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位科研人员集体出走 中国靠什么打赢中美科技战?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0年7月17日 17点4分 PT
  返回列表
59894 阅读
58 评论
智谷趋势

如果不是中美对峙日趋激烈,90位中青年科研人员的集体出走恐怕也不会震动全国。

这一场离职,力压疫情、水灾、华为、特朗普,问鼎热搜。

这一场离职发生在中国顶级科研机构中科院系统,具体是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下设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

如今华为与八国联军激战正酣,中国国火箭发射失利明显高于往年,大飞机引擎也有被美国卡脖的风险……

前方压力山大,岂料后院失火,有国家科研大本营之称的中科院这一年负面缠身。

人们质疑这所国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不禁更担心:中科院如果真这样了,我们靠什么打赢对美国的科技战?

中科院合肥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90人离职一事,看上去不复杂。于是相关部门的回应也很简单。

研究院人事处对澎湃新闻表示:“他们都是自愿离职的。”

合肥研究院对新京报表示:“离职属于正常的人员流动。”

你们看看,人家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管你惊涛拍岸,他波澜不惊。

言多必失,不要以为话少就没漏洞,比如什么叫“正常流动”?

180人的研究所一次出走90人(两次就团灭),这叫正常?一群博士扎堆的地方难道不会做小学算术题?

原本500人的大所,现在剩90人。如果走400多人都“不影响工作”,你招500人算不算欺骗国家科研经费? 

 越来越多的现实似乎在表明:中科院在成为横店的路上一往无前。

年初疫情爆发后,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大义凛然地承担起舆论垃圾桶的神圣使命。

最近,六年级天才攻克癌症难题!吃瓜群众一扒,人家父母在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上班。

与此同时,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下设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90余名科研人员集体出走,如此宫变有木有《甄嬛传》《延禧攻略》的即视感?

相比之下,加州大学教授举报中科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剽窃,都不好意思叫新闻了。

 

宫变、互撕、谎言、造假、剽窃,科学家什么时候成了戏精? 中科院研究员在此,娱乐明星可以洗洗睡了,别占用公共资源。 

 中科院连续剧最精彩的一集,还是合肥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这次的宫变。

坊间传闻该所员工大面积离职的一个原因是“月工资1万多元”。

这个待遇,说少不少。毕竟国家还有6亿人月收入不足1000元。但月薪1万想在大城市过得体面,那是做梦。 

 

这个飞速变动的时代,本来赋予了人们很多拥抱财富的机会。

城中村拆迁户可以财务自由,房产中介可以财务自由,创业公司上市可以财务自由,早点买房可以财务自由,炒股买基金也可能财务自由。

顶着烈日,穿行于街头巷尾的外卖小哥、快递小哥,收入很可能都比核能研究所的科学家们要高。

最有可比性的,还是华为、阿里、腾讯等大厂的技术人员,大家都是理工科出生,可人家是什么收入?

眼看别人工资都在涨,自己寒窗苦读二十几年,到头来还是只有一万。想心态平衡,是很难的。

即使科学家们无视物质诱惑,还是无法避免很多现实问题(哪怕研究所解决了房子),老人看病、孩子读书、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哪个不花钱?

2018年,一篇名为《离职能直接影响中国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国企底层?》曾刷屏。

讲的是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副主任设计师张小平被一家北京的民营航天公司挖走,张小平原岗位在我国火箭发动机研制过程中是“最关键的技术岗位”。文章还爆料张小平原来年收入12万一年,跳槽后立马年薪翻了好多倍。

当时由于社会反响过于热烈,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赶紧出来辟谣,表示张小平之前属研究所底层职务,文章夸大其词。

宁南山在一篇分析中美科技差距的文章中的观点很经典:

以前穷的年代,因为缺乏物质资源,所以习惯讲精神和情怀,物质资源不够靠精神力量弥补,有差距也习惯从精神和情怀上找原因。

现在国家物质资源丰富了,要从讲情怀和精神解决问题,过渡到砸钱、砸人解决问题。实践证明,这样做远远比讲情怀好使。

 与科研人员待遇形成魔幻对比的是:2020年5月19日,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2019年中国全社会研发投入为2.17万亿元,占GDP比重为2.19%,大体上与欧盟平均水平相当。 

此外,中国2019年发明专利授权量居世界首位,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位居世界第二。

其实从2017年开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研发国家,仅次于美国。 

看来,中国科研主要问题不是缺钱,而是这些钱花到哪里去了?

2019年4月17日,教育部要求高校科研人员不得弄虚作假,骗取科技项目、科研经费以及奖励、荣誉等,并且要求在赋予科研管理更大自主权过程中,把科研人员从报表、报销等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

《中国研发经费报告》编纂者,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孙玉涛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强调:

科研经费管理不端案件的背后是整个管理体制的问题。例如科研经费拨款滞后现象严重,年初启动项目,年中甚至年末经费才到账。“财政的钱拨下去如果今年没花完,明年可能预算就不增加。于是,大家开始思考,怎么才能把这些钱花出去,就出现乱花钱的情况。”

而且,我国科研项目的经费使用采取预算制,这会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对人员的经费投入在项目经费中所占比例太小,二是经费严格按预算使用,不符合科研工作不断变化、探索未知的特点,缺乏灵活性。

 科研要靠人去做,科研经费也是给人用的。所以归根到底还是人的问题。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认为:除了经费使用,官本位也阻碍着科研发展。

我国现有的科研体制主要依靠国家意志,这就导致了学术资源的分配的权力化,完全是由相关官员决定学术资源的分配,因此学术资源浪费非常严重。

胡星斗还特别指出:大家一谈到加大科研投入,马上就想到要增设部门。但这种官僚式的机构越多实际上越会妨碍科研的进步。设置一大批的官僚机构,恰恰会消耗大量科研经费。

在中科院公示的2020年预算中,清晰写到:

中国科学院部门预算包括中国科学院本级、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等144个预算单位,其中事业单位130家,转制单位14家。事业单位中,科研机构107家,包括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等;管理机构13家,包括上海分院、沈阳分院等;教育机构2家,包括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支撑机构8家,包括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等。

大家会不会觉得这样庞大的组织,和人们想象的国家科学院不一样?

 而这个庞大组织今年预算超过905亿。 

 毫无疑问,中美关系已经跌落到自建交以来的最差时期。 越来越多人也已认清,毛衣战不过是虚晃一枪,美国真正要打的是科技战。 

美国甲骨文公司创始人拉里·埃里森接受采访 7月10日12时1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组织实施快舟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火箭飞行出现异常,发射任务失利。这次发射已是我国今年第三次火箭发射失败。 

 7月14日,英国在美国的教唆下,宣布封杀华为。这是美国重创中兴、华为后,对中国公司的进一步围堵。

虽然我国第一款国产飞机ARJ21迎来密集交付,但只要美国一抽风,我国第二款被寄予厚望的C919就有可能趴窝。因为C919使用的是美国通用引擎。

中国面临的压力,比任何时候都大。能否撑过去,取决于有多少国人愿意仰望星空。

历史经验表明:科技改变国运。

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成为科技创新的佼佼者。但随后由于它对犹太科学家的驱赶,才让自己迅速被笼络科学家的英美所打败。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苏联由于科技不及美国,迅速被时代抛弃。时至今日,俄罗斯都是铁锈国家。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所以中国近年不遗余力地投入:世界最大口径射电望远镜、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天宫空间站、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项目、还有太多太多。

即使如此,任正非还是公开承认:我们有很多欠缺地方,整体和美国比,差距还很大。

任老真不是谦虚,中国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差距,不是问题,而是常识。

爱国口号总是喊的很容易,但中国想真正强大,离不开在科学领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积累。

如果都是喊口号,没人搞研究。向天再借五百年,我们也比不过美国。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要更要保持围观,擦亮中科院的招牌。

我们不关心你们的肥皂剧,但国家的未来输不起。

简介为“科大讯飞软件开发工程师”的知乎用户“李默群”,在知乎上获得高赞。 

核所一直以来离职率高居不下,是因为核所里面科研成绩一点没有,宣传却是越吹越大。工作是溜须拍马,杂务缠身,还要陪吴老板打排球,但是真正在科研上却一点助力没有,反而被所里各种刁难。一线的科研工作者想要施展才华却没有机会,不会迎合领导就被排挤。受不了的人都走了。

今年1月23日,所长吴宜灿被中国科学报专门报道,题目是《吴宜灿:做有用的科研》。

这家在核领域可以排进世界前五的研究所,有一面人才墙。墙上的八个字格外醒目:

要么创新,要么灭亡。

河蟹深圳
1 楼
外行官僚决定内行知识精英的前途,不服就打压,不走的话在这种地方呆几年失去的不仅仅是财富和自尊,连专业知识都废了,老夫是90年代初军工科研单位呆了半年出走的,辞职的时候被百般刁难,最后只好连档案都不要了自动离职。
n
neenun
2 楼
完全靠市场也不行,科研投入的目标不是盈利
遇雨余于
3 楼
几十人离开,如九牛一毛,啥事没有。
a
add321
4 楼
大学和科技界的腐败现象也是需要好好治理的时候了。
m
myemail889
5 楼
中国完全没有可能打赢中美科技战,各方面都差得太远。
真爷们不折腾
6 楼
小学生足以,不用担心!
北小湾
7 楼
小学生啊,我艹这还用问,老牛逼了。
r
robin1111
8 楼
爱国的五毛们一张嘴就是脏话,污秽不堪。 不知道是真爱国还是在毁国?
c
caodibian
9 楼
出走,走哪里去?去到民营科研机构或者其她科研机构不是更好吗?有竞争才有动力。
神马东南西
10 楼
没错,中国的韭菜是真韭菜,我硅谷同事回国后,都呆不下去回来了,老板割韭菜也就算了,韭菜和韭菜之间的各种操作也让人呵呵了,在谷歌30万刀的package不拿,非要拿国内100万人民币的offer,然后,就又回来了,我也是醉了,真是呵呵了
g
galaxy1986
11 楼
集体出走和科技战有毛关系? 1. 指着科研院的体制来打赢科技战么?别闹了!是指着党委书记上去打,还是指着所有文章都挂名的院士上啊! 2. 集体出走,要看走到哪里。目前看可能都去国内的研发公司里了,那有什么可难过的!这是好事情!非得进科研院所才算人才没浪费么?! 3. 国内整体科研腐败还少么?拿项目都是“靠钱进”、跑关系、抱大腿。不认识几个院士评委,申请科研基金连喝汤的资格都没有!
曾祖爷爷
12 楼
土共之栋梁
s
skyfall
13 楼
有梁家河大学问,习思想就能干死美帝称霸地球。
爱逛动物园
14 楼
回国以前以为别人当你是大爷可以走上人生巅峰,回去和他们抢饭吃的时候就知道成一块地里韭菜了
v
vicnn
15 楼
中国的科技力量就像中国的足球一样,你愿意怎么理解怎么理解,反正我就是这样子的水平。
走马读人
16 楼
我的解密英漢字是一面鏡子 無緣無故被大小老爺們禁止 有朝一日天下要使用這本書 不知其屁股與臉面往哪兒支
c
chainedsoul
17 楼
别的不用说,光任何科研机构都设置党支部这一措施,就他妈的注定中国科研一直被掣肘。一帮SB屁的都不懂的官大爷指导科学家们做研究,我国真厉害
S
Scavenger
18 楼
普通中产阶级 or 商人就别回国了 职场/商场/饮食水平/安全/生活便利度/全民卫生程度/etc.简直就是hell 当然上海浦东ritz carlton附近那一小块地可以叫做山寨北美大陆 从整个国家的角度看 中国依然是不是住人的地方 再加上那么多人口 谁愿意去建设中国谁去呗 我是绝对不会委屈自己
y
yuhong1
19 楼
要承认差距,仔细看过我所在的实验室的各种设备和精密仪器,没有一个made in China,不要天天吹牛吹上天,什么弯道超车把技术变成白菜价,实实在在提高科研人员待遇,脚踏实地做学问才可能迎头赶上。
c
chainedsoul
20 楼
可惜这里很多的爱国人士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我们只要砸钱,而且吃苦耐劳,就可以赶超。这是一帮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玩意儿
大神棍
21 楼
没办法,科研单位就这样,你不直接创造收益,所以工资和产出没法挂钩,国企也一样,国企效益靠的是市场垄断,跟个人贡献不大,收入高是头头们为了自己捞钱给下面人的连带福利罢了
走马读人
22 楼
撙节與 retrench 有何秘密? 這個權威都無言以對.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关注者
23 楼
: 比国足还是好一点吧
w
wzzh
24 楼
: 喝消毒水就能MAGA
w
wzzh
25 楼
喝消毒水就行了!!!
田径
26 楼
呵呵……不用担心啊!我们需要的是一定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梦不惜一切的献出生命的爱党爱国爱领导的科学家。别说只有区区九十人集体辞职、爱多少多少,不送哈! 现在普天下都知道我们有多于牛毛的小学生演讲家(一天写诗3000首.....)科学家(可以写有关肠癌的脖子论文).....我们的后浪那是相当厉害👍不怕后继无人!哼!
地球另一边
27 楼
这是大好事,这些机构官僚死板,人浮于事,除了国家重大项目,其他人应该走向民营机构,重新激活被闲置大脑。
猎头军师
28 楼
明明是好事,怎么到了某些人嘴里就是幸灾乐祸的味道? 依靠市场机制来调节资源配置,非常好。有给钱更多的地方,为什么这90个科研人员不去呢?
夏扬州
29 楼
感觉科学院领导不正派,拉帮结派打击异己,白春礼一脸奸臣相(有点像香港那个上蹿下跳的猴子),赶快下台,利国利民。
l
liebsh
30 楼
低工资可能是逼其出走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可能又都不一样,只能当事人自己来讲了。 在对待科研人员的态度上,土共再次记不住历史惨痛教训。 1978年文革结束后,灯小平打破两个凡是,讲究实事求是。大力整顿科研机构长期存在的荒唐现象,就是博士生要听小学生话,科研人员要听党妈的话。党妈决定科研成果,毫无一点科学性可言! 没想到,才过去40年,当初的怪像又回来了。 中华民族真是个记不住教训的民族!
f
fontfess
31 楼
还科技战, 别逗了!! 你看网上这帮傻逼五毛狗们, 连口水战都打不赢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