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40岁辞职出国读研 却发现工作更难找了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6月1日 19点35分 PT
  返回列表
60697 阅读
16 评论
看天下实验室

35岁那条线或明或暗,埋在职业前进的道路上。而张鑫却在39岁出国读研。他为何会选择按下自己职业生涯的暂停键,远赴英国读全日制研究生?这个选择又给他的职业道路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以下是他的自述:

2018年,也就是我39岁那年,我选择出国读研。

那时候我已经有15年的工作经验,是个老职场人了。

我从2003年开始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工作,但因为我本科学的不是这个专业,而是林业经济管理,所以我的专业跨度还比较大。好在我的职业道路还算比较顺利,我用了大概7年的时间,完成了从一家小合资企业到大的美资企业的跨越。

中间我也萌生过去读研的想法,不过我始终觉得停下正在上升的职业道路太可惜了,机会成本太大。所以我当时想,既然在工作中也能学到很多东西,那我就先在工作中学。

但到2017年时,我所供职的美资企业跟很多其他外资企业一样,在中国的业务收缩了。本来我一直在中国总部工作,结果中国总部被裁撤掉了。于是我从2017年春天重新开始找工作。

现在回过头来看,2017年的互联网热潮已经接近尾声,但在当时,我特别想进到互联网公司去工作。不过有个问题在于,互联网已经发展了十几年,它本身已经培养出了一批互联网公司的HR、财务,当我作为一个互联网外部的人想要进去,我并没有什么机会进入大厂。

张鑫(受访者 供图)

最后,我加入了一家互联网儿童娱乐公司。

相当于说,我从大的外资企业出来,加入了一家小互联网公司,这种心理落差太大了。摆在我面前有两条道路,一是我觉得公司不好,继续换公司或者回到我熟悉的制造业,二是暂时先放下这些工作,选择另一条道路,我选择了后者。

当时有朋友劝我说,如果我想要换换环境,不如去美国待半年,因为我手里有美国的长期签证。但对我来说,与其完全闲下来,不如趁着这段时间去读个书,提升一下自己的学历。

这是我一直都有的一个想法。早在2000年我就去新东方学英语了,原本计划2001年毕业就出国读研究生的。那会儿的目标是澳大利亚。托福成绩也拿到了,结果2001年正好卡在一个政策节点上,澳大利亚改认雅思成绩了。我干脆就先工作了。

当时我身边有不少同事是硕士毕业的,我的本科院校又非常的普通,所以我想要去提升一下学历,薄薄地镀一层金。

当职业道路暂停下来,有机会圆当年的留学梦时,我认真地重新考虑了这件事。

我当时已经做了15年的人力资源管理了,很多像我这样的人可能就选择读MBA了。但我并不认为这个专业适合每个人去读,也不一定是每个人都要读。于是我选择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一方面是希望我能在自己工作的专业领域有一个学位认证,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课程上的考虑。

此外,我也需要考虑到时间因素和经济因素。

我不希望暂停的时间太久,对于我当时的年龄来说,如果两三年没有工作再重返职场,对职业生涯显然非常不利,所以我选择申请英国的学校——一年制的研究生,从时间上来说更合适。

经济方面,我当时已经结婚,不过因为我们选择丁克,经济压力小一些。如果有了孩子,我想我可能就不会出国了。

出国留学的费用全部从我自己的积蓄中出。包括这一年中出去旅游花的钱、机票、考雅思的费用,林林总总加起来有40万左右。

当时有朋友开玩笑说:“你看你一年没上班,少挣好几十万,上学又花了钱,这一里一外,相当于小一百万的成本。”

应届毕业生参加“百万英才兴重庆”高校专场招聘会。(图源:视觉中国)

我这个年纪要考虑的不光是自己的开支,还有损失掉的潜在收入。如果我更年轻时来做这件事,成本可能没那么高,因为我可能一年挣十几万,一年不上班,也就是损失十几万的收入。

留学申请的过程是我自己DIY的,并没有请中介。写申请信的时候,我有一段提到了年龄,我写虽然我39岁了,但我依然如何如何。外国朋友帮我把关的时候,就把这段话划掉了,他说没必要写这种东西,在国外不管你多少岁回学校读书都很正常。

事实上我在国外观察到的情况也是如此,尽管年轻人还是占到主流,但会有一些具备工作经验的人回来读研。当时的人力资源班里,也有一个女同学是工作了七八年以后回来读研的。

工作多年后,再次回到校园,我个人的体验是挺好的。我会开玩笑地跟身边的研究生同学说,出来上学是一件多么轻松的事情,因为你相当于是客户,购买了学校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尤其是国外学校又分外重视学生体验,对学生们的关怀非常全面到位。

而你要是在企业里上班,情况是完全反过来的,企业会觉得每天都在你身上花钱,会不断要求你交付一些结果。可能这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确实会有一定的压力。

2019年底,我读完研究生毕业回国后,虽然学历得到提升了,但事实上,我发现它对于我的工作求职几乎没有任何作用,反倒是因为大概15个月没有工作,我面临一个非常被动的情况。

企业在雇人的时候,其实会大量地去计算成本和风险。通常来说,比较年轻的人,他中间去上了一两年学,工作中断,后续找回工作状态可能也比较快,企业聘用他的成本和风险相对低一些。

但对于我这样一个本身已经在管理层的人来说,企业会认为你离开职场一年多,再回来重新适应工作,从一个比较闲散的状态回到紧绷的工作状态,企业的用人风险是被放大了的。

运气不好的是,2020年初赶上疫情暴发。我工作中断期又进一步延长了。而非工作状态的时间越长,我的情况就会变得越被动。

我当时已经拿到了一家外资企业的offer,入职体检也做完了,当时就等着疫情好转一些办理入职。结果疫情在世界各地迅速蔓延开来,公司需要考虑疫情对经济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对公司会造成多大的冲击,他们首先想到的最重要的就是保住现有员工的工作,暂停招新。这是我遇到的非常现实的状况。

我的猎头告诉我,制造型的公司在北京已经所剩无几,如果要进入互联网公司,我又会面临一个大厂进不去、小公司庙又太小的尴尬状况。

就像考公有明确的纸面上的35岁年龄限制,互联网公司的年龄限制像是一条暗线,大家的年龄普遍较小,可能30岁就干到了总监、管理层的位置,而我毕业回来已经40岁,快41岁了。

北京人才市场招聘会现场。(图源:视觉中国)

说实话,我以前觉得35岁危机是离我很遥远的事情。这跟我身处制造业有关系,我身边的同事不乏五六十岁仍然奋战在科研前线的,即便我偶尔听到35岁危机,我也觉得这像是别人的故事,并不认为这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但当我40岁留学回来时,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年龄带来的现实挑战。尽管我依然认为自己是一个很年轻、很有精力的人,但当公司的HR一看到我的简历,即便是朋友内推或者猎头推荐的,他们首先看到的也就是两点,一是40岁,二是去年没有上班。

我记得当时跟一个公司的CEO面聊,他非常坦诚地跟我说,“说实在的,我看了你的简历觉得不太好聊,但见面以后,感觉你的精神状态各方面挺好的,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

可问题在于,并不是每家公司都有意愿跟你面聊,更多的情况是他们把我的简历先放一边,优先考虑更年轻并且仍然身处工作岗位的候选人。

所以出于种种现实因素的考量,我还是选择回到制造行业,并考虑了外地的工作机会。因为通常来说,制造行业比互联网这种所谓的新经济行业平均年龄要大,另外,当你离开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城市,你会发现职场竞争的压力会进一步下降,对于年龄也有更大的包容空间。

最终,我入职了南京的一家光学科技公司。

对我这样工作多年的人来说,一个研究生学历对于我找工作已经没有任何帮助了。但是当我进到这家公司后,学历才会对公司有那么一点附加价值。因为一些企业会在意员工的平均学历,以及管理团队的学历。

当公司需要融资,需要面向投资人来披露管理层信息的时候,这一点尤为明显。

除此以外,你的学历是高一点还是低一点,公司并不太在乎。不过,就像很多人工作多年后去读MBA,它一定能对职业发展有多大帮助吗?不一定,但学历高一些,总归是不错的选择。

我选择出国读研,更像是我想要补偿自己内心深处感到亏欠了自己的东西,去圆一个十几年前的梦。我并不指望它能在工作层面上给我带来多大的帮助,事实上,我也没有因为这个学历而升职加薪。

说来也很巧,当我2003年选择从无锡回到北京,跨专业做人力资源管理时,我刚刚找到工作就爆发了非典。

如果我当时没有入职,估计也会拖很久才能找到工作,当时的我还比较幸运,带薪在家办公。但这次回来赶上疫情,我就没那么幸运了,这样的幸运总不可能连续两次降临在自己头上。

K
Ki11
1 楼
cnmb呀痞士
媚眼瞟瞟
2 楼
40岁是跳槽最后一次机会。
g
greentee
3 楼
奇怪的国家。 一边鼓励三胎,一边又嫌人多大搞就业年龄歧视。而且是国家官方带头搞年龄歧视,考公务员限制在35岁。 到底是要怎样?
A
AMONIA
4 楼
对一般人来说,30岁以前学到的知识,刷的工作的经验,积攒的人脉决定了你这一辈子的职业和收入。想换个环境重新来过,你所面对的,上有经验丰富的老炮,下有学什么都快的新一代毕业生。怎么会有活路? 如果你是人中龙凤,算我没说。
小能手
5 楼
40岁出国,脑子也是不好使
傲娇滴滴
6 楼
: 公务员招聘限制年龄确实是非常傻逼的做法。
l
lanjian45
7 楼
: 人家缺的是低端韭菜,都想做高端韭菜怎么行?
f
frastar
8 楼
英国硕士含金量最低了!晃晃悠悠1年一个master,能学到啥?还不是以前的那些东西,以前学的好还能爬升一点,以前学的差也不会得到什么提高。前些年很多英国大学收钱就给文凭,过不了的科目老师帮你作弊,为的是能多收中国学生。同时在国内的发展机会还被错过了。
g
greentee
9 楼
好吧。公务员也算是高端韭菜,自然僧多粥少要限制。低端韭菜则是多多益善
你有权不回答
10 楼
谁让你回国的?
阳光俊男
11 楼
回去跟北大博士争夺城管位置。
Z
ZN1914
12 楼
中国经济结构决定了对大年龄员工的歧视。中国经济处于食物链的低端。依赖的是简单劳动。年轻人就可以干。体力也好。复杂劳动需要智力的开发和经验的积累。需要年纪大一点的人。老医生,老工程师,老律师都是财富。我刚开始工作时,我们的研发副总裁开玩笑说工龄不到十五年的员工都是培训生。刚听到这话时觉得不中听。后来发现确实是这样。尤其是负责复杂项目的,十五年经验还是嫩了些。我找医生绝不找二,三十岁的。他们实际上还没有搞清楚状况呢。
m
mrp
13 楼
中年出国就是坐阶层滑梯,一溜到底
深圳足球
14 楼
c
chtoto
15 楼
罗哩叭嗦,越活越糊涂的人。
移动硬盘
16 楼
选对自己的专业,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