”优势,趁雌鸟不备,突然强行交配…

类似的,还有公鹿,为了骗得母鹿欢心,假装很擅长低吼。

因为低吼容易暴露自己,引来捕猎者,能活下来的鹿说明跑得快,身体好。

但有些公鹿其实很弱,打架打不赢,于是它们很有心机地,选在四下无竞争对手的地方,一展歌喉,能骗一炮是一炮…

一开始,对动物这些欺骗行为,王云珂总是想用人类的道德观去谴责…

但随后,她开始反思:

在动物界,雄性互相斗争,胜利者会大大限制失败者的交配权。

如果一个雄性,它天生个小体弱呢?它没有资格逆袭吗?

在弱受强食的动物世界里,雌性和弱的雄性,天然处于劣势。

强者不受约束,就会剥削弱者,在这样的世界,注定是强者欺负弱者,弱者欺负更弱者。

丛林法则,是由强者来制定的,这并不公平。

如果规则不是正义的,那么,破坏规则是否可以被接受,甚至支持?

自然界,给了她回答。

弱势的雄性,会通过骗、偷、抢,迂回地争取交配权,而弱势的雌性,面对强暴时,也会反抗。

公鸭子的丁丁是逆时针螺旋的,母鸭子就演化出顺时针螺旋的阴道,公鸭子用强时,搞不好会卡住…

如果你在路上看到两只鸭子尴尬地卡住了,

千万别硬拉。哈哈。

王云珂意识到,弱者的反抗,能扭转规则制定权,雌性的身体,成了最后一道防线。

王云珂的研究很有意思,但人们也忍不住问:有什么用?

王云珂的答案是:确实没什么实用性。

但问这个问题,和问“达尔文的研究有什么用”一样。

好像没有实际用处,但这让我们有新的思考,人类从何而来,又到哪里去。

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出版了著名的《物种起源》。

自然选择、适者生存,这些生物学概念别广泛传播,影响了后人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尽管后来,赫胥黎在《天演论》中指出,适者生存,这一理论有极大的偏差,社会抛弃弱者、不幸的人和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人是可耻的。

因为文明的力量在于,我们不是只让最适者生存,而是那些不适者也能生存。

但“适者生存”依然被曲解着传播,甚至后来被生搬硬套到人类社会,衍生出一套“社会达尔文主义”。

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人相信,我们应该淘汰没有生产力的人,应该淘汰弱势群体,有瘟疫来了,可以淘汰掉免疫力不好的人…

这难道就是动物界教给我们的经验吗?

读《它们的性》,你会发现,“适者生存”一词有很大的解读空间…

动物界并不是谁强谁就赢,而是更适应环境的基因,被保存了下来。

而动物界的种种,仿佛一个个群体实验,族群对抗、性别对抗、同性间对抗,权力此消彼长…

这帮助人类看到了不同社会的面貌,让人反思,什么才是理想的世界。

动物可以教给我们的,远远不是优势劣汰那么简单。

你可以看到,原来弱肉强食的世界,弱者从来没有放弃对强者的抗争。

你会更加懂得,以万物之灵自喻的人类,可贵之处在于:

我们不放任暴力,人类规则的制定,不取决于力量的强弱,我们制定法律保护弱者,用道德约束行为。

你还可以看到,动物界也讲外貌协会,但动物为了取悦异性的演化,可能要花上一亿年的时间,而人类的男性如果喜欢女人小脚,可以马上要求女人裹小脚…

你会更加警惕,原来,如果人类放任暴力,会是相对更暴力的一种动物。

在《第一人称复数》中,几位嘉宾都提到,人类的道德观有一个更高层次,叫做自我反思。通过反思修正自己,想办法矫正自己。

正如王云珂说的:人类不过是动物中的一种,却傲慢地把动物性的高尚归于人性,把人性的龌龊归罪于动物性。

出轨了,“我只是犯了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

人类并不更高级。

只有当人们歌颂善良、忠贞、包容、公平和正义,并努力践行时,我们才配称为拥有了文明。

R
Robin_Snow
1 楼
这姐姐的颜值,可能也就是过过嘴瘾吧。
智取其乳
2 楼
其实自然界远比人类想的不堪。 灵长类的高级动物,雄性为了让雌性发情,就弄死她孩子。但雌性的孩子被雄性弄死,难过几天之后,发了情还真的会跟这个雄性交配。
a
aegeanboat1
3 楼
就是东抄一段、西抄一段呗,哪有什么真的研究。
s
sixporka
4 楼
动物交配主要是为了繁衍后代,有神TM的忠贞不忠贞,绿不绿的。
g
greentee
5 楼
性学本来就是一门重要的严肃科学。
我爱豹纹女王1
6 楼
孔子刘邦都是野合的私生子,一点不影响他们伟大。
灯塔路
7 楼
其他物种遵循“天理:交配繁衍 卑贱人类寻欢作乐:性交高潮
c
chijiao
8 楼
原来如此!所有雌性动物的性交都是被迫的,或者是换取利益。男女之间的性行为从根本上也就只有两类:强奸和卖淫,恋爱和婚姻其实也只是以批发的方式卖淫。这下子是彻底说明白了。
r
robin1111
9 楼
本文配图可以拿冠军。
c
crunchtime
10 楼
金三诚聘腿毛贵军青蛙无需阅读此书。
c
cjk
11 楼
是啊,世界上如果没有美国,现在的中国是啥样子?第一是日本还占领着中国,中国人现在是说日语。第二是,中国人现在多数人是乙肝!因为,中国人买不起乙肝疫苗,是美国人几乎是白送的。
工作学习
12 楼
看到最后是一片宣传性博士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