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的谎言:为什么我打人?还不是她逼的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7月10日 8点36分 PT
  返回列表
81334 阅读
9 评论
简单心理

6 日晚上,诗人余秀华发微博称,遭丈夫杨槠策「打上百个耳光,差点被掐死」。



该微博已删除 / 图源:微博

第二天,杨接受采访时回应:

打了,但没有她说得那么厉害。打了十几个巴掌,但我打她的时候不是没有分寸,如果失控,她就发不了微博了。

打人是不对,但有隐情。能把一个深爱她的人逼到动手打人,真的是我的错吗?



这些话里面,有反家暴一线工作者们相当耳熟的部分。

比如,家暴者总是擅长推卸责任,认为「对方掌握了我的情绪按钮」「我施暴但我理由充分」「在某种状况下,暴力不是一种选择而是必然」

喝了酒,脾气容易失控

我知道打人不对,她非要逼我动手

她知道怎么惹我发火,也知道如何做到这一点

……

「失控」,对家暴的最大误解之一。

全球家暴咨询先驱者 Lundy Bancroft 曾与 2000 余名家暴者打交道,他一遍又一遍地发现:家暴者在实施家暴(或控制性行为)时,意识是非常清醒的。

「然而,我不想把家暴者说得那么十恶不赦。他们并不能算计和计划每一个动作——掐某人的脖子或将一个杯子摔到墙上,这都不是他事先计划好的 …… 他们会『发疯』,但绝不会忘记自己的限度」。

恰恰相反,家暴的本质是「支配和控制」。因为:

他们在施暴过程中

随时可以停下来

当有邻居敲门、朋友来电、警方上门时,家暴停止和中断的几率很高。印度的反家暴运动「Bell Bajao(按门铃)」灵感源自一起真实事件:一名陌生男性软件工程师只是通过「按了下门铃」这个行为,就阻止了一起家暴。这个举动如此有效,以至于联合国倡导在多地推广。

「家暴者会控制自己。比如当警车停在家门外时,他通常会马上冷静下来。警察进门后,他也会和气地和他们说话。一个名叫『泰』的家暴者是这么做的:告诉警察『她做了什么』,这时候他们看着她,然后她就会彻底失控。泰对警察说:看吧,失控的不是我」,Bancroft 举例说。

「当一个人愤怒施暴时,其实对这几个问题了然于心:我做的这件事,别人知道来龙去脉后会把我当成坏人吗?我这样做会惹上官司吗?我会伤到自己吗?我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太过残忍和暴力吗?」

「受害者」

经过挑选的

家暴者通常认为,是「对方」挑起了自己的情绪。

但他们为什么不对所有「挑起」自己情绪的人施暴呢?比如公司领导、体格比自己大的人、街上的陌生人。他们虽然嘴上说着失控,但实际上精确挑选了自己易于凌驾的对象。比如残疾人、老人、女人、孩子、小动物 …… 并经常将拳脚施加在身体不太可能出现瘀伤的部位。

所以,当面对有权对他们施加严重后果的人时,他们是如何控制自己的?



图源:《我的天才女友》

施暴是一种

「权力感」心态

「权力感」意味着在亲密关系中,一方认为自己拥有支配和控制另一方的权力。但施暴者所认为「自己应得的权力」通常是对另一方权利的侵害。

我虽然做了一些可能让他生气的事,但他没有生气的权利

他不可以跟任何异性说话

她必须按我的意思穿衣服

她让我在公共场合「丢面子」,没有尽到女人该做的义务

我们已经结婚,所以她不可以拒绝性生活(换句话讲,我有婚内强奸的权力,她没有如何使用自己身体的权利)

「支配」并不一定非常极端。Bancroft 所见到的施暴者,大多不会试图支配一切,而是划出特定的范围进行支配。「有的家暴者不管伴侣穿什么,但每次吵架都必须吵赢;有的家暴者允许妻子和他在育儿问题上吵架,但如果她看电视不让换台,那就得当心了」。

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表明,异性关系中的家庭暴力通常是男性渴望对其女性伴侣行使权力和控制的结果(Mazibuko,2017)。

家暴者存在「权力上的应得态度」。他们实施家暴,通常是为了「惩罚伴侣」,因为对方试图摆脱控制。



图源:《大小谎言》

家暴者既不是怪物,

也不是受害者

虽然我们都知道「打人是不对的」,但将施暴者妖魔化,往往导致对「家暴普遍性的认知不足」。各个地区、社会各阶层,无论城市和乡村都存在家庭暴力。一个会对妻子拳脚交加的男人,可能拥有大专以上学历(62.7%),拥有体面的工作。

研究者认为,「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我们在提到施虐者时应该谨慎使用『怪物』一词。当我们用怪物来描述施虐者时,我们不仅对施虐者进行了病态化描述,还假设家庭暴力是罕见的」。

还有一种挺普遍的说法是,家暴者是「原生家庭受害者」,他们习惯打人,因为他们是被打大的。

研究发现,30% 被家暴的男孩成年后成为了家暴者。这意味着:70% 的人选择不成为家暴者,并致力于结束他们生活中的暴力循环——正因为被家暴过,所以他们更不会家暴。

这种借口不仅合理化施暴行为,还给了一种危险暗示:遭受家暴的年轻人注定会变得暴力。



「最重要的是,不要让你的伴侣扭曲你生活的镜头,强行进入画面的中心。你的生活应该是属于你的,你值得拥有自己的生活」

简单心理有一条运营了 7 年的免费热线,偶尔也会接到「家暴者」打来的求助电话。

在热线接听员 @Minji 的形容中,它属于那类「困难来电」,因为需要放下自己的评判和抗拒,对施暴者共情。

—— Minji 所做的专业共情,是指共情施暴者的愤怒情绪(背后掩藏的脆弱和渴望),但不去认同他表达愤怒情绪的方式。

然而,暴力不仅仅是情绪问题。

长年研究家暴的学者,通常会告诉你:家暴者的改变不只是「管理好愤怒」,他还需要完成更困难的任务,那就是改变他的「权力感」态度。

我曾与中国白丝带志愿者网络项目发起人,性与性别专家方刚聊天。

他告诉我:

「我们接触过的几乎所有的施暴者,都有过这样的表述:其实自己也向往好的生活。谁不想家庭和睦?谁想整天打架自己也过不好呢?

因为婚姻毁坏之后,他自己也是受害者,他自己离幸福的家庭远了,孩子跟他的关系冷漠了,他在这个过程中也不会得到什么。

改变的关键是,一定要认识到暴力的实质,认识到自己施暴是错的,不给自己找借口,认识到自己是想通过暴力来实现控制,是他的控制欲,权力欲的体现,要认识到自己的那些借口都是谎言。什么工作压力大了,喝醉酒了,或指责受暴者,这都是错的。必须要认识到这些,才有可能改变。

但我相信,更主要的责任还是在长时期被建构的男性,缺少对于性别不平等关系的反思。」



方刚,中国白丝带志愿者网络项目发起人,性与性别专家

仅仅学习「如何管理愤怒」通常治标不治本,对长久的行为改变无效。

因为在愤怒背后,他们存在一套习得的价值观:暴力是可以的,我有这个权力(有时我只是不去用这个权力而已)。

他们想错了。施暴者必须学会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承认「不羞辱、不打人」永远都是一种选择。

泰傻
1 楼
敢娶余大姐者,非常人也。
一一二二
2 楼
虐吧,继续
h
hkzs
3 楼
这不就是中共为普京开脱侵略责任的说辞么。中国现在不就是这个思想么。你挨打你活该,谁让你不自量力不听我霸总的话。
m
manhan
4 楼
骂人女人施加语言暴力,男人以暴制暴,都有错
天台坐客
5 楼
hkzs 把我想说的都说了;)
f
fonsony
6 楼
@傻兄可合适、两人诗词文笔相对好、
c
cowboy62
7 楼
普京也是这么说的:我之所以打乌克兰,是它逼的。
b
bsmile
8 楼
说的容易,自己处于那个境地的时候能不能不做,在实际情况真的得两说。说是她逼的也不能说错,但说你修养不够也无话可说,但有人吐痰到你脸上,你不动手维持自己的尊严好像也是说不过去,所以是否是逼的还是修养不够还是存在社会上的当时代的普遍认可的动手线。个人的修养必须达到那条线才可以在道德上占据可以动手打人的高位。
深不可测
9 楼
天天相处在一起天天被恶毒的咒骂, 相信正常人也会疯的。 小时候见过一对夫妻女的太作,男的从来不发声,终有一天爆发掐死了她毁了家。 所以很难说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