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中国国家游泳队的御用营养师于良在个人媒体上发文称,在抵达巴黎之后的10天内,国家游泳队的31名运动员总共被突击药检了近200次,平均每天有20次,平均每人高达5-7次!
乍一看,这个数字似乎真的有些“丧心病狂”了。尤其是在所有参赛运动员倒时差和最后冲刺训练的当口,这样高强度、高密度地药检,定然会给中国游泳队的备战工作造成极大的困扰。
所以,于良的发声,让国内不少泳迷们对世界反兴奋剂组织(WADA)的药检安排产生了极大的不满。
尤其是当国内媒体统计了2023年全世界游泳名将的药检抽查次数之后,竟然发现,中国选手的药检次数,几乎是欧美运动员的4到5倍!
于是乎,深感受到了不公平对待的国内泳迷,开始将怒火发泄到了WADA和巴黎奥组委的身上,甚至于其中还有不少人认为,这是又一起西方国家针对中国运动员的阴谋。
但是且慢,事情的真相并非如此。
而且WADA的这一安排,恰恰正是在帮助中国游泳队。
01 频繁药检因何而起
在对这一事件进行解读之前,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事件的背景。
为什么WADA要对中国游泳队进行如此高强度高密度的药检呢?自然是因为2021年的国家游泳队集体药检阳性事件。
总而言之,这一起集体阳性事件虽然有着诸多的古怪之处,但因为此案件为中国反兴奋剂机构自我上报(当时全国疫情封控、如果不上报几乎百分百能瞒住)、药物摄入量极为轻微(轻微到对比赛几乎没有任何影响)、摄入药物的运动员超乎寻常地多且固定集中(只在其中一栋楼内,且有来自各省市不同教练麾下的不同成绩的运动员)等原因,最终WADA认可了中国反兴奋剂机构的调查结果,确定是人为投毒导致的环境污染。
但美国反兴奋剂机构(USADA)并不认同WADA的调查结果,他们数次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投诉,要求对这一事件进行重新调查,甚至连神通广大的FBI都参与到了其中,公开了案件卷宗,将涉及这一事件的中国游泳运动员的名字全部曝光(这一行为是不合法的)。
尽管国际泳联(FINA)和国家反兴奋剂机构多次强调,中国队没有任何问题,但在美国咄咄逼人的宣传攻势下,不胜其扰的国际泳联不得不宣布,将会在巴黎奥运会上重点检测中国游泳队员体内的药物水平,并保证赛事期间的检测次数不会少于八次。
所以,中国游泳队其实早就知道了自己在巴黎会遭遇到这样的对待。
要说闹心肯定是闹心,但究其原因,主要也还是因为三年之前的石家庄冬训没有做好防护工作。
更何况,中国游泳队在90年代的黑历史实在太过出名,孙杨砸药瓶的事件也并不遥远,即便我们知道有人在暗中操纵舆论,也很难说服中立的看客相信中国游泳队。
与其被猜测和诟病,倒不如大大方方地接受检测,用事实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02 FINA与WADA不是敌人
尽管FINA与WADA对中国队安排了高密度和高强度的药检,导致了许多国内泳迷的不满,但必须强调的是,FINA与WADA并非刻意针对中国队,甚至还隐隐在回护着中国队。
首先,10天200次的药检听上去虽然离谱,但这个密度和强度,其实并没有特别的不合理。
一代短跑之王博尔特,最夸张的时候一年要接受200次药检,奥运会期间接受10次以上的药检更是家常便饭。
2008北京奥运时,接受检测次数最多的运动员,正是泳池里的GOAT菲尔普斯,当时国内反兴奋剂机构的负责人对此还进行过特意的解释——之所以菲尔普斯接受的检测最多,一是因为他参加的项目多(每个项目都要额外检一次),二是因为他冠军拿得多(所有奖牌获得者赛后需要再检一次)。
而在菲尔普斯总共16年的职业生涯里,接受了超过1500次的兴奋剂检测,平均每年93次。
从这个标准来看,张雨霏、覃海洋、潘展乐这些国内名将,在过去一年里不仅参与的项目多,而且冠军也拿得多,那么接受检测的次数自然也会变得更多。
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点在于,随着这十几年来兴奋剂问题的愈演愈烈,WADA在奥运期间的药检次数基本是屡创新高。
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药检总数只有2000次;到了2004年的雅典,药检总数就变成了3600;接下来的北京是4500、伦敦是6000、里约是5500、东京是6200……
可以肯定的说,今年巴黎奥运会的药检总次数,肯定会突破6000大关。
而考虑到我们前文所说的,中国游泳队在90年代的黑历史,以及2021年的争议事件,当前这个药检的频率其实已经算是相对比较低的水平。
更何况,FINA与WADA在过去几年里几乎是一直旗帜鲜明地为中国游泳队站台,指责美国操纵舆论与无中生有,甚至于WADA还专门召开了线上公开发布会斥责美国人的造谣生事
总的来说,中国游泳队遭遇的频繁药检当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备战,但这已经是FINA和WADA在回护之下争取到的最好结果。
希望大家都能够意识到,当前我们所能够做的,就是给国家游泳队的运动员多多加油,而不是去质疑FINA和WADA。
如果在这种严格的药检下,中国泳军还能在巴黎创造佳绩,便将会是对以美国媒体为首的一众阴谋论者的有力回击,远胜过网络上的小打小闹。
前两天,中国国家游泳队的御用营养师于良在个人媒体上发文称,在抵达巴黎之后的10天内,国家游泳队的31名运动员总共被突击药检了近200次,平均每天有20次,平均每人高达5-7次!
乍一看,这个数字似乎真的有些“丧心病狂”了。尤其是在所有参赛运动员倒时差和最后冲刺训练的当口,这样高强度、高密度地药检,定然会给中国游泳队的备战工作造成极大的困扰。
所以,于良的发声,让国内不少泳迷们对世界反兴奋剂组织(WADA)的药检安排产生了极大的不满。
尤其是当国内媒体统计了2023年全世界游泳名将的药检抽查次数之后,竟然发现,中国选手的药检次数,几乎是欧美运动员的4到5倍!
于是乎,深感受到了不公平对待的国内泳迷,开始将怒火发泄到了WADA和巴黎奥组委的身上,甚至于其中还有不少人认为,这是又一起西方国家针对中国运动员的阴谋。
但是且慢,事情的真相并非如此。
而且WADA的这一安排,恰恰正是在帮助中国游泳队。
01 频繁药检因何而起
在对这一事件进行解读之前,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事件的背景。
为什么WADA要对中国游泳队进行如此高强度高密度的药检呢?自然是因为2021年的国家游泳队集体药检阳性事件。
总而言之,这一起集体阳性事件虽然有着诸多的古怪之处,但因为此案件为中国反兴奋剂机构自我上报(当时全国疫情封控、如果不上报几乎百分百能瞒住)、药物摄入量极为轻微(轻微到对比赛几乎没有任何影响)、摄入药物的运动员超乎寻常地多且固定集中(只在其中一栋楼内,且有来自各省市不同教练麾下的不同成绩的运动员)等原因,最终WADA认可了中国反兴奋剂机构的调查结果,确定是人为投毒导致的环境污染。
但美国反兴奋剂机构(USADA)并不认同WADA的调查结果,他们数次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投诉,要求对这一事件进行重新调查,甚至连神通广大的FBI都参与到了其中,公开了案件卷宗,将涉及这一事件的中国游泳运动员的名字全部曝光(这一行为是不合法的)。
尽管国际泳联(FINA)和国家反兴奋剂机构多次强调,中国队没有任何问题,但在美国咄咄逼人的宣传攻势下,不胜其扰的国际泳联不得不宣布,将会在巴黎奥运会上重点检测中国游泳队员体内的药物水平,并保证赛事期间的检测次数不会少于八次。
所以,中国游泳队其实早就知道了自己在巴黎会遭遇到这样的对待。
要说闹心肯定是闹心,但究其原因,主要也还是因为三年之前的石家庄冬训没有做好防护工作。
更何况,中国游泳队在90年代的黑历史实在太过出名,孙杨砸药瓶的事件也并不遥远,即便我们知道有人在暗中操纵舆论,也很难说服中立的看客相信中国游泳队。
与其被猜测和诟病,倒不如大大方方地接受检测,用事实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02 FINA与WADA不是敌人
尽管FINA与WADA对中国队安排了高密度和高强度的药检,导致了许多国内泳迷的不满,但必须强调的是,FINA与WADA并非刻意针对中国队,甚至还隐隐在回护着中国队。
首先,10天200次的药检听上去虽然离谱,但这个密度和强度,其实并没有特别的不合理。
一代短跑之王博尔特,最夸张的时候一年要接受200次药检,奥运会期间接受10次以上的药检更是家常便饭。
2008北京奥运时,接受检测次数最多的运动员,正是泳池里的GOAT菲尔普斯,当时国内反兴奋剂机构的负责人对此还进行过特意的解释——之所以菲尔普斯接受的检测最多,一是因为他参加的项目多(每个项目都要额外检一次),二是因为他冠军拿得多(所有奖牌获得者赛后需要再检一次)。
而在菲尔普斯总共16年的职业生涯里,接受了超过1500次的兴奋剂检测,平均每年93次。
从这个标准来看,张雨霏、覃海洋、潘展乐这些国内名将,在过去一年里不仅参与的项目多,而且冠军也拿得多,那么接受检测的次数自然也会变得更多。
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点在于,随着这十几年来兴奋剂问题的愈演愈烈,WADA在奥运期间的药检次数基本是屡创新高。
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药检总数只有2000次;到了2004年的雅典,药检总数就变成了3600;接下来的北京是4500、伦敦是6000、里约是5500、东京是6200……
可以肯定的说,今年巴黎奥运会的药检总次数,肯定会突破6000大关。
而考虑到我们前文所说的,中国游泳队在90年代的黑历史,以及2021年的争议事件,当前这个药检的频率其实已经算是相对比较低的水平。
更何况,FINA与WADA在过去几年里几乎是一直旗帜鲜明地为中国游泳队站台,指责美国操纵舆论与无中生有,甚至于WADA还专门召开了线上公开发布会斥责美国人的造谣生事
总的来说,中国游泳队遭遇的频繁药检当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备战,但这已经是FINA和WADA在回护之下争取到的最好结果。
希望大家都能够意识到,当前我们所能够做的,就是给国家游泳队的运动员多多加油,而不是去质疑FINA和WADA。
如果在这种严格的药检下,中国泳军还能在巴黎创造佳绩,便将会是对以美国媒体为首的一众阴谋论者的有力回击,远胜过网络上的小打小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