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7岁的浙江人Allen,
颇有林子祥、徐克的文艺范,
在女儿Amber眼里,是一位不扫兴的酷爸爸。
他跟女儿旅行时从不抱怨,
全力配合哈佛毕业的她做自媒体、拍vlog,
也不催婚催育。
▲
Amber探访“邻居”:艺术家李群力的工作室
送给女儿Amber的极简屋
2019年,
他为女儿买下了上海松江一套300㎡的房子,
并改造成极简黑,家具不到20件,
只有一居室,
屋子里几乎没有门,像个小迷宫。
进入退休状态的Allen,
拒绝做自我牺牲式的传统父母,
爱好跑马拉松、爬山,
满世界逛展、看世界杯,
享受一个人的旅行。
Allen和女儿Amber
他说:“我喜欢做自由自在、特立独行的人,
也鼓励Amber去试错,
像火焰一样燃烧,活出精彩。
但如果她因为现在的工作感到很累很痛苦,
就不要做了,财富老爸挣好了。
‘财富自由’这两个字应该分开,你想要自由,
那就少点财富。”
以下是Allen的自述。
自述:Allen
编辑:雯敏
责编:徐莹
我叫Allen,今年57岁,已经进入退休状态。当然“退休”这个词也许不那么恰当。我二十多岁就自由职业了,26岁开始创业,有的艺术家八九十岁还在创作,有的人一辈子都在努力为社会创造价值,所以为什么要说退休?我觉得“工作”的反义词不是“退休”,而是一种以自己的生活与爱好为重心的状态。
2019年,我买下了上海松江艺术园区里的一套房子,上下两层加起来300㎡,改造了3年半。当时Amber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艺术史,快要毕业了,就想着这个空间可以将来给她用。
年轻时的Allen
在Amber眼里,这房子就像我的大玩具。风格确实就是像我的:一个怪人,特立独行、反叛,不走寻常路。
我没念过大学,高中毕业后进工厂做工人,90年代初赶上第一波下海潮,去做生意,如今的一切都是靠自己奋斗出来的。
Amber说,房子像个小迷宫
没有门的卫生间
装修房子时,我给到设计师王云峰一个关键词:“惊吓感”,让你倒吸一口气的感觉。
这里就没有做成普通房子那样的白墙基底,而是一个很酷的黑房子,走廊很窄很长,像进门的入口走廊就有15米长。
尽量不装门,连卫生间都没有门。走在里面有些曲径通幽。
层高最高处8米
(左)房子原本的结构;(右)刚建好时的光影图
客厅层高8米。整个房子改变最大的就是客厅的窗,把两道非承重墙打掉之后,装了3块大玻璃,视野开阔。窗框是天然的画框。每天望出去,都能看到日落、日出、阴晴的变化,四时景致不同的农田是这幅自然画卷里永远的主角。
二楼卧室也尽量保留房子的建筑特色
我也尽量保留了房子原有的特色。
房顶有很多斜面,墙也是斜的,不是方方正正的。清水混凝土的梁柱即便毛燥、不光滑,还是尽量保留了下来,因为想要粗旷、野生、自然的感觉。
厨房、餐厅
(左)餐桌;(右)张周捷的虚拟数字家具
我每天只吃一顿饭,也不吃碳水,坚持15年了。每年有一半时间住在纽约,会定期轻断食,每年做体检。7月回国前刚做过体检,各项指标与10年前基本一样,感觉身体还不错。
每天坚持跑步
参加上海、纽约的马拉松比赛
我从2020年开始跑步,每天都会跑一个小时,参加过纽约、上海的马拉松比赛,以及国内的几场越野跑。每年我都会定一个flag(目标),涵盖旅行、看展、书单、徒步等好玩的事。比如有一年想爬 20个3千米以上的山,我最后也做到了。我喜欢有点冒险的生活,人活着要好玩。
家具尽量少
(左)大卫·霍克尼作品集;(右)刘小东作品
整个房子是极简的,家具尽量要少,除非必须,大概十几来件。40岁以后我就开始做减法了,生意停下来,朋友关系的不超过10个人,朋友圈也关掉。现在喜欢艺术,希望有更多对美、对精神上的追求。
除了家具,房子里还有一些艺术作品。窗前的作品集来自艺术家大卫·霍克尼,他90多岁了还一直在创作,生命力非常旺盛。
艺术家朋友李群力的作品,停机坪上的飞机
客厅里有一张飞机场的画。我至今拍过大概几百张机场的照片,艺术家朋友李群力就把其中一张作成这幅画了,他的工作室就在这房子附近。
飞机场是我避不开的一个地方,候机的时候常常想,眼前这飞机从哪来又飞去哪里,来来往往、匆匆忙忙,时常因为各种原因被延误或取消,未知且无常。我想人生不也是这样?
(左)在纽约街头;(右)李群力画作:Allen与儿子看世界杯
我常常一个人旅行,每年要去3到5个国家,现在一共去过差不多60个国家。
英语都是自学的,没有请英语老师,40多岁时每天听半小时英语广播,坐车时还拿着小卡片背单词。因为经常一个人到处跑,掌握基本的生活用语后,住酒店、买票、问路都很方便。女儿也很支持,她说与其为她们姐弟俩做什么,更希望父母去享受自己的人生。
父女俩去越南旅行
Amber小时候喜欢看古装片,父亲努力安排与刘亦菲、林志颖合影
“不扫兴的父母”早就是网络热词,我也努力地做一个不扫兴的老爸。今年4月我们俩一起旅行,去了越南。我平常有洁癖,但女儿精心安排了一趟摩托车小吃之旅,吃的是脏乱差的地摊,喜欢不喜欢是一回事,我尽量不抱怨,体验当地人的日常生活让旅程充满开心的回忆。
Amber从小就很有自己的主见,必须争第一。高中时自己决定要去美国读书,考进哥伦比亚大学,后来又在哈佛上了研究生。大二定专业的时候,她选择了艺术史,因为发现艺术史的同学朝气蓬勃。我也跟她说,好的艺术,能减少偏见,把视野打开、把自己放小。
Amber在艺术家李群力的工作室
我们常常一起讨论。她喜欢的艺术风格也展现了一个女孩的成长史,刚开始喜欢印象派的作品,比如莫奈,有种浪漫的朦胧的氛围感。现在她喜欢欧洲战后艺术,有种直击灵魂的破碎感,能引发她对人性、现实的思考。
从哈佛硕士毕业后,她选择回国从事自媒体内容创作和艺术经纪人。“网红”在很多人眼里可能是个比较贬义的词,而且这个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但她决定要做,我100%支持,有时候她说我们今天出门拍一条vlog,我就OK,好的,几点出门?
在很多人眼里,也许名校毕业后按部就班地去top大厂或金融公司工作,能获得不错的收入、过上体面的生活。但我和Amber聊天时,她说过:
“进入社会后发现,学历更像一张社交名片,可以大大地减少沟通成本,尽快建立信任。高学历+大厂的人生路线,也许可以提高生活的下限,但上限在哪里?无常才是常态,更何况教育本身存在滞后性。我把各行各业比作海面上的一座座冰山,攀登已然高耸的冰山时,需要付出的努力大大超过那些初露尖角的冰山,因为后者自然升起的过程就能把我们托举到更高的地方。然而一切都充满了不确定性,打工也好创业也好,为了求稳定而去做一些选择,有些像镜花水月,也是对我们人生可能性的一种浪费。所以与其追求‘热门’,不如更多地向内观,追寻热爱。”
她做自媒体,享受创作的过程,在传播有价值的内容时,能够给自己带来由内而外的愉悦感、自我价值感和认同感,那就足够了。希望大家能多看见不一样的可能性,再去决定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Amber的另一个观点,我也很认同:“没有永远的铁饭碗,无论做什么都要保持饥饿态度,让自己不断变强才有不被淘汰的资本,以及在变强的同时,尽量保持一颗善良的心。”
Amber的自画像
我自己就不喜欢被限制,喜欢自由自在。我鼓励Amber去试错,走出自己的精彩,像火焰一样燃烧。我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一向是散养,每个孩子都独一无二,就像一棵树,就让它自然地生长吧。可能Amber前面的路没有那么清晰,但她可以自由、放心地去尝试、去冲,我更愿做坚实的后盾,是一个托底的存在。
我不会催婚,也没有给她安排过相亲。Amber觉得爱情、婚姻、生小孩是三件事,如果要同时拥有有点太奢侈,还不如花精力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其他都会迎刃而解。
人生就那么80来岁,40岁之前多尝试,也不要怕犯错。但工作赚钱不是生命的全部。Amber这个性格,总是想做第一名。我对她说过,有热情有兴趣就继续做,累了就不要做了,不要活在痛苦当中,你的财富老爸给你挣好了。
现在很流行一个词叫“财富自由”,这两个字应该分开,你想要多点自由,那就少点财富,你想要多点财富,那就多努力工作、多拼搏学习。真的等到财富自由那一天,你自己反而可能不那么自由了(笑)。
今年57岁的浙江人Allen,
颇有林子祥、徐克的文艺范,
在女儿Amber眼里,是一位不扫兴的酷爸爸。
他跟女儿旅行时从不抱怨,
全力配合哈佛毕业的她做自媒体、拍vlog,
也不催婚催育。
▲
Amber探访“邻居”:艺术家李群力的工作室
▲
送给女儿Amber的极简屋
2019年,
他为女儿买下了上海松江一套300㎡的房子,
并改造成极简黑,家具不到20件,
只有一居室,
屋子里几乎没有门,像个小迷宫。
进入退休状态的Allen,
拒绝做自我牺牲式的传统父母,
爱好跑马拉松、爬山,
满世界逛展、看世界杯,
享受一个人的旅行。
▲
Allen和女儿Amber
他说:“我喜欢做自由自在、特立独行的人,
也鼓励Amber去试错,
像火焰一样燃烧,活出精彩。
但如果她因为现在的工作感到很累很痛苦,
就不要做了,财富老爸挣好了。
‘财富自由’这两个字应该分开,你想要自由,
那就少点财富。”
以下是Allen的自述。
自述:Allen
编辑:雯敏
责编:徐莹
我叫Allen,今年57岁,已经进入退休状态。当然“退休”这个词也许不那么恰当。我二十多岁就自由职业了,26岁开始创业,有的艺术家八九十岁还在创作,有的人一辈子都在努力为社会创造价值,所以为什么要说退休?我觉得“工作”的反义词不是“退休”,而是一种以自己的生活与爱好为重心的状态。
2019年,我买下了上海松江艺术园区里的一套房子,上下两层加起来300㎡,改造了3年半。当时Amber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艺术史,快要毕业了,就想着这个空间可以将来给她用。
▲
年轻时的Allen
在Amber眼里,这房子就像我的大玩具。风格确实就是像我的:一个怪人,特立独行、反叛,不走寻常路。
我没念过大学,高中毕业后进工厂做工人,90年代初赶上第一波下海潮,去做生意,如今的一切都是靠自己奋斗出来的。
▲
Amber说,房子像个小迷宫
▲
没有门的卫生间
装修房子时,我给到设计师王云峰一个关键词:“惊吓感”,让你倒吸一口气的感觉。
这里就没有做成普通房子那样的白墙基底,而是一个很酷的黑房子,走廊很窄很长,像进门的入口走廊就有15米长。
尽量不装门,连卫生间都没有门。走在里面有些曲径通幽。
▲
层高最高处8米
▲
(左)房子原本的结构;(右)刚建好时的光影图
客厅层高8米。整个房子改变最大的就是客厅的窗,把两道非承重墙打掉之后,装了3块大玻璃,视野开阔。窗框是天然的画框。每天望出去,都能看到日落、日出、阴晴的变化,四时景致不同的农田是这幅自然画卷里永远的主角。
▲
二楼卧室也尽量保留房子的建筑特色
我也尽量保留了房子原有的特色。
房顶有很多斜面,墙也是斜的,不是方方正正的。清水混凝土的梁柱即便毛燥、不光滑,还是尽量保留了下来,因为想要粗旷、野生、自然的感觉。
▲
厨房、餐厅
▲
(左)餐桌;(右)张周捷的虚拟数字家具
我每天只吃一顿饭,也不吃碳水,坚持15年了。每年有一半时间住在纽约,会定期轻断食,每年做体检。7月回国前刚做过体检,各项指标与10年前基本一样,感觉身体还不错。
▲
每天坚持跑步
▲
参加上海、纽约的马拉松比赛
我从2020年开始跑步,每天都会跑一个小时,参加过纽约、上海的马拉松比赛,以及国内的几场越野跑。每年我都会定一个flag(目标),涵盖旅行、看展、书单、徒步等好玩的事。比如有一年想爬 20个3千米以上的山,我最后也做到了。我喜欢有点冒险的生活,人活着要好玩。
▲
家具尽量少
▲
(左)大卫·霍克尼作品集;(右)刘小东作品
整个房子是极简的,家具尽量要少,除非必须,大概十几来件。40岁以后我就开始做减法了,生意停下来,朋友关系的不超过10个人,朋友圈也关掉。现在喜欢艺术,希望有更多对美、对精神上的追求。
除了家具,房子里还有一些艺术作品。窗前的作品集来自艺术家大卫·霍克尼,他90多岁了还一直在创作,生命力非常旺盛。
▲
艺术家朋友李群力的作品,停机坪上的飞机
客厅里有一张飞机场的画。我至今拍过大概几百张机场的照片,艺术家朋友李群力就把其中一张作成这幅画了,他的工作室就在这房子附近。
飞机场是我避不开的一个地方,候机的时候常常想,眼前这飞机从哪来又飞去哪里,来来往往、匆匆忙忙,时常因为各种原因被延误或取消,未知且无常。我想人生不也是这样?
▲
(左)在纽约街头;(右)李群力画作:Allen与儿子看世界杯
我常常一个人旅行,每年要去3到5个国家,现在一共去过差不多60个国家。
英语都是自学的,没有请英语老师,40多岁时每天听半小时英语广播,坐车时还拿着小卡片背单词。因为经常一个人到处跑,掌握基本的生活用语后,住酒店、买票、问路都很方便。女儿也很支持,她说与其为她们姐弟俩做什么,更希望父母去享受自己的人生。
▲
父女俩去越南旅行
▲
Amber小时候喜欢看古装片,父亲努力安排与刘亦菲、林志颖合影
“不扫兴的父母”早就是网络热词,我也努力地做一个不扫兴的老爸。今年4月我们俩一起旅行,去了越南。我平常有洁癖,但女儿精心安排了一趟摩托车小吃之旅,吃的是脏乱差的地摊,喜欢不喜欢是一回事,我尽量不抱怨,体验当地人的日常生活让旅程充满开心的回忆。
Amber从小就很有自己的主见,必须争第一。高中时自己决定要去美国读书,考进哥伦比亚大学,后来又在哈佛上了研究生。大二定专业的时候,她选择了艺术史,因为发现艺术史的同学朝气蓬勃。我也跟她说,好的艺术,能减少偏见,把视野打开、把自己放小。
▲
Amber在艺术家李群力的工作室
我们常常一起讨论。她喜欢的艺术风格也展现了一个女孩的成长史,刚开始喜欢印象派的作品,比如莫奈,有种浪漫的朦胧的氛围感。现在她喜欢欧洲战后艺术,有种直击灵魂的破碎感,能引发她对人性、现实的思考。
从哈佛硕士毕业后,她选择回国从事自媒体内容创作和艺术经纪人。“网红”在很多人眼里可能是个比较贬义的词,而且这个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但她决定要做,我100%支持,有时候她说我们今天出门拍一条vlog,我就OK,好的,几点出门?
在很多人眼里,也许名校毕业后按部就班地去top大厂或金融公司工作,能获得不错的收入、过上体面的生活。但我和Amber聊天时,她说过:
“进入社会后发现,学历更像一张社交名片,可以大大地减少沟通成本,尽快建立信任。高学历+大厂的人生路线,也许可以提高生活的下限,但上限在哪里?无常才是常态,更何况教育本身存在滞后性。我把各行各业比作海面上的一座座冰山,攀登已然高耸的冰山时,需要付出的努力大大超过那些初露尖角的冰山,因为后者自然升起的过程就能把我们托举到更高的地方。然而一切都充满了不确定性,打工也好创业也好,为了求稳定而去做一些选择,有些像镜花水月,也是对我们人生可能性的一种浪费。所以与其追求‘热门’,不如更多地向内观,追寻热爱。”
她做自媒体,享受创作的过程,在传播有价值的内容时,能够给自己带来由内而外的愉悦感、自我价值感和认同感,那就足够了。希望大家能多看见不一样的可能性,再去决定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Amber的另一个观点,我也很认同:“没有永远的铁饭碗,无论做什么都要保持饥饿态度,让自己不断变强才有不被淘汰的资本,以及在变强的同时,尽量保持一颗善良的心。”
▲
Amber的自画像
我自己就不喜欢被限制,喜欢自由自在。我鼓励Amber去试错,走出自己的精彩,像火焰一样燃烧。我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一向是散养,每个孩子都独一无二,就像一棵树,就让它自然地生长吧。可能Amber前面的路没有那么清晰,但她可以自由、放心地去尝试、去冲,我更愿做坚实的后盾,是一个托底的存在。
我不会催婚,也没有给她安排过相亲。Amber觉得爱情、婚姻、生小孩是三件事,如果要同时拥有有点太奢侈,还不如花精力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其他都会迎刃而解。
人生就那么80来岁,40岁之前多尝试,也不要怕犯错。但工作赚钱不是生命的全部。Amber这个性格,总是想做第一名。我对她说过,有热情有兴趣就继续做,累了就不要做了,不要活在痛苦当中,你的财富老爸给你挣好了。
现在很流行一个词叫“财富自由”,这两个字应该分开,你想要多点自由,那就少点财富,你想要多点财富,那就多努力工作、多拼搏学习。真的等到财富自由那一天,你自己反而可能不那么自由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