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要熬多久?国家卫健委回应了:新冠确实不是大号感冒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1月2日 17点24分 PT
  返回列表
95025 阅读
71 评论
新民周刊

这是非常硬的一场仗。

整理 | 蒲琳

2023年元旦前的这一周,上海三级、二级医院急诊和重症科迎来就诊高峰,很多医院在床位已经扩容的基础上,依旧无法满足患者就医的需求。此时医院医护人员部分因感染新冠病毒而减员,使得急诊和重症医学科“一床难求”的情况短时间难以缓解。

更早一些的12月中旬,退烧、止痛类药物脱销,很多人因为买不到药而感到焦虑。

在央视播出的《面对面》节目中,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回应了数个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做足了准备为何仍让人感觉猝不及防?

医院扛得住吗?

焦雅辉在接受专访时表示,根据这三年国内新冠的感染率,以及参考了全球其他国家人群的感染率,如果完全任由感染,那手里资源肯定是不够的,还是要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按照这样缓疫压峰的情况,把感染的人数包括需要住院的人数,能够给稍微拉得缓一些,缓一些我们医疗资源的供给就是够的。

2022年12月上旬,不少城市开始出现新冠病毒感染高峰,感染患者数量猛增,医院的发热门诊首先承压。据媒体报道,有的医院发热门诊人数激增10倍,一名医生一晚上最多接诊了150名患者。

“我们当时预判到了老百姓发热就诊需求会增加,所以当时做的方案,首当其冲的是发热门诊,我们要求所有的医院都要开放发热门诊,尽可能地要满足这些发热患者的就诊需求。”焦雅辉说,按照应开尽开、应设尽设的原则,各级医疗机构开设发热门诊,同时,简化发热门诊的就诊流程,增加药品配备,提高发热门诊医疗服务效率。

据统计,截至2022年12月25日,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发热门诊超过1.6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设的发热门诊和发热诊室超过4.1万个。

当然,仅靠这些发热门诊和发热诊室的话,肯定还是不够的。以北京为例,一方面是所有的发热门诊和发热诊室都要打开,另外,有体育馆、方舱医院也开设了临时的发热诊疗点。

随着疫情的发展,救治的压力开始从发热门诊向急诊和重症救治的科室传导。 焦雅辉透露,其实在2022年12月初,国家卫健委就印发了方案,要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工作,要扩容,要改造。“我们要求像原先有综合ICU的,那么可能床位不够,要增加。另外,我们要求医院还要按照综合ICU等比例准备一些可转换的ICU,就是这些在重症资源快速增长,马上要达到临界值的时候,这些可转换的ICU就是要在24小时之内马上就能变成综合的ICU。”

以北京朝阳医院为例,医院依托呼吸、急诊、重症医学科、心血管等专科优势,共开设综合救治病区15个,开放床位538张,其中危重症监护床位69张,全力收治新冠病毒感染急危重患者。

同时,国家卫健委还要求医院,把所有的床位资源统筹起来,设备全院统筹、床位全院统筹、医务人员全院统筹。尤其是急诊留观的抢救,要在24小时内清零收治,即在24小时之内必须要把他收到病房里面去,把急诊抢救的这些床位留出来给下一拨病人用。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关口前移。“其实这也是我们三年的一个经验,就是要关口前移,早干预、早治疗,能够防止轻症变重症。”焦雅辉表示,为了做到关口前移,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要求,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辖区内的风险人群实施分级健康管理。

既然做了这么足的准备,为什么仍给人感觉还是猝不及防的感觉?对此,焦雅辉认为,更多的反应还是因为药,在早期发热的时候,因为买不到药,拿不到药,这方面舆情很多。

“这里面原因很多,比如像当时零售药店里面被抢购一空,老百姓首先囤药,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第二个就是药品生产供应也是按照市场需求来提供的,所以一下子短时间内市场需求量一下子很大,但是产能和产量的提高是需要时间的。另外,其实包括企业,生产企业也面临人员感染减员的问题,所以多种因素导致,一度出现了药品短缺的问题。”焦雅辉表示,“到现在重症上来的时候,因为我们国家还是老龄化,尤其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多,所以一下子出来这么多的重病人,大家都要到三级医院,尤其都要到这些三甲特别有名的三甲大医院,我们的体系是一个金字塔,很大的基数都要到塔尖去看病,这个供需矛盾一定会特别突出。”

我们还有要熬多久?

随着我国防疫政策的逐步调整,尤其是实行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之后,围绕“保健康、防重症”的目标,广大医务人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和使命。焦雅辉坦言,这是非常硬的一场仗。

人们不禁要问,不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普通老百姓,大家还要熬多久才能熬过这段最艰难的时光?

“急性传染病还是有它的规律,在急性感染的高峰以后,都是第一周到第二周是最艰难的。现在其实不同的城市正在经历急诊和重症的高峰,可能是我们最困难的时期。”焦雅辉表示,随着这一波大部分感染的重症,感染高峰过去以后,往后就会出现往下走的趋势,“病毒传播一定有它的传播系数,传播到一定程度了,病毒总会越来越弱,我们通俗讲就是说传不动了,到了这样一个阶段的话,这个困难一定会过去的”。

不过,专家提醒,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症和危重症患者依然集中在患有基础性疾病的高龄人群。而奥密克戎病毒高传播、低毒力的特性没有明显改变,但依然不能视作大号感冒。

上海已监测到新毒株XBB.1.5

XBB会不会导致二次感染?

事实上,新年引发热议的奥密克戎亚型毒株XBB.1.5毒株,不但已成为美国的头号流行毒株,在上海也已被监测到。

近日,全球共享所有流感数据倡议(GISAID)数据库新增369条中国本土新冠病毒测序结果,上传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赛娟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范小红领衔的联合科研攻关团队。

除了“南方株”BA.5.2和“北方株”BF.7相会于上海,在欧美广泛流行的BQ.1家族和XBB家族占比超过1/3——这些病例绝大多数为境外输入病例,处于闭环单独管理中,因此并未造成BQ.1家族和XBB家族的本土大规模传播。

值得关注的是,上海此次监测到的25例XBB家族中,有3例XBB.1.5,同样都是境外输入病例,未造成本土传播。研究人员表示,境外输入患者中的毒株较为复杂,多为在我国境内首次检测到。当前测序结果表明,针对境外输入新型病毒株较多,仍需要常规开展病毒株检测为后续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上海近期新冠病毒基因测序结果。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由于XBB、BQ.1,以及BQ.1.1的免疫逃逸能力增加了。专家表示,如果遇到这几种毒株,再次感染的概率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再次遇到的毒株与BA.5和BF.7有多少重叠,如果病毒一直变异,交叉保护作用降低了则可能造成感染;另一方面则是看人自身抗体水平。

关于新毒株再感染风险是否会增加,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则表示:“目前XBB毒株的免疫逃逸能力有所增强,和我国流行的BA.5有所差异,感染BA.5后经过一段时间,保护力水平下降,遇到免疫逃逸能力强的毒株,再感染的风险会增加。但是, 再次感染主要会发生在一些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 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在短时间内再次感染风险比较小,而且感染后的症状通常比第一次轻微。”

未成年人禁止服用诺氟沙星

国家药监局教你备好儿童用药箱

这些天,除了蒙脱石散,#未成年人禁止服用诺氟沙星#一度也冲上热搜!

诺氟沙星,广谱抗生素的一种,人们服用后可阻碍人体消化道内致病菌DNA旋转酶的作用,阻碍细菌DNA的复制,从而对细菌产生抑制作用。常用于细菌引起的腹泻,如肠炎、痢疾类病症,对病毒引起的腹泻是无效的。因为在急性腹泻中,多因病毒感染所导致,所以在出现腹泻症状时,一定要查明病因再服用相应的药物,切勿乱服此药。

据@央视网 消息,诺氟沙星和氟哌酸属于同一种药物,常用于治疗杆菌感染,成人遵医嘱服用没有问题,但是18岁以下患者禁止服用,因为诺氟沙星可阻碍骨骼的成长与发育。

事实上,早在2019年10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就曾在官网发布信息,指导公众如何在家准备儿童药箱。

图源:国家药监局网站

国家药监局建议,该儿童家庭药箱要尽量精简,只准备一些常用并且相对安全的药物。具体包括:

解热镇痛药

对乙酰氨基酚:常规剂量短时间服用,不良反应少;如果大剂量长期使用,有可能发生肝毒性。最小适用年龄为3个月,1岁以下幼儿用药时应遵医嘱。间隔4~6小时重复使用,每日不超过4次。

布洛芬:不良反应少,治疗儿童高热有效、持续时间长。最小适用年龄为6个月,6个月以下用药时应遵医嘱。间隔6小时重复使用,每日不超过4次。

止泻药和胃肠道调理药

蒙脱石散:“物理”止泻,可以在肠道内形成一层保护膜,可有效止泻,但使用过量会引起便秘。

口服补液盐:可用于因腹泻引起的电解质紊乱和脱水症状。

益生菌:对调理肠道菌群紊乱可以起到双向调节,不仅可以治疗腹泻,还可以缓解便秘。常用的有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地衣芽孢杆菌活菌、布拉氏酵母菌散等,可根据孩子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种类。

泻药

开塞露:主要成分为甘油,是孩子便秘时临时救急的好帮手。

乳果糖:温和的泻剂,不良反应少,但长期或大量使用,可能导致腹泻。孩子便秘一般是暂时性的,可以通过饮食进行调节,西梅汁、苹果汁、梨汁等食物中含有缓解便秘的成分,可有效改善便秘。

外用药

炉甘石洗剂:涂于瘙痒部位,可有效缓解皮肤瘙痒症状。

创可贴、碘伏:孩子有皮肤外伤时,可以用碘伏进行消毒处理;可常备防水、杀菌等种类的创可贴,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的创可贴使用。

其他

此外,药箱中还应该常备医用纱布、医用胶带、医用棉签、量杯和滴管、体温计等。

国家药监局同时提醒,孩子并不是缩小版的成人,因为他们的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还在发育中,并没有完全发育成熟,所以,在用药时不能将成人药“小儿减半”服用。

w
wallicee
1 楼
说过新冠死亡率不如流感的2023死全家。
只爱大屁股小妹
2 楼
请检查清零
方俊
3 楼
科学合理、有理有据、有法可依,不像某国,一会小号感冒,一会不必戴口罩,一会喝消毒水,现在又在入境时闹妖!
r
rxl
4 楼
如果疫苗管用的话,连感冒都不是。如果连华管用的话,感冒了又能怎样?
u
usa601
5 楼
全中国人民亲自证实懂王是个傻X
j
jiang1963
6 楼
问题不是大感冒或者不是, 是没有经济的或者可行的管控办法。 几年不让出门把青壮年都关在家里失业经济垮了, 以保证老弱病残可以苟延残喘, 是不是办法?说到底疫苗行不行?
l
leonardojin
7 楼
: 听你妹,二逼。
飞行的板砖
8 楼
疫苗免疫后的全球数据(不包括中国):死亡率0.16%,和感冒一致;也许中国疫苗如不管用或者效果差造成了死亡率高,还有三年的封锁,让所有的人的免疫能力下降,突然接触病毒,死亡率高也是预料之中。但是开放是必然的,第一国家承受不了,后期竟然出现了每天测核算的现象,居民每人三块钱,14亿人就是每天花40多亿在核算测试上。这样下去,中国早晚完蛋。中国政府正好借着“白纸们”下台阶,“这可是你们自己要开放的哟,不能怪政府哟”哈哈,开放是没错的。莲花清瘟股价大跌,说明中国政府做对了!哈哈
r
rally
9 楼
在大赵国,新冠不是大号感冒,是重型感冒。
w
wushiwen
10 楼
: 倭孙杂种: 都2023年,新冠内部还在你妈的裤裆里享受腥臊味?
知情人士
11 楼
弱智无分析能力的五毛
W
Wuyueshanren
12 楼
厲害👍牆國又放屁
l
lying
13 楼
这些东西不就是西方在2020年做的吗? 到今天才拿出来讲, 不是早就应该准备好了吗? 都2年了, 还能被打个措手不及, 不知道这些官老爷每天都在干嘛!
C
Cuisiner
14 楼
撒谎的难度,就是要集体对口径,大概率互相穿帮,乱改口。
s
sun9988
15 楼
习近平亲自部署,把病毒撒在空气中,类似雾霾,只要出门就会吸入,不是人传人,潜伏期1周,害老百姓的目的是,让老百姓承认习的过度抗疫是对的,维护习的皇权,老百姓让习下台,老百姓就是习的敌人, 这次没害死, 还有下次,水里也投毒 强制疫苗,破坏老人自然免疫
香椿树1
16 楼
不急着要张文宏偿命, 该考察美国死上百万人尸体如山而社会波澜不惊, 这种精神控制术值得中国当官的好好学。
a
azores
17 楼
只能去他妈比了!傻逼卫健委!
天使与恶魔
18 楼
张文宏说了就是大号流感!
催你明白交粑粑
19 楼
是谁说是大号感冒的,是谁放的方仓里面的屁民都载歌载舞跳广场舞跟尼玛度假似的?
金三
20 楼
爱党爱国的中国人排队被大白捅三年,然后发三年烧,全变成大白肺了。哈哈。
r
robin1111
21 楼
当官的都必须会讲大话,讲官腔,讲假话。
p
pk6034
22 楼
简直胡说八道,压根儿就没有压峰的意思,尽快完成群体免疫倒是真的
r
robin1111
23 楼
留园网爱国(爱党和国家,非华夏)人士总是很气愤。一张口就是跟别人的生殖器,跟腐烂的,或成土的女性祖先显摆自己的鸡吧。难道这些爱国人士不是用同一个鸡吧进出自己家里的女性阴道吗?
c
cnmlb31
24 楼
难道你全家染新冠死绝了吗?那可真是太好了。你这种一家子男女老幼都是王八操的畜生,死绝了算是对社会做贡献。
无名甲
25 楼
卫检委说话和放屁似的 谁敢信
j
javi
26 楼
一场瘟疫使土工彻底失掉民心,开放后会有大批民众移民国外
j
jeffinvade
27 楼
中国每年因为流感死亡8.8万人,不是卫健委,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文件里的数据 中国CDC官网链接:https://www.chinacdc.cn/jkzt/crb/bl/lxxgm/jszl_2251/201910/t20191016_206297.html "2010-11 至 2014-15 季节,全国平均每年有8.8万(95% CI 8.4-9.2)例流感相关呼吸系统疾病超额死亡," [1评]
扫地拖地
28 楼
疫苗呢
清除五毛
29 楼
对调理肠道菌群紊乱可以起到双向调节,不仅可以治疗腹泻,还可以缓解便秘。常用的有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地衣芽孢杆菌活菌、布拉氏酵母菌散等,可根据孩子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种类。 益生菌肠道里疫苗-给呆逼们漂洗子宫用的!
b
bc007
30 楼
8.8万人不是很少吗? 美国3亿人口,每年流感死3到5万人。
同小桌学
31 楼
共产党在下一盘大旗,让老百姓打无效疫苗,让老百姓三年里没有有序免疫,让完全没有抗体的老百姓突然暴露在传染力最强是病毒面前,导致占用医保资源最多的群体大量死亡。。。。共产党在做什么局,还看不出来吗?包子要甩掉国家的包袱,摆脱未福先老,青壮上阵,和美国整世界霸权,实现他的墙国梦。。。。明白了吗?告诉你,包子的重头在中国年这段,他要贫穷农村的低端老年应死都死。。。看着吧。 [1评]
忍者不忍
32 楼
到现在为止,死亡率最高的还是香港,然后日本,台湾。病毒并不是对人一视同仁的。
b
bc007
33 楼
蔡英文都游行不下台, 得起义啊。
b
bc007
34 楼
很少高端比较有效。 蔡英文说支持台独的应该打高端,否则是不爱台湾!
t
terrychen
35 楼
中国应该联系台湾地区卫生部 转运部分重症患者到台湾的ICU病房治疗。如果台湾当局言行一致,那能充分调动医疗能力,否则也让人民了解台湾当局的真面目
K
Ki11
36 楼
Cnmb
K
Ki11
37 楼
Cnmb
x
xiaoshanghai
38 楼
3年的清零政策,老百姓付出了巨大的生命代价,精神代价,经济代价,一夜化为乌有。请问这3年,政府问我们人民抗疫准备了什么?自来水疫苗?莲花抗疫神药?退烧药?医疗系统崩溃?是的,患者太多不应该是崩溃的借口!30年的经济发展,腾飞!每天电视都报道GDP增涨10%,可这GDP有多少%是用在人民的医疗服务体系上的? 世界上发达国家有45%用在人民的医疗上,请问中国呢?钱去哪里了?现在的中国抗疫靠什么?靠老百姓用自己的身体抗!用老百姓的身体组成一道 血肉抗疫长城。这样的政府寒心啊!
b
bc007
39 楼
狗粮等着死几百万人, 结果等了一个寂寞。 独运轮的死爹通稿也没有掀起共鸣啊。
b
bc007
40 楼
看你这么气急败坏就对了。 你要夸中国政府,那么就坏了。
路人丫
41 楼
呵呵。。。你真会舔,这2022年12月初才想起要扩容发热门诊和ICU还科学合理了?🤣 ___________ "在2022年12月初,国家卫健委就印发了方案,要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工作,要扩容,要改造。"
路人丫
42 楼
呵呵。。。现在党朝没这么做无视人民生命,你了解了党朝当局的真面目了吗?🤣
43 楼
疫苗呢?
独孤苍狼
44 楼
二狗子们使劲叫! 看谁叫得最欢,多给二两狗粮!!!
契丹与通古斯
45 楼
我以为上面会先定好政策,然后叫央视请砖家来说明中国的紧急医疗体系不够完善,药品配给存在重大问题,人均床位和人均医疗人员急救人员的配比严重不足. 之后用过剩的基建资源多建几百所城市急救医院与一两万乡镇基层门诊,成立几千家国营药品销售店面,平时实行全民体检免费,战时/疫情时转为紧急医疗体系. 一来基建可以继续维持高水平与在职人员数量,二来把医院医疗药品体系收归国有加紧控制,三来给百姓卖个好再赚两亿小粉红,四来官员腰包有收益....这是多好的稳民心,收官心的好时机..............花几千亿投给房地产,半年不到就打了水漂..怎么就不能向下看看,弄点多赢的政策.
w
wjb2009
46 楼
布洛芬对新冠没什么作用,远远不如扑热息痛,很多人走入误区
r
rgws
47 楼
发热不一定需要去医院,打个电话、在线视频甚至email就可以解决绝大多数,也可以避免医院交叉感染。
键盘虾
48 楼
就我最客观。奥密克隆不是流感,但是确实是最弱的新冠病毒。大多数中国人亚健康太多,生活水平不行,工作输出大,更容易引起重症,所以咯。疫苗没用,药物也是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所以咯。所以开放后,我说要压低曲线,避免医疗挤兑,硬性要求双休,让老百姓保持身体抵抗力处于最佳状态。 [1评]
键盘虾
49 楼
中国疫苗从delta开始失效,辉瑞从奥密克隆开始失效,或者效果很有限,这其实在过去都探讨过了。 [1评]
键盘虾
50 楼
全世界各国,除了美国的两款疫苗成功了,其他例如澳洲,英国,俄罗斯,台湾,美国另外几款的疫苗都失败了,凭什么中国疫苗款款都成功?中国是什么生物科技这么牛,把全球生物科技都撩飞了?动脑子想想。
树枝孤鸟
51 楼
中国共产党就是一个傻子在执政,一群疯子在瞎起哄。
天意難求
52 楼
熬多久因人而議
j
jeffinvade
53 楼
: 中国的数字是被严重低估的 中国2%的流感疫苗接种率,但是死亡比例低于流感疫苗接种率超过50%的美国,是不是?
对不起我是警察
54 楼
非洲死的人更少,朝鲜甚至不死人。因为他们不统计
o
onlyfor2001
55 楼
如果你说的是假的,那你全家去死不?
F
FuckTibet
56 楼
美国数据有比较好的参考价值,当前死百万, 新冠排名从 2020以来排名第三, 2022 现在米国是全民都感染过的,基数比 2020, 2021, 大多了。 自己查,https://www.healthsystemtracker.org/brief/covid-19-leading-cause-of-death-ranking/ , 第一和第二是心脏病和癌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