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现实!中国核酸检测降温后 风向真的变了?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6月27日 15点11分 PT
  返回列表
69777 阅读
23 评论
金角财经

风向变了

常态化核酸检测的降温早有端倪。

今年5月以来,要在大城市建立15分钟核酸“采样圈”,成为了国家卫健委多次在新闻发布会上认可的疫情防控措施。

不过,眼见不少中小城市亦有“跟风”趋势,国家卫健委很快就对大城市的概念做出了明确界定:省会城市和千万级人口以上城市。

同时强调“常态化核酸检测要根据当地的疫情防控需求来决定,不能‘一刀切’。”

到了6月9日,卫健委仍然强调:在“口岸城市、省会城市和千万级人口城市”中,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有利于更早发现潜在风险、更快实施防控措施。

但更被关注到的,却是同一场发布会上提到的另外一句话:

 “没有发生疫情,也没有输入风险的,查验核酸不应该成为一种常态。”

各大城市果断表示:OK,收到。

不过,最早调整方向的却是一度“跟风”的中小城市们。

目前已宣布调整常态化核酸的城市

按照卫健委后来的说法,这些中小城市本就算是“层层加码”,如今悬崖勒马或还情有可原。

但是,此前甚至获得过国家卫健委表扬的合肥,何以也要按下暂停键?

风起于青萍之末,或许风向的变化最早起源于国家医保局的那一句话:

“常态化核酸检测费用由各地政府承担。”

扛不住了

常态化核酸检测,太费钱了。

要建立一个完整的15分钟核酸“采样圈”,花钱的地方包括核酸检测费用、核酸采样亭建造及维护费用、核酸采样相关工作人员费用、核酸采样物资费用等。

按照目前的最新规定,核酸检测费用为多人混检不高于每人份3.5元。一个千万人口城市,按照7天一检来计算,一年至少就得18亿。36个“省会城市和千万人口级别城市”一共3.8亿人,那就是:

684亿。

我们在《核酸亭背后,500亿隐形支出》一文中则核算过,“核酸检测亭”得花60亿,每年购买物资至少得花395亿元,每年人力支出得花70亿。

又是525亿。

这意味着常态化核酸的第一年,36个“省会城市和千万人口级别城市”加起来,地方财政需要承担的支出就是:

1209亿。

好大一笔钱!当国家医保局明确医保基金不出这个钱后,地方就不得不掂量这沉重的成本。

从核酸亭到核酸采样人员、核酸检测费、核酸检测材料,都得花钱

而且从今年4月起,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开始了更大规模的推进。

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仅在4月1日至6月9日,已有14250亿元退税款退到纳税人账上,再加上一季度的1233亿元,已累计退税款达15483亿元。

另一方面,土地市场也遇冷了。

中指院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全国住宅用地流拍和撤牌地块数量共计836宗,流拍撤牌率为23.5%。

到这个月的 16号,财政部公布了2022年前5个月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

1861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8.7%。

最终影响到地方财政的数字是多少呢?

今年1-5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数据显示,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6739亿元,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10.1%﹔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46205亿元,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8.9%。

折算一下,地方的收入下降了4513亿。

收入在下降,支出却在上升。

1-5月,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867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

支出增加了4911亿。

这一进一出,差额直接奔着万亿去了。

这关头,谁还敢头铁?

躺不平了

还真有。

比如前几天引起热议的丹东。

一名女子健康码被赋“黄码”,在与父亲去医院取药路上,与防控人员发生冲突,最终女子被拘留,父亲涉嫌袭警。

暂且抛开其它争议,我们看看女子“黄码”的原因——多日未参与常态化核酸检测。

丹东,作为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确有输入风险。

今年4月24日以来,丹东先后经历了三波疫情——4月24日,丹东市新增3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截至5月16日清零;5月24日,丹东市又报告11例感染者。6月2日,丹东东港再次报告7例感染者。

也有防控风险。

总体而言,大概属于卫健委说的应该建立常态化核酸检测的城市。

只不过,丹东的常态化核酸的频次显得“独树一帜”。

一天一检。

这是”袭警“事件发生前的频次。

到了6月24日,丹东市关于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的通知则显示,持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即可自由流动。

那就是“两天一检”。

按照截至2020年末,丹东的218.84万常住人口来算,如果“两天一检”,一年核酸检测就得花14亿,核酸检测材料、核酸采样人员等费用也得花超过10亿。

那就得24亿人民币。

而2021年丹东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是198.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也才81.8亿元,支出要比收入多117.4亿元。

说白了,丹东本身收支就不平衡,缺口上百亿,现在有了二十几亿的常态化核酸检测支出。

钱从哪里来?

这几年丹东的收入增长似乎还不错,一般预算公共收入增速是越来越快。

丹东近几年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变化,图源2021年丹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哪怕还能保持这个增速,估计2022年也就增加个4.4亿。

但是丹东可能并不在意这些“小钱”,因为它靠的是巨额补贴。

整个2021年,丹东获得上级补助收入142.6亿,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113.1亿,加起来已经超过250亿。

足足是自身收入的3倍。

能躺着花钱,何必自己努力?

像丹东这样的存在,不在少数。

2021年各省财政自给率水平,图源:第一财经

据相关统计,2022年地方财政自给率预计约为49.9%。2021年有22个省份财政自给率低于50%,其中11个省份低于40%。

自给率越低,意味着越需要靠“输血”,包括上级政府尤其是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调入结转结余资金和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筹资等来解决。

而部分地区的财政自给率长期呈下降趋势,面临的窟窿只会越来越大,只想躺着吃皇粮并不是长久之计,因为国家医保局的那句“不买单”,已经提醒这些地方要早日认清现实。

这不,一度以“两天一检”与“虽远必朱”闻名的河南郑州,今天也悄悄“松绑”了:

自6月27日零时起,乘坐公交和地铁的“48小时核酸阴性”要求,已经改为“72小时核酸阴性”。

不服不行。

居霄瞰尘
1 楼
蔡奇说了,未来五年都要强化防疫
英国流氓
2 楼
支持包帝清0政策 50年不能变
6
6parkgeist
3 楼
整个国家都在无脑乱搞
j
junkerus
4 楼
抗疫政策 取决于当下的疫情 疫苗效果 并对这种政策所造成的影响做出合理评估 并作出最优选择。 我们并不是反对封城 而是 1. 整个决策过程是否 科学 合理 公开 透明 2. 哪些人的利益被损害 哪些利益被保护 如何权衡?是否有利益相关者参与决策? 3. 对外部条件的判断是否符合科学论证过程 比如疫苗有效率 4. 是否充分讨论 社会是否参与讨论 讨论是否公开透明 不针对某个国家 持各种观点的不妨自己对号入座
w
wodayed
5 楼
随着猪头起舞。
g
greentee
6 楼
党内现在已经没人能阻止庆丰帝发疯了?
L
Lin
7 楼
习猪头怎么能这么蠢
熊猫出塞
8 楼
这中间环节各层节捞了多少钱
l
liuyuanwang99
9 楼
折腾了半天最后还是要与病毒共存,这就叫牵着不走打着倒退。
树枝孤鸟
10 楼
常态化核酸检测的最终受益者是谁? 。 各省的反贪局是不是该查一查了?
b
beautymecool1
11 楼
包子恨不得一天十检,这样鸡的屁又能世界第一了
文强
12 楼
习帝同意了么 你们这是造反 二十大后好好收拾你们这帮奴才
文强
13 楼
说得好
a
afgtz1
14 楼
本来就要共存阿,除非中国一辈子不开放国门. 至少中国坚持这么久彻底摸清病毒,现在omicron致死率也低了,再花点时间搞清楚后遗症之类的差不多就可以一步步开放了,政策又不是死脑筋
大跃進
15 楼
政策像台風变化無常,一场疫情如花式游泳多姿多彩
罗马军团
16 楼
天津人?呵呵
罗马军团
17 楼
其实文中所说这个检测成本并不完全,几乎所有的文章分析都没有考虑垃圾处理费用,这个大规模核酸检测将产生天量的医疗垃圾,不是一般的垃圾,都是医疗生物垃圾,先别说处理费用,能不能妥善处理都是一个问题。
罗马军团
18 楼
但是我说过,不是说“躺平”就真的是躺平,要走向共存就必须要经历大规模感染,就一定要做好迎接大规模感染的准备,否则就会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这个过程西方都经历过,香港也经历过,无非就是疫苗+快速自检+居家隔离,但是除了这些物资准备,同样重要的是舆论和认知准备,再温和的感染也是感染,有一定的重症和死亡率,这是无法避免的,因此必须要让老百姓明白有什么风险,应该怎么做,什么样的情况居家隔离,什么样的情况要去医院。要彻底转折过去那种肆意夸大病毒威胁的虚假宣传,把事情说清楚。实话说,中国最缺的就是真话。
面包说话
19 楼
: 坚持清零100年不动摇
k
kingsmill
20 楼
中国的官员都是伥鬼,上面一说话下面就做戏
L
Laoseguiman
21 楼
都坚持了好几年清零了,还是咬牙坚持吧,也别管对错了。如果现在继续坚持,我们就能笑话别的国家上百万的死亡数,如果放弃清零放开,这些国家就会笑话我们的,还是坚持吧!这是一辈子的事,习惯就成自然了。
G
Gerrard1982
22 楼
不用为中国操心了,行嘛? 等其他国家用人命证明这新的变种确实毒性很低的时候,中国自然会开放。 对中国来说,刚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加速转型和内循环步伐。 指望中国躺平的还是省省吧。
绵羊云
23 楼
很低是多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