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最白痴的国家?德国能源战略为何走入死胡同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4月22日 11点0分 PT
  返回列表
71397 阅读
30 评论
正解局

能源安全无法保障,再好的战略也会走入死胡同。

最近,德国经济部长呼吁德国民众减少取暖、桑拿和沐浴次数。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德国正在禁止进口俄罗斯能源。

这进一步将德国的能源战略逼入死胡同。

德国能源战略,给中国带来什么警示?

一位德国的网友,历数了德国在能源上的各种骚操作,并发出灵魂拷问:

我们是不是最白痴的国家?

德国网友的灵魂拷问

我们先来看一下,德国在能源上的几个骚操作:

一是关闭了所有的核电站。

作为原子能技术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德国也是全球建设核电站最多的国家之一。

巅峰时期,德国共建造了17座核电站,贡献了德国总发电量的四分之一。

2001年,德国通过《核能法》修正案,规定“禁止新建任何民用核电站;现有运转中的核电站在投入使用的第32个年头要停止运转”。

2011年,德国议会高票通过《核能法》第13次修正案,进一步明确,核电站运营商必须逐步在2022年前永久关闭剩余核电站。

德国放弃核电计划 图片来源:新华社

也就是说,今年底,德国境内的核电站,将全部关停。

二是关闭了燃煤电厂。

德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之一,境内共有84座燃煤电厂。

2019年1月26日,在长达21小时的激烈谈判后,德国煤炭委员会正式对外宣布,达成淘汰燃煤电厂的时间表的共识,确定德国最晚将在2038年年底结束煤电。

2021年,德国新政府再放大招,决定2030年之前淘汰煤电,这比此前提前了8年。

三是建造天然气发电厂。

关闭核电站和燃煤电厂,德国寻找的替代品是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

风电、光电等可再生能源“靠天吃饭”,不大稳定,建设天然气发电厂,便成为了德国的重中之重。

四是建设北溪2号,然后立即关闭它。

建设天然气发电厂,首先需要天然气。

德国的天然气主要从俄罗斯进口,为了保障天然气供应稳定,德国不顾美国的反对,极力推动“北溪-2”项目建设。

就在2022年2月22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宣布,暂停“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的评审程序。

五是停止进口俄罗斯天然气。

更绝的是,德国宣布将在2024年前停止购买俄罗斯天然气。

新闻报道

德国能源战略,看起来有点前后矛盾,却也有其内在的逻辑:

第一,环保是主线。

清洁能源,是全球能源的大方向。

一向重视环保的德国,更是要走在前列。

关闭燃煤发电厂,便是实现清洁能源的必然之举。

建设天然气发电厂,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为了弥补燃煤发电厂关闭后出现的空缺,最终让可再生能源占主导地位。

第二,安全是底线。

德国本来是大力发展核电站的。

1986年发生的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让民意发生逆转,反对发展核电站的人数占比一度达到了69%。

2001年,德国通过《核能法》修正案,宣布要废除核电。

彼时,这一修正案,争议很大,德国也没有100%下定决心。

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福岛核灾,给了德国核电以致命一击。

福岛核灾

德国在福岛核灾发生的2个多月后宣布,关闭境内一半的核电站,并在2022年前实现全面废核,得到了超过80%的支持。

第三,经济是前景。

能源是个大产业,清洁能源则是未来产业。

德国希望,通过在本国淘汰传统能源,刺激对清洁能源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同时,德国希望凭借在新能源技术上的优势,引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趋势,成为欧洲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发动机。

所以说,德国的能源战略,是综合考量的结果。

现在看来,德国的能源战略,越来越走入了死胡同。

一方面,德国大力兴建天然气发电厂。另一方面,又禁止进口俄罗斯的天然气。

这让发电厂失去了天然气的来源。

一方面,德国禁止煤炭发电。另一方面,由于担心能源断供,德国人纷纷抢购和囤积木柴。

新闻报道

燃烧木柴比煤炭更清洁?这两种行为自相矛盾。

德国的能源战略,付出了极高的代价。

德国政府全面废核电,被多家能源企业联合诉讼。

十年纠葛,最终德国政府补偿24亿欧元,以“双输”结局收场。

为了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德国通过电费征收可再生能源附加费(EEG附加费)。

这也让德国的老百姓,承受全欧洲最高的电价之一。

可再生能源附加费(EEG附加费)

核电的减少和天然气价格的上涨,将继续推高电费,进而不断挤压消费者,推高通胀。

废除核电站,也遭到德国工业界的强烈反对。

他们认为,放弃发展核能所导致的电价上涨,将削弱德国制造的竞争力。

最大的不确定因素,还是能源的来源。

有研究机构警告,若俄罗斯能源供应中断,德国恐面临2400亿美元的产值损失。

这个代价,就太大了。

那么问题来了,德国能源战略,为了落得如此田地?

其一,被环保组织忽悠,步子迈大了。

发展清洁能源,大方向没有错,关键在于达成目标的时间和路线。

从2020年德国发电结构看,德国煤炭、核能占比合计超过了三分之一。

2020年德国发电结构

众所周知,水能、太阳能这些可再生能源的供应不太稳定。

彻底关停核电站和燃煤电厂后,如何弥补空下来的电力缺口,需要一个稳健的行动路线。

然而,在环保组织的宣传下,德国已经形成了一股环保风暴。

社会上的最新民调显示,90%的人反对造新的核电站,62%的人同意用太阳能和风能取代核电和煤电。

在这种环境下,德国政客自然不会冒着自己政治生命断送的风险,去支持核电和煤电。

德国的核电和煤电,被迅速判处了“死刑”。

其二,生不逢时,政治化作祟。

德国的能源战略,有点生不逢时。

按照德国的计划,关掉核电和煤电后,靠天然气发电厂补位,最终顺利过渡到可再生能源。

然而,这两年赶上了全球能源供应紧张。

特别是俄乌冲突。

受制于立场,德国不得不决定暂停进口俄罗斯能源。

能源问题政治化,这完全打乱了德国的战略布局。

在我看来,德国能源战略之所以走入死胡同,是核心出了问题。

一国之能源,核心是什么?

不是环保,而是安全。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保障能源安全,对保障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从战略优先级上看,安全要大于环保。

环保、清洁固然是能源发展的大方向,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应该循序渐进,千万别像德国那样冒失激进。

特别是当今世界,地缘政治激荡,能源供给的不确定性增加。

一味地追求清洁环保,可能会牺牲掉能源的独立自主。

能源安全无法保障,再好的战略也会走入死胡同。

在能源政策上,中国不能学德国,不要犯傻。

1
11mb
1 楼
毕竟还有灯塔国驻军和代理人在执政,哪可能让你自己搞自己的事。
藏药
2 楼
理由是木材属于可再生资源,比烧煤环保。
s
sw1799
3 楼
党派利益高于国家利益的结果!
关注者
4 楼
白左,sb
c
cxy1223
5 楼
今天这个世界要脸的国家就活不下去。
居霄瞰尘
6 楼
德国人忽略了一点,风电光伏只能发电,没办法直接供热,生物质电站可以供热,但是燃料的热值低,供热成本高。挪威冰岛地热资源丰富,比德国在能源转型方面更有优势。 你现在打算不要天然气,禁煤,那就不能延续弃核战略,毕竟市场和世界局势都在变。
月下偷心人
7 楼
对俄国鬼绥靖的下场
大师画拾苟奴
8 楼
先把绿党干掉,德国就会正常许多
6
6parkgeist
9 楼
最白痴的绿党
s
slimane
10 楼
做什么事情都会付出代价,至于对俄罗斯的代价,德国早就接受现实,愿意承担了。 跟强国制裁澳洲的代价比起来屁都不是了,强国每年因此损失高达上千亿美元,真牛逼。 随着供应链的脱钩,以后澳洲都不卖给强国了,当然了高价可以考虑一下
悉尼唐人
11 楼
非要为了意识形态把世界大家庭分拆,把世界产业链剪断,谁的错?每天叫嚣信仰自由的人却容不下西方资本主义以外的信仰与体制.好好的世界被搞得战火连天,难民流离,國家要选边,人要分颜色.谁在痛苦?谁在借笑?谁是搅屎棍?谁之过?
悉尼唐人
12 楼
非要为了意识形态把世界大家庭分拆,把世界产业链剪断,谁的错?每天叫嚣信仰自由的人却容不下西方资本主义以外的信仰与体制.好好的世界被搞得战火连天,难民流离,國家要选边,人要分颜色.谁在痛苦?谁在偷笑?谁是搅屎棍?谁之过?
老虎爱小米
13 楼
德奸?恨德党?给俄罗斯普京递刀?
l
liuyuansss
14 楼
重启核电的代价太高了,已经没办法回头了。 这个都有讨论的,你可以搜一下
w
wodayed
15 楼
傻逼国家最好自我了解。全民自杀。
居霄瞰尘
16 楼
这个我知道,但是如果断气,现在也没有其他更好方案
B
BTY2684
17 楼
先砍树是对的,植被砍光了风沙自然就大了,然后发展风力发电刚好
j
joe33
18 楼
兼丙裹自
19 楼
科技和经济这么强的国家,被自己的白左政治路线玩儿残了
人生就是游戏
20 楼
傀儡国家
随意岁月
21 楼
收难民是大生意,废核环保是大生意,德国资本家不赚大钱吗,否则怎么可能天天洗脑,不费钱吗
M
Mnwang
22 楼
德媒开始说德国了?
f
firecup
23 楼
德国之阴出来逼逼两句啊,咋得了,能源不够,没电啦
五虎
24 楼
他们强大的时候叫所谓的自由,所谓的包容。现在日落西山本性全露😂
布左右
25 楼
垃圾德納
b
brucesui
26 楼
德国之声是最白痴的媒体,这一点是大家公认的。
b
brucesui
27 楼
不是之阴而是之牲。
f
firecup
28 楼
: 你,你竟然把它抬高到畜牲的地位,有违常伦啊(⊙o⊙)
b
bingfenglu
29 楼
爱走极端的民族,否则也不会发动两次世界大战。 这种偏执狂比较多的民族,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大,危害也大。
f
franknomura
30 楼
激进的能源和对俄绥靖政策,默克尔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