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揭秘: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访华 谈得怎么样?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4年4月8日 14点45分 PT
  返回列表
52450 阅读
16 评论
玉渊潭天

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的访华行程已经接近尾声。

这次访华,耶伦的行程格外丰富,既有官方会见,也有与经济学家、大学师生的交流,还有跟美国企业的座谈。

也有人注意到耶伦的美食爱好,一到广州和北京两地,她都先去吃了特色菜。相比于耶伦吃得怎么样,更多人关注的是,中美双方谈得怎么样。

在此访出发前,耶伦发表了不少关于两国合作的看法,谈到现在,这些看法是否出现了变化?

谭主注意到,财政部副部长廖岷4月8日下午就耶伦访华情况对外吹风并答媒体问,全面介绍了此次双方会谈的相关情况。

谭主还捕捉到了耶伦行程中的几个细节,并在这中间看到了一些趋势和信号。

耶伦这次访华的时间,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

耶伦访华的消息是在中美元首通电话几个小时后宣布的。

在通话中,习近平主席指出,双方要以相互尊重的方式加强对话,以慎重的态度管控分歧,以互惠的精神推进合作,以负责的担当加强国际协调。

对于中方的表态,拜登总统在通话中也有回应,他提到,愿安排耶伦财长近期访华,同中方加强对话沟通。

通话后,耶伦随即启程访华,这体现的,是美方的重视。

对此,中方也以礼相待。

4月5日至6日,中美经贸双方牵头人、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和美财政部部长耶伦在广州举行多轮会谈。

谭主了解到,双方前前后后一共谈了三轮,既有大范围会谈,也有小范围会谈,还有一对一的会谈。

交流延续双方此前坦诚、深入、建设性沟通的良好互动。

具体到这次交流的共识成果,谭主注意到新闻通稿中的表述是:

一致同意在中美经济和金融工作组项下讨论中美及全球经济平衡增长、金融稳定、可持续金融、反洗钱合作等议题。

其中,“平衡增长”应该是经济领域成果的“关键词”。

谭主也翻看了美方的新闻稿,美方对于“平衡增长”的表述是:

“……在中美经济工作组的框架下,双方将讨论更加平衡的经济增长及其对世界经济的重要性,包括内需、投资政策、人口老龄化、财政问题和相关政策等问题……

”可以看到,“平衡增长”涉及到很多方面。如何理解“平衡”,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谈起。

第一层维度,是稳定中美经济关系。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国友告诉谭主,中美两国实现各自的经济增长,都需要考虑内需、投资政策、人口老龄化等问题,都有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和内部结构的客观要求。

中美经济具有很强互补性,双向贸易投资规模巨大,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但双方都有各自的关切。在会谈中,中方明确表达了对美方制裁限制中国企业、对华加征关税、对华投资限制等措施的严重关切。

尽管这些议题并不好解决,但双方持续保持经济领域的沟通交流,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基础。

可以预见,越来越多的关键问题,都将进入中美双方可以坐下来、谈起来的范畴。

第二层维度,是共同助力世界经济的复苏发展。

熟悉国际经济的金瑞庭告诉谭主,中国一直是全球经济的稳定锚,今年很多国际组织都在上调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

同时,一个很重要的背景,就是市场都在预测美国即将进入降息周期,但美联储却尚未采取实质性行动。

美联储之所以有些“扭扭捏捏”,除了控制国内通胀的考虑之外,客观而言,降息会让美元大量流出美国,这会给美国经济带来不小波动。

在全球经济处于脆弱复苏的节点,中美一方面需要加强沟通,向市场传递更多确定性,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合作来为世界疫后复苏发展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注入稳定性。

而金融领域的成果,则体现在另一方面的交流举措当中——中美都提到,在中美金融工作组的框架下,双方会加强金融稳定、可持续金融、反洗钱和反恐融资的交流合作。

这些议题,在中美金融工作组的议程中不止一次出现。

值得关注的是,中美在二十国集团渠道下也就可持续金融议题持续保持交流合作。此次达成的共识无疑有助于促进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环境领域的挑战。

谭主了解到,遵照双方牵头人指示,中美经济、金融工作组的第四次会议拟于4月中旬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春季会议期间分别举行,持续推进落实双方达成的共识。

我们能看到,中美在经济领域的交流合作,正在走深走实。

中美合作领域的拓宽,要勿以善小而不为。

从这个角度出发,谭主捕捉到了耶伦此行在广州老字号吃饭“筷子用得不错”的细节,还发现了耶伦来北京后到老川办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对这些细节,外媒也格外关注。美联社、《纽约时报》、《国会山报》等美西方主流媒体,都有引用。《华盛顿邮报》还专门写了一整篇报道来解读。

这些美国媒体都或多或少提到,这些交流的暖意,也难掩笼罩在中美关系上的阴霾。对此,谭主也想明确告诉美国媒体,透过这些交往的细节,我们更想说的是:

更加全面立体地了解中国,有助于摆正美国的世界观、中国观,中美关系观。我们对交流乐见其成,并不等于我们默许和接受对中国的遏制打压。

谭主了解到,在会谈当中,中方多次向耶伦阐明了关切。核心关切之一,就是此访前,美方提出的“产能过剩”,在此次中美经贸牵头人的沟通中,中方对此作出了充分回应。

就在访华前几天,耶伦在演讲中表示,中国正在向全球输出“过剩产能”。耶伦的说法是,中国政府的“扶持”使得中国企业能以更低的价格将产品出口到国外,这损害了美国企业和工人的利益。

耶伦是在美国一家太阳能电池制造商的工厂发表的演讲,这家制造商由于缺乏市场竞争力而在2017年时申请破产。今年春天,这家制造商将重新开始生产。

它能重新开张的原因,正是美国政府的扶持——根据拜登政府推出的《通胀削减法案》的内容,无论是实体还是个人,安装光伏系统可以享受高达30%的税收减免。在此基础之上,美国财政部也推出一项政策——使用美国国产的太阳能电池板的项目,还能再申请10%的税收抵免。

所以,拜登政府指摘中国“产能过剩”的出发点就透着“尴尬”。

一面说中国新能源产业靠政府扶持导致了产能过剩,一面不断推出产业政策扶持本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对于美国的这种行动,《纽约时报》引用专家评论讽刺道,美方的指责无异于“Do as I say, not as I do”。

这是一句经典英文俗语,意思是,照我说的做,但别管我怎么做。

如果出发点是错误的,就不可能得到什么理想的结果。对“产能过剩”这样的错误认识,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会见耶伦时就明确指出:

要以市场眼光和全球视野,从经济规律出发,客观、辩证看待产能问题。

产能过剩,不能从地区国家来看,要从全球的角度来看全球的供需数据。

从全球视野出发,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是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制造业向着绿色化方向转型过程中蓬勃发展的。

美国也在探索绿色化转型,事实上,应对气候变化也是耶伦工作范畴的一部分。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将对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作出重要贡献,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会因此受益。

美方不仅在新能源领域同中国合作时畏手畏脚,还在抹黑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这样的做法,在伤害美国自身的利益。

美方需要学会正确看待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能问题——不仅要看中国自己的市场需求有多大,更要看全球市场的需求又有多大。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

这组数据说明的是,全球对中国电动车的需求有多强烈。

实际上,耶伦此访第一站广东,就是新能源汽车大省。在这里,耶伦能看到的,恐怕不是什么过剩产能,而是真正的优质产能。

广东的新能源汽车智能生态工厂,每53秒便能下线一台车,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评选,这里是唯一在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水平层面入选“灯塔工厂”的新能源汽车工厂。

绿色经济也是美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这个角度讲,也就不难理解,耶伦为何会在广州明确表示,反对中美“脱钩”。并且,她的原话语气非常强烈,说的是“拜登总统和我都坚决反对美国应与中国‘脱钩’的观点”。

这句话本身并不新鲜,反对“脱钩”一直是拜登政府“六不一无意”的组成部分。在广州,耶伦提到了对美国企业在华经营的支持。

从拜登几天前说的一句话,我们也能看出一些美国的转变:

“……美国将继续采取必要措施,确保其先进技术不被用于损害美国国家安全,同时不会过度限制贸易和投资……”

相比以往的强硬,美国的“调门儿”变低了一些,增加了“不会过度限制贸易和投资”的表述。

“采取必要措施”和“不会过度限制贸易和投资”,其本质上就是矛盾的——既要限制中国的高新技术发展,又不想过度冲击和中国的贸易及投资。

这种“鱼与熊掌想要兼得”的想法,带有“实用主义”的色彩,在操作中也没那么容易。

最近,彼得森经济研究所一项研究就指出,在中美之间设置投资和贸易限制,反而会拉低美国公司自己的技术水平。具体来看,受影响的领域包括纳米级材料和制造、合成生物学等。

美国应该很清楚:

如果美方愿意开展互利合作,共享发展红利,中方的大门始终是敞开的;如果美方执意打压中国的高科技发展,剥夺中国的正当发展权利,我们也不会坐视不管。

不折腾、不挑事、不越界。以信为本,用行动兑现各自承诺,将“旧金山愿景”转为“实景”,在每一次中美互动中,中方都是这样做的。

每一次谈,中方的目标都会更清晰,发展的脚步也更坚定,这就是我们谈的意义。而对于美方而言,美方应该要做更多,才能让自己的访华之旅不虚此行。期待四月中旬双方在华盛顿的下一轮沟通。

灯塔路
1 楼
没条件 谁认怂啊 —- 加油 美利坚盎撒蛮子
纵横捭阖
2 楼
私人号整天胡说八道的东西。 其实就是美国派耶伦来告诉中国政府应该尽快按照我们美国政府的要求施实,谁有功夫care你中国想要什么。
e
eric703
3 楼
耶伦不用谈就知道事情肯定是谈不成的了,随便走个过场。 但是耶伦知道美食得吃过才知道好不好吃,所以要认真吃。
斯文的地主
4 楼
都是正能量 必须每天看! . 海外华人华侨每天必看! . 玉渊谭天:央视新闻 陶然笔记:经济日报 朝阳少侠:外交部 有理儿有面:政法委 第一军情:新华社解放军分社 侠客岛:人民日报/海外版 补壹刀:人民日报社/环球网 枢密院十号:人民日报社/环球网 政知见:北京青年报官方账号 牛弹琴:环球时报公号 长安街知事:北京日报 青蜂侠:中国青年网 . . 海外华人华侨见证解放台湾全过程! . .
拔它几根毛
5 楼
至少战狼外交不搞了,赵哥华姐不发言了。本来不谈的现在能坐下谈就是好事,只要中美不战争,台海保持现状不发生冲突,就是世界人民的福祉。 [1评]
J
JN8964
6 楼
一家卖逼的地主疯了? 低级红附体
J
JN8964
7 楼
精装修一下。 一家卖逼的地主疯了?低级红附体、自己主动露腚。狼牙棒们,戳鸭🌂
斯文的地主
8 楼
解放台湾倒计时了! 台湾人挺可怜的 是什么都没谈 就这么被解放了! . 海外华人警告台湾省内人:远离台独 平安是福 2300万台湾省内人,没有争取到和平统一的红利和优厚待遇,那就要努力争取能活命。 远离台独 平安是福! . . .
d
dhy1998
9 楼
油汰老太来忽悠中锅。近些年国际经济体系金融体系被油汰绑架,全世界劳动人民(包括米国劳动人民)都是受害者
纵横捭阖
10 楼
回复4楼傻子的地主 原来这些私人号都是你党国的大号啊?!尼玛!我们中国人民才不会信,堂堂十四亿大国的用私人号发文章,尼玛!那不让人笑话死了!
铗归来
11 楼
大陆的行为越来越让人不能接受 你说你要是质量差 多也就多了 反正没人要。 问题是 东西便宜 质量好 技术水平还高而可靠 这就不不能接受了 典型的让人 难过。
h
huang88
12 楼
此老太婆想学基辛格,希望将来中共为她举行百岁生日宴。不过现在吃得太多,不一定能活到百岁。
肥肥高富
13 楼
大家愿意谈,不打架,至少是给好信号,因为大家也打不起,真打对大家也没有好处。
西
西林东渡
14 楼
“国家补贴+技术盗窃->低价倾销->夺取市场->抢走就业->摧毁工厂”这一套是经济侵略行为。跟军事侵略一样有罪。各国不接受军事侵略,也不接受经济侵略。 面对侵略,美欧跟中共讲道理玩绅士走程序,中共就犯贱叫嚣咒骂; 而其他国不讲道理不玩绅士不走程序,出狠招直接禁,中共就犯贱忍气吞声。 土耳其去年3月发布总统令,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40%关税。其击杀中国电动汽车的行动比美欧早了一年以上。中共忍了; 印度不搞听证不走程序不许申辩,一口气禁掉两百多中国APP,什么抖音微信淘宝小红书等等通杀。中共忍了; 墨西哥去年底对中国钢材加征关税,最高档接近80%。中共忍了; 巴西上个月也启动了对多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中共还是忍了。 总之中共欺善怕恶特性很明显,启发各国说,跟中国说理没用,出狠招才有用。 因此,美欧早晚会放弃协商,直接学土耳其印度墨西哥等国。 中共那套损人利己的邪恶发展模式已经得罪了很多国家。一大群多年遭受经济侵犯愤愤不平的国家都想朝中国商品出狠招。中共粉蛆们要知趣一点。别以为犯贱叫骂能解决问题。这世界不容忍侵略,也不会照顾犯贱。
y
yuba
15 楼
中共死而不僵百足之虫
c
chigou
16 楼
这头野轮一下飞机就下馆子,游山玩水,明显是没什么诚意谈事情,不过是秀存在吧,并安抚暗藏的"食屎犬"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