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生活40年 著名数学家林华新海归上海担任教授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5年3月12日 0点50分 PT
  返回列表
56741 阅读
33 评论
观察者

“著名数学家林华新在美国生活了近40年后回到中国,在上海从事全职研究工作。”香港《南华早报》3月11日报道称,又有一位顶尖学者近期已回到中国,在新成立的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SIMIS)担任教授。

SIMIS网站上的资料则显示,现年69岁的林华新于去年年底加入并担任教授,SIMIS是由数学家和几何先驱丘成桐担任理事长并领导,旨在推进数学的基础研究及其跨学科应用。

回国前,林华新在俄勒冈大学担任了30年的教授,也受聘为华东师范大学紫江讲座教授。他专攻算子代数,在解决C*-代数理论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C*-代数理论是数学的一个抽象分支,为量子力学以及其他高级物理和数学领域提供了理论基础。此外,他的工作为分类无限维数学结构提供了一个系统化的框架,推动了纯数学以及量子理论和泛函分析中的应用发展。

“我一直梦想着在上海全职工作,SIMIS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林华新表示,他今后的工作重点是培养SIMIS和复旦大学的学生。本学期,他将在复旦大学教授本科课程。同时,他还在SIMIS从事与算子代数相关的研究工作。



林华新简介 SIMIS官网截图

在2003年的一段采访中,林华新回忆起自己走上数学之路有些偶然,是出于好奇心。在那个书籍稀缺的年代,他偶然发现了一本数学书,并因解决了其中的一些问题而感到兴奋。

1977年,他在农场当卡车司机时,被选中进入大学数学系,这是当时唯一的一个名额。因表现出色、成绩优异,他与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一起参与学习了研究生级别的课程。

在完成本科学业后,林华新获邀留校任教,这标志着他学术生涯的开始。1982年,他前往美国,并于1986年在普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算子代数及其在动力系统和量子力学方面的应用。

在短暂回国后,林华新再次移居国外,先后在荷兰、加拿大和美国工作,最终于1994年定居于俄勒冈州尤金市。1997年,他成为俄勒冈大学终身教授,他对C*-代数理论的研究得到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数十年的资助。

林华新表示,此前他每年夏天都会回到上海,指导博士生、举办讲座并组织暑期学术讨论会。2013年,林华新成为美国数学会首届会士,他还因与中国高校的合作而获得了多项荣誉,包括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5年)、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前沿科学奖(2023年,与龚贵华和牛壮)。



林华新在课堂讲课 资料图

此前,SIMIS已吸引了多位顶尖数学家加入,其中包括著名数学家刘克峰,他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工作20多年后,也于去年加入SIMIS。刘克峰因在微分几何、拓扑学和数学物理领域的研究而享誉国际,其导师正是丘成桐。

近年来,在美国政府的歧视性打压政策下,越来越多的在美顶尖科学家选择回国任职。

2024年1月,国际力学、材料及工程科学领域顶级专家高华健全职加盟清华。高华健曾获国际固体力学最高荣誉希尔奖(Hill Prize)、国际应用力学最高奖铁木辛柯奖(Timoshenko Medal)、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奖章(ASME Medal)等国际顶级荣誉奖项,是迄今为止国际力学领域唯一同时获得以上三大荣誉的科学家。

最近,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的计算物理学家陈沪东也离开美国,全职加盟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陈沪东是格子玻尔兹曼方法的先驱者和主要贡献者,在计算流体力学、统计物理学、动力学理论等方面拥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创建了国际知名的通用流体模拟工业软件PowerFLOW。

《南华早报》3月10日最新报道称,在美国工作多年后,核物理学家刘畅离开了普林斯顿大学,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职。刘畅的主要研究领域为等离子体物理与核聚变,重点关注磁约束聚变装置中逃逸电子和其他高能粒子相关的物理问题,包括托卡马克装置中的破裂现象、逃逸电子的产生和耗散机制,以及高性能数值模拟代码开发。

“顶尖科学家们为何离开西方前往中国?”按照《南华早报》先前的报道梳理,在个人发展机会之外,这些研究人员还有着各式考量,包括在海外缺乏归属感、担心美国政治环境等。但不论是华裔还是外国专家,都表示中国不断提升的学术实力和青年人才储备是吸引他们的主要原因。

长袖马甲
1 楼
回国养老
r
royalflush
2 楼
向杨政宁学习。
桃花潭
3 楼
69岁娶个96岁的?
北美小镇
4 楼
都是退休以后奔着榜样杨振宁去的。包括杨振宁在内,有任何一个放弃美国籍了吗?
亮油
5 楼
首鼠两端
b
bluetag
6 楼
70岁回去就是骗吃骗喝骗医疗的,如果还能骗个女人那就是锦上添花啦。
令胡冲
7 楼
70岁了兼职就可以了
O
Opa
8 楼
以后超过60岁“回国效力”的,再牛的牛人也直接送进老人院
f
feishi
9 楼
上海和江浙城市的生活环境现在并不比欧美国家差多少了,如果能人可以在就业,住房,看病,养老,甚至投资问题上搞定,回国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很多有美国绿卡的人现在也未必那么想入美国籍了。
墙头的一朵梨花
10 楼
土共粪坑国衰到了什么的地步?哈哈哈,一个退休老头也被土共当作宝炫耀!哈哈哈!
C
CTPCW
11 楼
超过60岁“回国效力”
空城之主
12 楼
林72年下放上海农场,77年最后一批工农兵大学生进入华师大,82年赴美,86年得普渡博士,1994年进入俄勒冈大学执教,2000年起兼任华师大讲座教授。就是说,二十多年他一直是两地工作。如果足够优秀,应该是千人计划成员。
湾区范儿
13 楼
在美国退休拿着退休金,去中国发挥余热,这是向杨振宁学习。如果是单身,还可以找个年轻貌美的伴侣照料自己。
l
linglang2012
14 楼
过了退休年龄,一边拿着美国退休金,一边到中国拿工资。头脑很清醒!
牛头5
15 楼
贡献做完了还不给美国医保添负担,好人。回国娶个29的再活40年到109,国家养着,那叫一个美。
符洪
16 楼
最好不要政治化
京西观察使
17 楼
中国给他配3个40岁的学伴,3个50岁的秘书,别让数学家白忙活
新桃换旧符168
18 楼
中美持平迟早的事情 而且华裔在美国被歧视很严重 如果在美国出生子女愿意留在美国是没有问题 但是如果是移民第一代,可能并不是很适合美国的环境 尤其当物质水平差距越来越小
宝刀屠龙
19 楼
退休年龄,如果不是风口专业,在美国基本路到头了 但他们一辈子的经验积累,去到中国可以帮助中国相关专业提升整体水平 所以对中国价值是有的
m
momjr
20 楼
学习杨先驱,与其在美国退休后无人问津,不如回国第二春,国内会捧着这些没有利用价值的老科学家们。精致的利己主义,两头便宜都要占
百家争鸣2012
21 楼
好事。
小土豆_0130
22 楼
金子在哪里都发光。
每天都来看看
23 楼
国内翻墙的发言 一眼就能看到来 井底之蛙 土腥味让人恶心
时空穿越
24 楼
第一次看到七七年还有新的工农兵大学生。 七七年夏,邓小平决定恢复高考,并立即在当年年底实行,原定七七年秋的大学工农兵学员的招生就取消了。 有可能极少数的大学还是招了七七级的工农兵学员了。
小毛er
25 楼
拿着美国的退休金去中国养老还是很舒服的。还能再做几年教授何不为之?
空城之主
26 楼
“时空穿越 发表评论于 2025-03-11 14:27:22第一次看到七七年还有新的工农兵大学生。七七年夏,邓小平决定恢复高考,并立即在当年年底实行,原定七七年秋的大学工农兵学员的招生就取消了。有可能极少数的大学还是招了七七级的工农兵学员了。” 不是77级,是76级,76年12月发的录取,77年2月入学。最后一届。
远山在呼唤
27 楼
来去自由, 挺好!
泥中隐士
28 楼
中国人讲的英语中国人听起来容易些。回去还要有点用的。上海房价现在很高,他这样回去全职工作几年差不多能有地方住,不然够呛。
P
Panda-2020
29 楼
趁机找个年轻美女
x
xyz18
30 楼
一路烂校,博士毕业学校烂,工作教书的学校也烂,居然能回上海,可见国内都什么档次
硅谷工匠
31 楼
高华健回去了。清华的力学要打起来了:-) 说实话在布朗算是够器重。
不好吃懒做
32 楼
1977年,他在农场当卡车司机时,被选中进入大学数学系,这是当时唯一的一个名额。因表现出色、成绩优异,他与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一起参与学习了研究生级别的课程 - 1)77届工农兵学员?中国最后一届工农兵学员于1976年入学,2)与77界大学生学习研究生课程?3) 快70岁了,早过中/美退休年龄了吧?4)现在还有老婆吗?
希望联盟在大阪
33 楼
在华师大数学系读书的时候,林是我们的助教,是为数不多的有才华的工农兵大学生,被保送公费出国深造,学成回华师大任教,因在8964同情学生,被边缘化不得志,又离开华师大去美国。光阴是把杀猪刀,理想和道德底线通通变成地中海。