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吹哨者”李文亮病逝 武汉大学:一路走好!永是珞珈一少年
文亮校友,一路走好!
李文亮,满族,中共党员,1985年10月12日生,辽宁锦州人。2004年考入武汉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就读。在厦门短暂工作3年后,2014年重返武汉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工作至今。
此前报道
与“吹哨者”李文亮的最后对话:如果再来一次我还是会说
李文亮生前发给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杨海的照片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海
2月7日凌晨2点58分,感染新冠肺炎的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大夫李文亮抢救无效去世。
2月2日,他在自己的头条号上更新自己的病情,他说前一天自己的新冠肺炎核酸检测终于出了结果,是阳性,自己被感染的父母已经出院,“谢谢大家的关心”。
他微信上依旧保留着“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的签名。
李文亮的微信朋友圈。他的微信头像是一幅蜡笔小新的漫画
1月31日,他接受了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的采访,这时,他已经住院19天。以下是记者与李文亮的对话实录:
记者:现在身体状况怎么样?
李文亮:精神和食欲好很多,但还是呼吸困难,不能活动,要绝对卧床休息。我的肺功能恢复得比较慢,其他还好。
记者:你当时怎么发现有SARS病毒这个消息的?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向上反映了吗?领导怎么决定的?
李文亮:当时是同事发给我一个患者的检测报告,上面临床病原体筛查结果显示,阳性指标里,第一项就是SARS冠状病毒。因为不是我的病人,我也不好向领导报告。
记者:你是什么时候判断这次肺炎是人传人的?那时感到害怕吗?
李文亮:1月9号时,我接诊了一个病人,然后得知这个病人和他的家属相继感染,我就确定这个病存在人传人了。很快,1月10日我自己就出现了咳嗽症状,11日我就开始发热,那时我感到了害怕。
记者:为什么害怕?你当时对这个病毒的致病性是怎么考虑的?
李文亮:我怕不能恢复。我当时咨询了呼吸内科的同事,他们觉得这次病毒的致病性可能不及SARS,然后安慰我年轻,没有什么特效药,就是熬时间。
记者:你12月30日就得知了病毒信息,自己为什么还被感染了?
李文亮 : 因为我是眼科的,没想到这么快就接触到相关病人,有些大意了。 现在想想,一切来得太快了,太快了。
记者 : 入院后你做病毒核酸检测了吗? 为什么一直没有检测结果?
李文亮 : 我也不清楚为什么一直没有确诊结果,但是我最近又做了检测,结果显示是阴性。
记者: 你看过自己的CT吗? 那是什么样的?
李文亮 : 第二次检查时,影像结果已经很不好了。 但是都是意料之中的,我知道这个病有个发展过程。 当时我不能离开高流量吸氧,侧个身都要喘很久,挺痛苦的。 (记者注: 李文亮提供的CT影像显示,在他第二次检查时,肺部已经有80%左右的区域变白。 )
记者 : 你觉得自己在微信群里说的是谣言吗?为什么要签字?
李文亮: 我觉得我说的不是谣言,我是医生,我相信检测结果。 而且后来我也强调是冠状病毒,具体还在分型。 我之所以签字,是因为我想让这件事赶快过去。 从派出所出来后,我还放松了些,毕竟没有被拘留,没想到后面发生了这么多事。
记者 : 国家疾控中心的专家说你们是可敬的,你怎么看?
李文亮 : 我只是个普通人,不是什么英雄。 但如果大家更早知道疫情,提早防护,肯定情况比现在更好。
记者 : 12月30日,你把疫情信息发到同学群里后,他们有做什么准备吗?
李文亮 : 他们很多人买了口罩,也提醒了家人。 截图外传后,大家也为我担心,为我鸣不平。
记者 : 医院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通知医生注意防护的? 以什么形式通知的?
李文亮 : 大概是1月10日左右,医院开完会,科室传达我们要注意防护,三级预防。 但当时恐怕做不到完全的三级防护。
记者 : 如果整件事重新来一遍,你会怎么做?
李文亮 : 我应该还是会提醒同学们注意。
记者: 康复后你还会当大夫吗? 你会让自己的孩子选择这份职业吗?
李文亮 : 我还会当的,没有别的技能。 但是我应该不会建议我的孩子当医生了,风险太高。
记者 : 你现在最挂念的是什么?
李文亮 : 最挂念我的家人,我的父母还在住院,我的爱人现在怀着孕。 现在什么都不重要了,我希望疫情赶快控制住,大家都能好好的。
一位市民在积雪上写下纪念李文亮的文字。 图片来自网络
送别李文亮:愿逝者安息,愿天日昭昭
随着国家监察委员会调查组进驻,就涉及李文亮医生的有关问题开展全面调查,一些我们心中的谜团将逐渐揭开,一些我们关心的真相将逐渐浮现——尤其与李文亮医生遭遇相关的问题,将得到解答。
新华每日电讯评论员苏晓洲、刘良恒
经中央批准,国家监察委员会决定派出调查组赴湖北省武汉市,就群众反映的涉及李文亮医生的有关问题作全面调查。
昨夜今晨,李文亮医生的生死安危牵动着无数国人的心。但天不遂人愿,人们终究还是没有等到奇迹……
在武汉市中心医院正式宣告李医生抢救无效不幸离世的消息后,人们在微博、微信朋友圈和其他社交媒体上亮点蜡烛,沉痛悼念这位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倒下的年轻“白衣战士”。
自新冠肺炎爆发以来,广大医护工作者不惧风险、坚守岗位,为守护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付出了极大辛劳。
李文亮医生无疑是抗疫“白衣战士”群体中光荣的一员。疫情出现初期,对病毒认识不够,在毫无防护的情况下,面对染上不明原因肺炎的病人,他忠实履行了一个医生的职责;感染治疗期间,他更是透过媒体表示“恢复以后还是要上一线”。
毫无疑问,李文亮是一个医德高尚的医生。人们遗憾其不幸离世,不仅在于这世上少了一个妙术仁心的优秀医生,更在于他率先向身边人发出疫情预警信息。
无法假设,如果不是后来一些引发社会争议的遭遇,李文亮医生的预警是否能帮助我们避免这次严重疫情。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危险来临时敢于直言的李文亮医生,展示出他作为一个普通社会公民的道德良知。
习近平总书记2月3日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强调,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要针对这次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
我们相信,随着国家监察委员会调查组进驻,就涉及李文亮医生的有关问题开展全面调查,一些我们心中的谜团将逐渐揭开,一些我们关心的真相将逐渐浮现——尤其与李文亮医生遭遇相关的问题,将得到解答。
我们也坚信,只要直面问题、不回避矛盾,给李文亮医生和所有人关心他的善良的人们一个明白交代,就一定能消除疑惑和争议,凝聚共同战胜疫情的世道人心。
李医生走了,愿他九泉之下安息!时下,疫情防控阻击战仍在进行,武汉等疫情核心区的防控形势依然严峻,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以“白衣战士”和很多“逆行”群体在这场抗疫斗争中铸就的精神风范为榜样,与良善同道,与时间赛跑,与疫魔搏斗,完成李文亮医生未竟的事业。
疫情“吹哨者”李文亮病逝 武汉大学:一路走好!永是珞珈一少年
文亮校友,一路走好!
李文亮,满族,中共党员,1985年10月12日生,辽宁锦州人。2004年考入武汉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就读。在厦门短暂工作3年后,2014年重返武汉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工作至今。
此前报道
与“吹哨者”李文亮的最后对话:如果再来一次我还是会说
李文亮生前发给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杨海的照片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海
2月7日凌晨2点58分,感染新冠肺炎的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大夫李文亮抢救无效去世。
2月2日,他在自己的头条号上更新自己的病情,他说前一天自己的新冠肺炎核酸检测终于出了结果,是阳性,自己被感染的父母已经出院,“谢谢大家的关心”。
他微信上依旧保留着“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的签名。
李文亮的微信朋友圈。他的微信头像是一幅蜡笔小新的漫画
1月31日,他接受了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的采访,这时,他已经住院19天。以下是记者与李文亮的对话实录:
记者:现在身体状况怎么样?
李文亮:精神和食欲好很多,但还是呼吸困难,不能活动,要绝对卧床休息。我的肺功能恢复得比较慢,其他还好。
记者:你当时怎么发现有SARS病毒这个消息的?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向上反映了吗?领导怎么决定的?
李文亮:当时是同事发给我一个患者的检测报告,上面临床病原体筛查结果显示,阳性指标里,第一项就是SARS冠状病毒。因为不是我的病人,我也不好向领导报告。
记者:你是什么时候判断这次肺炎是人传人的?那时感到害怕吗?
李文亮:1月9号时,我接诊了一个病人,然后得知这个病人和他的家属相继感染,我就确定这个病存在人传人了。很快,1月10日我自己就出现了咳嗽症状,11日我就开始发热,那时我感到了害怕。
记者:为什么害怕?你当时对这个病毒的致病性是怎么考虑的?
李文亮:我怕不能恢复。我当时咨询了呼吸内科的同事,他们觉得这次病毒的致病性可能不及SARS,然后安慰我年轻,没有什么特效药,就是熬时间。
记者:你12月30日就得知了病毒信息,自己为什么还被感染了?
李文亮 : 因为我是眼科的,没想到这么快就接触到相关病人,有些大意了。 现在想想,一切来得太快了,太快了。
记者 : 入院后你做病毒核酸检测了吗? 为什么一直没有检测结果?
李文亮 : 我也不清楚为什么一直没有确诊结果,但是我最近又做了检测,结果显示是阴性。
记者: 你看过自己的CT吗? 那是什么样的?
李文亮 : 第二次检查时,影像结果已经很不好了。 但是都是意料之中的,我知道这个病有个发展过程。 当时我不能离开高流量吸氧,侧个身都要喘很久,挺痛苦的。 (记者注: 李文亮提供的CT影像显示,在他第二次检查时,肺部已经有80%左右的区域变白。 )
记者 : 你觉得自己在微信群里说的是谣言吗?为什么要签字?
李文亮: 我觉得我说的不是谣言,我是医生,我相信检测结果。 而且后来我也强调是冠状病毒,具体还在分型。 我之所以签字,是因为我想让这件事赶快过去。 从派出所出来后,我还放松了些,毕竟没有被拘留,没想到后面发生了这么多事。
记者 : 国家疾控中心的专家说你们是可敬的,你怎么看?
李文亮 : 我只是个普通人,不是什么英雄。 但如果大家更早知道疫情,提早防护,肯定情况比现在更好。
记者 : 12月30日,你把疫情信息发到同学群里后,他们有做什么准备吗?
李文亮 : 他们很多人买了口罩,也提醒了家人。 截图外传后,大家也为我担心,为我鸣不平。
记者 : 医院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通知医生注意防护的? 以什么形式通知的?
李文亮 : 大概是1月10日左右,医院开完会,科室传达我们要注意防护,三级预防。 但当时恐怕做不到完全的三级防护。
记者 : 如果整件事重新来一遍,你会怎么做?
李文亮 : 我应该还是会提醒同学们注意。
记者: 康复后你还会当大夫吗? 你会让自己的孩子选择这份职业吗?
李文亮 : 我还会当的,没有别的技能。 但是我应该不会建议我的孩子当医生了,风险太高。
记者 : 你现在最挂念的是什么?
李文亮 : 最挂念我的家人,我的父母还在住院,我的爱人现在怀着孕。 现在什么都不重要了,我希望疫情赶快控制住,大家都能好好的。
一位市民在积雪上写下纪念李文亮的文字。 图片来自网络
送别李文亮:愿逝者安息,愿天日昭昭
随着国家监察委员会调查组进驻,就涉及李文亮医生的有关问题开展全面调查,一些我们心中的谜团将逐渐揭开,一些我们关心的真相将逐渐浮现——尤其与李文亮医生遭遇相关的问题,将得到解答。
新华每日电讯评论员苏晓洲、刘良恒
经中央批准,国家监察委员会决定派出调查组赴湖北省武汉市,就群众反映的涉及李文亮医生的有关问题作全面调查。
昨夜今晨,李文亮医生的生死安危牵动着无数国人的心。但天不遂人愿,人们终究还是没有等到奇迹……
在武汉市中心医院正式宣告李医生抢救无效不幸离世的消息后,人们在微博、微信朋友圈和其他社交媒体上亮点蜡烛,沉痛悼念这位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倒下的年轻“白衣战士”。
自新冠肺炎爆发以来,广大医护工作者不惧风险、坚守岗位,为守护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付出了极大辛劳。
李文亮医生无疑是抗疫“白衣战士”群体中光荣的一员。疫情出现初期,对病毒认识不够,在毫无防护的情况下,面对染上不明原因肺炎的病人,他忠实履行了一个医生的职责;感染治疗期间,他更是透过媒体表示“恢复以后还是要上一线”。
毫无疑问,李文亮是一个医德高尚的医生。人们遗憾其不幸离世,不仅在于这世上少了一个妙术仁心的优秀医生,更在于他率先向身边人发出疫情预警信息。
无法假设,如果不是后来一些引发社会争议的遭遇,李文亮医生的预警是否能帮助我们避免这次严重疫情。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危险来临时敢于直言的李文亮医生,展示出他作为一个普通社会公民的道德良知。
习近平总书记2月3日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强调,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要针对这次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
我们相信,随着国家监察委员会调查组进驻,就涉及李文亮医生的有关问题开展全面调查,一些我们心中的谜团将逐渐揭开,一些我们关心的真相将逐渐浮现——尤其与李文亮医生遭遇相关的问题,将得到解答。
我们也坚信,只要直面问题、不回避矛盾,给李文亮医生和所有人关心他的善良的人们一个明白交代,就一定能消除疑惑和争议,凝聚共同战胜疫情的世道人心。
李医生走了,愿他九泉之下安息!时下,疫情防控阻击战仍在进行,武汉等疫情核心区的防控形势依然严峻,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以“白衣战士”和很多“逆行”群体在这场抗疫斗争中铸就的精神风范为榜样,与良善同道,与时间赛跑,与疫魔搏斗,完成李文亮医生未竟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