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学术新星杨辉遭实名举报 调查组成立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0年7月4日 16点29分 PT
  返回列表
75505 阅读
45 评论
多维新闻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学者付向东实名举报中科院研究员杨辉一事,获杨辉本人及所在单位回应。

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原神经科学研究所,简称称“神经所”)官网7月3日发布声明称,对相关舆情高度重视,迅速成立由该中心学术委员会成员和中科院外专家组成的调查组,对此事进行调查,并将向社会反馈调查结果。

杨辉在另一则声明中称,积极配合该中心对近日网传有关杨辉学术成果舆情的调查,如实提供原始材料,澄清事实,“忠实履行一名科研工作者对科研诚信应尽的义务”。

7月2日晚,一封实名举报信在网上流传,举报人为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细胞和分子医学系教授、知名华人生物学家付向东,被举报对象是中科院神经所35岁的研究员杨辉,付向东向中科院、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举报杨辉有“剽窃和涉嫌造假等学术道德不端行为”。

今年63岁的付向东曾毕业于武汉大学病毒学学系,是武汉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据该举报信,从2013年开始,付向东团队在《细胞》杂志上首次报道了PTBP1介导的基因调控网络可高效转分化非神经元细胞为神经元。此后,经过6年实验工作和近3年多的补充实验,团队在帕金森综合症疾病小鼠模型中,成功实现一次性注射抗 PTBP1 因子就可重建帕金森综合症黑质纹状体回路、完全消除帕金森综合征症状,并于2020年6月25日的《自然》杂志上以封面文章发表。《自然》官网显示,该刊于2018年11月12日收到论文,2020年5月13日接受。

但在此之前,一篇相似的论文已于2020年4月8日在《细胞》在线发表,杨辉为通讯作者。据神经所官网一篇文章介绍,该项研究通过运用最新开发的RNA靶向CRISPR系统CasRx特异性地在视网膜穆勒胶质细胞中敲低PTBP1基因的表达,首次在成体中实现了视神经节细胞的再生,并且恢复了永久性视力损伤模型小鼠的视力。同时,还证明了这项技术可以非常高效且特异地将纹状体内的星形胶质细胞转分化成多巴胺神经元,并且基本消除了帕金森疾病的症状。

《细胞》官网显示,编辑部2019年8月12日收到杨辉团队的论文,2019年12月18日收到修订版,2020年3月10日接受。神经所官网显示,该研究获得了中国科学技术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的项目资助。

举报信介绍,付向东曾于2018年6月14日在中科院神经所报告了上述尚未发表的研究成果,并详细介绍了其科学思路、全部实验设计和研究成果。而杨辉不仅参加了该场报告,且在报告后与付向东共进晚餐,咨询了许多关于实验细节问题。

因此,付向东得知杨辉《细胞》论文即将在线发表后,立刻联系了神经所所长蒲慕明,指出该论文“剽窃了我在神经所报告的、尚未发表的工作,虽然选择略有不同的脑区进行敲降 PTBP1,但剽窃事实一目了然”。不过,蒲慕明答复称,如果情况属实,杨辉的行为属于学术不端,应该认真调查和严肃处理,但也有可能是基于付向东实验室 2013 年发表的论文,则属于所谓“灰色地带”。

举报信还称,杨辉声明他们的研究工作始于2018年5月17或18号,但付向东表示,“有证据在我去神经所学术报告之前,杨辉居然连PTBP1为何物都不知道。”此外,他要求杨辉提供订购 PTBP1相关DNA 引物的时间及证据,以明确杨辉团队实验开始的真正时间,但“至今没收到他们的任何回复”。

除了剽窃,付向东还在举报信中指出,杨辉的论文并没有确凿的实验证据支撑其结论,还可能存在“挑选有利数据甚至伪造数据”的问题。

据悉,在2019年度何梁何利奖的56位获奖者中,有两位年龄在35岁以下,均来自上海,其中就有杨辉。

据神经所官网介绍,今年35岁的杨辉曾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生物技术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2007年至2012年就读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12至2014年在美国麻省理工Whitehead研究所做博士后工作。2014年回国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神经所灵长类疾病模型研究组组长,成为当时神经所最年轻的研究员。在神经所工作以来,他已经以通讯作者身份在《细胞》、《自然》和《科学》杂志上各发表一篇论文,被视为一位学术新星。

大陆科学媒体《知识分子》引述知情人士表示,这是因为付向东认为自己研究组此前未经发表的重要科研成果,在回国交流后被杨辉研究组抢先发表了。付向东这项研究工作耗费了9年时间,由于概念过于新颖,论文发表不顺,而杨辉研究组则在半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该实验主要工作,且论文快速地在顶尖学术期刊发表出来。

鉴于此,付向东一怒之下向中科院神经所、中科院以及国家基金委发邮件对此行为予以谴责和投诉,但迟迟未得到回复,只能将其公之于众。

金马门前
1 楼
A
AndrewZhang
2 楼
支持打击学术不端,国内的学术氛围的确需要清一清
L
LLC
3 楼
活该,回土共国吹nb,好处没捞到,赔了夫人又折兵。谁和土共近乎,谁就要倒霉,除非丧失灵魂。美国被骗、被偷,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本家贪婪,和中国教授一样。
c
cove11
4 楼
又来帮你爹洗地了?屎吃完了么?没人否定这事需要有个公正的审议,但是凡事骂共产党又鼓吹美国的洋奴,肯定不是什么好饼
百川雲
5 楼
中國進入依法治國、法制、文明的國家,加油💪中國!
w
wushang
6 楼
人家短道超车本来就是靠抄,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大鱼喝水
7 楼
以最后事实为结论,恶心的狗粮逢中必反,这种心态你们怎么可能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最多是给大家展现你们的丑态罢了,可笑
B
Baruntse
8 楼
按照这个节奏,应该是狗粮付向东咬了五毛杨辉一口? 五毛们应该群起而攻之,狠狠地一口咬回去!!
你信不
9 楼
这是交投名状换取留在美国吗?
真的是假不了的
10 楼
这种现象很普遍。所以美国要求研究人员去中国交流只报告已经发表的成果。规定是有原因的,要引以为戒啊。
换个用户名
11 楼
你做了9年,人家只用1年实验加论文全部搞定,还是你实力不济。你要是早点做好,文章发了,不就没他啥事了吗
J
Jagaa
12 楼
回复【8楼】 Baruntse:你上去咬啊
田径
13 楼
骗不到就偷,偷不到就抢....最后干脆连骗带偷带抢全上! 人一旦失去了信誉,真正的友情亲情和朋友会远离你,围在你身边的只可能是利益小人! 国家失去了信誉其后果是一样一样的!
真爷们不折腾
14 楼
君不见开学术会议,大陆来的不少人拍照,虽然明文禁止,偷已成常态
f
forfunny
15 楼
骗子国
在家修行
16 楼
学术造假之风在中国已经流行很久了,高等院校也是重灾区,都有查重的必要步骤,但是谁都清楚没有不抄的,只要论文文字重复百分比过关即可。
y
yudu.
17 楼
当年“要得”诺奖的那个韩春雨“教授”,拿到教育拨款后,后来咋说了...哈哈,擦。
f
folkuniv
18 楼
国内许多人没底线,防火防盗防国内同行!
不明智
19 楼
付向东曾毕业于武汉大学病毒学学系,是武汉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这个付也是两头吃,回去讲座把家底亮出来,被另一位学术流氓叼了一口,哈哈 这才是真正的狗粮,两头吃
y
yang03010521
20 楼
中国特色 就爱剽窃
香巴拉
21 楼
好象没一点道理啊。 尼发表文章做某研究,其他人就不能做类似研究嘛?嗯? 貌似举报者不准自己的”原创“研究被人研究了,哈哈哈 只有没做具体的实验研究就发文章,才是抄袭剽窃哈 至于是不是”原创“。那是杂志编辑的判断了,跟作者是不是学术不端没关系。
香巴拉
22 楼
个人觉得付教授受琼瑶阿姨的启发,是剽窃了琼瑶阿姨的“情节”,哈哈哈
系统不忙了
23 楼
本来就不信。老年痴呆难度不亚于癌症,哪是说搞就搞出来的。
香巴拉
24 楼
科学家搞研究出成果,更商人赚钱发财一样(尽管科学家更高尚些),不能自己“发财”了就不准别人“发财”吧?哈哈哈
U
UCF
25 楼
如果是数据造假,那当然是罪不可赦。但是抢发这件事属于灰色地带。你在学术会议上讲了就是公开了成果,别人当然可以借鉴。你做了九年难道还没有初步成果发表吗?还怕别人抢你的原创吗?那些点子新且容易做的东西一定要发一个archive,再投journal和会议。
p
ppplu
26 楼
这种规定了还不尊守规矩的行为,确实不好。 但是就事论事,既然都愿意拿出来讲了,别人眼都看到了,拍个照会多损失什么? 其实,由于疫情,现在都网上开学术会了,截屏、录像不都是随便的做法吗?
爱若有情
27 楼
最多学术不端 和抄袭两回事
爱若有情
28 楼
最多学术不端 和抄袭两回事 再怎么说 人家也是自己做出来数据
p
ppplu
29 楼
付是正常的学术交流活动。要不,换个角度接着咬?
牛大猛
30 楼
: 少扯了,学会会议上能偷啥,都是公开发表的东西。
p
ppplu
31 楼
没有任何一个美国的研究机构会有胆量对特定的一个国家(中国)作出如何去作报告的具体要求。这是歧视。请给出具体机构的信息,会告死它的。
s
snowsaga
32 楼
你就是那个早知道吃七个饼才能吃饱,直接吃第七个不就得了。
p
ppplu
33 楼
如果情况属实,这个学术之争颇有些像庄小薇涉嫌抄袭同行的高精度仪器的点子。文章虽然发了,但是于诺贝尔终于无缘(被抄袭的原主拿到)。
g
goodsignal
34 楼
给交大抹黑,学术骗子一定要清理。
w
w16982001
35 楼
很多人开会都是报道最新的研究成果,没有发表的。这就是会议的重要性……不然大家都在家里面下载文章读了!你是不是没有开过学术会议?
c
carmensandiego
36 楼
san diego的lab非常tough,往往是老板让几个博后同时做同一个项目,大家互相保密,最终谁出结果谁留下,project很少有这么弄的
b
byronliu
37 楼
调查的重点不应该是剽窃! 就算付说的故事是真的,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别人请你过去学术交流难道只喝酒吃饭?! 但六个月就独立做出惊天成果,这事儿要说清楚!
速霸路
38 楼
付太大意了, 还没有发表的idea拿到seminar上去讲是犯了学术圈大忌。对生物学来讲是idea is cheap
百川雲
39 楼
抄襲、山寨?美国🇺🇸《福布斯》双周刊日前发文称,脸书在私人群组信息中模仿微信的运营方式,并模仿应用程序抖音。亚马逊在电子零售方面模仿阿里巴巴。“酸橙”共享单车公司追随中国的摩拜等品牌模式的脚步。美国科技调研公司Stratechery创始人汤普森(Ben Thompson)此前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也表示,中国抄袭美国的这种说法好多年前就过时了。如今,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恰恰是美国常常学习中国。比如,脸书等硅谷社交软件正在接受并拥抱中国創新的。不仅是硅谷,随着美国版共享单车、印度版支付宝、新加坡版饿了么、泰国版淘宝、印尼版今日头条等相继出现,中国互联网技术在世界各国都被山寨。
w
wushang
40 楼
: 所以呢,抄还是没抄,就这么简单。
胡不语
41 楼
说真的,中国培养学术界年轻人,应该多强调一下学术道德。我个人这些年最怕收到作者名字全是来自国内大学的文章审稿邀请,因为经常感觉他们的文章似是而非,有明显作假的痕迹可又让人很难确凿地指证。到最后一篇文章审下来往往有一种让你吃了苍蝇的感觉。所以现在我一看这类文章就拒绝审稿了
打酱油的路过
42 楼
这个付很蠢,自己的想法自己做不出来。不是合作伙伴,还要说给别人听,别人做成了,他说是剽窃
w
wushang
43 楼
以你的逻辑,应该中方反诉付剽窃,肯定是抄了中方实验手段,不然后面怎么做出来了还投稿了。赶紧回国做科研吧,这么好的想象力别浪费了。
z
zuobiao
44 楼
应当深究,学术不端这股歪风现在应当下手整治了
打酱油的路过
45 楼
你不是搞生物的吧?做生物的,idea不值钱,真正能做出正确成果的才厉害。到处说自己的idea,几年做不出个屁来,那叫吹牛。见过这样的PI,会看paper,有idea,不会做实验,叫postdoc拿不同的细胞的结果凑数据,还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