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在中国有钱难花?这是个大问题 高层关注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4年2月25日 17点8分 PT
  返回列表
74412 阅读
49 评论
中国新闻周刊

外籍人士在中国的支付难题,已经引起了高层关注。国务院总理李强2月2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强调要聚焦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支付不便问题,加强协同配合,加大必要的资源投入,多措并举打通服务堵点,推动移动支付、银行卡、现金等多种支付方式并行发展、相互补充。

2023年,第一次从香港重返上海的江山发现自己“没钱花”了。

疫情期间,因为长时间不在上海生活,他名下所有支付宝、微信支付绑定的银行账户因为太久没动而被冻结,想刷POS机很多地方也都不接受。他意识到,“如果持续下去的话,很多境外人士回来或者旅游都会很不方便”。

作为上海市政协委员、香港大中华会执行主席,江山在2024年上海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提出了《建议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境外人士境内支付便利化》的提案。他认为,包括欧美发达国家在内的很多国家和地区仍然将刷卡和现金作为主要支付形式,使用移动支付的人不多,不同的支付习惯造成了境外人士入境的支付难题,并引发了一系列衍生的“数字障碍”与“数字鸿沟”。

这个问题在当前显得更有紧迫性。近期,中国免签的“朋友圈”持续扩容,与越来越多国家正式迈入“免签时代”。1月28日,中国与泰国签署互免持普通护照人员签证协定;1月25日,中国与新加坡签署互免持普通护照人员签证协定;此前,自2023年12月1日起,中国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等国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

随着中外人员往来进一步密切,部分境外来华人士支付不便的问题已经引起重视。2023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张青松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已经建立了专项工作机制,下发了指导意见,正在组织各单位有序推进各项工作,解决方案概括来讲就是‘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

在多位受访者看来,境外来华人士支付问题涉及商务、金融、文旅、交通、外事、公安等多个领域,是外国人通向中国的“最后一公里”,需要多方共同参与、努力。如何让入境者得到最佳的体验,才是核心问题所在。

图/视觉中国

“外卡”难刷

“2023年,我的很多同事来中国后产生了困扰。”在华生活的加拿大人大卫所在的公司属于质量检测行业,因此员工经常要去中国一二线城市之外的出口工厂工作。到了这些地方之后,大卫和同事发现,只能在酒店刷卡消费,出了酒店之后就没有可以刷卡的地方,大部分地方都是只支持扫码支付,使用现金也不方便。

“即便在附近的餐厅付了预付款,想要使用信用卡结账时,餐厅经常会假装机器坏掉了或者不记得如何使用为由拒绝刷卡。”大卫提到,同事们只能一直在酒店吃自助餐。

在2024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万事达卡大中华区市场营销副总经理吴焕宇曾表示,根据万事达卡数据,2023年三季度全球跨境支付交易金额已达2019年同期的155%。虽然全球范围内消费韧性可观,但入境人士在华支付仍面临外卡受理覆盖率不足等困难。

从事国际旅行已有十余年的朱君杰,在2023年接待了超过一千位外国游客。他也提到,这些游客在一些大城市以及大型商场中是可以刷卡的,但是在很多小城市以及小商铺是没有办法刷卡的。但事实上,即便在一线城市,可能情况也不乐观。

2023年5月,上海市政府参事课题组开展了一项关于提升入境人士境内支付便利度的调查。课题牵头人顾晓敏在课题组开展调研的过程中发现,由于疫情影响,外卡收单业务逐步萎缩,许多外卡POS机退出市场。课题组委托第三方机构选取上海全市范围内外籍游客出现频率高的商圈、地标中的401家商户开展了实地抽样调研,结果显示,外籍游客最希望使用刷卡和现金支付,但401家调研商户中安装外卡POS机的仅有183家,占比45.39%,不足一半。

顾晓敏还提到,外卡刷卡手续费高昂,单笔费率基本上在2.5%到3.5%不等,而支付宝单笔费率仅为3.8‰,因此很多商户更愿意让外国人使用现金或支付宝、微信,外卡刷卡率仅为23.19%。

成本太高是刷卡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外卡POS机结算成本高,在入境旅客数量不高的情况下使用频率低,商户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特别是中小商户基本不会考虑部署。另外,目前在许多商场和商街中,商户自行结算支付的比例非常高,多元化支付也会增加商场商街的人员与运营成本。”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系教授崔丽丽提到。

零售餐饮类商户,尤其不爱接受“外卡”。根据2023年万事达卡重点商圈外卡(即国际支付银行卡)调研,在北上广深四个城市,零售餐饮商户的外卡受理覆盖率不足四成,可以“拍卡”商户的覆盖率不足三成;此外,境外人士的刷卡消费主要集中在住宿,达到了近七成,在零售、餐饮和百货等商户,相关外卡消费有待加强。

在多位受访外国人的反馈中,刷卡困难之外,现金的使用也不方便。来自埃及的一位留学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刚到北京时,由于不会使用打车软件,也没有移动支付手段,付了现金后司机无法找零。大卫则提到,当使用现金的时候,90%的商家的回答是“我们没有零钱”。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也关注到拒收人民币现金的问题,持续推进整治拒收人民币现金工作,对核实为拒收人民币现金的,依法处罚并予以曝光。

朱君杰谈到,当国际游客进入中国境内时,他们惯常的做法是帮外国人兑换一些人民币,帮助他们进行购物,要注意的就是在银行取现金时就不能只取百元大钞,而是多取一些5元或者10元的零钱,这样才能花出去。“兑现金越来越麻烦,需要到处找ATM机。”

中国曾经是全球最大的ATM市场,数量在2018年达到顶峰后开始下降。2011年,ATM数量跌破百万台;2022年,数量跌破90万台。这种情况对现金的取用也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许多在华生活的外籍人士也逐渐习惯手机支付。 图/视觉中国

“二维码对外国人来说是一个挑战”

生活在中国一年多,吴心语已经完全适应了中国的“移动支付”生活,深感其便利性。然而今年夏天,当表姐前往北京的第一天,她就发现表姐对中国的“线上操作”一头雾水。当吴心语带着表姐坐上从北京到上海的高铁,中途在高铁上点了一份外卖,并在下一站停车被送上来时,吴心语的表姐十分震惊,感受到了移动支付的便利。

不过,对吴心语的表姐而言,想用上如此方便的服务并非易事。满大街可见的支付二维码对表姐来说是相当陌生的。对短期国际游客来说,想用自己的微信支付或支付宝,此前一直面临很大的困难。支付宝方面回应称,按照监管指导,目前正在试点,境外用户可以有一定的免身份认证的支付额度,超过则需要认证。支付宝一般可以通过护照实名认证,但是需要绑定中国的银行卡才能够支付;微信可以注册,但是没有银行卡的话无法实名,更不用谈支付功能。

“如果一个外国人已经在中国生活了半年以上,在手机号和银行卡都办理后,使用软件进行移动支付都会比较方便,但是如果只是来旅游不到一个月,可能存在一些困难。因为无论办电话卡还是银行卡,都不太可行。”吴心语对《中国新闻周刊》提到。

2023年7月,为了解决来华境外人士支付便利问题,支付宝、微信支付相继支持绑定境外银行卡。这意味着境外用户可以用境外手机号注册,并支持包括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回乡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台胞证)、港澳居民居住证、台湾居民居住证、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国际护照等进行认证。

据支付宝相关人士介绍,目前已支持主流国际卡组的银行卡,如Visa、Mastercard、JCB、DinersClub、Discover等。微信支付相关人士则表示,境外用户无须再绑定国内银行卡,也可体验覆盖多种场景包含扫码、被扫、微信小程序、In-APP等多种支付方式。

不过据多位受访对象反馈,注册登录往往会遇到问题。山东小伙杨米的爱人是一位法国人,这个春节,杨米一家接待了从法国前往中国旅游的两位朋友,当他们帮助这两位朋友绑定支付App时,使用外国银行卡绑定及外国手机验证均没能成功。“我们鼓捣了很久,都没有成功,手机接受不到验证码,也发不出信息,自然无法绑定和实名。”

江山也提到了很多不方便的情况,例如,在做身份认证的时候,需要输入证件号码,但核实时间常常无法确定,另一方面是需要发短信验证身份,没办法成功按照平台要求发短信。

微信支付相关人士对《中国新闻周刊》解释,由于国际护照的核验渠道与身份证、港澳台居民居住证有所不同,如公开发布的使用指南中所述,持国际护照绑卡的用户,目前还需要在完成各种流程后,根据提示上传护照照片。目前,微信支付方面也在主动沟通相关部门,探索更精准的认证方式,争取在合规的前提下,逐步实现与国内用户开通认证的体验一致。

此外,疫情后很多入境人士支付App的身份认证需要找回账号,或者会触发微信的15天冷静期。这种情况下,微信支付相关人士提到,为解决部分需要正常使用支付功能的境外用户,因各类安全措施造成的影响,已尝试在部分入境口岸、一线城市等区域,以灰度方式,逐步降低境外用户登录时出现各类验证的频率。但在这方面的优化,仍需要在安全合规与方便之间探索平衡。

上述种种问题意味着,“二维码扫码+手机短信验证+实名信息认证”的移动支付注册门槛,令很多来华境外游客无所适从。“二维码对外国人来说是一个挑战。”2021年,大卫一家人从加拿大飞回北京,大卫的妻子是中国人,在妻子的帮助下大卫适应了移动支付,“这个过程也很艰难”。

即便注册成功后,目前在移动支付方面的消费限额、消费场景限制和费率过高等问题,也制约着境外游客的消费。以消费限额为例,根据相关规定,目前通过各类移动支付平台使用外卡均有一定限额。比如微信支付单笔支付限额为6500元,月累计5万元,年累计6.5万元。支付时的汇率会以用户的外卡所属卡组织和发卡行的汇率计算。

事实上,最令大卫担心的可能还是隐私与安全的问题。大卫说,日常绑定支付App时,银行账户最多只存5000元,就是为了避免账号风险问题,每次回到加拿大也会修改自己的银行卡密码。

中外差异从何而来

“目前,中国支付行业已经从快速发展期进入成熟稳健期。”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中国移动支付普及率高,达到86%,居全球第一,也在不断完善跨境支付体系,提升境外人士来华旅游生活支付便利水平,但依然存在开放合作水平亟待提升等问题,“要进一步丰富移动支付产品,有针对性地优化用户体验,为境外来华人士提供便捷的支付服务”。

事实上,中国在移动支付领域突飞猛进式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与一些国家和地区产生了一种“脱节”。去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张青松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从全球零售端支付工具的演进看,部分境外来华人士支付不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处在不同阶段的支付习惯、彼此有所差异导致的。

据此前媒体报道,普华永道一共对27个国家地区的21000多名受访者进行了有关移动支付使用的调查,在全球范围内,移动支付业务的平均增长率为24%,34%的消费者使用手机支付购物费用。数据对比显示,中国的移动支付普及率是全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左右。

事实上,移动支付诞生于美国,最初是一个基于短信的自动售货机,这被认为是移动支付的雏形,后续美国诞生了第三方支付,PayPal推出了电子钱包服务,是移动支付的重要里程碑。然而在今天,传统支付方式在美国依旧占据主导地位,2020年全美消费统计机构显示,有80%的消费者使用信用卡购物。

但是在中国,随着企业嗅到商机,阿里巴巴、腾讯等相继进入第三方支付市场。在移动互联网如电商、游戏等快速发展之下,这个市场迅速扩大,同时培养了消费者的支付习惯。

而不少西方国家,移动支付的发展受到了阻力。世界经济论坛金融业创新项目主管杰西·麦克沃特斯曾说:“发达国家的银行卡受理环境相对较好,刷卡消费已经成为固定的交易习惯。中国移动支付快速扩张的线下支付领域,发达国家的居民使用信用卡支付可以实现类似程度的便捷,因此,当地移动支付发展过程中往往遇到比较大的阻力,需要更长的适应期。”

大卫表示,很多外国人到达中国之前根本就不知道移动支付,他的不少朋友甚至都还没有使用智能手机。资深业内人士认为,中外用户的使用习惯不同,中国的移动支付覆盖率非常高,居世界第一,发展出了扫码支付这种费率极低、普及面极高的方式,这与国外部分地区惯用的刷卡方式或者NFC支付方式有所不同。

“基于银行卡的消费首先在国外普及,特别是信用卡消费。我国的情况则不同,首先拥有银行征信信息(有可考证的银行工资收入)的人群规模不够广泛,因而没有大规模普遍普及信用卡、银行卡消费;另一方面,我国电商行业的蓬勃发展和渗透,支付与物流服务普及的便利性也使得消费者消费习惯全面转向线上,一些没有银行征信信息的人群也可以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享有支付、信贷等更多金融服务,因而也就自然而然跨越了卡消费这个阶段。” 崔丽丽对《中国新闻周刊》解释,国外则由于物流人工成本与时效、个人隐私与信息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在购物习惯上线上渗透率不是太高,“再加之银行卡支付的高普及率,使得他们对于第三方支付的需求刚性不高”。

回到当前的现实,从监管和合规层面而言,入境者在移动支付使用方面也仍处于探索期。微信支付方面回应称,境内外用户在日常消费支付方式上存在着习惯差异,各国也均有相关针对跨境支付、外币交易的各类管理措施和办法。外卡支付涉及用户境外证件核实、外币交易等情况,监管机构对非银支付机构为用户开立账户的权限、账户交易范围、交易额度等方面也有相关要求和管理办法。在合规与安全的前提下,一方面在根据用户反馈不断优化产品体验,同时在积极配合监管部门,探讨如何更好便利用户体验。同时也在与有关机构加强沟通,持续开展宣传引导,在口岸、机场、旅游景点等场景设立相关指引攻略,引导用户正确使用。

前述课题组领衔人顾晓敏在牵头调研时发现,如果不解决支付的问题,国际消费就无从谈起。她召集了诸多面向国外游客的企业进行调研,发现确实存在很多瓶颈,本质上还是支付习惯的差异所致。

首先是意愿问题,“一般国际游客希望用信用卡支付或者是用近场支付,但是像联网的移动支付,他们基本上不愿用;其次,即使使用移动支付仍然会面临不少问题,首先绑定外卡经常绑不了、用不上,此外各种实名认证令他们担心隐私泄露”。顾晓敏的意见是,无论是刷卡、取现金还是移动支付都应是畅通无阻的,如果完全依靠移动支付来做,可能会流失很多国际游客。

便利化也是开放化

“回归现金”,当被问到何种支付方式令他感到满意且放心时,大卫如此回答。但也有不少来华境外人士对移动支付的态度是羡慕且想要尝试。在多元的需求之下,应当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疫情后,中外人员来往愈加密切,利好政策也在不断加持跨境支付业务。202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到,提高入境游客使用境外银行卡及各类电子支付方式便捷程度以及外币兑换便利性。

2023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张青松将目前的解决方案概括为“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在崔丽丽看来,这一解决方案充分体现了多元化,贴合入境消费者支付习惯和安全性方面的考量。同时也相对可行,但需要多方共同参与、努力,特别是需要金融监管机构、支付企业、商业、文旅产业及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以服务入境旅客消费为宗旨。

“全球性城市能吸引数量庞大的国内外游客前往消费,这些城市的零售消费额都居于世界城市前列。”随着旅游、商务等不断恢复,顾晓敏意识到像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应当行动起来。

根据媒体报道, 2019年,上海共接待入境游客897.2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83.8亿美元,占全市GDP比例为1.5%左右,显著高于全国各大城市。2023年预估同样会领先全国。

崔丽丽谈到,目前,上海总体上形成了以第三方二维码支付为主,提供实物货币结算方式,主要国际级消费商街、商圈和旅游景点部署外卡POS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标志性景点和商业网点的境外消费者支付需求的支付环境。

去年10月底,上海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领导小组印发《上海市加强消费市场创新扩大消费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到,要着力提升重点商户外卡POS机覆盖率。推动全市ATM机外卡支取人民币现金覆盖率达90%以上,在机场布设入境支付体验服务台等措施;支持传统商场、商业街区围绕数字化转型、境外人士支付便利化等开展改造更新。

“要多管齐下,为入境者提供便利的消费环境。目前我们在推进解决这一问题,联合商务委以及第三方支付企业推进,试图在机场等交通要道的服务台上,就告诉入境者移动支付如何操作,在机场等场所也布置了ATM机等机器。”顾晓敏认为,如果在机场这个源头没做好的话,导致的结果可能就是这些入境者寸步难行。

顾晓敏还发现,解决入境者境内支付的问题是一个有关顶层设计的问题,入境人士一般和商务、金融、文旅、交通、外事、公安等都有关系。首先在信息方面就要将堵点打通,所有部门都应当统筹设计移动支付的宣传,让入境者更好接受;在POS机和现金方面,则需要政府和市场主体协同起来,这样才能建立一个真正的国际营商环境。

董希淼指出,在解决这一问题上,既要有制度方面的安排,也要有技术层面的建设,在政府提倡和引导的同时要尊重市场主体。“事实上这就是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最终是观念的问题,便利化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开放化”。

记者:孟倩

回一个
1 楼
数字人民币需要国际版
r
rootrootroot
2 楼
这些傻逼领导担心的事就很搞笑, 就像整天担心老百姓有钱没地方花一样, 确实是个问题啦, 但是根本不是问题的重点
钟馗捉妖
3 楼
听说有些狗粮甚至买不起智能手机 [1评]
z
zymmailsr
4 楼
不是听说!反华畜生在阴沟,吃屎做梦就行了,要什么手机!!!
涩涩的
5 楼
现在才发现这个问题… 我也是醉了
P
Phillip
6 楼
这只是外国人不来华的一个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担心被当成间谍,在朝鲜外国人撕下一宣传画差点丢掉性命的教训应该汲取。
无视生非
7 楼
反华狗粮根本去不了中国
h
hho0we9m
8 楼
支付宝和微信可以加国外信用卡的啊? [1评]
c
charlie19eyes
9 楼
不可以的 必须国内要开银行账户
天罡
10 楼
这根本不算回事,高层不可能关注。因为全世界都是这样的。 在加拿大和美国信用卡互通麻烦,加拿大这边国内账户etransfer要收费,美国那边国内账户转账用zillow很方便。 人家这么多发的国家,各有各的规矩,几百年了没一个出来扯蛋,都是游客入乡随俗自己换成当地规矩,没听说过为毛都没有一根的底层游客,值得高层去关注一下,这也太崇洋媚外了吧?
我是路过
11 楼
还要天天去派出所报备,虽然执行的不严,但有什么事也可以成为定罪的理由。 难道全世界都玩过了吗,非要去中国?
k
kmrddecade
12 楼
顾晓敏还提到,外卡刷卡手续费高昂,单笔费率基本上在2.5%到3.5%不等,而支付宝单笔费率仅为3.8‰ ?????
t
tomtangwws
13 楼
中国呀,你慢些走,慢些跑,等一等还没有数字化的世界其他国家。
k
kk1977
14 楼
其实中国有许多老年人也有手机支付方面的困扰。但只有当外国人有意见了领导才会重视。
只想一个人
15 楼
现在没有国内的支付方法实在是太费劲了
小龙人他爹
16 楼
还有奇葩的涉外宾馆
a
adamgump
17 楼
老大那是俩百分号
l
lucky_dede
18 楼
% ~ ‰: 百分之 ~ 千分之
哈你撸亚
19 楼
你是不得先有外国人
g
gamma
20 楼
这是手机绑定的中国国内银行卡收付双方都没手续费, 而外国信用卡要收收款方和商家2%手续费。手机对外国手续费不好处理。解决的方法是国内银行能办外国人现金银行卡。
溪水边遛遛
21 楼
住酒店一定要拍照,吓退了很多外国人。国内当权者根本不在乎什么是“隐私”,只为巩固自己的权力。
真话难听
22 楼
欧洲老年人大部分现金交易
任艾嘉
23 楼
现金银行卡,信用卡支付,才是正常的支付方式,安全方便
郑长仁
24 楼
鬼佬不会用支付宝之类的,中国发展太快了!
千奇百怪党
25 楼
外国人其实也想使用移动支付,验证太久确实是个问题。至于担心个人信息的,中国其实可以不理,或者优先级可以降低。有这担心,何必来中国?这些担心与预防应该是个人的事,没理由先进的移动支付去迁就落后的卡支付。旅游城市可以迁就一下,但是商户手续费可以使用者加收。商户可以迁就但不能让商户承受损失。 [1评]
山药
26 楼
你想多了,欧美人现在根本就没有意愿去中国,都改去越南泰国印度日本。只有少数外籍华人有打算回去看看亲人。 [1评]
r
rigo
27 楼
腾讯搞个兼容微信支付的独立应用不算事儿 上面有人点头,搞的快的很
T
TEC101
28 楼
有钱买张机票上飞机看看,别尼玛总是蹲在井里自慰
安那般那
29 楼
干啥都需要手机号,我有微信都不方便,打不了车,没觉得多先进,澳洲刷卡也很方便,还不需要各种手机认证
无所谓惧
30 楼
所以人家就不来,可是人家不来你们的玻璃心又会碎,真他妈的巨婴
P
P51
31 楼
如果在微博上说外籍无法在国内花钱,会被网暴,国内傻逼太多
n
netcamel
32 楼
中国移动支付太超前了, 需要慢下来等等世界各国。
b
bluej
33 楼
你一个在国内服刑的就别出来BB了。加拿大国内账号etransfer从来都是免费的。美加信用卡更是无缝连接。
秒秒姐姐
34 楼
不可以。加外国银行给的信用卡。银行卡每次都失败3。说认证不通过。很惨。
秒秒姐姐
35 楼
中国的银行冻结很久不用的账号这是近几年才有的新规。很不好。以前银行账号一直等你回来用的。这个规矩很不友好。要人亲自去柜台办。委托都不行。这些不便让华人更离心。哪里有祖国母亲啊。
h
heyuanzhi3
36 楼
一骑绝尘玩自摸。
o
o_6
37 楼
神奇的是这帮网站 服务 能把路堵的死死的 是个账户就给你冻结 没有国内手机号 让你寸步难行
老华人
38 楼
支付不方便只是问题之一,很多事情把外国人区别化,才是大问题,你看在大多数正常国家,外国人在进行衣食住行有区别对待吗?你看在中国还搞个外国只能住指定的酒店!形同于黑店消费,见不同的客,拿出不同的菜单..
慕成子
39 楼
微信加过外卡,成功了。 但是,不知道在什么场景可以用。 发红包也不行
d
duffer9
40 楼
放屁。老子在欧洲,美洲,亚洲除中国外,现金信用卡畅通无阻。
屡教不改
41 楼
中国对金融系统的封闭式原因之一。在美国虽然有人提禁用微信支付宝,但是实际上是不管的,也没有联邦法律规则限制。但是中国严格的禁止和限制外国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使微信和支付宝无法和外国银行账户接通。支付宝可以接外国信用卡,但是另一个问题是中国的一些服务到账不及时,项目不清楚。我用支付宝打车,结果到账不是打车的城市,有时不是当天,有时除了几个分开的charge。让我很难报销,特别是有的就$1-2,不值得我花时间和支付宝客服核对。另外一个就是什么都要护照证件,特别是还要照片。国内事骗子多,但是我觉得解决方式不应该是增加使用者的难度,而是金融机构建立后台的信息处理。当然,有些涉及到不同国家对隐私保护的不同,和发生账目问题后处理的费用高。这也是和国际金融体系不一致的后果。
f
fybs
42 楼
外卡pos机,就是多收钱。又是一个傻逼政策。
世外桃仙
43 楼
想要在中国建立移动支付,通常需要输入中国的身份证号码,中国的银行账户,中国的手机号码,有了这些当然就容易了。外国人来旅游这几样全没有,很难办。这不是习惯问题。
q
qwerty
44 楼
手机验证要求中国号码,是个决定性的拦路虎,不管是银行,微信,支付宝,都有这个傻比规定
天边的鹰
45 楼
上个网吧,拍照,进个公园拍照,,,,验征,大概上卫生间暂时还不要
哎呀我的儿呀
46 楼
千分之三点八
天罡
47 楼
真是不知者不罪,美国信用卡使用时候,必须输入地址邮编,你小子没有美国地址在那里乱用,没人抓算你运气,真被抓住,会被起诉信用卡欺诈吊销十年,你什么欧洲美洲乱用卡也一样,遇到地址欺诈,你会吃不了兜着走。你小子狗屁不懂在这类信口雌黄!
0
0-0_90
48 楼
国外用移动支付也很多,在手机上加信用卡就行了。其实中国的支付宝还是不如信用卡,不然其它国家也会用二维码支付
d
duffer9
49 楼
: 真是跟另一个留园在33楼说的,你是国内服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