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信暴雷,一起来看大烟花!
昨晚,瑞士信贷一度暴跌近30%。
它还拉爆了所有欧洲银行板块,法国巴黎银行、德意志银行、德国商业银行、法国兴业银行及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等欧洲大型银行的股价跌幅都在两位数范围内。
这一连串的暴跌又传到了北美,美国银行股在上一个交易日反弹后,开盘继续遭血洗。截至收盘,硅谷银行倒闭后关注度急剧上升的第一共和银行仍收跌20.57%。美国大型银行跌幅也不小,截至收盘,摩根大通、富国银行、美国银行、花旗集团分别下跌4.72%、3.29%、0.94%、5.44%.......可以说,环球同此凉热了。
众所周知,当夜空中出现第一束烟花时,地面上还有千万支烟花正在被点燃。
大家应该高兴才是,这是多少年才有机会看到的大烟花啊……你不高兴,除非你在瑞信有资产。
实际上你不可能在瑞士信贷有存款,这种全球系统性银行和你认识中的银行不同,“投资银行”,其实都是证券公司,它的钱,都是大企业、大财团、顶级富豪的大买卖。所以,它的暴雷,和你一个无产阶级没有任何关系。
有人或许要说,说不定我们也有很多富豪在瑞信有资产呢?那不是天大的好事吗?在今天还把资产押注在瑞士信贷的,到底是些什么人,是不是人,你不清楚吗?
瑞士信贷长期把道德败坏的贪官污吏、寡头、人贩子、毒枭、法西斯反人类作为“优质客户”,帮助他们洗黑钱转移财富……一名内部匿名者向德国《南德意志报》递交了瑞士信贷银行从1940年到2010年期间的1.8万个账户信息,涉及3.7万名瑞信个人和企业客户,涉及的隐藏财富超过1000亿瑞士法郎。
资料文件显示,账户持有人包括菲律宾的独裁者、埃及一名下令杀害黎巴嫩流行歌星女友的大亨、也门间谍首领、涉及贪腐丑闻的委内瑞拉官员,菲律宾人口买卖集团、巴尔干贩毒集团头目,埃及前独裁者的儿子、因受贿被判入狱的前香港证券交易所主席李福兆、组织色情表演的人贩子,从埃及到乌克兰的腐败政客、委内瑞拉国营石油公司腐败高层等……你数数,这些人哪个不是人间之屑?
还记得当年公知们是怎么吹捧瑞士信贷银行的吗?那叫“地球在,你的钱就在”!
还记得“永久中立国”瑞士的银行没收俄罗斯富豪的存款和资产吗?到今天还相信世界上有什么“永久中立国”的,相信西方人讲契约精神,一定会保护你的利益的……都是什么人?所以这些人被割韭菜,不是天大的好事吗?不应当开香槟吗?
瑞士信贷是瑞士第二大银行,全球第五大财团。是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之一,与摩根士丹利、富国银行等一个等级的。瑞士信贷管理资产高达1.7万亿,是当年雷曼兄弟的三倍,所以,这个烟花的当量足够大,大到能影响整个欧美金融圈。
瑞士信贷现在在四处求救,但大股东沙特银行明确表示,无论如何,咱们都不会救。它的下场,可能会比那些美国银行更惨。
瑞士信贷,从巅峰市值2000多亿,跌到了76亿,这个东西,其实只能说是“价值回归”。
据瑞信年报,去年第四季度,瑞士信贷开始出现现金存款提款显着增加的情况。去年有超过1200亿瑞郎(约合1299亿美元)的资产流出瑞士信贷,大部分(1100亿瑞郎)发生在第四季度。其中,超过四分之三的资产外流发生在资产管理等核心业务。
我经常喷以现在美国的生产力,根本配不上它今天的金融霸权,实际上你看看欧洲,它们配今天的地位吗?其实更不配!欧美金融的真实价值,只有等雷全部炸完,才能见到。
放烟花,从来都不是孤立行为,在如今的全球大环境下,要炸肯定是一连串地炸。你看到这些硕鼠、蛀虫、吸血鬼们为了私欲,正在自己毁掉这个不道德的世界金融体系,难道不应该高兴吗?
反正我很高兴。
硅谷银行倒闭,背后有没有更大的雷?
近日,美国银行业巨震。3月10日,总资产达2000亿美元的硅谷银行,短短48小时内因挤兑而破产,成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倒闭的最大银行。2天后,位于纽约州的美国签名银行被监管部门宣告关闭,而早些时候,加密货币银行银门资本也宣布停止营业。
消息传出,美国中小银行股价暴跌,穆迪将美国银行系统评级展望下调至负面,认为“运营环境迅猛恶化”。
一
硅谷银行是创投圈的明星,主要为科技创新企业和风险投资基金提供服务。风头正劲时,硅谷银行吸收了大量存款,其中一部分以现金形式留存,其余通过购买国债等方式进行投资。利率水平低时,投资回报稳定且适度。
但疫情重创美国经济后,美财政部和美联储开始联手“大撒钱”刺激经济,开出无上限量化宽松、2万亿美元刺激等猛药。
正是这轮“大水漫灌”,引发美国后来长期的高通胀,美联储又开始一轮轮加息。但存款利率升高导致科创企业融资困难,企业只能不断提取银行存款填补支出空缺,硅谷银行现金不断减少,就通过变卖资产获取资金来补充自身流动性。
在加息的大环境下,硅谷银行此前持有的债券类金融资产价格本已下跌,情急之下,只好折价抛售部分投资,结果出现18亿美元的账面亏损。
这笔巨额亏损公布后,科创企业普遍将其视为银行流动性不足的危机信号,争相将存款转移出来。大面积恐慌性挤兑发生了。
加息是硅谷银行倒闭的唯一原因吗?并不是。硅谷银行事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反映了美国市场中小银行普遍面临的整体流动性问题。
由于难以获得胜过大银行的利率优势,许多中小银行以特色业务来获取客户,这就存在储户结构单一的问题。
拿硅谷银行来说,它与创投圈深度绑定,的确能为科创企业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支持。但是,在美联储持续且大幅加息的外部环境下,受到负债端和资产端双重压力,这种业务模式本身的弊病就被加倍放大:单一行业的储户挤兑导致存款不断下降,银行资产配置风控不足导致持续亏损,两面受阻导致银行资产与负债端错配持续扩大,形成流动性风险。
二
在硅谷银行倒闭后的第2天,美国签名银行被纽约监管机构关闭。这是一家资产不足1000亿美元的小银行,主要面向律师事务所和房地产公司提供贷款业务。在目睹硅谷银行倒闭后,签名银行客户开始挤兑。为遏制风险,监管部门关闭了银行。
可这无法阻止恐慌蔓延。本周一开市后,美国第一共和银行股价大跌60%,西方联合银行跌45%,此外多家中小银行市值抹去25%—30%不等。
这让人不由想起十五年前的次贷危机,硅谷银行会不会引发又一场国际金融危机?
不少专家认为,目前看,可能性不大。这两次危机主体的业务规模和性质不同,发生危机后政府采取的措施也有所不同。引爆2008年金融危机的雷曼兄弟,市值曾位列美国投行第四,参与各类金融产品市场,对手方涉及全球众多金融机构。出事后,当时的美国政府公开表示“见死不救”,导致金融市场大规模崩盘,触发系统性风险。
此后十几年间,金融监管制度不断完善,风控标准也更严格,金融机构在资本储备方面更谨慎。硅谷银行体量不大,客户主要集中于美国本土,业务类型也相对简单,主要为科创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吸收的存款投资于国债等相对安全的金融资产,其倒闭是一个区域性银行因挤兑而导致的资不抵债事件。
对此,美国政府已迅速采取措施。3月13日,美国财政部、美联储、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联合快速行动,拨款250亿美元开启“银行定期融资计划”,为硅谷银行“兜底”,保证储户自13日起正常支取,防止影响进一步扩大。到目前为止,这些措施还比较有效。可见,金融审慎监管框架以及监管政策对于评估金融风险、预防风险堆积、阻止风险传导都具有重要作用。
不过,硅谷银行破产在创投圈引发的余震不可小觑。
一些美元基金和受美元基金支持的被投企业,有相当大的存款都放在硅谷银行,破产会直接影响储户流动性和资金的运作,就算有监管托底,清算还是有时间成本。
直接接受硅谷银行贷款的企业无疑将受到更大打击。硅谷银行主营业务之一是为初创企业提供信用贷款,这些公司由于业务性质和体量限制,依赖银行的现金存款,一些科技初创企业甚至把80%以上的运营资金都存在硅谷银行。硅谷银行突然倒闭,可能导致相关企业短期内房租逾期、拖欠工资,甚至裁员、关停。
三
虽然从目前看,硅谷银行事件暂不会引发整体性美国银行体系危机,但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美国的几轮激进加息将引发全球范围内大类资产配置的结构调整,对其他国家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等风险敏感地区的投资、外贸、产业发展产生负外溢影响。
美元走强后,美元资产升值将会挤兑其他货币资产的价值。为了稳汇率或保护本土资产价值,新兴经济体通常不得不被迫跟随加息,导致本土流动性收紧,出现金融货币稳定与国家实际经济需求的选择矛盾,引发金融、经济部门一系列连锁反应。
加息是一把双刃剑。对经济体而言,加息有助于收缩社会流动性资本,从而降低通货膨胀,但同时也可能引发银行潜在风险、金融资产价格波动、增加政府债务负担、企业融资成本升高、打击投资意愿等一系列后果。
硅谷银行倒闭事件暴露了美国在加息过程中,对自身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考虑欠妥,特别是对中小银行的整体性风险认识不足。如果美国近几年能够更谨慎地制定货币宽松政策,或审慎推出2018年针对中小银行的监管放松政策,又或者在加息时对中小银行面临的风险有更深刻认识、提前准备流动性缓解预案,倒闭事件或有可能避免。
围绕此次银行危机,美国特有的两党政治也暗藏身影。
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对金融监管制度搞过多轮改革:2011年,奥巴马政府对金融业采取严监管态度,但特朗普政府上台后,需要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美国政府又放松了金融监管,特别是给中小型银行松绑。
这次美国3家中小银行连续出事,将特朗普时期的金融监管放松政策推上风口浪尖,民主党乘机攻讦共和党。
共和党也不是吃素的。针对拜登政府动用联邦保险存款公司资金对硅谷银行与签名银行的救助,多名共和党议员要求对政府决策过程和机制展开审查,在他们看来,拿公众保险金构成的联邦保险存款来救助特定金融机构,涉嫌违法。而硅谷银行倒闭影响的主要是位于加州的创投企业和高净值人群,对这个民主党票仓人群的救助,同样让共和党很不爽。
依然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可以想见,只要美元霸权不改、党争极化不变,美国金融和银行业还会继续坐“过山车”。
瑞信暴雷,一起来看大烟花!
昨晚,瑞士信贷一度暴跌近30%。
它还拉爆了所有欧洲银行板块,法国巴黎银行、德意志银行、德国商业银行、法国兴业银行及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等欧洲大型银行的股价跌幅都在两位数范围内。
这一连串的暴跌又传到了北美,美国银行股在上一个交易日反弹后,开盘继续遭血洗。截至收盘,硅谷银行倒闭后关注度急剧上升的第一共和银行仍收跌20.57%。美国大型银行跌幅也不小,截至收盘,摩根大通、富国银行、美国银行、花旗集团分别下跌4.72%、3.29%、0.94%、5.44%.......可以说,环球同此凉热了。
众所周知,当夜空中出现第一束烟花时,地面上还有千万支烟花正在被点燃。
大家应该高兴才是,这是多少年才有机会看到的大烟花啊……你不高兴,除非你在瑞信有资产。
实际上你不可能在瑞士信贷有存款,这种全球系统性银行和你认识中的银行不同,“投资银行”,其实都是证券公司,它的钱,都是大企业、大财团、顶级富豪的大买卖。所以,它的暴雷,和你一个无产阶级没有任何关系。
有人或许要说,说不定我们也有很多富豪在瑞信有资产呢?那不是天大的好事吗?在今天还把资产押注在瑞士信贷的,到底是些什么人,是不是人,你不清楚吗?
瑞士信贷长期把道德败坏的贪官污吏、寡头、人贩子、毒枭、法西斯反人类作为“优质客户”,帮助他们洗黑钱转移财富……一名内部匿名者向德国《南德意志报》递交了瑞士信贷银行从1940年到2010年期间的1.8万个账户信息,涉及3.7万名瑞信个人和企业客户,涉及的隐藏财富超过1000亿瑞士法郎。
资料文件显示,账户持有人包括菲律宾的独裁者、埃及一名下令杀害黎巴嫩流行歌星女友的大亨、也门间谍首领、涉及贪腐丑闻的委内瑞拉官员,菲律宾人口买卖集团、巴尔干贩毒集团头目,埃及前独裁者的儿子、因受贿被判入狱的前香港证券交易所主席李福兆、组织色情表演的人贩子,从埃及到乌克兰的腐败政客、委内瑞拉国营石油公司腐败高层等……你数数,这些人哪个不是人间之屑?
还记得当年公知们是怎么吹捧瑞士信贷银行的吗?那叫“地球在,你的钱就在”!
还记得“永久中立国”瑞士的银行没收俄罗斯富豪的存款和资产吗?到今天还相信世界上有什么“永久中立国”的,相信西方人讲契约精神,一定会保护你的利益的……都是什么人?所以这些人被割韭菜,不是天大的好事吗?不应当开香槟吗?
瑞士信贷是瑞士第二大银行,全球第五大财团。是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之一,与摩根士丹利、富国银行等一个等级的。瑞士信贷管理资产高达1.7万亿,是当年雷曼兄弟的三倍,所以,这个烟花的当量足够大,大到能影响整个欧美金融圈。
瑞士信贷现在在四处求救,但大股东沙特银行明确表示,无论如何,咱们都不会救。它的下场,可能会比那些美国银行更惨。
瑞士信贷,从巅峰市值2000多亿,跌到了76亿,这个东西,其实只能说是“价值回归”。
据瑞信年报,去年第四季度,瑞士信贷开始出现现金存款提款显着增加的情况。去年有超过1200亿瑞郎(约合1299亿美元)的资产流出瑞士信贷,大部分(1100亿瑞郎)发生在第四季度。其中,超过四分之三的资产外流发生在资产管理等核心业务。
我经常喷以现在美国的生产力,根本配不上它今天的金融霸权,实际上你看看欧洲,它们配今天的地位吗?其实更不配!欧美金融的真实价值,只有等雷全部炸完,才能见到。
放烟花,从来都不是孤立行为,在如今的全球大环境下,要炸肯定是一连串地炸。你看到这些硕鼠、蛀虫、吸血鬼们为了私欲,正在自己毁掉这个不道德的世界金融体系,难道不应该高兴吗?
反正我很高兴。
硅谷银行倒闭,背后有没有更大的雷?
近日,美国银行业巨震。3月10日,总资产达2000亿美元的硅谷银行,短短48小时内因挤兑而破产,成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倒闭的最大银行。2天后,位于纽约州的美国签名银行被监管部门宣告关闭,而早些时候,加密货币银行银门资本也宣布停止营业。
消息传出,美国中小银行股价暴跌,穆迪将美国银行系统评级展望下调至负面,认为“运营环境迅猛恶化”。
当地时间3月13日,客户在硅谷银行总部门前排队等候办理业务。图源:中新网一
硅谷银行是创投圈的明星,主要为科技创新企业和风险投资基金提供服务。风头正劲时,硅谷银行吸收了大量存款,其中一部分以现金形式留存,其余通过购买国债等方式进行投资。利率水平低时,投资回报稳定且适度。
但疫情重创美国经济后,美财政部和美联储开始联手“大撒钱”刺激经济,开出无上限量化宽松、2万亿美元刺激等猛药。
正是这轮“大水漫灌”,引发美国后来长期的高通胀,美联储又开始一轮轮加息。但存款利率升高导致科创企业融资困难,企业只能不断提取银行存款填补支出空缺,硅谷银行现金不断减少,就通过变卖资产获取资金来补充自身流动性。
在加息的大环境下,硅谷银行此前持有的债券类金融资产价格本已下跌,情急之下,只好折价抛售部分投资,结果出现18亿美元的账面亏损。
这笔巨额亏损公布后,科创企业普遍将其视为银行流动性不足的危机信号,争相将存款转移出来。大面积恐慌性挤兑发生了。
加息是硅谷银行倒闭的唯一原因吗?并不是。硅谷银行事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反映了美国市场中小银行普遍面临的整体流动性问题。
由于难以获得胜过大银行的利率优势,许多中小银行以特色业务来获取客户,这就存在储户结构单一的问题。
拿硅谷银行来说,它与创投圈深度绑定,的确能为科创企业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支持。但是,在美联储持续且大幅加息的外部环境下,受到负债端和资产端双重压力,这种业务模式本身的弊病就被加倍放大:单一行业的储户挤兑导致存款不断下降,银行资产配置风控不足导致持续亏损,两面受阻导致银行资产与负债端错配持续扩大,形成流动性风险。
硅谷银行总部外的客户(图源:纽约时报)二
在硅谷银行倒闭后的第2天,美国签名银行被纽约监管机构关闭。这是一家资产不足1000亿美元的小银行,主要面向律师事务所和房地产公司提供贷款业务。在目睹硅谷银行倒闭后,签名银行客户开始挤兑。为遏制风险,监管部门关闭了银行。
可这无法阻止恐慌蔓延。本周一开市后,美国第一共和银行股价大跌60%,西方联合银行跌45%,此外多家中小银行市值抹去25%—30%不等。
这让人不由想起十五年前的次贷危机,硅谷银行会不会引发又一场国际金融危机?
不少专家认为,目前看,可能性不大。这两次危机主体的业务规模和性质不同,发生危机后政府采取的措施也有所不同。引爆2008年金融危机的雷曼兄弟,市值曾位列美国投行第四,参与各类金融产品市场,对手方涉及全球众多金融机构。出事后,当时的美国政府公开表示“见死不救”,导致金融市场大规模崩盘,触发系统性风险。
此后十几年间,金融监管制度不断完善,风控标准也更严格,金融机构在资本储备方面更谨慎。硅谷银行体量不大,客户主要集中于美国本土,业务类型也相对简单,主要为科创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吸收的存款投资于国债等相对安全的金融资产,其倒闭是一个区域性银行因挤兑而导致的资不抵债事件。
对此,美国政府已迅速采取措施。3月13日,美国财政部、美联储、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联合快速行动,拨款250亿美元开启“银行定期融资计划”,为硅谷银行“兜底”,保证储户自13日起正常支取,防止影响进一步扩大。到目前为止,这些措施还比较有效。可见,金融审慎监管框架以及监管政策对于评估金融风险、预防风险堆积、阻止风险传导都具有重要作用。
不过,硅谷银行破产在创投圈引发的余震不可小觑。
一些美元基金和受美元基金支持的被投企业,有相当大的存款都放在硅谷银行,破产会直接影响储户流动性和资金的运作,就算有监管托底,清算还是有时间成本。
直接接受硅谷银行贷款的企业无疑将受到更大打击。硅谷银行主营业务之一是为初创企业提供信用贷款,这些公司由于业务性质和体量限制,依赖银行的现金存款,一些科技初创企业甚至把80%以上的运营资金都存在硅谷银行。硅谷银行突然倒闭,可能导致相关企业短期内房租逾期、拖欠工资,甚至裁员、关停。
美国第一共和银行的股价在本周一下跌60%(图源:纽约时报)三
虽然从目前看,硅谷银行事件暂不会引发整体性美国银行体系危机,但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美国的几轮激进加息将引发全球范围内大类资产配置的结构调整,对其他国家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等风险敏感地区的投资、外贸、产业发展产生负外溢影响。
美元走强后,美元资产升值将会挤兑其他货币资产的价值。为了稳汇率或保护本土资产价值,新兴经济体通常不得不被迫跟随加息,导致本土流动性收紧,出现金融货币稳定与国家实际经济需求的选择矛盾,引发金融、经济部门一系列连锁反应。
加息是一把双刃剑。对经济体而言,加息有助于收缩社会流动性资本,从而降低通货膨胀,但同时也可能引发银行潜在风险、金融资产价格波动、增加政府债务负担、企业融资成本升高、打击投资意愿等一系列后果。
硅谷银行倒闭事件暴露了美国在加息过程中,对自身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考虑欠妥,特别是对中小银行的整体性风险认识不足。如果美国近几年能够更谨慎地制定货币宽松政策,或审慎推出2018年针对中小银行的监管放松政策,又或者在加息时对中小银行面临的风险有更深刻认识、提前准备流动性缓解预案,倒闭事件或有可能避免。
为律师事务所和房地产公司提供贷款服务的签名银行突然关闭(图源:纽约时报)围绕此次银行危机,美国特有的两党政治也暗藏身影。
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对金融监管制度搞过多轮改革:2011年,奥巴马政府对金融业采取严监管态度,但特朗普政府上台后,需要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美国政府又放松了金融监管,特别是给中小型银行松绑。
这次美国3家中小银行连续出事,将特朗普时期的金融监管放松政策推上风口浪尖,民主党乘机攻讦共和党。
共和党也不是吃素的。针对拜登政府动用联邦保险存款公司资金对硅谷银行与签名银行的救助,多名共和党议员要求对政府决策过程和机制展开审查,在他们看来,拿公众保险金构成的联邦保险存款来救助特定金融机构,涉嫌违法。而硅谷银行倒闭影响的主要是位于加州的创投企业和高净值人群,对这个民主党票仓人群的救助,同样让共和党很不爽。
依然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可以想见,只要美元霸权不改、党争极化不变,美国金融和银行业还会继续坐“过山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