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港新加坡到上海 死亡率如何影响防疫策略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4月30日 15点53分 PT
  返回列表
70935 阅读
27 评论
BBC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上海的封控措施仍在加码,最新的动作是用栏杆将居民区的单元楼进行封锁。

在奥密克戎变种病毒的侵袭下,上海封城已逾一月。2500万市民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物资短缺、求医困难及心理问题后,对严格封控的不满情绪充斥网络。

中国官方到主流媒体反复强调,从香港在二三月的死亡率来看,奥密克戎远非“大号流感”,需要严肃对待,保护脆弱人群,不能“躺平”。

从上海目前的数据来看来看,这波奥密克戎疫情死亡率甚至低于流感,却实施了代价高昂的严厉封锁措施。很多民间的声音提出质疑,到底是上海的新冠死亡率统计有问题?还是沿袭已久的严厉清零措施确实到了该调整放松的时候?

上海封城一个月:官方坚持“动态清零”政策不变 如何解除危机新冠疫情:“封控”带来次生灾害 如何影响上海上海防疫手段再加码 居民区被要求整体搬迁到附近省份上海封锁持续欧美公司面临“物流噩梦”和人工紧缺

死亡率为什么重要?

“评价一个国家是否可以走出疫情,以及医疗资源是否充足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确诊病例死亡率(CFR)。”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近期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这个指标在奥密克戎时期要予以特别考虑。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在发生零星奥密克戎疫情后,中国北京正在采取快速的检测和封锁措施避免疫情向更大范围蔓延。

同样在博鳌论坛,新加坡卫生部长王乙康表示,要挽救生命,也要保住民生,很多国家都在做出艰难的平衡。

“所有措施都要以科学为基础,当新的数据、新的研究结果出现的时候,当我们发现早些时候做出的决定可能不恰当的时候,就会调整立场和政策,并且向公众说明调整理由。”王乙康介绍,现在新加坡的关注重点发生了变化,就是要确保医疗系统有足够能力来应对那些可能出现的重症,确保整个运转是稳定的,医院是开放的,社会经济的设施还能够运行。

很多国家都做出了与新加坡类似的选择,重要的依据就是,奥密克戎变种的死亡率显著下降。

即便在中国,这种下降也体现在统计数据中。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以来,与早期武汉疫情期间有重大差异,当时新冠肺炎病死率最高的时候达5%以上。上海4月28日新增死亡52例,已连续13天出现死亡病例,合计337例,目前来看病死率为0.0607%(337例死亡病例/555352例总感染人数)。

而全球流感的平均病死率为0.1%。

死亡率的地区差别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3月28日,一名身穿防护服的上海交管控制进入浦东区方向的隧道入口。封控带来的次生灾害,是上海市民讨论的焦点。

既然在上海的统计结果中新冠死亡率显著低于流感,那么为何还采取几乎是全球最严格的封城措施?

官方的表述是以香港为戒,现在的低死亡率是严格控制的成果,如果控制不住,医疗资源造成挤兑,死亡率则会远高于现状。

中国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近期表示,奥密克戎绝对不等同于大号流感。梁万年说,全球的流感平均病死率为0.1%,而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病死率在香港却高达0.75%,约为流感的7到8倍,“老年人群特别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新冠)病死率超过10%,是普通流感的近百倍。”

香港目前统计的新冠死亡率的确很高,不仅高于内地,也显著高于新加坡和英国等地——截止4月23日香港第五波疫情死亡率维持0.76%。在老年群体方面,香港却和上海情况类似,新冠死亡率远高于总体平均水平,但主要原因被认为是疫苗注射比例相对很低。

新西兰仍是全球新冠病死率最低的国家之一,过去四个月的病死率仅为0.07%;亚洲疫情较为严重的韩国,韩联社在3月25日的报道中称死亡率为0.13%。这意味着,香港的死亡率是新西兰的十倍,是韩国的近六倍。

统计标准

图像来源,EPA

图像加注文字,一名妇女站在上海的医院大门前。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香港的新冠死亡情况真的比新西兰严重十倍,比韩国严重六倍。张文宏也指出这一现象背后的问题,“在不同的地区,即使是医疗资源比较相似的地区,例如香港、新加坡和上海,病例死亡率也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他表示,这就需要更加深入地去理解,如何计算在奥密克戎大流行期间的病死率问题。

香港中文大学流行病学荣休教授唐金陵认为,香港疫情高峰时,检测能力有限,导致实际感染人数,要远远高于现在报告的确诊数字。也就是说,病死率的分母被低估了,从而导致了病死率的高估。

香港的抗原检测申报平台直至3月7日才开通,导致此前很多经抗原检测阳性确诊的感染者,大部分已康复。此外还存在一些人即使抗原检测结果阳性也不愿申报的情况。

目前香港官方统计第五波疫情感染数为118万例左右。唐金陵认为,估计香港的感染总数约是报告的4倍,应该是400万以上。香港大学微生物学教授袁国勇就表示,香港感染新冠病毒数字在150万至400万人之间,估计可能有约250万人已受感染。

无论出于上述哪种估算,香港计算病死率的分母都可能存在低估。

此外,分子的计算也有不同。就香港而言,香港是死者只要首次阳性样本收集日期的28日內死亡,就计入新冠死亡病例,而不会区分究竟是死于新冠,还是死亡时伴随新冠感染。一个极端的例子是,因高处坠下离世的死者,由于验出新冠病毒阳性,也会计算到新冠死亡病例中。

然而,上海在计算新冠死亡病例时定义的标准很严。

香港大学医学院教授、病毒学家金冬雁金冬雁向BBC中文表示,按照中国惯常的做法,如果病人不是因为新冠病毒直接致死,这名病人的个案就不会被视为与新冠病毒有关。他认为,目前公布的数字反应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混乱与调整

不过,中国似乎也在调整对于新冠死亡病例的定义。两年前,武汉的死亡病例的描述中多伴有“严重呼吸困难”的描述,最近公布的吉林和上海的死亡病例中则大多描述为由基础病致死。

图像来源,REUTERS

图像加注文字,封城对市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新加坡卫生部长王乙康表示,要挽救生命,也要保住民生,很多国家都在做出艰难的平衡。

张文宏本周则向中国媒体透露,一些死亡病人患有较为严重的多脏器功能不全,他们虽然感染新冠,但肺炎症状不重,现在会被计算到新冠死亡病例中。

这一说法尚未得到更多来自中国官方的印证,但如果此言不虚,那就意味着中国新冠死亡病例的认定标准正在调整——以前计入的前提是必须新冠引起严重肺炎,现在一些由基础病致死的新冠感染者也被算入。

尽管如此,中国内地仍然比香港的认定范围更窄。

安邦智库创始人陈功向BBC中文表示,死亡率当然关系很大,中国政策的合理性,就建立在死亡率的数字之上。问题是,这是一个非常混乱的问题,它不是有着统一口径、有着标准条件的数字,世界各国包括中国,死亡率计算体制都存在着问题。

“对于中国的政策选择,一方面要看到中国的死亡率的确受到了控制,死人少,不是坏事,是好事。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政策选择的成本非常高昂,代价很大。如何评估才客观,恐怕今后很长时间才会在这些问题上形成共识。”陈功表示。

爷来也
1 楼
一条道走到黑。
无伤93
2 楼
bbc高兴的太早 台湾疫情也往上攀了 真当病毒会挑人啊 很快就是美国 就像2020
欢喜*佛
3 楼
新加坡做得不错, 疫苗策略,舆论宣导,管控措施比较平衡,社会平稳,生活无忧
欢喜*佛
4 楼
美国不是高潮过几波了么?
r
rgws
5 楼
新加坡新冠病死标准最严,这是它病死率最低的原因。而中国已经放宽标准。
r
rgws
6 楼
上海放宽标准后病死率仍低,主要是因为反复全民检测,分母最大。
诚聘板主
7 楼
中共在上海搞人神共愤严酷的封城情况下,死亡率为0.0606%, 新加坡与病毒共存,在没有封城的情况下死亡率0.03,事实证明了西方的疫苗比党国的疫苗有效多了。 ---------------------------------------------------- 上海4月28日新增死亡52例,已连续13天出现死亡病例,合计337例,目前来看病死率为0.0607%(337例死亡病例/555352例总感染人数) -------------------------------------------------------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2022-04-21 20:39 据新加坡《海峡时报》报道,目前该国已有93%的人口至少接种了一剂疫苗,96%的符合接种条件的人已完成全程接种,73%的人接种了第三剂疫苗。王乙康说,新加坡可以开始和病毒共存的重要条件就是很高的疫苗接种率。在逐步放开后,政府关注的重点也发生变化,要确保医疗系统有足够能力来收治那些可能出现的重症。 据新加坡媒体报道,过去四周中,新加坡共有12.8万人感染,其中99.7%的感染者为无症状或轻症,死亡率约为0.03%。
无敌小馒头
8 楼
台湾现在处于类似于2个月前的香港, 离顶点还远着呢。 美国处于平稳偏下降的趋势,不可能在秋天到来之前再上升了。
q
qqworker
9 楼
智商挺堪忧的。 上海是强制检测,阳性几乎无一漏网,只要死亡的时候带有新冠病毒都算新冠死亡。而且公布数字死亡病人里面几乎都没打疫苗的。 新加坡都不知道第几波疫情了,小阳人都不知道第几次感染了,而且病死的标准接近严苛。按照新加坡的标准,搞不好上海现在零死亡。
z
zymmailsr
10 楼
狗杂种,你洋主子的疫苗很管用,3亿人口感染了8000万,还有很多做不起核酸的没统计。
G
Grove676
11 楼
奇了怪了,逼逼吸自己家里死伤严重,还一笔糊涂账,但把上海算计的门儿清。
G
Grove676
12 楼
台巴的数字最奇怪,接连两三天基本相同,第四,五天突然跳一下。基本没死人。
阿隆
13 楼
弄虚作假。
b
boey
14 楼
: 术语修正回归。台湾。
v
vhengsh
15 楼
或许上海及中国各地,不妨参考新加坡管控疫情的方法:根据每天确诊阳性的人数对比每周确诊的平均数后,所得出的值的高于或低于1.0,另加上医院ICU的床位占用量而斟酌加紧或放宽疫情管控?
诚聘板主
16 楼
你才智商堪忧,中共在三年大饥荒里死多少人?到现在数字都搞不出来。中共的数字也就忽悠你们这群蠢货。 ------------------------------------------------------------------- 中国经济数据造假有多严重? 焦点热议 来源: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作者:陶冬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审计署原副审计长董大胜直指过去几年中国经济数据造假严重,他引述地方官员话称“过去几年搞得有些太高了,现在一下降下来就会出现断崖式的下降。”对于这一问题,瑞士信贷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曾于去年探讨过,以下是他的文章。 七成以上中国进口的铜,不是被用在电缆、住房或电器上,而是被用来融资、抵押套取银行贷款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今充满着乱象。 笔者初入行时,曾有先辈教诲:“中国的GDP数字是信不过的,它们被各级官员的造假所污染,用这些数字作经济模型,输入的是垃圾,出来的自然也是垃圾。进出口数据比较真实,毕竟那是和外国人作生意,需要真金白银和真实订单来完成交易”。 不过近年,贸易数字也越来越不可信了。中国向十大贸易伙伴的出口额,一向与那十个国家的从中国的进口额大致吻合。但是这种一致性于2009年被打破,2011年后中国向十大贸易伙伴的出口,明显大过对方所接受到的中国进口,而且差距愈来愈大。中国出口香港的金额,甚至一度是香港从内地进口金额的两倍。政府打击出口造假后,数据差距有所减少,但依然维持在很高的水平。 出口数据虚高出现的时间点,与理财产品崛起基本吻合。出口商不再为日渐消失的蝇头小利奔波,而是将商品送入保税区或香港,号称根据订单出口,到银行开具信用状,到海外银行获取美元贷款,资金以出口款形式汇入国内,变成人民币,购入理财产品。这种“内保外贷”,美元贷款利率5%或更低,理财产品年收益8%或更高,只要人民币不贬值,这是旱涝保收的套利交易。至于出口产品,在保税区或香港一日游后,又转回到出口商手中,再做第二轮“内保外贷”。这是为什么韩国、台湾出口不景气,美国、欧洲需求低迷时,中国的出口可以一枝独秀的原因。 进口数字,同样机关重重。四年前,上海的铜库存占世界总库存的30%,伦敦商品交易所占全球库存的六成;如今上海库存占至全球库存的四分之三,伦敦库存不到四分之一,全世界的铜全部跑到上海来了。可是工厂家的铜库存在下降,需求低迷,前景不明朗,资金成本上扬,企业均在去库存。国家储备也未见上升。新增加的铜库存全部堆在上海保税区。据CRU Copper Monitor,上海保税区铜库存已经激升到70万吨。 进口铜之所以云集保税区,和国家豁免保税区内增值税有关,与保税区保存、运输比较便捷和便宜有关,不过最大的理由是在那里将铜抵押出去获取银行贷款最容易,利率也较低。拿铜作抵押,贷款做套利交易的大有人在。不仅铜,铁矿石、棕榈油、天然橡胶,大多都成为融资工具,最近甚至一船船石油也被用来作抵押贷款了。 商品抵押融资的关键,在于信用证的时间差。一般信用证有90天或180天的有效期,商品出售后到还款前的一段时间,便是自由利用资金的时间。而且由于信用证的违约风险较小,银行的利率也较低,融资成本较低。如果拿着信用证在海外借美元债,利率水平更低得难以想象。如果连续做几单类似的交易,不同的时间差连接起来更能产生平稳的现金流余额。中间做一点手脚,还有可观的杠杆。 拿铜库存融资的主力还不是套利交易,房地产商才是最大的用家。政府在银行贷款上封杀房地产商,IPO融资也十分困难,向信托基金借款利率超过15%,于是通过商品进口、库存抵押,成为房地产商得到合理利率的银行货款的曲径通幽了。这个背后,其实是中国信贷市场在行政干预下供应与需求失衡、价格与风险错位所带来的扭曲,害得全世界的铜全到上海来旅游。 房地产商手头的铜,目的在于换取推进项目所需要的资金,其目标显然与志在赚取几个点利差的套利交易盘不同,而且他们的头寸一般已作适当的对冲。春节过后铜价大跌,市场担心库存铜可能会因被逼空而清仓。笔者相信此属过虑,汇率贬值百分之几不至于迫使房地产商卖铜,除非他们有更好的、更低成本的融资途径。 海外见到中国大量进口铜便认为需求有所上升,不过国内微观层面却未见到实质性的需求改善。新年后往往是下单旺季,今年却弱过以往,除了一些季节性主导的订单外,今年的商品需求十分淡静。自从铜钱从流通贷币领域消失以来,铜基本上作工业用途。如今铜的金融属性再次超越工业属性,对于中国经济不能不说是一种黑色幽默。
k
kankantw
17 楼
. 这是故意混淆了某种病的“致死率(病死率)”以及更广泛意义上海的“死亡率”,一个是针对发病人数而言,另一个是针对普通大众而言,两者之间隔了一个“感染率”。 . 流感的病死率大约0.1%, 奥密克戎与之相比差距并不大,同样也是对老年人的威胁居多,但两种病毒的感染力相差巨大,流感在中国每年造成的死亡人数不过是几万人,但对奥密克戎若是放任不管,可能会造成几十万甚至百万中国人的死亡。防疫当然要是要有针对性:同时关注“病死率”和“感染率”。 .
多于
18 楼
中国经济就是靠造假滴。从世界排行十名外靠造假挤入第二名。
诚聘板主
19 楼
: 造假从三聚氰胺奶粉做起。
q
qqworker
20 楼
: 嗯呢。中国的数字都是假的~
入肉插骚苞
21 楼
请问新加坡病死标准苛刻是从哪儿来的,可否提供依据?如果你有读新加坡的新闻,新加坡新冠死亡病例都称作新冠并发死亡病例,也就是说有无并发症都归纳为死亡病例。至于上海的数据,是否真实无法评判,至少我个人亲身经历,四月初一个上海朋友的父亲新冠死亡,带有并发症,但那段时间上海死亡病例一直是0
入肉插骚苞
22 楼
上海死亡的几乎都是没打能疫苗的,是美国疫苗比mRNA厉害,还是说上海没打疫苗的人多,还是你智商堪忧?哪个更可信一些
入肉插骚苞
23 楼
新加坡几波疫情了有什么关系,关键在于死亡人数不多,医疗不受挤兑,不牺牲其他病患的利益,数据真实,疫苗有效,兼顾名声就可以了
入肉插骚苞
24 楼
你还是先回答一下新加坡死亡条件苛刻的出处是哪吧
入肉插骚苞
25 楼
有空的话再帮忙回答下,如果最近中国做的好,为啥股市暴跌?
入肉插骚苞
26 楼
如果新加坡也像上海一样做全民强制核酸,是不是新加坡的病死率会更低?如果上海像新加坡一样,不做全民强制核酸是不是上海算出来的病死率更高?
r
rgws
27 楼
“Singapore sticks rigidly to the WHO’s case definition for classifying COVID-19 deaths. It does not include non-pneumonia fatalities like those caused by blood or heart issues among COVID-19 patients in its official tally.”(来自英国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