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调查:中国经济放缓有多严重?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8月23日 18点28分 PT
  返回列表
67046 阅读
24 评论
未尽研究

对于当前中国正在经历的经济放缓,许多经济学家和分析人士达成了新的共识:中国在 2023 年春夏所遭遇的这波放缓预示着一个更为严重的长期问题,并可能对全球经济造成不利后果。

这听起来挺受人追捧,可能并不成熟,或者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可能根本就是错误的。

眼下,中国无疑面临着许多结构性挑战:生产力下降、劳动力人口萎缩、美国和其他国家对技术转让的限制、房地产泡沫持续调整、年轻人失业率上升,以及经济增长似乎未能置于优先位置等。这些挑战意味着中国的增长将再也不会恢复到1980年至2010年间的惊人速度——当时的年均增长率接近10%。

但仔细解读当前形势后会发现,此种观点并不是正确的:中国的经济增长目前正陷入严重的周期性螺旋式下降通道,而且这种趋势将持续数年。

2023 年第二季度中国整体经济同比增速回升至6.3%。但同比回升的部分原因是去年第二季度增长疲软,且与第一季度产出水平相比增幅不到 1%。因此,第二季度经济增速实际上未达到投资者的预期。这其中部分原因是第一季度家庭消费增长的季度环比年化率从33%降至15%。不过,第一季度的数据激增是 2022 年第四季度消费增长相当疲软以及 2022 年末疫情放开的结果,这是一次性事件,并不可持续。

中国的进口也有所减弱,2023 年前 7 个月下降了7.6%,这可能表明国内需求疲软。但“名义进口增长的下降完全是由价格效应驱动的。”从进口量看增长了 1.0%,而去年同期则下降 6.4%。因此,2023年上半年的进口表明国内需求正在增加。

面对日益增加的不确定性,家庭失去信心,不仅减少支出,更在增加储蓄,这种观点又如何呢?

疫情期间(2020-2022 年)银行存款增多。正如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 Adam S. Posen 所言,这可能反映出家庭越来越担心自己可能无法获得资产,并优先考虑短期流动性。不过,另一种解释是,疫情封控期间,家庭无法消费,因此储蓄不可避免地激增,而增加的储蓄大部分都流入银行存款之中。2023 年上半年,家庭银行存款继续增长,增速与2022 年大致相当,但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以城市地区为例,2023年上半年家庭可支配收入增长超50%,所以流入银行存款的家庭收入占比大幅下降。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几乎是 2022 年同期的十倍。这些数据表明,城市家庭的储蓄率正在下降。

这一假设在 2023 年上半年的全国总体数据中得到了证实,当时人均消费增长了8.4%,比 GDP 增速的高出一半(均按现价计算),并且轻松超过了6.5%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这表明 2023 年上半年出现了一个转折点,导致家庭储蓄率下降和消费支出增加。

对于目前经济放缓正在压低工资、进一步削弱家庭信心的观点有何看法?

2023年上半年人均工资增长6.8%。而且,考虑到利息和其他财产性收入等其他收入来源,人均税后收入增长了 6.5%,比人均工资收入高出四分之三,超过名义 GDP 的增长。因此,产出中家庭积累的比重现在正在上升,而不是下降。

个人收入增加和储蓄率下降,这两个因素意味着未来家庭消费增长可能会出现意外上升。

那么通货紧缩呢?

零售价格下跌可能导致家庭推迟消费,因为民众预期商品会变得更便宜。这种心态将减少消费、无益于经济增长。2023 年 7 月消费者价格同比下降 0.3% ,主要是由于 2022 年同期食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7 月核心消费者价格上涨 0.8% ,增幅高于 6 月份的 0.4%。根据一个月的数据提出通货紧缩的担忧可能有些为时过早

最后,投资,尤其是民间投资呢?

2023 年上半年国有和民间投资疲软的原因之一是 2022 年底工业企业库存处于历史高位。与美国不同,中国在疫情期间没有向家庭转移现金。但为了间接支持家庭收入,政府削减了一些营业税,同时不鼓励企业裁员。因此,在许多情况下,生产仍在继续,而销售却下降,不可避免地导致库存达到创纪录水平。

由于库存创纪录,2023 年上半年投资扩大制造业产能的短期动力较弱。但上半年库存下降,或许为未来增加投资奠定了基础

疫情期间,民间投资持续扩张,但相对于国家投资而言扩张速度有所减弱,2023年上半年民间投资首次萎缩0.2%。但民间投资仍占总投资的一半以上,这表明私人产权被侵蚀的程度低于一些批评者所声称的那样。对互联网公司的监管加强和房地产调整是导致民间投资相对放缓的两个重要因素。

首先,政府从 2020 年底开始对互联网平台公司突然进行的整顿,这些公司绝大多数是私营企业,导致它们从2020年末起的收入、投资和招聘大幅减少。但2023年7月,监管部门发出了明确信号,称互联网公司财务活动中的问题已得到“整改”。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美团点评等企业纷纷做出回应,加大了新员工的招聘力度,扭转了这些企业和其他民营科技企业在2022 年的裁员潮。在“新常态化监管”体系下,它们的盈利能力可能会不如之前那样强劲,但肯定会高于从2022 年和 2023 年上半年的低水平,从而提振整体私营企业投资增长。

其次,2022 年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 10%,2023年上半年进一步下降 8%。在调整之前,私营企业占房地产投资的大部分。因此房地产投资的下降对民间投资的整体水平影响较大。私营房地产公司现在正在去杠杆化,除了试图完成预售但未完工的项目之外,不太可能恢复投资。因此,房地产将持续拖累私营部门投资的快速增长。

总而言之,中国在疫情期间蒙受了巨大损失,而且疫情之后的经济恢复目前未及预期。上述分析表明,经济复苏可能已经开始,但还很脆弱。中国经济是复苏已经确立,还是正在进入周期性的螺旋下跌,让时间拭目以待吧。

本文作者Nicholas R.Lardy系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三本正经
1 楼
呵呵,还以为真是调查呢,原来就是把统计局的数据算一算啊
一只熊
2 楼
文章怎么写得如此拗口。
分享_快乐66
3 楼
去年的话现在说仍然成立:今年是未来20年里最好的一年。哈哈哈
B
Bslrim
4 楼
说白了,如果欧美消费力恢复,那中国经济就会好转,因为无论中间环节如何最后都是中国完成生产,如果欧美消费水平严重下降,那中国经济才会有问题。
洋知青
5 楼
人民币发行量(M2)是287万亿,中国GDP连懵带骗是121万亿。不考虑中国GDP的水份,人民币的真实价值连它票面价值的一半都不到,奇怪吗? 可是人民币印这么多,为什么还通缩呢?因为人民币大多数在少数人手中,在共产党的贪官污吏手中。而消费的主力老百姓手里却没有多少钱。面对加速师把中国搞的一团糟,面对失业,房贷,教育,医疗压力,谁敢轻易花钱?想想吧,287万亿,相当于中国人每人20万,一个三口之家60万。谁都知道一家有随时变现的60万元有多牛,可是中国人有吗?别计算房地产,因为M2并不包括房地产。只要中国一半家庭有这个财力,中国会通缩吗? 别和我说中国人的财产都在房子上,因为287万亿M2只是银行和其它随时可以变现的财产。不包括房地产。中国房地产总价值700多万亿,远超M2。这是一个更大的坑。
r
roliepolieolie
6 楼
总结起来就一句话:2022年是未来十年中最好的一年。
还是老李
7 楼
文章的意思是,有些数据意味着将来有变好向上的趋势。 但是这与总体趋势并不矛盾,未来2、30年趋势是波动式下降,并不排斥小周期的小回升。以前一些文章认为短期回暖是可能的,我也这么认为,但是问题是看大势,下降是必然的。
长剑倚天
8 楼
楼下,你的大势的趋势向下的依据是什么?
a
abya121
9 楼
说了那么多,最后结论是“中国经济是复苏已经确立,还是正在进入周期性的螺旋下跌,让时间拭目以待吧。”跟没说一样。
吃货2001
10 楼
没看出来放缓,因为老大撒币的姿势还是那么迷人。
s
seewhatisee
11 楼
只相信中國官媒的說法。中國經濟很好。全宇宙最好。就是比朝鮮稍差一點。
a
aops1
12 楼
有习总加速师在。至少未来10年会加速的LOL
R
ROUTARD
13 楼
各种狗屁调查分析都不如我的结论。 欧美消费严重下降,不可避免地拉低了中国的经济增长。但是中国国内消费在疫情放开后快速恢复。在春天的观察过渡后期后,暑假开始可以说是爆发性增长。 中国人财务保守,房价下跌不会带来美国那样的大量破产。相反释放了消费力。个别企业即使破产,有国有银行兜底,对个人几乎没影响。 中国经济正在按计划向减少投资,增加消费转型。一切都在安排之中,没有意外。
a
ali88
14 楼
你的狗屁结论。
5
5mslj
15 楼
ROUTARD 发表评论于 2023-08-23 07:49:29 各种狗屁调查分析都不如我的结论。 欧美消费严重下降,不可避免地拉低了中国的经济增长。但是中国国内消费在疫情放开后快速恢复。在春天的观察过渡后期后,暑假开始可以说是爆发性增长。 中国人财务保守,房价下跌不会带来美国那样的大量破产。相反释放了消费力。个别企业即使破产,有国有银行兜底,对个人几乎没影响。 中国经济正在按计划向减少投资,增加消费转型。一切都在安排之中,没有意外。 ————————————- 你开心就好,过几天就成三毛啦
B
BigP
16 楼
中国所谓的2022年疫情是人祸不是天灾,人为疫情,经济下行完全是咎由自取, 人作孽不可活。。。
莽山红叶
17 楼
欧美的消费从物质转向服务,所以与中国的制造业无关。
争争日上
18 楼
习在下一盘大棋,一盘超大的棋。你们这些所谓专家学者怎么可能看懂!这盘棋的结果只能几十年后才能看出端倪,是好棋是臭棋只有历史能评说
三本正经
19 楼
5mslj 发表评论于 2023-08-23 08:15:08 ROUTARD 发表评论于 2023-08-23 07:49:29 各种狗屁调查分析都不如我的结论。 ————————————- 你开心就好,过几天就成三毛啦 —- 搞不好得断豿糧
S
SeSeYiYi
20 楼
中国自身的房地产和地方债问题,再加上美国在舆论上放大打击投资者信心. 经济增长确实不看好. 不过房地产一直都是中国的一颗毒瘤,地方债和这个也有很大关系. 这些问题不解决, GDP再高,都是个屁.
j
johniewalker
21 楼
坦率说,中国经济已经不是什么“经济危机”的问题,更不是什么“经济放缓”,而是正在步入长期的大萧条。
R
Robinlu
22 楼
在西方的唱衰下,美国在老拜登的领导下形势一片大好,好棒棒,中国是面临灭顶之灾,要灭绝了!
旁观者XWY
23 楼
习近平解决天量地方债务的方法是让银行延展25年,头四年免利息。在这期间,地方政府还能获得新资金吗?银行还敢增加贷款吗?很多省份直辖市的收入只能负担三分之一开支,要靠中央政府拨款。没了房地产银行贷款日子难熬,只好僵尸化。
大侠独孤求败
24 楼
别人在摆事实讲道理。您固然可以不同意。那就拿出您的数据和分析。结果信了那啥的大多是只有出口成脏,那么calling。至少可以看出双方的教养和教育程度的不同。俺就纳闷,为啥本城零事实,双标,虚伪,出口成脏的总是信那啥的?不是巧合吧?如果一种思潮只能吸引这层次的主,那只能让人呵呵了! =========== 三本正经 发表评论于 2023-08-23 09:45:38 5mslj 发表评论于 2023-08-23 08:15:08 ROUTARD 发表评论于 2023-08-23 07:49:29 各种狗屁调查分析都不如我的结论。 ————————————- 你开心就好,过几天就成三毛啦 —- 搞不好得断豿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