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成美国人拿不出500现金?别再为美国人操心了(图)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0年4月6日 7点2分 PT
  返回列表
68737 阅读
37 评论
南风窗

经历10年大牛市的美国人民,会穷吗?

美国2万亿美元国民救助计划出炉之后,我们开始不断看到“六成美国人拿不出500美元现金”之类的信息。这种信息这几年越来越多,每当美国财经领域发生大事,它就会出现,呈现出一种周期性。

说实话,我好为美国人民揪心。

我揪心的是,作为全球第一强国的国民,身在全球投资自由度最大、体制最完善的金融市场的美国人民,为什么会周期性地“拿不出500美元”?

其实,只要看一些数据,就知道这是一剂精神毒药。在过去10年,美股经历了史上最长的牛市,其财富效应足以让我们的股民望洋兴叹。

2009年,美国经济开始走出危机,彼时,道琼斯和纳斯达克分别为9000点和1500点,而到了2020年3月大跌以前,两者分别上涨为2.7万点(3倍)和8000点(5倍)。如果看个股,从2009年到近年的巅峰,涨幅更是惊人。



互联网四大巨头:

苹果从940亿到1.38万亿(美元,下同);

微软从1520亿到1.27万亿;

谷歌从1100亿到1.01万亿;

亚马逊更厉害,从310亿到1.02万亿。

中型技术公司:

炙手可热的奈非(Netflix)从30亿到1700亿;

英伟达从50亿到1800亿元

……

传统的工业、金融公司:

杜邦从80亿到1480亿;

花旗银行从140亿到1750亿

……

但在A股,只有茅台可以与美国人一战。



美国人的家庭资产约有30%配置在股市,如果是富裕中产阶层,比例会更高。第二大配置领域是房地产和保险,第三是债券。由于保险公司的保险资金很多也投资于债市、股市和地产,所以美国人家庭配置的底层核心资产其实就是三种:股票、物业和债券。

它们过去10年都表现不俗。美债不用说,收益不惊艳,但绝对稳定。同样,美国楼市在2012年第三轮量化宽松(QE3,下文将要介绍)推出之后,随着MBS(房地产抵押支持证券)市场的企稳,房价也进入了长达八年的稳定上涨通道。

也就是说,过去10年,美国人民通过财产性收入早已积累了相当丰厚的“家底”。相比之下,就同属中产阶层的人群而言,中国人这10年积累的财产性收入,肯定远远不如美国人——当然,没有算上我们手中核心物业带来的增值。



《大空头》剧照

必须承认,美国拥有全球最优良的公开股权市场,最不可能违约的债券市场,以及有源源不断的技术或土豪移民支撑起来的房地产市场。三大市场所创造的底层资产,足以让美国人获得远比其他任何国家国民更稳定、持续的财产性收入。

实际上,相信“拿不出500美元”的人,很多可能根本就不知道投资的自由也是一种需要捍卫的个人财产权利,而金融市场长期缺乏效率和规则,并纵容少数人对中小投资者进行“特许收割”,则是对这种权利的严重侵犯——当然,这个问题就不好展开了。

捍卫美元持有者的财富,是美联储的初心

3月23日,美联储抛出“无限量QE”方案,一周时间内,道琼斯即从18000涨回21000。这在预料之中,正如我上一篇文章所说,量化宽松本质上是对可能出现的信心衰退和信用紧缩予以迎头痛击,将风险歼灭在冒头环节,这是美联储无奈,却万分正确的选择。

然而,这一次QE(Quantitative Easing)和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显著不同:美联储再也不像2008年那样循序渐进,而是一上来就下了最猛的药量,并且有更加明显的“保资产”倾向。

金融危机时的QE分为四轮,也有经济学家把最后两轮归为一轮,变为三轮:

在2008年启动的第一轮,美联储购买了三种债券:一是MBS,这是救持有MBS的机构;二是机构债,这同样是救机构;三是长期国债,这是降长期利率。



美联储此前推出的几大救市机制

第二轮,继续购买长期国债。

到第三轮,QE的“保资产”意图才放弃面纱,直指楼市,并用力最猛。前面都比较含蓄。

因为通过前两轮的QE,楼市复苏依然缓慢,加上欧债危机爆发,所以美联储在2012年痛下决心推出QE3,重点就是购买MBS(每月购入400亿美元,量足够大),既是刺激楼市,拉动经济和就业,也是希望抢在欧债危机负面效应深化之前,快速修复资产价格。

之后,还有第四轮QE,主要购买长期国债。

值得注意的是,在前两轮QE中,美联储都设定了一个购买债券的总量,买足了,就不买了。但QE3不同,它只是设定了每月购买数量,不设购买上限和停止日期,因此被称为“无限量QE”。

“无限量”的本质就是,中央银行一直救市救到实现“目标”为止,而这个“目标”是多少,全凭货币当局自由裁量。显然,它的猛药托市效果最好。



而2020年3月这一次,美联储一上来就是最猛的药——像QE3那样,不设上限的开放式资产购买计划,而且以MBS为主打,毫无掩饰地直指“保资产”——这也是很多人攻击美联储“直接拆了水龙头”的原因。

的确如此。金融危机时,美联储的MBS最高购买量曾一度达到每月800亿,而现在,美联储半个月的购入量即多达2500亿美元。

从美元霸权的角度来说,美联储急迫的资产购入操作是为全球的美元资产持有者“保资产”。除了美国人民自己,美国境内美元资产的持有者还包括第三世界的土豪、权贵和高阶职业经理人,每到金融危机,他们都会快速把资产转移美国境内。

在美联储之外,财政部也是帮助美国人民保资产的先锋。在2008年,美国财政部有一次操作,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另外一种我们对美国人民的“牵挂”——“四成美国人银行存款不到1000美元”。

在2008年的灰暗时段,美国财政部拿出500亿美元对美国的货币市场基金进行担保——2020年3月,美国财政部提出,将效法2008年再次给货币市场基金提供担保——有了担保,投资者就不再去挤兑货币市场基金了。后者正是美国人银行存款的替代物。



在1930年代的大萧条之后,美国通过“Q条例”禁止银行给活期存款付利息(这一规定在2011年被《多德-弗兰克法案》废除)。但老百姓还是有活期存款的需求,于是美国人开发了货币市场基金这种工具,其本质是通过购买基金份额来“存款”。因为是基金,不是银行存款,可以支付投资收益而不是利息,所以就规避了“Q条例”。

但是,本该稳健投资的货币市场基金却在危机之前,大量投资雷曼兄弟、贝尔斯登的债券,于是就出了兑付危机,好在财政部果断出手。

在2020年疫情暴发之前,美国货币市场基金早已从金融危机中恢复,规模长期在3.5万亿和3.9万亿之间浮动。平摊到每个美国人,能分1万美元多一点。“四成美国人银行存款不到1000美元”,显然不攻自破。

让奋斗者有资产,才是一个良性社会

“拿不出500美元”,自然也会让人为美国人民的饭碗担忧。

的确,疫情暴发后,美国初次申请失业救济金的人数一周就从28万飙升至330万。数据惊人,但我们必须考虑美国与中国截然不同的就业市场特征。

布什政府的华裔劳工部长赵小兰曾透露过一个数据,美国劳动力市场是一个“动态市场”,美国人总是在不停地换工作,一般美国人到了40岁的时候,平均已经换了10份工作,这使得美国每年有5千万人在重新找工作。

也就是说,疫情在3月份爆发,而这一时期正是传统的换工作高峰,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人,在换工作的节骨眼碰到了疫情,找不到工作实属正常。如果疫情持续,失业率还会进一步提升。



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美国3月28日当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飙升至664.8万人,大幅超过预期的376.3万人,过去两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总计近1000万人

实际上,美国就业市场一直都有一种很强的“临时工经济”特征,相当一部分人有点像中国东莞和苏州的农民工,每过一个春节(圣诞),就可能因为薪水、家人距离等因素而换工作。唯一不同的是,中国农民工的社保可能无法异地转移,会被一些地方截留(所谓的“省级统筹”),但美国人的社保全国统一一个号码,养老金自由流动。

美国就业市场的“动态就业”和“临时工经济”特征,很大程度来自于美国人对自己社保体系的自信:一是社保体系完善,有联邦政府对基本生活兜底;二是保险金流动全国联通,没有地方社保局“截留”。于是,勤换工作的人没有了后顾之忧。

反过来,就业市场的“动态就业”、“临时工经济”的特征也支撑着美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服务业经济体,不断欣欣向荣。这是一种劳动力市场和经济模式之间双向的“自然选择”。于是,美国人长期都缺乏对失业的恐惧,这让他们乐观豁达,加之金融市场发达,所以信用消费逐渐凌驾于储蓄避险。

这种对美国人的认知定势,也是“拿不出500美元”“没有1000美元银行存款”之所以一直都有人相信的重要原因。其实,它们真假与否早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政经三观”都正常的人,必须要有以下三点认识:

(1)金融市场、就业市场和税制的差异,决定了人们在持有资产种类上的偏好,也决定了家庭现金流模式的主动选择。

房地产在中国是居民投资的头号选择,因为市场缺乏提供投资替代品的能力——也可能是市场缺乏提供的意愿。但美国的金融市场为国民提供足够的替代品,再加上高物业税,所以他们的资产配置更加平衡,更加多元化。

(2)美国从来都没有均贫富的传统,中国的改革开放也鼓励“先富起来”,两国都崇尚“效率”,都是极具活力的经济体。

但效率的代价,是财富分布的方差会很大。所以,即使真有一小部分美国人民拿不出500美元(更确切的说法是账户上没有500美元可快速变现的高流动性资产),也不奇怪。

实际上,担心“拿不出500美元”,倒不如担心这个崇尚自由和分权的民族不把戴口罩的当回事,或者央地(联邦和地方)扯皮,贻误战机,比如川普和科莫。4月1日,美国确诊达到20万人,已经到了必须严肃纪律和共克时艰的时候了!



(3)国家的责任是让人民幸福,但这个表述很抽象,要让人民幸福最直接的方式是在通货膨胀失控的时代,捍卫他们的资产。

美国人已经在这么做,QE一定程度上就是这个意思。相信我们也在这么做,不过我们的保资产的捍卫对象不是债券,更不是股市,而是事关万亿百姓身家的某种“固定资产”。

当然,更重要的事情是,除了捍卫已有资产者的利益,还必须让更多的奋斗者拥有这种资产,而不是让他们一旦错过上车,便人生大局已定。

作者 | 南风窗常务副主编 谭保罗

排版 | STAN

图片 | 部分来源于网络

南风窗新媒体出品

过河小卒
1 楼
拿不出 400 美元,是美联储的调查。你的意思是fed 的调查有问题?
八戒.
2 楼
美国30%的钱在股市?呵呵,这些股市的钱都是退休基金啊,你能拿出来用吗?股市的价值并不等于大家都能兑现出那么多现金啊,这是基本常识。你以为把苹果所有股票都卖了能换出一万亿现金吗?哈哈哈哈 美国佬手里没有多少现金就是事实,只有华人可以随时随地从银行取出成千上万的现金来。
l
lue96500
3 楼
什么gouP文章,这是赤裸裸的托儿啊
q
qjftxdd
4 楼
大麻行业倒是涨的很厉害。加薪加钱涨涨。
S
StayStrong21
5 楼
"也就是说,疫情在3月份爆发,而这一时期正是传统的换工作高峰,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人,在换工作的节骨眼碰到了疫情,找不到工作实属正常。如果疫情持续,失业率还会进一步提升" 作者不知在美国住过多久? 美国经济中是服务性行业占了了大头。这次retails, 饭店,娱乐等等大批的解雇,难道是正常? 股市,房事对大多数的蓝领来讲是没有关系的。
何所思
6 楼
我劝大家一句,别把这网站上的文章当真,看着一乐就完了,别当真。我混过医院混过硅谷混过金融,一个真理到哪都是,就是别人真有本事不会随便教人
S
StarTour86
7 楼
至少80%的美国人没钱投股市,养老金投在股市也暂时拿不到,这和现金存款无关。股市是有钱人的娱乐场所。
试试水
8 楼
特别喜欢国内公知的洗地文
美国闲人
9 楼
住在中国评论美国的砖家实在是搞笑。
l
londonmist
10 楼
美国政府给大家发现金是嫌钱多烧的慌吗?现实情况就是有很多美国人现在活在生死线上了。美国人只有一半有股票投资的(包括401k间接投资),那些打零工的,超市服务员,侍应生,清洁工,你以为他们会有钱买股票吗?
w
wtfair
11 楼
的确是的。我知道一朋友告诉过我,审查美国人财产时候,哇,人人手持大量股票,钱基本不放在银行里的
行云流水一心间
12 楼
好玩,“错过上车”还能再上,“上错车”将终身遗憾!十四亿人不就一直【坐着一辆弯道下行的过山车】吗?其实丑化敌视美帝的宣传不要停!!看到奴才们紧紧簇拥着主子、非要上杆子抬轿子去投胎,也是时常把哥乐坏了,同时替马列主子捏把汗。莫急莫急,干嘛急着要敌对势力对你家主子反攻倒算?不为自己想想,也应该为主子想想嘛。【马列主子现在都快被马列拳众绑架了】!人家骨子里其实并不是地道的马列之友,大家真是误解他了,他只是【挂着马列的羊头、卖着封建的狗肉】而已,结果却被马列奴才们簇拥着跳崖?历史再次上演?“宋大将军灭宋于此”?马列群众灭马列主子于崖山?20200405
世事沧桑
13 楼
至少80%的美国人没钱投股市,养老金投在股市也暂时拿不到,这和现金存款无关。股市是有钱人的娱乐场所。 ------------- 我觉得是这样。而且投资股票还得花精力,有一定的知识,很多人是没有这种精力和兴趣的。美国人一般中低收入的,每个月七七八八账单付完,再消费一下,剩不下几个钱。
s
sigmazao
14 楼
写这个是操的什么心?在劝别人不要操心吗? 反智已经成为中国自媒体一股“清流”。
D
Doctor11
15 楼
sigmazao 发表评论于 2019-10-24 06:16:00 闽台电诈集团在非洲全军覆灭,在东南亚被扫荡,在中东被斩首,过街老鼠,流窜欧洲藏身,半路冷气被关闭,窒息死亡。卡车司机为民除害,谢谢! —— 畜生!
F
Frankfeng138
16 楼
连上个外网都要翻墙,还感觉良好!
每天都来看看
17 楼
30年前看南风窗 这个杂志竟然还存在
A
Armin
18 楼
典型的中国生活的公知写的美国的事情,错的离谱。 而且是自己造了个假命题,自己洋洋得意的反驳。 到底是谁说的六成美国人拿不出500现金?
长剑倚天
19 楼
这南风窗报道报道国内的事还行。上次武汉滞留外地人生活窘迫的新闻就是他们报道的,结果当地政府非常重视,2天后就出台照顾外地人的政策,我当时觉得这媒体还挺不错的。 但今天这篇文章,实在是胡扯无边际,居然还敢署名副主编! 国内网友发起一个网上投票,要求辞退这种胡编造谣的主编吧!
f
flextiger
20 楼
这种外国媒体写美国的东西,可笑。
g
goldeyeball1
21 楼
这文章写得实在让人恶心。美股涨了10年让华尔街赚得肥头大耳,可到底层民众看看,有1/3的人都拿着小时工资,十几元。所谓平均5万多没什么意义。让你和一个职业篮球队员平均,你的年薪是500万,可你的实际收入只有2万,40%美国人拿不出400现金是实际情况!
w
wgu
22 楼
Average account balances As of June 2019, among all households (including those with no account): The average American household savings account balance is $17,750. The average American household has $6,220 in certificates of deposits (CDs) The average American household has $9,430 in money market deposit accounts.
c
cobraa
23 楼
讲了十几年的牛市,再讲讲这跟头跌下来账上还剩多少?
小小鸭
24 楼
很多人拿不出500美元的在美国太普遍了。
湾区范儿
25 楼
美国人太穷了,现在都喝西北风了,再过两星期都饿死了。中国马上取代美国成宇宙第一强国
湖畔心语
26 楼
不知为啥国人特操心美国人的钱口袋...如果知道老美其实挺有钱日子也过得挺好, 估计不少人会气晕,哈哈
照妖镜007
27 楼
信心十足,看来股市还没跌够,继续跌
阿米高
28 楼
美国人确实不比中国人穷 不过世界上最富的都是中国人,刁夶一人贪污了三千亿美元
思想起
29 楼
这叫造谣不要本钱,估计造这种谣的人八成是跟无家可归的那些人那儿打听来的。
e
elfen2299
30 楼
台湾是个骗子岛也一样,伍毛念念不忘,一有机会就重复 中国无论出多少骗子,造多少假,无论是商品还是食品还是上市公司还是学术,伍毛都不吭声 一旦有什么新闻只说“中国人”行骗,立刻十几个伍毛来说一定是台湾。 都是大外宣“谎言重复一千遍”的伎俩
d
dus_安东69
31 楼
你是想说, 你学会了美式的民主,争取民意? 呵呵 你的主子那需要投票,直接罢免就得了 看看曾经还能一看的南方周末现在变成了什么报纸 你贱太长了 长剑倚天 发表评论于 2020-04-05 19:10:33 这南风窗报道报道国内的事还行。上次武汉滞留外地人生活窘迫的新闻就是他们报道的,结果当地政府非常重视,2天后就出台照顾外地人的政策,我当时觉得这媒体还挺不错的。 但今天这篇文章,实在是胡扯无边际,居然还敢署名副主编! 国内网友发起一个网上投票,要求辞退这种胡编造谣的主编吧!
青衣侠
32 楼
作者想说,美国人普遍买股票,在股市中都身价不菲,“拿不出500现金”不等于穷。但是股市中的财产是要等你把股票卖掉之后才能说你到底多有钱,在没有卖掉之前,都是虚的。你今天“身价”可能300万,明天可能就只值3万,后天可能就是个乞丐。就说这一波的股市行情吧,如果你没有在27000点的时候卖掉你手上的股票(像某些议员一样),你的股票现在可能已经被套牢,未来股市可能还要跌,如果跌破一万点大关,那就彻底回到2009年了。所以,你手上能有多少现金来应付现在的疫情艰困时期,就看你愿意割肉抛掉多少股票了。也许我们的确不必为美国人操心,美国人再不济,手里不还有枪吗?
z
zzbb-bzbz
33 楼
美国骗美国人,只要一张选票就够了,让奴隶以为自己可以做奴隶主、或选奴隶主
慢慢想想
34 楼
goldeyeball1 发表评论于 2020-04-05 19:38:51 这文章写得实在让人恶心。美股涨了10年让华尔街赚得肥头大耳,可到底层民众看看,有1/3的人都拿着小时工资,十几元。所谓平均5万多没什么意义。让你和一个职业篮球队员平均,你的年薪是500万,可你的实际收入只有2万,40%美国人拿不出400现金是实际情况! =======+1.
慢慢想想
35 楼
flextiger 发表评论于 2020-04-05 19:12:38这种外国媒体写美国的东西,可笑。 ======关键是很多中国人看不懂英文,都看这些反中人士吃过,消化过再排出来的东西(对不起,是在找不出合适的比喻了)当美国新闻看。
慢慢想想
36 楼
试试水 发表评论于 2020-04-05 17:49:24特别喜欢国内公知的洗地文 ===真正糟蹋了公知这个词。
慢慢想想
37 楼
八戒. 发表评论于 2020-04-05 17:29:28美国30%的钱在股市?呵呵,这些股市的钱都是退休基金啊,你能拿出来用吗?股市的价值并不等于大家都能兑现出那么多现金啊,这是基本常识。你以为把苹果所有股票都卖了能换出一万亿现金吗?哈哈哈哈 美国佬手里没有多少现金就是事实,只有华人可以随时随地从银行取出成千上万的现金来。 ======生活在美国普通人的常识,但是不懂英文的人就去看这些反中人士消化过的料,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