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感染病毒专家:新冠应尽快按乙类传染病管理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12月5日 20点53分 PT
  返回列表
69705 阅读
22 评论
医学界/每日经济新闻

近日,全国多地调整优化防疫政策,以方便居民的出行和生活。政策的“松绑”趋势引发了公众对新冠肺炎防控管理级别的讨论。

12月5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独家对话病毒学专家常荣山。常荣山认为,对新冠疫情采取乙类管理的流行病学条件逐渐具备,但脆弱人群新冠疫苗接种等社会治理准备仍待提高。

截至11月28日,我国80岁以上老年人中有2742.6万人接种了新冠病毒疫苗,其中,完成全程接种2356.3万人,完成加强免疫接种1445.6万人,分别占80岁以上人口的65.8%和40.37%,其余没有接种新冠疫苗的老年人既是发展成新冠重症的高危人群,也是调低新冠肺炎管理标准的潜在问题。

目前新冠的重症率、病死率跟流感差不多,即使传染性有所加强,但对人类的威胁已明显降低,具备按照乙类管理的条件。国家层面应该尽快明确按照乙类管理,这才是依法治国,地方政府才能依法行政。

撰文 | 汪航

“二十条”发布半个多月以来,全国疫情防控策略进一步完善优化。近日,各地防控措施更是出现很多重大转变。

在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的情况下,防控策略接下来将走向何处才能进一步优化?为此,“医学界”独家对话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首席专家蔡卫平。

医学界:近日,全国各地疫情防控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放开动作,根据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抗疫经验,放开后的第一个月出现了疫情高峰,你认为我国逐步放开后会出现病例激增的问题吗?

蔡卫平:其实我们国家并没有像其他国家一样完全放开,逐步放松疫情管控的方式也不一样。

我理解的做法可能是这样:这双“手”虽然没有完全放开,但握着的松紧度在逐渐放松。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把疫情增长的曲线压的扁一点,让其持续的时间稍微长一点,但峰值不要那么高,这样产生医疗挤兑的风险就小一点。

按照目前的处置方式,如果不管是轻症,还是无症状和重症患者,都要收治进医院,这样做,床位肯定一直是满的。我认为未来的一个趋势之一是,方舱收治的轻症和无症状患者可以居家隔离,如果感染者待在家里不出来,对外传播的风险是不大的,即便发生传播也是之前在公共楼道产生的,所以无论转不转走(集中隔离),对下一步的疫情控制都没有那么大的影响。所以说,如果具备一定的条件,最好是家里有独立房间的,就在家里自己隔离。

医学界:新冠作为乙类传染病,已经按照甲类管理近三年了,最近有媒体提议新冠回归乙类管理,你觉得时机成熟了吗?

蔡卫平:目前新冠的重症率、病死率跟流感差不多,即使传染性有所加强,但对人类的威胁已明显降低,具备按照乙类管理的条件。

之前有不少新发传染病在对其流行特征和致病强度不清楚的时候,会先定为乙类但按甲类管理。对这种疾病综合评估,搞清楚以后,就会恢复乙类管理。例如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尽管致死率比较高,但人间传播不强,所以就恢复为乙类。

本次新冠疫情跟2009年暴发于北美、半年内迅速席卷全球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有点相似,开始病死率比较高,先按甲类管理,后来再恢复至乙类。国家层面应该尽快明确按照乙类管理,这才是依法治国,地方政府才能依法行政。

医学界:将新冠回归乙类传染病管理,将会对防疫带来哪些改变?

蔡卫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甲类传染病或者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必须强制隔离。其中,第三十九条中提到,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一)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二)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三)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目前,各地的防疫措施还不统一,比如有地方采取了密接和阳性居家隔离,有的地方仍然拉走集中隔离,混乱的原因就是(对疾病的)定位不清晰。所以,从法理角度,必须先把新冠恢复为乙类传染病,不再按照甲类管理,这样才能探索居家隔离等后续措施。

医学界: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该怎么在逐步放开后保护好自己?

蔡卫平:对于已经相对放松的地区,大家还是要最好自我防护,包括老人和小孩在内的各个群体,要减少大规模的聚集,在公共场所戴好口罩,外出时,你就把满大街的人当成阳性就好了,做好自我防护。家庭内聚集性传播的情况比较常见,要做好自检抗原,一旦阳性的话在家单独住,戴口罩,保持通风。

如果不幸发生检测出阳性以后,要做好自我健康检测,出现气促或是连续三天体温超过38.5度,就要联系去医院了。从目前的数据看,小孩感染后其实不用特别紧张,病情不会更严重。对有严重基础病且基础病未被控制住的老年人,需要格外注意。

但如果老年人有糖尿病、高血压,能够通过用药能疾病控制得很好,危险度也不高。同样风险不高的还有打了疫苗的老年人,所以我呼吁老年人应该尽早去打疫苗和加强针,现在已经有了吸入式疫苗,能够预防感染,按照作用机理来说它应该会比注射类疫苗对呼吸道粘膜的保护效果更好,如果已经有地方开始推行的话,建议重点先给老年人使用,对上呼吸道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我建议,如果老年人还担心新冠病毒的话,趁现在还没有被感染,尽快把基础疾病控制好,当然也有一些疾病难以控制好,比如慢阻肺,但是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可以控制住的。

总体来说,打疫苗是第一位的;第二,在公共场所,特别是在密闭的公共场所要规范佩戴好口罩;第三,要保护好家人,不要造成家庭聚集性传播;第四,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除了打疫苗外,还要把基础病控制好。

j
jeffinvade
1 楼
中国防疫要是专家说了算,早就正常化了
y
yoursfather
2 楼
共匪国高层婊子们网开一面,专家突然敢说话了
j
jeffinvade
3 楼
共产党在老百姓为了生计上街抗议之前,有开放的计划吗?给老百姓说了吗?做啥研究准备工作了?开放计划是谁制定的啊?是流行病学专家还是中南海里的领导? 钟南山的8个月前的属名论文里写着,动态清零不可持续,需要加快老人疫苗接种速度,上礼拜大家上街了才想起来要给高龄老人打疫苗?早干嘛去了?那为啥不停听全中国顶级科学家的建议??? [1评]
r
rootrootroot
4 楼
乙级不就跟党在历史上都没对抗成功的病毒一样嘛,我两年前就说过的
r
rootrootroot
5 楼
不提就是胜利,不报道就是没有,党玩了一辈子的招数了,别人早就预先知道他们会怎么做的了
j
jeffinvade
6 楼
: 中国这三年就只管清零,有为了开放做必要的准备工作吗?有加快生产采购抗体鸡尾酒吗?有批准复星的国产mRNA给高危人群接种吗?有囤积辉瑞特效药吗?有加大医疗资源投入力度,多培养医生护士吗?中国做核酸的成本,占GDP的1.8%,相当于2019年中国政府支出中公共卫生支出的70% 这些钱本来可以用来培养更多医生护士,建设更多ICU,扩大医保报销范围,但是都用来做核酸,盖方舱(已经烂尾,坏账)浪费掉了 共产党三年都不做的事,如今三个月就能做完?那干嘛要白关老百姓三年?就算从疫苗普及开始算,也一年半了,Omicron出现一年了,才想起来毒性减弱?早干嘛去了??? 到头来白关了大家一年半两年,还得靠群体免疫?该得病还要得,该死还会死? [1评]
开心小黄人
7 楼
操。你回来了
牛皮方糖
8 楼
核酸盛世出妖孽
p
pangzi
9 楼
全世界早就知道的事情,国内终于‘发现’了
l
lichiacheng8
10 楼
現在才认知,有感迟來的春天
m
mike3
11 楼
早干么去了?
h
heyuanzhi3
12 楼
蛇出洞了。
a
ares333
13 楼
煞笔一个 ,起码中国老人比美国老人多活三年。 [2评]
j
jeffinvade
14 楼
: 然后全体中国人在监狱里老了三年? [1评]
o
onlyfor2001
15 楼
Jeffinvade是留园职业法轮子,天天复制粘贴换狗粮,不然难民狗证就被没收啦。
o
onlyfor2001
16 楼
你美爹在地下等着投胎,你还不快去尽孝。
老三老二老大了
17 楼
这帮专家,打哪指哪。
黑鲤鱼
18 楼
之前清零的时候不见这些专家出来放屁!
金三
19 楼
不装B了,开始抄国外作业了,天天叫西方抄中国作业,一个愚昧落后不讲科学的国家能做对作业吗?更何况小学生皇帝领着14亿太监做的。
量子纠缠
20 楼
按甲类,乙类,丙类管理,得看习近平晚上睡觉,是把脑筋睡直了,还是睡弯了,早上起来抽不抽疯
A
Aeer
21 楼
草菅人命
l
laolilili
22 楼
吃💩的又都出來讲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