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魏英杰
3月10日,云南昭通宜良县人民医院150名医务人员通过当地媒体宣布,放弃申领抗疫补助,共计约39万元。消息传出后,引起网友热议。有人认为,该为医护人员的行为点赞,但也有网友称,这笔补助是他们应得的。针对此事,当地已介入调查。
150名医务人员集体放弃申领抗疫补助,这事值得掰开细说。
这钱该不该拿?虽然当地未发生一起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但该医院医护人员一样是加班加点,奋战在抗疫一线。事实为证:在长达一个月的加班加点工作中,医院解除出院隔离患者37名,发热门诊累计诊治患者389人,卡点累计579人……没有确诊病例,就是交满分卷,医护人员完全应该拿到相应补助。
该拿的补助,个人可不可以放弃申领?国家补助到个人,个人放弃申领,单纯从个体自愿选择角度,无可厚非。类似情形,过往也不少见。
既然如此,网友担心什么?担心“被自愿”,担心“欺负老实人”。
伸出五指都不一般长,150人异口同声放弃申领,不免让人合理怀疑,这是医院方面的“组织行为”。而如果是医院的号召,难免会出现有些人违心响应。让医护人员集体亮相,也会形成一种无形的道德压力——别人放弃了,我能不放弃吗?说严重点,这是“道德绑架”。
即便这真的是150名医护人员自愿做出的选择,也不是这么个做法。有网友也说了,完全可以先发补助,再由个人自己决定是领取还是捐出。这样,补助到位了,个人意愿也可以实现。
为什么这样做更合理?因为从后果看,这样才不会对其他医院的医护人员造成类似道德压力。一个很多人耳熟能详的故事“子贡拒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鲁国有规定,谁见到鲁国人在外沦为奴隶,把他们赎回的,可获得政府奖励。孔子的弟子子贡这么做了,却拒绝接受奖励,结果被孔子骂得狗血淋头。孔子说,你拿了奖励是应该的,没人会说你,但你不拿,后果很严重,以后鲁国人就不会从别国赎回奴隶了。
子贡拒绝接受政府奖励,虽然提高了自己的道德水准,却对其他人造成了压力。他自己能做到,而别人不一定能做到。如果赎回鲁国奴隶而不能去领取奖励,自然有些人干脆就不去做了。这样,反而会让更多鲁国奴隶得不到解救。
所以,150名医务人员集体放弃申请抗疫补助,不该成为效仿的榜样。这段时间以来,国内医护人员冲在一线,舍身救人,于情于理于规,都应得到国家的补助。对于这笔补助,既要保证真正发放到一线医护人员手里,也要避免出现“被志愿”放弃的现象。简单讲就是,医护人员可以不要,但有关部门必须要给。
相关评论:医护人员弃领抗疫补助,有没有隐情?
云南彝良县人民医院150余名医护人员放弃领取抗击疫情补助的消息,正引发网友关注。医院一名护士在采访中表示,“比起那些参加援鄂医疗队被病毒感染后牺牲的医务工作者,能够好好活着是幸运的,所以大家自愿放弃享受新冠肺炎疫情临时性工作补助申报权利。”
对参加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给予临时性工作补助,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战“疫”一线人员的关爱。相关人员获得防疫补助,不但理所当然,而且骄傲光荣。
虽然在战“疫”中,广大一线医护人员勇担使命、冲锋在前、义无反顾、无私奉献,表现出令人钦佩的高风亮节和职业素养,但医护人员们并没有觉得自己的付出不值得拿抗疫补助。相反,某些医疗单位对抗疫补助发放不公,引发了医护人员们极大不满。这次,彝良县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们突然高调宣布放弃享受工作补助,有点不合常情、出人意料,让人不得不怀疑其中是不是另有隐情。
是不是大家觉得补助金额太少了?根据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文件规定,按照一类补助标准,对于直接接触待排查病例或确诊病例,诊断、治疗、护理、医院感染控制、病例标本采集和病原检测等工作相关人员,中央财政按照每人每天300元予以补助;对于参加疫情防控的其他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中央财政按照每人每天200元予以补助。彝良县人民医院参加抗疫的医务人员超过150名,他们从1月22日开始进入战“疫”状态,到目前工作时间已经达50天,可抗疫补助总金额才30万元,每人日均不到40元,与国家规定的标准相去甚远。另据报道显示,彝良县人民医院防疫工作量很大,医护人员“有的时候一天吃一顿饭、喝一口水都成了奢侈”。抗疫补助金额太少,是不是大家觉得与自己艰辛的付出不太相称,于是干脆放弃领取。领了,可能会落下“你们已经领补助了,不亏”的口实。不领,反而显出高风亮节,至少在道德上占据了制高点。
是不是存在抗疫补助发放不公的可能,因而大家以放弃申领的方式来表示自己的不满?抗疫补助发放不公有先例。比如安康市中心医院在落实新冠肺炎一线疫情防控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政策时,未严格按照文件规定执行,对发放范围、补助时限和补助标准把关不严,导致政策执行中出现偏差,引发一线医护人员不满。彝良县人民医院存不存抗疫补助发放不公的情况?存不存在压制医护人员不满声音的情况?
还有,是不是个别人、少数人为了某种目的用集体来绑架广大医护人员的意愿?
也许笔者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愿猜测是错误的。但笔者问的问题,相信也是一些网友想问的。因为,这医护人员放弃领取补助之事,过于蹊跷。尤其是,当记者采访有关人员时,多位医护人员表示不好做出太多评价,还有一位副院长表示自己不知道情况。这种有关人员保留自己态度的外交辞令式的回答,更让人觉得此事没有那么简单,中间必有隐情。如果真是全体医护人员自愿放弃享受抗疫补助,一般情况下,无论是当事人还是其他人员,都会直接给予点赞,哪里会说不好做评价和不知道情况?
好在相关部门已经介入调查了解情况。希望尽快公布真相。放弃享受补助这件事,如果真相不清,传播开来,可能会形成道德绑架,让其他医院纷纷效仿,这显然不是所有医护人员的意愿,也辜负了党和政府对一线医护人员的关爱和期待。
评论员:魏英杰
3月10日,云南昭通宜良县人民医院150名医务人员通过当地媒体宣布,放弃申领抗疫补助,共计约39万元。消息传出后,引起网友热议。有人认为,该为医护人员的行为点赞,但也有网友称,这笔补助是他们应得的。针对此事,当地已介入调查。
150名医务人员集体放弃申领抗疫补助,这事值得掰开细说。
这钱该不该拿?虽然当地未发生一起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但该医院医护人员一样是加班加点,奋战在抗疫一线。事实为证:在长达一个月的加班加点工作中,医院解除出院隔离患者37名,发热门诊累计诊治患者389人,卡点累计579人……没有确诊病例,就是交满分卷,医护人员完全应该拿到相应补助。
该拿的补助,个人可不可以放弃申领?国家补助到个人,个人放弃申领,单纯从个体自愿选择角度,无可厚非。类似情形,过往也不少见。
既然如此,网友担心什么?担心“被自愿”,担心“欺负老实人”。
伸出五指都不一般长,150人异口同声放弃申领,不免让人合理怀疑,这是医院方面的“组织行为”。而如果是医院的号召,难免会出现有些人违心响应。让医护人员集体亮相,也会形成一种无形的道德压力——别人放弃了,我能不放弃吗?说严重点,这是“道德绑架”。
即便这真的是150名医护人员自愿做出的选择,也不是这么个做法。有网友也说了,完全可以先发补助,再由个人自己决定是领取还是捐出。这样,补助到位了,个人意愿也可以实现。
为什么这样做更合理?因为从后果看,这样才不会对其他医院的医护人员造成类似道德压力。一个很多人耳熟能详的故事“子贡拒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鲁国有规定,谁见到鲁国人在外沦为奴隶,把他们赎回的,可获得政府奖励。孔子的弟子子贡这么做了,却拒绝接受奖励,结果被孔子骂得狗血淋头。孔子说,你拿了奖励是应该的,没人会说你,但你不拿,后果很严重,以后鲁国人就不会从别国赎回奴隶了。
子贡拒绝接受政府奖励,虽然提高了自己的道德水准,却对其他人造成了压力。他自己能做到,而别人不一定能做到。如果赎回鲁国奴隶而不能去领取奖励,自然有些人干脆就不去做了。这样,反而会让更多鲁国奴隶得不到解救。
所以,150名医务人员集体放弃申请抗疫补助,不该成为效仿的榜样。这段时间以来,国内医护人员冲在一线,舍身救人,于情于理于规,都应得到国家的补助。对于这笔补助,既要保证真正发放到一线医护人员手里,也要避免出现“被志愿”放弃的现象。简单讲就是,医护人员可以不要,但有关部门必须要给。
相关评论:医护人员弃领抗疫补助,有没有隐情?
云南彝良县人民医院150余名医护人员放弃领取抗击疫情补助的消息,正引发网友关注。医院一名护士在采访中表示,“比起那些参加援鄂医疗队被病毒感染后牺牲的医务工作者,能够好好活着是幸运的,所以大家自愿放弃享受新冠肺炎疫情临时性工作补助申报权利。”
对参加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给予临时性工作补助,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战“疫”一线人员的关爱。相关人员获得防疫补助,不但理所当然,而且骄傲光荣。
虽然在战“疫”中,广大一线医护人员勇担使命、冲锋在前、义无反顾、无私奉献,表现出令人钦佩的高风亮节和职业素养,但医护人员们并没有觉得自己的付出不值得拿抗疫补助。相反,某些医疗单位对抗疫补助发放不公,引发了医护人员们极大不满。这次,彝良县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们突然高调宣布放弃享受工作补助,有点不合常情、出人意料,让人不得不怀疑其中是不是另有隐情。
是不是大家觉得补助金额太少了?根据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文件规定,按照一类补助标准,对于直接接触待排查病例或确诊病例,诊断、治疗、护理、医院感染控制、病例标本采集和病原检测等工作相关人员,中央财政按照每人每天300元予以补助;对于参加疫情防控的其他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中央财政按照每人每天200元予以补助。彝良县人民医院参加抗疫的医务人员超过150名,他们从1月22日开始进入战“疫”状态,到目前工作时间已经达50天,可抗疫补助总金额才30万元,每人日均不到40元,与国家规定的标准相去甚远。另据报道显示,彝良县人民医院防疫工作量很大,医护人员“有的时候一天吃一顿饭、喝一口水都成了奢侈”。抗疫补助金额太少,是不是大家觉得与自己艰辛的付出不太相称,于是干脆放弃领取。领了,可能会落下“你们已经领补助了,不亏”的口实。不领,反而显出高风亮节,至少在道德上占据了制高点。
是不是存在抗疫补助发放不公的可能,因而大家以放弃申领的方式来表示自己的不满?抗疫补助发放不公有先例。比如安康市中心医院在落实新冠肺炎一线疫情防控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政策时,未严格按照文件规定执行,对发放范围、补助时限和补助标准把关不严,导致政策执行中出现偏差,引发一线医护人员不满。彝良县人民医院存不存抗疫补助发放不公的情况?存不存在压制医护人员不满声音的情况?
还有,是不是个别人、少数人为了某种目的用集体来绑架广大医护人员的意愿?
也许笔者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愿猜测是错误的。但笔者问的问题,相信也是一些网友想问的。因为,这医护人员放弃领取补助之事,过于蹊跷。尤其是,当记者采访有关人员时,多位医护人员表示不好做出太多评价,还有一位副院长表示自己不知道情况。这种有关人员保留自己态度的外交辞令式的回答,更让人觉得此事没有那么简单,中间必有隐情。如果真是全体医护人员自愿放弃享受抗疫补助,一般情况下,无论是当事人还是其他人员,都会直接给予点赞,哪里会说不好做评价和不知道情况?
好在相关部门已经介入调查了解情况。希望尽快公布真相。放弃享受补助这件事,如果真相不清,传播开来,可能会形成道德绑架,让其他医院纷纷效仿,这显然不是所有医护人员的意愿,也辜负了党和政府对一线医护人员的关爱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