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生银行和大股东“泛海系”撕破脸了。
1月20日,民生银行一纸诉状将第六大股东泛海控股及其实际控制人卢志强一并告上了法庭,索偿“泛海系”70亿元。
根据民生银行发布的《受理案件通知书》显示,民生银行北京飞航因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向泛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及卢志强、武汉中心大厦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及武汉中央商务区股份有限公司提起诉讼,后者同样是泛海系的公司,直接和间接持股合计逾90%。
公告披露称,借款人武汉中心公司和武汉中央公司累计欠款民生银行北京分行70.18亿元,泛海控股及卢志强对其债务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有趣的是,就在民生银行发起诉讼1个月前的2022年年底,时任民生银行副董事长的卢志强还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远程参加了民生银行的第八届董事会第三十次会议。
而在泛海系之外,在民生银行的董事桌上,更是先后轮换了“希望系”“安邦系”等多家大财阀集团。
民生银行为什么要与自己的大股东泛海系分道扬镳?
在民生银行的资本局里,谁才是掌舵者?
2
虽然民生银行和泛海系的“分手”和对簿公堂闹得很不体面,但实际上梳理民生银行的发展历程,早在民生银行成立之初,泛海系就与民生银行结下了不解之缘,被民生银行要求还钱70亿的泛海系卢志强,更是民生银行的发起者之一。
早在1993年泰山会首次座谈会上,做东的卢志强就曾提议成立一家服务民营企业的民营银行,其规划的经营模式和商业银行异曲同工。
然而,此时银行还都是国家所有,虽然泰山会是国内顶级的亿万富豪组织,但想要搞银行仍需要经过国家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准。
辗转之下,卢志强将申报文件通过泰山会的另一位成员胡德平转交全国工商联主席经大佬。
同样看好民营银行前景的经大佬向国务院写了一封建议筹资建设民营银行的信,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领导看完信后批复:可以一试。
得到了总理认可的工商联和泰山会,开始筹建委员会为成立民营银行做准备,出渠道的工商联一方占4席,出资本的泰山会一方则占8席。
有做民营企业融资生意想法的人,不只有卢志强一个。
同样是在1993年,希望系的刘永好等42位政协委员共同提交希望成立一家由民营企业家联合投资,主要为民营企业进行服务的银行。
怀揣做民营银行的梦想,一拍即合的几方势力合力筹建民生银行。
众人拾柴火焰高,1996年1月,中国民生银行作为中国的第一家由民间资本成立的商业银行成功在北京挂牌,注册资本近14亿元。
工商联经大佬担任董事长,希望系刘永好担任副董事长,曾经占筹建委员会8席的泰山会却日渐出局,仅余泛海系卢志强和杭州通普电器公司参股。
没有进行出资却对民生银行享有最大的三成话语权的工商联成为最大赢家,董事长的任命和副董事长的推举均是工商联的手笔。
民生银行成立之初的资本博弈第一局,工商联完胜。
3
虽然工商联在民生银行成立之初稳稳地占了上风,但是世界上没有永恒的赢家。
1999年,民生银行规划上市,工商联作为零股本的股东即将因上市而丧失表决权。
不甘为他人做嫁衣的经大佬决定培养接班人以维护工商联对民生银行的掌控权。
此时正值亚洲金融危机的尾声,借着清理不良资产的名义,民生银行向法院起诉申请强制拍卖股东股权,来收回股东贷款。
许是“巧合”,原本并不是民生银行股东,但和经大佬关系密切的东方系张宏伟在拍得民生银行股权一事上屡屡获得先机,从持股0%提升到9.4%,一跃为民生银行第二大股东,是清理不良资产的最大受益方。
而经大佬的另一位左膀右臂,工商联和统战部眼里的“老实人”刘永好也同样在这一年的股权兼并战中扩张了地盘,从成立开局时的第13大股东通过协议受让成为民生银行的第一大股东,将股本扩大至9.9997%。
要知道,董事会规定的持股限制是10%,二者只差了0.0003%,可见刘永好股本控制之精准。
虽然股份已经拉到了董事会规定的最高,但刘永好还是不放心,又通过“希望系”刘氏家族的其他人持股,合计持股逾17%。
自身股份拉到第一大股东,又通过“希望系”家族间接拿了不少股份,以为可以高枕无忧的刘永好并没有想到,明面上被自己压了一头的卢志强早已悄悄“暗度陈仓”。
虽然明面上泛海集团在拍卖股权兼并战中只抢到了4000万股,但实际上私下里已有逾1亿股被悄悄转到了与泛海集团为一致行动人的中国船东互保协会和中色建设名下,卢志强明里暗里累计持股逾20%,超过了刘永好的17%,俨然成了民生银行真正的话事人。
不过,虽然卢志强“暗度陈仓”成功,但当时卢志强已经是工商联常委中的一员。
因此,虽然卢志强、刘永好和张宏伟三足鼎立,但在工商联经大佬的周旋下,倒也相安无事。
民生银行上市股权兼并的资本博弈第二局,工商联依然位居首位,但在看似平静的水面下,“泛海系”“希望系”和“东方系”已然暗流涌动。
4
资本湖面的平静永远只是暂时的。
2006年7月,伴随着能够弹压三方诸侯的经大佬的因病缺席,平静的局面被打破。
在民生银行的董事环节选举上,第一大股东,曾经的副董事长刘永好竟然在董事选举会中直接落选董事,卢志强则是高票当选,坐上了刘永好副董事长的宝座。
据相关人士声称,刘永好在董事会选举会上公然发火要求重新投票,然而无人理睬,只能愤愤离场。
卢志强这番强势操作是有原因的。
民生银行作为一家服务民营企业的银行,能够向民营企业提供低息巨额贷款。
而民生银行的股东们,恰恰是需要低息巨额贷款的民营企业。
换句话说,谁夺得了董事长和大股东的位置,谁在低息巨额贷款去向上就有更多的话语权,能够撬动更大量的资本杠杆,将民生银行的资金池变成自己集团的“提款机”。
卢志强成功上位后,有了民生银行的泛海系就像是低成本拿到了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库一样,可以通过从民生银行的贷款池中大举获取低息关联贷款来进行资本投资,玩的一手好资本盘。
就在卢志强在换届选举上夺得“大位”不久,民生银行便被曝光其关联贷款高达42亿元,其中仅卢志强的泛海系一方就独占了30余亿,占比整个银行净资产逾19%,远超银监会的10%红线规定。
而在关联贷款外,卢志强更是通过民生银行接连染指民生保险经纪、民生典当、民生信托、民生期货、民生财富投资……俨然将民生系当成了自家泛海系的后花园。
民生银行资本博弈第三局,泛海系成功将希望系踢出局,拔得头筹。
5
虽然泛海系成功将希望系踢出局,但卢志强也并没有笑到最后。
伴随着次贷危机逐步传导到国内,卢志强受次贷危机影响接连抛售手中的民生银行股份套现,而一向打法稳健的刘永好则是抓住了民生银行定向增发的契机,大量增持手中股份。
一降一升之下,资本的天平有了新的倾斜。
2009年3月,刘永好重返民生银行的副董事长宝座,“希望系”荣耀回归。
然而,刘永好的宝座也并没有坐太久。
2013年11月,“安邦系”神秘人吴小晖强势进军民生银行,一举夺得逾17%的股份。
有趣的是,不同于“希望系”与“泛海系”之间的你争我抢,对于“安邦系”的到来,大股东们反而持有欢迎的态度。
比如刘永好就主动减持手中的股份,套现20亿人民币,以为“安邦系”的入场清路,卢志强则是连续减持民生银行A股的股票,将持股比例降低至3%,“退位让贤”,和卢志强同在泰山会的史玉柱更是在微博公开为“安邦系”喊话站台。
“安邦来控股民生,我觉得真的挺好的。有了安邦这个大股东照料,民生银行的未来说不定更有戏。安邦的吴小晖好歹是我的同班同学,如果吴小晖后面把民生银行的股价搞跌了,我就去踢他PP。”
实际上,“安邦系”确实值得各个股东们的夹道欢迎,某种程度上来说,安邦其实是在“接济”民生银行。
自从经大佬指定的接班人董文标转任中民投董事长后,民生银行的核心业务小微贷款就陷入了管理危机,甚至连信贷员虚构“假商圈”在银行进行骗贷的离谱行为都时有发生。
而在民生银行自顾不暇的管理危机之外,宏观经济大盘的下滑更是给中小企业的资产运转加重了压力,相应带来的,是民生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居高不下。
“安邦系”作为一家保险集团成功入主民生银行后,在银保互联模式下,一方面安邦可以通过银行体系渠道销售高收益理财产品获得保费;另一方面安邦收到的海量保险资金也可以为民生银行的负债提供足量的供给缓解存款压力,可以说是强强联合。
民生银行资本博弈第四局,新入局的“安邦系”吴小晖旗开得胜。
6
银保互联模式之下的各股东皆大欢喜,然而仅仅时隔1年,吴小晖的安邦民生银保互联梦就碎了。
吴小晖因集资诈骗罪、职务侵占罪“翻车”了,烜赫一时的安邦保险则是被银保监会接管,摇身一变成为大家保险。
一切又回到了民生银行成立最初的原点。
而在经济下滑的大背景下,泛海系、东方系、希望系一方面因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自顾不暇疲于奔命,另一方面,大佬们曾经热衷争抢的“后花园”民生银行本身也已经今非昔比。
2017年开始,民生银行的股价始终走在下坡路上,相比于曾经并肩而立的招商银行的近万亿市值,民生银行的千亿市值显然已经掉队。
民生银行市值掉队的主要原因还是其股东太过分散。
每家股东都只占几个点的股份又“针尖对麦芒”互不相让,也就很难合力推动民生银行的发展。
继能够平衡各方势力的经大佬和其指定的接班人董文标相继离任后,失去了主心骨的民生银行业绩日渐掉队,其发展形势也就越发严峻。
曾任职民生银行董事长的董文标就曾在媒体采访时公开对外表示,在他任职民生银行期间,股东关系是最难处理的问题。
股东列表中全是大佬,大家持股又都低于10%,谁也不好偏向,谁也不好得罪。
不过,股权分散在各个相互制衡的大佬手中也有好处,各方在同一个博弈桌上相互制约,也就没有人能够将民生银行完全纳为己有,变成自己的“私人提款机”。
即使是在工商联经大佬因病缺席,刘永好含恨落选董事的泛海系拔得头筹之时,泛海系也才借走了民生银行不到五分之一的财产,远未达到一家独大肆无忌惮的局面,工商联股份分散的制衡之术可见一斑。
从工商联、希望系,到泛海系再到安邦系,民生银行的资本博弈牌桌上你方唱罢我登场,然而时移事易,民生银行沉浮的掌舵人也在权力的更迭中不断轮换。
命运的十字路口下,民生银行新一轮的资本博弈已然开始。
1
民生银行和大股东“泛海系”撕破脸了。
1月20日,民生银行一纸诉状将第六大股东泛海控股及其实际控制人卢志强一并告上了法庭,索偿“泛海系”70亿元。
根据民生银行发布的《受理案件通知书》显示,民生银行北京飞航因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向泛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及卢志强、武汉中心大厦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及武汉中央商务区股份有限公司提起诉讼,后者同样是泛海系的公司,直接和间接持股合计逾90%。
公告披露称,借款人武汉中心公司和武汉中央公司累计欠款民生银行北京分行70.18亿元,泛海控股及卢志强对其债务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有趣的是,就在民生银行发起诉讼1个月前的2022年年底,时任民生银行副董事长的卢志强还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远程参加了民生银行的第八届董事会第三十次会议。
而在泛海系之外,在民生银行的董事桌上,更是先后轮换了“希望系”“安邦系”等多家大财阀集团。
民生银行为什么要与自己的大股东泛海系分道扬镳?
在民生银行的资本局里,谁才是掌舵者?
2
虽然民生银行和泛海系的“分手”和对簿公堂闹得很不体面,但实际上梳理民生银行的发展历程,早在民生银行成立之初,泛海系就与民生银行结下了不解之缘,被民生银行要求还钱70亿的泛海系卢志强,更是民生银行的发起者之一。
早在1993年泰山会首次座谈会上,做东的卢志强就曾提议成立一家服务民营企业的民营银行,其规划的经营模式和商业银行异曲同工。
然而,此时银行还都是国家所有,虽然泰山会是国内顶级的亿万富豪组织,但想要搞银行仍需要经过国家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准。
辗转之下,卢志强将申报文件通过泰山会的另一位成员胡德平转交全国工商联主席经大佬。
同样看好民营银行前景的经大佬向国务院写了一封建议筹资建设民营银行的信,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领导看完信后批复:可以一试。
得到了总理认可的工商联和泰山会,开始筹建委员会为成立民营银行做准备,出渠道的工商联一方占4席,出资本的泰山会一方则占8席。
有做民营企业融资生意想法的人,不只有卢志强一个。
同样是在1993年,希望系的刘永好等42位政协委员共同提交希望成立一家由民营企业家联合投资,主要为民营企业进行服务的银行。
怀揣做民营银行的梦想,一拍即合的几方势力合力筹建民生银行。
众人拾柴火焰高,1996年1月,中国民生银行作为中国的第一家由民间资本成立的商业银行成功在北京挂牌,注册资本近14亿元。
工商联经大佬担任董事长,希望系刘永好担任副董事长,曾经占筹建委员会8席的泰山会却日渐出局,仅余泛海系卢志强和杭州通普电器公司参股。
没有进行出资却对民生银行享有最大的三成话语权的工商联成为最大赢家,董事长的任命和副董事长的推举均是工商联的手笔。
民生银行成立之初的资本博弈第一局,工商联完胜。
3
虽然工商联在民生银行成立之初稳稳地占了上风,但是世界上没有永恒的赢家。
1999年,民生银行规划上市,工商联作为零股本的股东即将因上市而丧失表决权。
不甘为他人做嫁衣的经大佬决定培养接班人以维护工商联对民生银行的掌控权。
此时正值亚洲金融危机的尾声,借着清理不良资产的名义,民生银行向法院起诉申请强制拍卖股东股权,来收回股东贷款。
许是“巧合”,原本并不是民生银行股东,但和经大佬关系密切的东方系张宏伟在拍得民生银行股权一事上屡屡获得先机,从持股0%提升到9.4%,一跃为民生银行第二大股东,是清理不良资产的最大受益方。
而经大佬的另一位左膀右臂,工商联和统战部眼里的“老实人”刘永好也同样在这一年的股权兼并战中扩张了地盘,从成立开局时的第13大股东通过协议受让成为民生银行的第一大股东,将股本扩大至9.9997%。
要知道,董事会规定的持股限制是10%,二者只差了0.0003%,可见刘永好股本控制之精准。
虽然股份已经拉到了董事会规定的最高,但刘永好还是不放心,又通过“希望系”刘氏家族的其他人持股,合计持股逾17%。
自身股份拉到第一大股东,又通过“希望系”家族间接拿了不少股份,以为可以高枕无忧的刘永好并没有想到,明面上被自己压了一头的卢志强早已悄悄“暗度陈仓”。
虽然明面上泛海集团在拍卖股权兼并战中只抢到了4000万股,但实际上私下里已有逾1亿股被悄悄转到了与泛海集团为一致行动人的中国船东互保协会和中色建设名下,卢志强明里暗里累计持股逾20%,超过了刘永好的17%,俨然成了民生银行真正的话事人。
不过,虽然卢志强“暗度陈仓”成功,但当时卢志强已经是工商联常委中的一员。
因此,虽然卢志强、刘永好和张宏伟三足鼎立,但在工商联经大佬的周旋下,倒也相安无事。
民生银行上市股权兼并的资本博弈第二局,工商联依然位居首位,但在看似平静的水面下,“泛海系”“希望系”和“东方系”已然暗流涌动。
4
资本湖面的平静永远只是暂时的。
2006年7月,伴随着能够弹压三方诸侯的经大佬的因病缺席,平静的局面被打破。
在民生银行的董事环节选举上,第一大股东,曾经的副董事长刘永好竟然在董事选举会中直接落选董事,卢志强则是高票当选,坐上了刘永好副董事长的宝座。
据相关人士声称,刘永好在董事会选举会上公然发火要求重新投票,然而无人理睬,只能愤愤离场。
卢志强这番强势操作是有原因的。
民生银行作为一家服务民营企业的银行,能够向民营企业提供低息巨额贷款。
而民生银行的股东们,恰恰是需要低息巨额贷款的民营企业。
换句话说,谁夺得了董事长和大股东的位置,谁在低息巨额贷款去向上就有更多的话语权,能够撬动更大量的资本杠杆,将民生银行的资金池变成自己集团的“提款机”。
卢志强成功上位后,有了民生银行的泛海系就像是低成本拿到了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库一样,可以通过从民生银行的贷款池中大举获取低息关联贷款来进行资本投资,玩的一手好资本盘。
就在卢志强在换届选举上夺得“大位”不久,民生银行便被曝光其关联贷款高达42亿元,其中仅卢志强的泛海系一方就独占了30余亿,占比整个银行净资产逾19%,远超银监会的10%红线规定。
而在关联贷款外,卢志强更是通过民生银行接连染指民生保险经纪、民生典当、民生信托、民生期货、民生财富投资……俨然将民生系当成了自家泛海系的后花园。
民生银行资本博弈第三局,泛海系成功将希望系踢出局,拔得头筹。
5
虽然泛海系成功将希望系踢出局,但卢志强也并没有笑到最后。
伴随着次贷危机逐步传导到国内,卢志强受次贷危机影响接连抛售手中的民生银行股份套现,而一向打法稳健的刘永好则是抓住了民生银行定向增发的契机,大量增持手中股份。
一降一升之下,资本的天平有了新的倾斜。
2009年3月,刘永好重返民生银行的副董事长宝座,“希望系”荣耀回归。
然而,刘永好的宝座也并没有坐太久。
2013年11月,“安邦系”神秘人吴小晖强势进军民生银行,一举夺得逾17%的股份。
有趣的是,不同于“希望系”与“泛海系”之间的你争我抢,对于“安邦系”的到来,大股东们反而持有欢迎的态度。
比如刘永好就主动减持手中的股份,套现20亿人民币,以为“安邦系”的入场清路,卢志强则是连续减持民生银行A股的股票,将持股比例降低至3%,“退位让贤”,和卢志强同在泰山会的史玉柱更是在微博公开为“安邦系”喊话站台。
“安邦来控股民生,我觉得真的挺好的。有了安邦这个大股东照料,民生银行的未来说不定更有戏。安邦的吴小晖好歹是我的同班同学,如果吴小晖后面把民生银行的股价搞跌了,我就去踢他PP。”
实际上,“安邦系”确实值得各个股东们的夹道欢迎,某种程度上来说,安邦其实是在“接济”民生银行。
自从经大佬指定的接班人董文标转任中民投董事长后,民生银行的核心业务小微贷款就陷入了管理危机,甚至连信贷员虚构“假商圈”在银行进行骗贷的离谱行为都时有发生。
而在民生银行自顾不暇的管理危机之外,宏观经济大盘的下滑更是给中小企业的资产运转加重了压力,相应带来的,是民生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居高不下。
“安邦系”作为一家保险集团成功入主民生银行后,在银保互联模式下,一方面安邦可以通过银行体系渠道销售高收益理财产品获得保费;另一方面安邦收到的海量保险资金也可以为民生银行的负债提供足量的供给缓解存款压力,可以说是强强联合。
民生银行资本博弈第四局,新入局的“安邦系”吴小晖旗开得胜。
6
银保互联模式之下的各股东皆大欢喜,然而仅仅时隔1年,吴小晖的安邦民生银保互联梦就碎了。
吴小晖因集资诈骗罪、职务侵占罪“翻车”了,烜赫一时的安邦保险则是被银保监会接管,摇身一变成为大家保险。
一切又回到了民生银行成立最初的原点。
而在经济下滑的大背景下,泛海系、东方系、希望系一方面因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自顾不暇疲于奔命,另一方面,大佬们曾经热衷争抢的“后花园”民生银行本身也已经今非昔比。
2017年开始,民生银行的股价始终走在下坡路上,相比于曾经并肩而立的招商银行的近万亿市值,民生银行的千亿市值显然已经掉队。
民生银行市值掉队的主要原因还是其股东太过分散。
每家股东都只占几个点的股份又“针尖对麦芒”互不相让,也就很难合力推动民生银行的发展。
继能够平衡各方势力的经大佬和其指定的接班人董文标相继离任后,失去了主心骨的民生银行业绩日渐掉队,其发展形势也就越发严峻。
曾任职民生银行董事长的董文标就曾在媒体采访时公开对外表示,在他任职民生银行期间,股东关系是最难处理的问题。
股东列表中全是大佬,大家持股又都低于10%,谁也不好偏向,谁也不好得罪。
不过,股权分散在各个相互制衡的大佬手中也有好处,各方在同一个博弈桌上相互制约,也就没有人能够将民生银行完全纳为己有,变成自己的“私人提款机”。
即使是在工商联经大佬因病缺席,刘永好含恨落选董事的泛海系拔得头筹之时,泛海系也才借走了民生银行不到五分之一的财产,远未达到一家独大肆无忌惮的局面,工商联股份分散的制衡之术可见一斑。
从工商联、希望系,到泛海系再到安邦系,民生银行的资本博弈牌桌上你方唱罢我登场,然而时移事易,民生银行沉浮的掌舵人也在权力的更迭中不断轮换。
命运的十字路口下,民生银行新一轮的资本博弈已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