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自己身边那群孙子对一切都仇恨满满,眼睛看向你的时候总是不由自主的打量你的要害和软肋,整天想的都是怎么算计你,那每一天其实都是“万圣节”!
最近这两天看到不少关于“万圣节”被明令禁止,cosplay者被带走的视频。甚至连有Cos装束在街头行走都不行。学生还被要求不参加“非官方活动”。当然,随之而来的又是关于禁过“洋节”的陈词滥调。不由得想问一句,还TMD有完没完了!
这一波次的整治万圣节的活动首推魔都。10月26日晚,中山公园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公告,表示公园将自周日下午两点起闭园,恢复开放时间另行通知。10月27日下午,上海锦江乐园也在官方帐号表示“不接待变装游客”。连一些商家在“小荭书”上发布的相关活动策划也导致账号失踪。很多魔都高校学生收到通知称,“近期社会大大小小的聚众活动请减少参加,甚至不参与一些不明确具体主办方的非官方活动,若因此类活动聚集被扣或通报学校的一律按学校校纪校规严格处理。”
在万圣节连一只“可爱鬼”没有见到,这才真的是见鬼了!
网络上的声音也如出一辙。只不过,这次截击万圣节并没有像对圣诞节那样,从基督教和八国联军入手。估计是想把弹药留到十二月份再用。再或者,是喷子手们的知识储备欠缺,对万圣节实在缺乏了解。要说到万圣节,其实还真的和基督教有那么一点联系。万圣节(Halloween)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凯尔特人(Celtic)的节日萨温节(Samhain)。凯尔特人认为夏季的结束和冬季的时节,是人间和灵界之间的界限最为薄弱的时刻。亡灵会在这时返回人间。因此,人们会点燃篝火、穿上奇异的服装带上面具,以驱赶幽灵保护自己免受恶灵的伤害。这一点和中国的传统鬼节非常相似。
随着基督教的传播,11月1日被定为“诸圣节”(All Saints’ Day),以纪念所有圣徒和殉道者。10月31日则成为“万圣节前夜”(All Hallows’ Eve),即Halloween。算是旧壶装新酒。真正让万圣节得以广泛传播,始自20世纪初的北美。孩子们会在万圣节穿上各类奇装异服挨家挨户讨要糖果。这就是今天看到的万圣节和“不给糖就捣蛋”(Trick or Treat)习俗的由来。如今,万圣节早已经跨越宗教,成为全世界广受欢迎的节日。但有趣的是,在任何一个国家,万圣节都没有成为官方节日。所以说,万圣节是一个标准的不带政治色彩的平民节日!也是一些地方的人少有的可以释放压力,透一口气,倾诉一下内心的时刻!万圣节并不是在鼓励“捣乱”,而是体现一种包容,一种链接彼此的人文关怀。
此刻我想起安徒生最著名的一个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故事讲的是在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位衣衫褴褛的可怜的小女孩,赤脚走在街上卖火柴。这一整天,没有卖掉一根火柴。她又冷又饿,但他不敢回家。因为她的父亲会因为没有卖掉火柴而殴打她。温暖的灯光从窗户里透出来,街上飘来烤鹅的香味,这是大年夜。小女孩的双手几乎冻僵了。她终于忍不住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唉,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她赶忙又擦燃了一根。在一根又一根的火柴带来的短暂温暖中,她看到了向自己走来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以及唯一爱自己的奶奶。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在火柴发出的强烈的光中,奶奶把小女孩搂在怀里。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我小时候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只是懵懵懂懂的感觉小女孩很可怜。但是在多年以后再去读的时候,每一次都会有难以抑制的心痛。安徒生的童话,从来就不是写给孩子看的。但作为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笔下的故事虽然常令人潸然泪下,但依然充满美好和对光明的向往。
如果我们换种更现实的方式讲述这个故事,可能会让故事的结局更加残酷。当那个又穷又累又冷又饿的小女孩透过窗户,贪婪的望向桌上的烤鹅的时候,一只大手哗啦一声拉上窗帘。连一丝温暖的灯光都不会漏出。当小女孩划燃火柴,在微弱的火光中想象那些美好的场景的时候,被突然出现的野蛮之手夺走火柴,然后被一只皮靴狠狠的踏熄。一个声音在嘲笑她,奶奶永远不会来接她,她们也永远到不了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小女孩最后的希望被无情的浇灭。她不但自己没有幸福,就连透过窗户憧憬一下别人的幸福生活的权利都被剥夺,仅仅是因为她划燃了一根火柴。这样的故事结局,会有多么的残忍,多么的荒唐,却又是多么的现实!
我非常理解和同情那些在万圣节之前就跑到街上的Cos。这可能是他们盼了一整年的唯一的一次倾诉自己内心的机会。如果他们没有违反法律,没有违反道德良俗,没有伤害到别人,仅仅是表达甚至是嘲笑一下自我,有那么可怕吗?不要害怕鬼。这世上,人如果恶起来比鬼还可怕!
无论是肢体还是头脑。不能在释放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就只会在压抑和束缚中变得畸形。我们看到,当塔利班重新获得阿富汗的执政权后,阿富汗妇女在公共场合必须穿戴覆盖全身的布卡(burqa)。音乐被禁止。女性不能读书,甚至被剥夺在公开场合说话的权利。当我们对这些所谓教法感到十分荒谬的时候,却忘记了在满清治下,中国的女性也曾经有过“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日子。被强迫裹小脚曾经是被上流社会津津乐道的文化传统。那一切,距离今天才不过是一百多年而已。而就在那个以裹脚为荣的年代,安徒生用他充满人文关怀的笔写下了《卖火柴的小女孩》!
我在去年的万圣节文章里写过:他们扮的是“鬼”,但他们只想活得像人!与西方国家的万圣节相比,中国的年轻人只想划燃手中的火柴嘲弄一下自我,短暂的超脱一下现实。所以,在去年万圣节的上海,我们看到了“哪里贵了”的“李佳琦”,喊着“十八块八!上链接”的“向太”。手捧韭菜的“股票亏损哥”,满脸憔悴印堂发黑的“乙方”……以及不可言说的被删掉的集体记忆。无论是变装者还是观众,大家都在努力的打破冷漠,努力制造一点人文气息。在这一刻,人与人之间放下戾气,选择包容。第二天早上,“可爱鬼”们又会变回搬砖的张三、牛马的李四。难道连这么一点点小乐子也不可以吗?哪怕是在清朝,依然也有“上元节”这样的日子供人们短暂的释放欢乐。女性可以不必考虑封建礼教的禁忌走上街头。一向以开放、包容著称的大上海,何必跟万圣节过不去。其实万圣节对于很多人们来说,只是一点点对视后发自内心的笑声。可是为什么,连笑声都变成了最可怕的东西?笑,难道不是我们生来就有的权利吗?
今天的文章就写到这里。题图和文中的一张插图是我用ChatGPT绘制的。创作标题为“在万圣节里卖火柴的小女孩”。应该感谢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能带来如此多惊喜。我希望文字可以化作一根根火柴。虽然不足以照亮整个天空,但足以证明光的存在。我知道这样的文章会让一部分人感觉不快。然而事实上,如果万圣节能够起到让社会减压,释放情绪的作用,在没有违法和违背道德的前提下,过一过又有何妨?!假如有一天,你发现自己身边那群孙子对一切都仇恨满满,眼睛看向你的时候总是不由自主的打量你的要害和软肋,整天想的都是怎么算计你,那每一天其实都是“万圣节”!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自己身边那群孙子对一切都仇恨满满,眼睛看向你的时候总是不由自主的打量你的要害和软肋,整天想的都是怎么算计你,那每一天其实都是“万圣节”!
最近这两天看到不少关于“万圣节”被明令禁止,cosplay者被带走的视频。甚至连有Cos装束在街头行走都不行。学生还被要求不参加“非官方活动”。当然,随之而来的又是关于禁过“洋节”的陈词滥调。不由得想问一句,还TMD有完没完了!
这一波次的整治万圣节的活动首推魔都。10月26日晚,中山公园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公告,表示公园将自周日下午两点起闭园,恢复开放时间另行通知。10月27日下午,上海锦江乐园也在官方帐号表示“不接待变装游客”。连一些商家在“小荭书”上发布的相关活动策划也导致账号失踪。很多魔都高校学生收到通知称,“近期社会大大小小的聚众活动请减少参加,甚至不参与一些不明确具体主办方的非官方活动,若因此类活动聚集被扣或通报学校的一律按学校校纪校规严格处理。”
在万圣节连一只“可爱鬼”没有见到,这才真的是见鬼了!
网络上的声音也如出一辙。只不过,这次截击万圣节并没有像对圣诞节那样,从基督教和八国联军入手。估计是想把弹药留到十二月份再用。再或者,是喷子手们的知识储备欠缺,对万圣节实在缺乏了解。要说到万圣节,其实还真的和基督教有那么一点联系。万圣节(Halloween)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凯尔特人(Celtic)的节日萨温节(Samhain)。凯尔特人认为夏季的结束和冬季的时节,是人间和灵界之间的界限最为薄弱的时刻。亡灵会在这时返回人间。因此,人们会点燃篝火、穿上奇异的服装带上面具,以驱赶幽灵保护自己免受恶灵的伤害。这一点和中国的传统鬼节非常相似。
随着基督教的传播,11月1日被定为“诸圣节”(All Saints’ Day),以纪念所有圣徒和殉道者。10月31日则成为“万圣节前夜”(All Hallows’ Eve),即Halloween。算是旧壶装新酒。真正让万圣节得以广泛传播,始自20世纪初的北美。孩子们会在万圣节穿上各类奇装异服挨家挨户讨要糖果。这就是今天看到的万圣节和“不给糖就捣蛋”(Trick or Treat)习俗的由来。如今,万圣节早已经跨越宗教,成为全世界广受欢迎的节日。但有趣的是,在任何一个国家,万圣节都没有成为官方节日。所以说,万圣节是一个标准的不带政治色彩的平民节日!也是一些地方的人少有的可以释放压力,透一口气,倾诉一下内心的时刻!万圣节并不是在鼓励“捣乱”,而是体现一种包容,一种链接彼此的人文关怀。
此刻我想起安徒生最著名的一个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故事讲的是在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位衣衫褴褛的可怜的小女孩,赤脚走在街上卖火柴。这一整天,没有卖掉一根火柴。她又冷又饿,但他不敢回家。因为她的父亲会因为没有卖掉火柴而殴打她。温暖的灯光从窗户里透出来,街上飘来烤鹅的香味,这是大年夜。小女孩的双手几乎冻僵了。她终于忍不住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唉,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她赶忙又擦燃了一根。在一根又一根的火柴带来的短暂温暖中,她看到了向自己走来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以及唯一爱自己的奶奶。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在火柴发出的强烈的光中,奶奶把小女孩搂在怀里。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我小时候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只是懵懵懂懂的感觉小女孩很可怜。但是在多年以后再去读的时候,每一次都会有难以抑制的心痛。安徒生的童话,从来就不是写给孩子看的。但作为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笔下的故事虽然常令人潸然泪下,但依然充满美好和对光明的向往。
如果我们换种更现实的方式讲述这个故事,可能会让故事的结局更加残酷。当那个又穷又累又冷又饿的小女孩透过窗户,贪婪的望向桌上的烤鹅的时候,一只大手哗啦一声拉上窗帘。连一丝温暖的灯光都不会漏出。当小女孩划燃火柴,在微弱的火光中想象那些美好的场景的时候,被突然出现的野蛮之手夺走火柴,然后被一只皮靴狠狠的踏熄。一个声音在嘲笑她,奶奶永远不会来接她,她们也永远到不了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小女孩最后的希望被无情的浇灭。她不但自己没有幸福,就连透过窗户憧憬一下别人的幸福生活的权利都被剥夺,仅仅是因为她划燃了一根火柴。这样的故事结局,会有多么的残忍,多么的荒唐,却又是多么的现实!
我非常理解和同情那些在万圣节之前就跑到街上的Cos。这可能是他们盼了一整年的唯一的一次倾诉自己内心的机会。如果他们没有违反法律,没有违反道德良俗,没有伤害到别人,仅仅是表达甚至是嘲笑一下自我,有那么可怕吗?不要害怕鬼。这世上,人如果恶起来比鬼还可怕!
无论是肢体还是头脑。不能在释放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就只会在压抑和束缚中变得畸形。我们看到,当塔利班重新获得阿富汗的执政权后,阿富汗妇女在公共场合必须穿戴覆盖全身的布卡(burqa)。音乐被禁止。女性不能读书,甚至被剥夺在公开场合说话的权利。当我们对这些所谓教法感到十分荒谬的时候,却忘记了在满清治下,中国的女性也曾经有过“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日子。被强迫裹小脚曾经是被上流社会津津乐道的文化传统。那一切,距离今天才不过是一百多年而已。而就在那个以裹脚为荣的年代,安徒生用他充满人文关怀的笔写下了《卖火柴的小女孩》!
我在去年的万圣节文章里写过:他们扮的是“鬼”,但他们只想活得像人!与西方国家的万圣节相比,中国的年轻人只想划燃手中的火柴嘲弄一下自我,短暂的超脱一下现实。所以,在去年万圣节的上海,我们看到了“哪里贵了”的“李佳琦”,喊着“十八块八!上链接”的“向太”。手捧韭菜的“股票亏损哥”,满脸憔悴印堂发黑的“乙方”……以及不可言说的被删掉的集体记忆。无论是变装者还是观众,大家都在努力的打破冷漠,努力制造一点人文气息。在这一刻,人与人之间放下戾气,选择包容。第二天早上,“可爱鬼”们又会变回搬砖的张三、牛马的李四。难道连这么一点点小乐子也不可以吗?哪怕是在清朝,依然也有“上元节”这样的日子供人们短暂的释放欢乐。女性可以不必考虑封建礼教的禁忌走上街头。一向以开放、包容著称的大上海,何必跟万圣节过不去。其实万圣节对于很多人们来说,只是一点点对视后发自内心的笑声。可是为什么,连笑声都变成了最可怕的东西?笑,难道不是我们生来就有的权利吗?
今天的文章就写到这里。题图和文中的一张插图是我用ChatGPT绘制的。创作标题为“在万圣节里卖火柴的小女孩”。应该感谢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能带来如此多惊喜。我希望文字可以化作一根根火柴。虽然不足以照亮整个天空,但足以证明光的存在。我知道这样的文章会让一部分人感觉不快。然而事实上,如果万圣节能够起到让社会减压,释放情绪的作用,在没有违法和违背道德的前提下,过一过又有何妨?!假如有一天,你发现自己身边那群孙子对一切都仇恨满满,眼睛看向你的时候总是不由自主的打量你的要害和软肋,整天想的都是怎么算计你,那每一天其实都是“万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